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文天祥大骂吕文焕投降蒙元,吕文焕投降是无奈之举,后期所做之事令人不齿!

文天祥大骂吕文焕投降蒙元,吕文焕投降是无奈之举,后期所做之事令人不齿!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110 更新时间:2024/1/18 4:28:13

宋亡后,文天祥被俘,曾指着降元的吕文焕鼻子怒骂道:"乱臣贼子,不得好死!"就连元军高官听闻,也忍不住拍手称快:"丞相骂得好!"

可吕文焕却厚颜无耻地回答道:"老子苦苦守了六年襄阳,你们怎么不救援我呢,怪谁?"

文天祥怒目圆睁,只撇下一句:"没有救援,你也可以死报国啊!"随即拂袖而去。

吕文焕一时间无语凝噎,毕竟是自己投降了敌人,确实是理亏,只能乖乖认怂。

吕文焕,是一位颇具颇具争议性的南宋将领。有人认为他赤胆忠心,也有人认为他谄媚无能,亦有人认为他卖主求荣真小人一个。

吕文确实是一个悲催的人物,他死守南宋战略要地长达六年之久。可在援军无望,弹尽粮绝之际,又在忽必烈承诺确保襄阳满城人性命的前提下,选择了投降。于是,中国又诞生了一位大汉奸。

关于吕文焕镇守襄樊之前的过往,史书上并没有过多的记载。只知吕文焕是安徽霍邱人,小名吕六,号"常山",出身于南宋末年著名的武将世家吕氏家族。在南宋末年投身行伍,跟随兄长征战四方,建立了不少战功。

