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四十四岁嫁人生三闺女,武则天的母亲比她更传奇

四十四岁嫁人生三闺女,武则天的母亲比她更传奇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2963 更新时间:2023/12/13 2:02:03

人们都晓得武则天生平很传奇,却不知,她的母亲杨氏的人生传奇程度不亚于武则天,武则天可以当上女皇,跟她这个生成异禀的母亲有很大关系。听说她与隋文帝杨坚同属一脉(这个说法不晓得是不是只由于她姓杨)。这杨氏44岁才嫁给武则天的父亲,在当代,四十岁嫁人也是高龄剩女了,后来生了武则天如许一个了不起的女儿。

应该说,没有武则天,杨氏这个名字,大概后人根柢不会晓得,更不会有谁去关怀这个女人的身世。可是,没有这个女人,大概中国历史上,就少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可以说,没有她,就没有武则天!没错,杨氏就是武则天的亲自母亲!俗话说,有其子必有其母。

此女出生于古代隋朝时期,祖籍就是今天的陕西华阴县,她的父亲叫杨达,而她伯父的名气很大,就是隋朝的观王杨雄。此女的家庭在当地属于大户人家,而且此女还是一个佛教徒。但是不知道为什么,此女长得还算漂亮,但却一直迟迟嫁不出去。关于这一点,史书上没有记载。不过根据以后此女的表现,这一点史书倒是记载详细,说她和自己的外孙贺兰敏之有乱伦的暖昧关系。那么有此嗜好,大概此女年轻的时候,生活或许也不太检点,故而才迟迟嫁不出去。但是也有观点认为此女嫁不出去是对男性要求过高等等。不管怎样,那么到底是谁这么悲催,最终收了这个生活或许不检点的44岁的女人呢?

武士彟,追随李渊开创大唐的开国功臣,官至工部尚书,荆州都督,应国公。此人在丧妻之后,李渊就为他提了一门亲事,对象就是上边提到的大龄剩女杨氏。那么杨氏到44岁,终于找到了一个男人,嫁了出去。

要知道在当时四十几岁,可以说是可以抱孙子的年纪了,可是没有想到他在四十几岁的时候居然嫁了出去,而且嫁给了唐朝的一位开国功臣。这个人呢,就是武则天的老爸。他本来是一个富商,因为非常的豪爽,就在唐高祖开始起义的时候资助了他,等到唐高祖建立王朝之后,他就成为了开国的功臣,得到了很多的封赏。

两个人结婚后,一共生下了三个女儿,其中第二个就是武则天。

男主外、女主内,杨氏嫁入武家后,自然而然是内当家。四十出头才做母亲的她自然爱护己出忽视继子,幸亏她只是生了三个女儿,如果生了儿子,她的儿子成人后势必执掌门户,如此一来,与继子间的关系会更加紧张。

以杨氏的教养虽然不会虐待继子,但她爱护己出应是情理中事。武士彟出身寒门,中年得女自然喜不自禁,他越是疼爱女儿,就越会轻忽两个儿子。

史载,袁天罡曾到武家看相。袁天罡言其两子“皆保家之主,官可至三品”,但等见到尚在襁褓间的武则天却“大惊”,仔细看过后更是断言“实不可窥测,后当为天下之主矣!”。武氏兄弟听到袁天罡对妹妹的评价高过自己,心中自然不会高兴。武氏夫妇从此更加疼爱女儿,由此越发引得兄弟二人对妹妹有了满满的敌意。

正因为如此,武士彟病逝后,杨氏带着三个女儿投靠亲戚,过上了寄人篱下的生活。

如此的际遇,武则天后来不择手段出人头地也就不足为奇了。武则天成为皇后不久,对两个哥哥皆有超越常制的升迁。杨氏“尝置酒”,对武氏兄弟说:“还记得当年的事情吗?今天的荣华富贵知道是谁给你们的吗?”(“颇忆畴昔之事乎?今日之荣贵复何如?”)。杨氏有意旧事重提,就是想要羞辱一下二武。不料,武氏兄弟并不领情,振振有辞道:“揣分量才,不求贵达”,“曲荷朝恩,夙夜忧惧,不为荣也”。他们之所以有今天,完全是仰仗父亲余荫而已。武则天听说后只是轻蔑地一笑,十几年后兄弟二人被贬出京,先后在贬所“以忧卒”。

