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清朝皇帝为什么那么喜欢打猎,打猎在他们心中的地位

清朝皇帝为什么那么喜欢打猎,打猎在他们心中的地位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2067 更新时间:2024/1/19 16:31:20

清朝皇上喜欢打猎首先得说到他们的历史,是女真族是由努尔哈赤统一当时各个游牧民族,建立“后金”对抗明朝,而由皇太极改“后金”为“清朝”,可以说清朝是在马背上夺得的天下。东北地区开发较晚,本为原始森林。女真人为游牧民族,靠狩猎为生,正如中原的汉人以种田为生一样,都是上天交给他们的谋生之道。骑马打猎是满人的本色,也练就了他们的筋骨强壮,在战争中格外具有战斗力,这也是他们能够打败明朝军队的原因之一。清朝人曾自豪地说他们是“马背上得天下”。入关之后,清朝皇帝每年都有行围打猎的习惯,既是为了修习看家本领,也是为了勉励子孙不能忘本。《左传》记载“春、夏苗、秋、冬狩”,每个时节打猎称谓不同。而清朝的猎苑名为“木兰围场”现在位于位于河北省东北部,与内蒙古草原接壤,也是清代皇帝举行“木兰秋”之所。意思就是清朝皇帝骑射打猎的活动,每年都会木兰围场里举行。而木兰译成满语就是口吹木哨的意思,模仿雄鹿的声音,吸引雌鹿过来。围场的指的就是狩猎的范围或者场所。康熙年间专门设置了一个大型的木兰围场,其范围包括隆化县,内蒙多伦,克什克腾旗和丰宁县等场地。刚开始的“木兰秋”人数规模宏大,总人数达到了一万两千人。从老北京浩浩荡荡的出发,沿线经过了许多著名的场地,比如说钓鱼台,热河和承德避暑山庄等场地。据统计从木兰围场建成开始,康熙去过43三次,乾隆去过48次,嘉庆去过19次。再者,是出于政治上的考量。这在康熙身上体现的最为极致。第一,加强武备。有大臣上奏,认为皇帝“每年出口行猎,劳苦军士”,有所不当,康熙就此辨白,强调武备的重要,并认为因此获得了西北用兵的胜利:“此皆因朕平时不忘武备,勤于训练之所至也,若听信从前条奏之言,惮于苦劳,不加训练,又何能远至万里之外而灭贼立功乎?”第二,这是一场show,达到震慑内外的目的。身体的强健和精神的强健往往是连在一起的。须知历史上多的是有气无力、病恹恹的皇帝,他们即使再“内秀”,也难以面对如此庞大的国家。而康熙,他通过围猎、通过猎获的成果证明自己的强健。由于强健,他有足够的精力处理复杂的西藏事务和蒙古事务,解决治理黄河、淮河、疏通漕运等大问题,而且大多很有成效,功泽后世。由于强健,他还愿意勤奋的学习,结果不仅武功一流,“内秀”也十分了得,成为中国历代皇帝中特别有学问、特别重视学问的的一位。这一点是当时汉族知识分子特别震动的一点,也有助于消除其反清排满的情绪。同时,每次狩猎都要选拔最优秀的八旗官兵,规模宏大,上万人随行,其声势也可对北方边境及蒙古诸部起到威慑作用。因此,清朝的狩猎之举是具有复杂的政治目的和军事意义的。清朝皇帝都喜欢打猎,甚至顺治皇帝早年夭折但十分喜爱骑射。在猎场上,年轻的皇帝曾端着硬弓向臣下讲:“我朝以此定天下。朕每次出猎,就是为了练习骑射。如今虽然日理万机,事务应接不暇,但从未忘记熟习弓箭。”而在野史记载中,这一时期权倾朝野的睿亲多尔衮也死于狩猎创伤发作,长期成为清史上的一段悬案。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历史上有哪些帝王御驾亲征成功?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苍茫大地今天介绍一位英主柴荣即位不久就御驾亲征,大败北汉国主刘崇的高平战役。周太祖显德元年正月十七,郭威驾崩,二十一日,晋王柴荣奉诏继承姑父、干爹郭威的皇位,史称周世宗。北汉国主刘崇,是个儿皇帝石敬瑭式的汉奸。他乘太祖郭威新逝,柴荣根基未稳,不惜向契丹纳贡,自称侄皇帝,借兵大举南下,试图灭了周政权。

