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思明是安史之乱的叛军首领之一,自己最终的结局和安禄山一样,同样被自己的亲生儿子杀害。为何最终会被亲儿子杀死?
史思明,字崒干,宁夷州人,突厥族。他是安史之乱的元凶之一。妻子是陇西辛氏,两个儿子,分别是史朝义和史朝清。史思明在历史上的成名,来源于一次诈骗。公元七百三十六年,史思明逃债途中被奚人捕获后,谎称自己是大唐派来的和亲使者,并骗奚王派一百人跟随史思明入朝拜见天子。等到一行人快到平卢的时候,史思明派人联络平卢城中管事的,称这些奚人是来偷袭的,让他假意列队出营。最终奚人在馆驿被全部擒获。
也是这次事情,让史思明的聪明才干被看见。此后,范阳节度使张守珪将其收入账下,使思明的升官之路由此开始。
公元七百四十二年,安禄山被任命为平路节度使。
安禄山的童年好友,小老乡史思明也被任命为平卢军事。安禄山成为红人后,唐玄宗也让史思明入朝觐见。
史思明出身低微,好不容易有升官发财的机会,他决定抓住机会好好表现。交流之后,唐玄宗对史思明的军事才能大为赏识,提拔他当大将军平卢兵马使,又赐名,思明。
在一次次军事战役中,史思明不断升迁,他和安禄山也结成牢固的同盟。
公元七百五十五年,安禄山史思明起兵反唐,长达八年的安史之乱爆发,史思明作为叛军首领之一,每行军一处就任由部下烧杀抢掠,百姓无一幸免。第二年,安禄山自封大燕皇帝,并让史思明管理河北,但史思明残暴无情的品行使得他难得民心。
史思明猜忌残忍,好杀无辜,部下稍不如他的意,动辄诛杀九族,因而人人都不能自保。史朝义,为史思明的长子,经常跟随史思明带兵,他对于将士们非常爱惜,也因此受到部下爱戴,但他的行为却遭到了父亲的猜忌和排斥。
父子间一直以来的矛盾,也为史思明之后的死埋下了隐患。公元七百五十七年,自称为大燕皇帝的安禄山被儿子安庆绪杀死,叛军内部逐渐分崩离析。
史思明转而投降唐朝,没过几年再度掀起反旗。公元七百五十九年,史思明自称大雁应天皇帝,但随着唐朝剿灭力量的不断加强,叛军生存范围不断缩小,史思明开始神经过敏,对部下越来越严苛。公元七百六十一年,史思明被儿子史朝义的部下骆悦勒死,用毛毯裹尸,并用骆驼运回洛阳。
史书中对史思明的评价不高。新唐书说,史思明以臣子的身份反叛,最终被他的亲儿子杀死,可谓是天道好轮回。史思明作为安史之乱的叛军首领之一,亲手葬送了唐朝的盛世。
后来他在内斗中杀掉安庆绪,但殊不知,自己最终的结局和安禄山一样,同样被自己的亲生儿子杀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