不过《宋史》对于吕文焕坐镇襄樊两地、抵御蒙元入侵的记载,却是非常的多。

历史上的吕文焕,并不像演义中那般懦弱无能,而是一位骁勇善战的大将,多次率军抵御蒙古进攻,固守襄阳重镇,称得上是南宋朝廷的顶梁柱。

其实,吕文焕固守重镇襄阳的功绩足以令其留名青史。只可惜成也襄阳,败也襄阳,吕文焕虽因襄阳闻名于世,却最终又因襄阳身败名裂。

公元1267年,吕文焕因公出任知襄阳府、京西安抚副使,成为了南宋襄樊战场的总指挥。

而襄阳对于南南宋来说可谓是重中之重,生死攸关。作为首方襄阳有着天然的优势,易守难攻,但却也有弱点,即使是想突围出去也是困难重重。

而此时的襄阳城,早已经被蒙元军队围攻了整整三年之久。要不是襄阳城池够坚固,恐怕蒙古大军早就将其攻陷了。

正因如此,对于吕文焕来说,此次升迁并不见得是一件好事。

经过蒙元大军数年的围攻,襄阳城外缘断绝,情况开始变得非常不利。

对此,吕文焕也是焦急不已,毕竟再这样下去,城内的储备终究会耗完。

于是,吕文焕只能费尽心思的请求增援。

其实,当时的南宋朝廷对襄樊战士也是10分的看重,6年时间里曾组织过10次增援总兵力,超过了30多万人。

可这些援兵都不太怎么给力,一直没能冲破蒙元大军设在城外的壁垒,甚至连一次战胜的记录都没有。

无可奈何之下,吕文焕也曾6次率军主动出击,想要突出重围,只可惜最终都是无功而返,毕竟两军之间的战斗力差距太过悬殊。

面对如此境地宇文焕,心中十分明白,如此僵持下去,援军无望,最终失败的肯定是南宋,结局无非就是全部死亡或是投降。

其实,起初吕文焕仍然对大宋保持着一颗忠义之心。

在守卫襄阳期间,忽必烈不断派人前来劝降,但对大宋也算是忠心耿耿的吕文焕,在内外无援兵、内无粮草的情况下,硬是苦苦支撑了足足五年。

可战场局面越来越糟糕,与襄阳有着一水之隔的樊城,已然被忽必烈攻破全城,全城被屠尽,满城死寂。

如此一来,襄阳果真是成为了一座死城。此时的吕文焕深知,一旦襄阳城破,屠城在所难免。为了保住襄阳城军民的性命,吕文焕也不禁动摇了。

此时的吕文焕犹豫不决,可南宋朝廷的一项愚蠢的决策最终还是把吕文焕逼上了投降之路。

前文提及,在吕文焕镇守襄阳期间,忽必烈曾多次派人前来劝降。南宋朝廷怀疑吕文焕有不轨之心,为了以绝后患,准备把吕文焕召回临安处置,只能说南宋朝廷太不仗义了。

此时的吕文焕深知自己已别无选择了,于是便带着自己的儿子出城投降元军。

至此,南宋坚守了数十年的襄阳城就此被破,南宋灭亡也是早晚的事情了。

对于吕文焕投降元朝,历史上褒贬不一。虽然大部分人批评他软弱无能,但许多人还是非常同情他的,毕竟吕文焕坚守襄阳整整六年,已经尽力了,投降也是无奈之举。

只不过,吕文焕投降元朝之后的各种行为就令人非常不齿了。

由于吕文焕投降元朝之后,蒙古人对其加官进爵,他便自请为先锋,主动前驱灭宋,这无异于就是将南宋釜底抽薪啊。

要知道当时的许多大将可都是吕文焕的心腹,经他一劝降,纷纷向元人俯首称臣。因此,在短短十几天的时间里,蒙古人几乎是兵不血刃就拿下了许多城池。

不仅如此,吕文焕竟然还给伯颜做了向导,引元军东下。如此无耻至极的行为,使得吕文焕成为了人人皆曰可杀的大汉奸。

当然,吕文焕着实是无耻至极,在宋朝方面遗臭万年,就连不少元军都十分鄙视他。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恬不知耻的吕文焕,在元朝混得那是风生水起,即使是有人诬告他意欲谋反,忽必烈也不以为然。

最终吕文焕以右丞相身份退休,坐享荣华富贵,得以善终。

而文天祥却在北京慷慨就义,家人全部沦为奴隶,可悲可叹啊!

标签: 文天祥吕文焕

更多文章

  • 颜真卿不仅书法名垂青史,他的气节也是令中国人仰望!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颜真卿,颜体,李希烈,安史之乱

    公元784年,76岁高龄的颜真卿被朝廷派往河南,向叛将李希烈传达圣旨。可谁承想,丧心病狂的李希烈二话不说便将颜真卿缢杀!当颜真卿遇害的消息传到讨伐李希烈的唐军前线,主帅和将士们无不痛哭流涕。而当初拍板将颜真卿送进贼营的唐德宗李适闻讯后,也是假惺惺地挤出了几滴眼泪,然后追赠颜真卿为司徒,上谥号为"文忠

  • 颜真卿侄子颜杲卿气节令人仰望:宁死不屈,大骂安禄山,终被凌迟处死!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颜真卿,颜杲卿,安禄山,安史之乱

    公元756年,颜杲卿被俘后宁死不屈,怒骂安禄山的卖国行为。愤怒的安禄山当即命人勾断颜杲卿的舌头,砍断他的双腿,一刀刀的将其凌迟处死。颜杲卿承受着酷刑的剧痛狂骂不止,至死方休!颜杲卿遇难后,叛军又以同样砍断手脚的残忍刑罚杀害了颜杲卿的幼子颜诞、侄子颜诩以及追随者袁履谦等人,颜杲卿一家共有30多人为国殉

  • 三婚蔡文姬被曹操迎接回来后,嫁给了董祀,夫妻相敬如宾,过上了隐居生活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蔡文姬,董祀,曹操

    207年,被困匈奴12年的蔡文姬终于等到了接她回家的人,然而,两个儿子紧紧地拽着蔡文姬的胳膊,问到:“母亲,你不要我们了吗?”蔡文姬的父亲蔡邕是曹操的恩师,所以蔡文姬是曹操的师妹,蔡文姬熟读史书,精通音律,声名远扬,曹操对师妹十分敬重,再加上感念恩师蔡邕的教诲,在曹操平定北方

