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亡后,文天祥被俘,曾指着降元的吕文焕鼻子怒骂道:"乱臣贼子,不得好死!"就连元军高官听闻,也忍不住拍手称快:"丞相骂得好!"
可吕文焕却厚颜无耻地回答道:"老子苦苦守了六年襄阳,你们怎么不救援我呢,怪谁?"
文天祥怒目圆睁,只撇下一句:"没有救援,你也可以死报国啊!"随即拂袖而去。
吕文焕一时间无语凝噎,毕竟是自己投降了敌人,确实是理亏,只能乖乖认怂。
吕文焕,是一位颇具颇具争议性的南宋将领。有人认为他赤胆忠心,也有人认为他谄媚无能,亦有人认为他卖主求荣真小人一个。
吕文确实是一个悲催的人物,他死守南宋战略要地长达六年之久。可在援军无望,弹尽粮绝之际,又在忽必烈承诺确保襄阳满城人性命的前提下,选择了投降。于是,中国又诞生了一位大汉奸。
关于吕文焕镇守襄樊之前的过往,史书上并没有过多的记载。只知吕文焕是安徽霍邱人,小名吕六,号"常山",出身于南宋末年著名的武将世家吕氏家族。在南宋末年投身行伍,跟随兄长征战四方,建立了不少战功。
不过《宋史》对于吕文焕坐镇襄樊两地、抵御蒙元入侵的记载,却是非常的多。
历史上的吕文焕,并不像演义中那般懦弱无能,而是一位骁勇善战的大将,多次率军抵御蒙古进攻,固守襄阳重镇,称得上是南宋朝廷的顶梁柱。
其实,吕文焕固守重镇襄阳的功绩足以令其留名青史。只可惜成也襄阳,败也襄阳,吕文焕虽因襄阳闻名于世,却最终又因襄阳身败名裂。
公元1267年,吕文焕因公出任知襄阳府、京西安抚副使,成为了南宋襄樊战场的总指挥。
而襄阳对于南南宋来说可谓是重中之重,生死攸关。作为首方襄阳有着天然的优势,易守难攻,但却也有弱点,即使是想突围出去也是困难重重。
而此时的襄阳城,早已经被蒙元军队围攻了整整三年之久。要不是襄阳城池够坚固,恐怕蒙古大军早就将其攻陷了。
正因如此,对于吕文焕来说,此次升迁并不见得是一件好事。
经过蒙元大军数年的围攻,襄阳城外缘断绝,情况开始变得非常不利。
对此,吕文焕也是焦急不已,毕竟再这样下去,城内的储备终究会耗完。
于是,吕文焕只能费尽心思的请求增援。
其实,当时的南宋朝廷对襄樊战士也是10分的看重,6年时间里曾组织过10次增援总兵力,超过了30多万人。
可这些援兵都不太怎么给力,一直没能冲破蒙元大军设在城外的壁垒,甚至连一次战胜的记录都没有。
无可奈何之下,吕文焕也曾6次率军主动出击,想要突出重围,只可惜最终都是无功而返,毕竟两军之间的战斗力差距太过悬殊。
面对如此境地宇文焕,心中十分明白,如此僵持下去,援军无望,最终失败的肯定是南宋,结局无非就是全部死亡或是投降。
其实,起初吕文焕仍然对大宋保持着一颗忠义之心。
在守卫襄阳期间,忽必烈不断派人前来劝降,但对大宋也算是忠心耿耿的吕文焕,在内外无援兵、内无粮草的情况下,硬是苦苦支撑了足足五年。
可战场局面越来越糟糕,与襄阳有着一水之隔的樊城,已然被忽必烈攻破全城,全城被屠尽,满城死寂。
如此一来,襄阳果真是成为了一座死城。此时的吕文焕深知,一旦襄阳城破,屠城在所难免。为了保住襄阳城军民的性命,吕文焕也不禁动摇了。
此时的吕文焕犹豫不决,可南宋朝廷的一项愚蠢的决策最终还是把吕文焕逼上了投降之路。
前文提及,在吕文焕镇守襄阳期间,忽必烈曾多次派人前来劝降。南宋朝廷怀疑吕文焕有不轨之心,为了以绝后患,准备把吕文焕召回临安处置,只能说南宋朝廷太不仗义了。
此时的吕文焕深知自己已别无选择了,于是便带着自己的儿子出城投降元军。
至此,南宋坚守了数十年的襄阳城就此被破,南宋灭亡也是早晚的事情了。
对于吕文焕投降元朝,历史上褒贬不一。虽然大部分人批评他软弱无能,但许多人还是非常同情他的,毕竟吕文焕坚守襄阳整整六年,已经尽力了,投降也是无奈之举。
只不过,吕文焕投降元朝之后的各种行为就令人非常不齿了。
由于吕文焕投降元朝之后,蒙古人对其加官进爵,他便自请为先锋,主动前驱灭宋,这无异于就是将南宋釜底抽薪啊。
要知道当时的许多大将可都是吕文焕的心腹,经他一劝降,纷纷向元人俯首称臣。因此,在短短十几天的时间里,蒙古人几乎是兵不血刃就拿下了许多城池。
不仅如此,吕文焕竟然还给伯颜做了向导,引元军东下。如此无耻至极的行为,使得吕文焕成为了人人皆曰可杀的大汉奸。
当然,吕文焕着实是无耻至极,在宋朝方面遗臭万年,就连不少元军都十分鄙视他。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恬不知耻的吕文焕,在元朝混得那是风生水起,即使是有人诬告他意欲谋反,忽必烈也不以为然。
最终吕文焕以右丞相身份退休,坐享荣华富贵,得以善终。
而文天祥却在北京慷慨就义,家人全部沦为奴隶,可悲可叹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