说起贺兰氏,现在很多人对这个姓氏不了解。源出东魏武定年间,朝廷赐大臣苏绰之弟苏桩姓贺兰之后。不仅如此,贺兰敏之还是武则天的外甥,武后亲姐姐韩国夫人的儿子,魏国夫人贺兰敏月的哥哥。“朝内士子交游甚众”,武则天将其选定为自己的继承人,将二十多岁的贺兰敏之袭爵周国公,赐姓武。

关于贺兰敏之《资治通鉴》称“敏之貌美”,《旧唐书》云其“年少色美”。正是这个人却荒yin到连自己的外祖母都不放过。司卫少卿杨思俭之女被选为太子李弘之妃,眼看着婚期将至,敏之听说此女甚美,竟作出禽兽不如的强奸之行。后来改选裴居道之女为太子妃。离奇的是,此事竟然被摆平了。更值得的称奇是他竟然与自己的外祖母杨氏(荣国夫人,武则天的母亲)有奸情,平日也仗着杨氏的关系恃宠而骄,为人轻佻,让武则天很不高兴。外祖母杨氏的丧期还没有过,贺兰敏之便已换下丧服,招妓奏乐享乐。当时太平公主(武则天的小女儿)年幼,前往武家人的宅邸时常有许多宫女随行,而敏之也逼淫这些随行的侍女。有野史认为:太平公主幼时常到姥姥杨氏家去。当时表哥贺兰敏之因和杨氏私通,也常在姥姥家。在太平公主来往于姥姥家的日子里,她可能遭到过表哥的强jian。

《旧唐书·贺兰敏之传》说:“时太平公主尚幼,往来荣国(指武则天母亲杨氏)之家,宫人侍行,又尝为(贺兰)敏之所逼。俄而jian污事发,配流雷州,行至韶州,以马缰自缢而死”。武则天可以容忍外甥与自己的母亲私通,但不能容忍他奸污自己钟爱的小女儿,因此这件事一出,就坚决把贺兰敏之除掉了。

更多文章

  • 黑龙江发现和珅后人,时至今日已成种地农民,但是仍保留先祖习俗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和珅

    公元1744年,农历八月廿三,乾隆皇帝一道圣旨,3000户八旗子弟相继离开了皇城来到拉林。此后,包括索额图、和珅、鳌拜、谭泰、傅恒等八旗子弟的族人们,在拉林地区按各旗方位建起24个旗屯,称为“京旗24屯”,这些八旗子弟过起亦兵亦农的“兵团”生活。乾隆的

  • 末代皇帝登基,场面失控,三岁的溥仪嗓门这么大,大臣们尴尬了!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末代皇帝,溥仪,清朝人物

    有一个顺口溜叫做:会哭的孩子有奶吃!不知道对不对,但是我只知道因为小时候老是哭,没少挨过打。好哭,本是孩童的天性,硬是被一些佛系的大叔大婶们说成了人生大道理一样。如果按照这种佛系理论推演的话,那么本文的主人公,可谓是料事如神的大德了!清朝末年,慈禧掌握大权,可谓是一手遮天。从咸丰皇帝往后,同治帝、光

  • 98岁考中举人,还当了20几年的官,广东这位老爷子创下了科举记录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谢启祚,科举制度,清朝人物

    中国古代出官入仕最重要的无疑是科举制度。毕竟这条道路相对而言最为公平也最少限制,只要有着足够的努力,“十年寒窗无人知,一举成名天下闻”的美梦就有可能实现。不过美梦只不过是有可能实现,而这个“有可能”却是极小概率的,能将自己学到的四书五经、诗词歌赋&ld

