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历史上巧言相劝的故事有哪些?

历史上巧言相劝的故事有哪些?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4917 更新时间:2024/3/2 9:48:37

1、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通过自己的妻子、奴仆、有求于己的客人,对自己的赞美之词,领悟到,齐王被人赞美而受到的蒙蔽,于是入宫劝谏。最后,齐王知错就改,成为强国众多小国,闻之臣服。

2,魏征直谏唐太宗:

有一次,魏征在上朝的时候,跟唐太宗争得面红耳赤。唐太宗实在听不下去,想要发作,又怕在大臣面前丢了自己接受意见的好名声,只好勉强忍住。退朝以后,他憋了一肚子气回到内宫,见了他的妻子长孙皇后,气冲冲地说:“总有一天,我要杀死这个乡巴佬!”

长孙皇后很少见太宗发那么大的火,问他说:“不知道陛下想杀哪一个?”唐太宗说:“还不是那个魏征!他总是当着大家的面侮辱我,叫我实在忍受不了!”长孙皇后听了,一声不吭,回到自己的内室,换了一套朝见的礼服,向太宗下拜。唐太宗惊奇地问道:“你这是干什么?”

长孙皇后说:“我听说英明的天子才有正直的大臣,现在魏征这样正直,正说明陛下的英明,我怎么能不向陛下祝贺呢!”这一番话就像一盆清凉的水,把太宗满腔怒火浇熄了。公元643年,直言敢谏的魏征病死了。

唐太宗很难过,他流着眼泪说:“一个人用铜作镜子,可以照见衣帽是不是穿戴得端正;用历史作镜子,可以看到国家兴亡的原因;用人作镜子,可以发现自己做得对不对。魏征一死,我就少了一面好镜子了。”

3、触龙说赵太后:

赵孝成王元年(公元前265年)。公元前266年,赵国国君惠文王去世,他的儿子孝成王继承王位,因为年纪轻,故由太后执政。赵太后即赫赫有名的赵威后。当时的赵国,虽有廉颇蔺相如、平原君等人辅佐,但国势已大不如前。

而秦国看到赵国正在新旧交替之际,国内动荡不安,孝成王又年少无知,认为有机可乘,于是派遣兵将“急攻之”,一举攻占了赵国的三座城池,赵国危在旦夕,太后不得不请求与赵国关系密切的齐国增援。齐王虽然答应出兵,但提出赵国必须派太后的幼子长安君到齐国去作人质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历史上谁是最会用兵的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一说历史上最会用兵的皇帝,大家首先想到的是李世民,成吉思汗。而我认为是汉高祖刘邦。帝王在初创的时候,要面临两个战争,一个是现实中的排兵布阵,两军对垒,攻城掠地,拓疆扩土。另一个战场就是谋略上的战场,如何用人,使人尽其才,将尽其能,形成合力,攻无不胜,战必克之,而刘邦就是这方面的杰出代表。刘邦雄才大略

  • 诸葛亮劝谏刘备称帝,当时反对的人有谁?最后结局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刘备是三国之一的蜀汉王朝的建立者,史称昭烈皇帝,前后在位3年。公元214年,刘备在诸葛亮等人的辅佐下平定益州;公元219年,刘备在汉中之战击破曹操大军,然后进位汉中王。在两年之后的221年,群臣在成都上表劝说汉中王刘备称帝。当时,曹丕已经篡汉自立,而刘备为报孙权杀关羽、夺荆州之仇,于是也在成都即皇帝

  • 为什么说唐太宗是一位卓越的政治家?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唐太宗李世民继位以后,就充分显示了自己的治国才能。他对隋朝后期天下大乱的情景心有余悸,所以吸取了隋朝灭亡的教训。唐太宗时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他充分认识到要以民为本,不能过分压榨百姓。他采取了减轻税赋,发展生产,保持物价低平,治安状况良好。唐太宗李世民勤于政事,善于听取正确意见,他要

  • 古代痴情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中国古代十大痴情帝王1、北魏孝文帝拓跋宏阿宏是历史上有名的改革家,但他也是一个多情种却为人鲜知。阿宏的养母(就是那个淫荡的冯太后)在世的时候,爱上了太后的亲戚冯润小姐,于是把她娶到宫里。可是太后却不喜欢冯小姐,没隔多久,就以冯小姐得病为由,把小姐赶出宫外,并且立冯润的妹妹为后。阿宏斗不过太后,就忍了

  • 中国古代十大痴情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1北魏孝文帝拓跋宏阿宏是历史上有名的改革家,但他也是一个多情种却为人鲜知。阿宏的养母(就是那个淫荡的冯太后)在世的时候,爱上了太后的亲戚冯润小姐,于是把她娶到宫里。可是太后却不喜欢冯小姐,没隔多久,就以冯小姐得病为由,把小姐赶出宫外,并且立冯润的妹妹为后。阿宏斗不过太后,就忍了下来。三年之后,冯太后

  • 中国古代最凄惨的十个爱情故事有哪些?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梁山伯和祝英台,鱼玄机和温庭筠,高阳公主和辨机和尚,唐太宗和杨贵妃,项羽和虞姬,李世民和皇后长孙氏,康熙和赫舍里皇后,小周后,其余不知NO.1胤康熙帝第二子,当了三十多年的太子,一生被废两次,精神几近崩溃,最后还是没有当成皇帝,第一名当之无愧。NO.2刘据汉武帝与卫子夫所生,嫡长子刘据从小就被立为太

  • 古代对名字有很大的避忌,而明朝帝王姓朱,“猪”与其同音,那明朝的猪叫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人物

    因为朱元璋姓朱与“猪”谐音,朱元璋为了避自己名字的讳,就直接把猪改称为“豕”或者“彘”。这样一来,明朝的老百姓们就不会因为吃了猪肉或杀了猪就被判造反罪,从而可以放心地杀猪或者是吃猪肉了。避讳其实是古时封建主义制度的一种体现,是君主们为了体现君臣之间的尊卑有别而搞出来的制度。这个制度执行起来非常严格,

  • 谁能给我一个古代皇帝与妃子的凄美爱情故事素材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故剑情深,南园遗爱得典故不知道的可以略微查一下,是中国5000年历史上最浪漫的事情。汉宣帝刘询,皇帝里最早的情书,够浪漫吧,开局美好,结尾残酷,算得上凄美爱情的典故了

  • 有什么凄美的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史记苏秦列传》和《庄子盗跖》中,都讲了“尾生抱柱”的故事:春秋时期,有一个叫尾生的青年,与他心仪的姑娘相约于桥下会面,但姑娘因故未能赴约。后来天降大雨,河中涨起了洪水,而他仍恪守信约,坚持不走,抱着桥中石柱,直至溺死。水退后,姑娘匆匆赶来,见此情景悲痛不已,也殉情而死。据《西安府志》记载,这座桥就

  • 中国古代皇帝的名字及同音字在当时都不能随便使用,历史上称这种规定为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避讳是中国封建社会特有的现象,大约起于周,成于秦,盛于唐宋,至清代更趋完密。那时,人们对皇帝或尊长是不能直呼或直书其名的,否则就有因犯讳而坐牢甚至丢脑袋的危险。避讳常见的方法是用意义相同或相近的别的字来代替要避讳的字。这样一来,中国历史上就出现了不少把人名地名或事物名称改头换面的奇怪现象。避讳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