  • 白起跟王翦,谁才是秦国第一战将?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白起,王翦

    秦朝是古代第一个大一统的王朝。秦国经过了商鞅变法和几代君臣的励精图治,一步步走向强盛。到了秦始皇即位时,他“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于宇内”,扫六合,吞八荒,一统七国。秦灭六国,没有能征善战的猛将是不可能的。说起秦国的猛将,很多人的第一反应都是“杀神”白

  • 曹操一手提拔的曹魏千里马,率军击败张飞、马超两位蜀汉五虎将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张飞,马超,曹休,五子良将,千里驹

    三国时期,猛将辈出。说起三国时的武将,大家都会想到赵云、马超、吕布、关羽这样的一流战将。由于《三国演义》的缘故,大家普遍认为魏蜀吴三国武将中,最强的是蜀国。蜀国五虎将武艺强悍,关羽斩颜良诛文丑,赵云大战长坂坡,而张飞更是能打平吕布。马超在潼关之战打得曹操割须弃袍,黄忠能跟关羽大战三次,还斩了曹魏大将

  • 大书法家王献之的女儿王神爱聪明过人,却只能嫁给一个傻子皇帝司马德宗,年纪轻轻最终病逝!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王神爱,司马德宗,王献之

    412年,东晋王朝皇后王神爱病逝,年仅28岁。史书记载,王神爱病重的时候,身边连伺候汤药的人都没有,她不得不亲自写信向家人求助。当时,东晋王朝名存实亡,掌权的人叫刘裕,是寒门出身的武将。刘裕对魏晋时期的权贵痛恨不已,把持朝政后对他们不断打压报复,王神爱身为皇后也没有逃过劫难。王神爱死后仅1年,刘裕便

  • 孔令仪不满父母包办的政治婚姻,主张自由恋爱,嫁给了陈纪恩,母亲宋霭龄包机运嫁妆!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孔令仪,陈纪恩,宋霭龄

    1943年,宋霭龄为大女儿孔令仪补办了整整8大箱嫁妆,专包一架飞机送往美国。不料飞机起飞不久突然爆炸起火,嫁妆全被焚毁了,于是宋霭龄又改制了6大箱嫁妆。大名鼎鼎的宋氏三姐妹,只有大姐宋霭龄留下了子嗣,宋庆龄和宋美龄都因各种各样的原因没能延续自己的血脉。但与三姐妹辉煌的婚姻不同的是,宋霭龄与孔祥熙所生

  • 慈禧太后和光绪帝各吃了一顿饭,双双暴毙,是怎么回事呢?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慈禧太后,光绪帝

    1908年,慈禧72岁大寿,请外来的厨子做了100道菜。她吃得很开心,还喝了点小酒,但没几天,她和光绪双双暴毙。太医:都怪那顿饭!据史书记载,光绪和慈禧是接连去世的,中间相差不到20个小时。他们的死因,被传得天花乱坠。有人说,光绪是被慈禧毒死的;也有人说,慈禧的乐极生悲,因为一顿饭丢了性命。这是怎么

  • 陆小曼生前想和徐志摩合葬,却被徐积楷强硬拒绝,23年后才被娘家侄儿认领,入土为安!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陆小曼,徐志摩,徐积楷

    1965年,62岁陆小曼病逝。她想和丈夫徐志摩合葬,却被儿子徐积楷强硬拒绝。她的骨灰也无人认领,直到23年后,娘家侄儿为她在苏州建立纪念墓,她才得以入土为安。陆小曼是近代著名画家,出身名门,曾被胡适誉为“北京城不可不看的风景”。徐志摩去世那年,陆小曼还只有29岁。因为长得好看

  • 史思明是安史之乱的叛军首领,他和安禄山一样也被儿子所杀!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史思明,安禄山,安史之乱

    史思明是安史之乱的叛军首领之一,自己最终的结局和安禄山一样,同样被自己的亲生儿子杀害。为何最终会被亲儿子杀死?史思明,字崒干,宁夷州人,突厥族。他是安史之乱的元凶之一。妻子是陇西辛氏,两个儿子,分别是史朝义和史朝清。史思明在历史上的成名,来源于一次诈骗。公元七百三十六年,史思明逃债途中被奚人捕获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