  • 双枪老太婆:和蒋介石是结拜兄妹,一家30余人为国捐躯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蒋介石,双枪老太婆,民国人物

    抗日战争时期,“双枪老太婆”的名字无人不晓,但很少有人知道她的身份来历。“双枪老太婆”真名叫赵洪文国,60多岁,满族,辽宁省岫岩县哨子河乡红旗沟人,人称“赵老太”,无党无派。因14岁目睹了日本侵犯东三省,23岁亲历日俄战争,她自

  • 湖南能够拿得出手的三国名将,只有以下三位,第一位大败曹操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蒋琬,刘封,,黄盖

    湖南一地,自古便是人才辈出。然而,在三国时期,由于湖南一地尚未得到充分的开发,导致其造就的名将相对偏少。事实上,在整个三国时期,湖南能够拿得出手的三国名将,只有以下三位:第三位:刘封东汉末年长沙(治今湖南湘阴)人,三国时期蜀汉名将,蜀汉昭烈帝刘备养子。刘封本是罗侯寇氏之子、长沙郡刘姓人家的外甥。刘备

  • 上海最后的贵族,在最落魄的时候,也要穿着旗袍去倒马桶!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郭婉莹,民国人物

    她是著名的老上海“永安百货”郭氏家族的四小姐,是上海滩最后的贵族名媛,曾落魄到被批斗洗马桶,却优雅了一辈子。她,是郭婉莹。1909年,郭婉莹在悉尼出生,在她6岁的时候,她的父亲应孙中山之邀,回上海创办了永安百货。永安百货作为民国时期上海南京路上四大华资百货公司之一,至今依旧挺

  • 刘备救过张辽的命,为什么最后张辽投靠了曹操?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刘备,张辽,三国人物

    刘备为什么救张辽?我们都知道在三国演义里刘备和关羽救了张辽,但是张辽最后还是归降了曹操,因此刘备救张辽就十分令人疑惑。那么,通过本文让我们一起看看刘备为什么救了张辽,张辽最后投靠了曹操!关羽与张辽惺惺相惜,并且张辽曾撤走围城之兵。虽说不上什么恩,但以关羽的性格是必定要报答的。张辽字文远,雁门马邑人,

  • 揭秘咸丰皇帝即位之谜,竟然是一个高人指点!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咸丰皇帝,清朝人物

    就算机会是均等的,但关键时刻掉链子,却也能坏大事,下面的故事告诉大家,掉链子坏掉的事到底有多大?道光皇帝是一个命苦的帝王,其它命苦的事先不说,只说一件平常人都承受不了的苦命事,那就是丧子。丧一个,白发人送黑发人,本就让人伤痛,可道光皇帝连丧三个皇子,直接把自己给吓怕了,再加上道光帝谨慎胆小的原因,所

  • 此人是晋国的第一位权臣,他的改革直接导致了后来晋国的灭亡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晋国,春秋历史,赵盾

    话说当年晋文公回国即位后,晋国结束了动荡不安的局面,原来跟随他逃难的人,一下子都加官进爵,成了晋国显赫一时的人物,最主要的那几个人甚至进入了晋国的核心决策层!史书记载:“晋文公即位后,文倚狐偃、武用先轸”,整个晋国高层和气一堂,大家同心协力,晋国国力急速增强,人口增长非常快,

  • 明代最有权势的锦衣卫首领陆炳,为何能得到善终并保全家族?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陆炳,锦衣卫,明朝历史

    在小说《明朝那些事儿》中,陆炳被塑造成知书达理但性格懦弱、不愿也不敢参与朝堂争权的人,然而这只是小说之言,真实历史上的陆炳智商和情商双高。一个能在嘉靖时期风波云诡的朝堂上以锦衣卫一把手这种高危职业全身而退并得到各方好评的人,绝不能用“性格懦弱”来形容。陆炳出生锦衣卫世家,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