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请举出古代皇帝会用人和善于接受别人批评的例子各一个

请举出古代皇帝会用人和善于接受别人批评的例子各一个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4532 更新时间:2024/1/2 6:32:08

唐太宗李世民魏征.从贞观初到贞观十七年魏征病故为止,17年间魏征谏奏的事,有史藉可考的达200多项,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对外关系和皇帝私生活等等,都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有时竟让唐太宗下不了台.当然,皇帝也是人,有时唐太宗回宫后发火,声言恨不得杀了这个乡下佬,但他又不愧一代贤明君主,火气过后又为有这样忠谏之臣感到欣慰,就一次次原谅魏征的犯颜直谏.以致在魏征死后,唐太宗极为伤感地对众臣说:“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鉴,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今魏征逝,一鉴亡矣.”唐太宗的感叹自有道理,而魏征也应为遇到唐太宗这样虚怀纳谏的君主而庆幸.如果侍奉的是一个小鸡肚肠的昏君,魏征的下场是很难料想的.

中国历史上君王任用别国贤士的例子

东周时期秦国一大堆“昔穆公求士,西取由余于戎,东得百里奚于宛,迎蹇叔于宋,求邳豹、公孙支于晋。此五子者,不产于秦,而穆公用之,并国二十,遂霸西戎。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惠王用张仪之计,拔三川之地,西并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汉中,包九夷,制鄢、郢,东据成皋之险,割膏腴之壤,遂散六国之从,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昭王得范雎,废穰侯,逐华阳,强公室,杜私门,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李斯《谏逐客书》里面的秦穆公、孝公、惠王、昭王,包括始皇帝都是善用别国贤臣的君王。李斯本身就是来自外国的“客卿”。

春秋五霸之一的秦穆公任用楚国奴隶百里奚,并为后来秦国一统天下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古代君王为了确立诚信,然路人搬木头赏黄金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商鞅立木建信商鞅立木建信是战国时期发生在秦国的一个事件。当时商鞅变法推出新法令,生怕民众不信任,放了一根木头在城墙南门,贴出告示如有人将这根木头搬到北门就赏十金,众人皆不信。有一壮士将木头搬到了北门,商鞅如约赏给了他十金。商鞅想以此建立政策权威并取信于民,也称鞅徙木立信。商鞅变法的条令已准备就绪,还

  • 君主不信听谗言的历史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公元前356年齐威王即位伊始,首先从治吏入手,向他的左右了解地方管吏的政绩情况,左右都说阿大夫是最好的,即墨大夫是最坏的。齐威王又亲自深入到各地明察暗访、向老百姓调查了解,其结果与左右说的截然相反,事实是即墨大夫管理的即墨地区“田野辟,民人给,官无留事,东方以宁”。而阿大夫管理的阿地却是“田野不辟,

  • 古代纳谏的成功事例和失败事例有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五个纳谏成功事例和五个纳谏失败事例。一、纳谏成功的:1、唐太宗纳魏征谏言,开创了贞观之治。2、吴王阖闾采纳了孙武军事上弱楚疲楚的建议,使楚军疲于奔命,为日后阖闾破楚入郢奠定了基础。3、越王勾践在走投无路之时采纳范蠡文种之建议,卧薪尝胆二十年,最终灭亡吴国。4、秦穆公采纳戎人由余的建议,拓地千里,攻灭

  • 历史上有哪些以德治国的君主?的君主在他们身上的事?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西周周穆王,汉代文帝景帝,隋文帝,唐太宗,唐德宗,唐宪宗,唐宣宗(不是玄宗,是唐朝中晚期的皇上),后唐明宗,周世宗柴荣,楚武穆王马殷,宋太祖,宋真宗,清康熙雍正陈平忍辱苦读书》陈平西汉名相,少时家贫,与哥哥相依为命,为了秉承父命,光耀门庭,不事生产,闭门读书,却为大嫂所不容,为了消弭兄嫂的矛盾,面对

  • 中国皇帝的行为中有哪些用人之道?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1.顺“道”。中国历史上的“道”有多种含义,属于主观范畴的“道”,是指治国的理论,属于客观范畴的“道”,是指客观经济规律,又称为“则”、“常”。这里用的是后一含义,指管理要顺应客观规律。《管子》认为自然界和社会都有自身的运动规律,“天不变其常,地不易其则,春秋冬夏,不更其节。”(《管子?形势》)社会

  • 中国古代历史上白手起家,夺得皇帝宝座用时最短的帝王是谁?有何惊人特质?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所谓“白手起家”就是指原来基础条件没有或者条件很差的情况下创就一番事业,中国古代白手起家的皇帝也有不少,我觉得以下十位应该是白手起家的皇帝,对比一下就知道谁用时最短了。对比一下白手起家的皇帝们。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先对比下白手起家的皇帝们登上帝位的时间。一、汉高祖刘邦。公元前209年10月,已经48

  • 古代善于纳谏的君王有哪些?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唐太宗周文王康熙乾隆雍正武则天还有战国时期战国时最多有许多善于纳谏的君王.举例:太宗还是封建社会少有的善于纳谏的君王。他非常赞同魏徵“兼听则明,偏听则暗”的说法。太宗主动要求臣下就政事得失发表意见。魏徵就是以直言极谏而著名的大臣,有人统计过,魏徵在贞观时期进谏多达二百余次。太宗说:“以人为镜,可以明

  • 古代哪个君王对历史的贡献最大?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个人认为,被称为“千古一帝”的秦始皇,对历史的贡献最大,主要表现在他对古代中国政治开创性的贡献,以及他本人对后世无与伦比的影响力上面。“千古一帝”可不是吃素的!光凭这一点就力压众多古代君王了。秦始皇所率领的秦国兼并六国,统一了诸夏,在政治上实现了华夏民族的统一。对当时来说,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之间

  • 纳谏有风险,有哪些关于古代君王善于纳谏和不纳谏造成严重后果的事例?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纳谏:魏征和唐太宗魏徵向太宗进谏,前后200多条。魏徵不仅在唐朝以休养生息、注重教化的基本国策的辩论上,在废除分封制度、完善郡县制度的政治方针的施行上,提出正确的见解,而且在许多生活细节上,也给太宗以很好的规谏。特别要提到的是魏徵谏太宗十思疏,这十条几乎条条都是针对人性的弱点,告诫太宗在方方面面要约

  • 有关帝王识才子的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帝王识才子故事:善于纳谏的齐威王大凡有作为的政治家,都有非凡的性格和奇特的经历。在齐国历史上,如果说齐桓公以任用贤才而著名,那么齐威王则以善于纳谏而著称。战国初年,齐国的新兴力量田氏把齐国最后一个国君齐康公直到海边,给了他“一城”之地,后来索性连这块地方也夺了过来。公元前386年,田和称诸侯,沿用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