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朱元璋姓朱与“猪”谐音,朱元璋为了避自己名字的讳,就直接把猪改称为“豕”或者“彘”。这样一来,明朝的老百姓们就不会因为吃了猪肉或杀了猪就被判造反罪,从而可以放心地杀猪或者是吃猪肉了。
避讳其实是古时封建主义制度的一种体现,是君主们为了体现君臣之间的尊卑有别而搞出来的制度。这个制度执行起来非常严格,不仅仅是大臣们的名字中不能带有跟君主名字中出现过的字(甚至是谐音字),而且大臣们也不能直接称呼君主们的姓名。一旦有人没有避皇帝的名讳,那么恭喜你,你可能要喜提监狱一日游或者是天堂一日游了,而且是回不来的那种。
说到这就不得不提一下我们今天故事的主人公——朱元璋了。大家都知道猪肉是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肉食,有些人甚至是到了一顿不吃就心发慌的境界了,但是明朝刚建立起来的时候,百姓们都开始犯了难:朱元璋正巧是姓“朱”,跟猪是谐音的,要是杀了猪或者是吃了猪肉的话,那可不就是犯了朱元璋的名讳,要被判造反罪的嘛!但是不吃肉的话,一是嘴馋它止不住,二是身体也吃不消啊!
朱元璋也算是体恤百姓的,他绞尽脑汁终于想出了一个既可以避自己的名讳,又可以让百姓们安心吃肉的办法:给猪改个名字。既然猪是因为和自己的姓氏“朱”谐音了才会犯自己的名讳的,那给它改个称号不就完事儿了嘛!朱元璋把自己的毕生所学都搬出来了,给猪挑了很久的名字,最后才决定把猪的称号改为“豕”或者“彘”。
他们把猪改为彘,这样老百姓就可以安心的吃猪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