  • 古今善用人才的例子有?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商汤辨味识伊尹周文王打猎求子牙宁戚择主子产识伯石姑布子卿识别赵襄子赵襄子任用胆胥已燕昭王屈尊招贤齐威王巧识墨大夫和阿大夫楚庄王嬉游辨忠臣管仲和鲍叔牙后来,管仲和鲍叔牙都从政了。当时齐国朝政很乱,王子们为了避祸,纷纷逃到别的国家等待机会。管仲辅佐在鲁国居住的王子纠,而鲍叔牙则在莒国侍奉另一个齐国王子小

  • 古代善于用人的例子两百字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邓肯,美国女舞蹈家,6岁就能教小伙伴跳舞,并表现出对僵化、刻板的古典芭蕾的反感,她立志把自己的舞蹈建立在自然的节奏和动作之上,去解释和表演音乐家的作品。她不屑于为生活而去跳低级的商业化舞蹈。21岁时她被迫去英国谋生,在不列颠博物馆潜心研究了古希腊艺术。她从古代雕塑、绘画中找到了她认为理想的舞蹈表现方

  • 古代皇帝后宫佳丽三千,皇帝有真爱吗?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大脚马皇后:老朱,猪八八,你看看我啊,你爱我吗?朱元璋:我爱你,爱死你啦。。。大脚马皇后:肉麻,你太坏啦,知道啦,马上520啦,记得买花我。独孤皇后:老不死的杨坚,你又去那个妖精那里,快快现形。三秒不到达战场,我就不让你进门。隋文帝杨坚:来啦来啦,别发火,没有小妖精,只有老巫婆,那就是你。独孤皇后:

  • 古代帝王善用人才使国家强大的例子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秦穆公用了百里奚,秦穆公用商鞅,楚庄王用了孙叔敖,齐桓公用了关中,赵惠文王用了蔺相如。汤武用伊吕齐桓公用管仲秦穆公用商鞅周武王用周公旦,秦孝公用商鞅,勾践用范蠡文种

  • 大魏宫廷六王爷在中阳狩猎后要大魏皇帝承认什么事情?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20年前萧氏谋反冤案具体请看《大魏宫廷》第1129章尘封的故事~1134张尘封的故事(六)简单的说就是魏王在暴怒下失手杀死萧淑嫒,为绝后患干脆下令以谋反罪诛杀南燕萧氏满门……如果满意请记得采纳哦~其实古代帝王最担心的不是大臣和自己要房子要地,而是担心大臣和自己要权力。王翦和秦王索要了大量的田产和房产

  •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古代仁人志士的事迹和品德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出自宋范仲淹《岳阳楼记》,原句为: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意思就是把国家,民族的利益摆在首位,为祖国的前途、命运担忧分愁,为天底下的人民幸福出汗、流血。辛弃疾:《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顾宪成如何?“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 古代会善用、重用人才的人物有哪些?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孙权,重用周瑜,孙策打天下燕昭王,用郭隗为相,设立了招贤馆,并于易水东南筑黄金台齐桓公,放下深仇大恨,任命管夷吾为相秦穆公,奴隶百里奚为相

  • 历史上皇帝不善用人才的例子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中国历史上最善用人才是唐太宗了。不善用人才是明朝崇祯皇帝。明朝灭亡是毁在崇祯手里,其实明朝当时还是很强大的,人才也很多,但他不善用人,最后导致灭亡。

  • 古代弄臣忽悠皇帝的最高水平是什么呢?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裴延龄是唐德宗时期的财政大臣。此人花言巧语,投皇帝所好,忽悠起皇帝来得心应手,谎话连篇,即便皇帝调查根本没有这事,也不怪罪他,可谓忽悠界的一个传奇。此人的忽悠功底不差于宋朝的贾似道。裴延龄当了户部侍郎之后,为了博得皇上的欢心,他分设财库,分立账目,做假账,报虚账,每次报告皇帝都是财政收入增加了,输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