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唐太宗李世民以善纳谏而成明君,为什么有一次气得大喊会须杀此田舍翁?当时发生了什么?

唐太宗李世民以善纳谏而成明君,为什么有一次气得大喊会须杀此田舍翁?当时发生了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259 更新时间:2023/12/23 23:44:38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唐太宗亦如此,尽管他英明果断,成功地发动了玄武门之变,雷厉风行精简了臃肿宏大的政府机构,又顺应形势的发展,改革了三省六部;还联手朝臣,励精图治,开创贞观之治。但也是食人间的凡人,也不完美,也有暴跳如雷的时候。

李世民能成为一代贤明君主,主要在于他有“水可载舟亦可覆”的重民思想,又善于延揽人才和广纳谏言。魏征最闪光的行动就是向太宗上奏了《十渐疏》,在这份奏疏里他秉持正义,犯颜直谏:要求太宗收骄逸之心成图治之实。李世民不计前嫌,采纳了他的谏言,在以后的帝实践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不过皇上是凌驾于万人之上的天子,他需要尊严以维护自己驾驶群臣的地位,对于大臣动辄在大庭广众之中、众目睽睽之下,罗列自己的缺点和错误,很是讨厌的。

有一次,李世民想在长安之外修建一座行宫,地方官上书指出大兴土木是劳民伤财之举,要求太宗停止这项工程;当是,凭自己的治武功,李世民使大唐各方面的建设都上了一个台阶,相对于其它帝王,在自己功成名就之日,建一座行宫本来是小事一桩,他正在踌躇满志的的状态,不料,这个地方官员竟然唱出了这样一曲戏,他觉得很没有面子,便要杀了这位不开眼的地方官以泄心头之恨。

魏征知道了太宗的意思,就出言直谏:他认为,地方官是为民生考虑,才有此直谏举动,这是忠心为国的表现,太宗不应该对这样的官员怀恨在心,等等、等等,说得李世民哑口无言,威风扫地。

李世民感觉没了颜面,很是愤怒,已憋了一肚子火,只是在朝臣面前不好发作罢了;回到后宫,他终于忍不住了,便拔出佩剑大声咆哮道:“会须杀此田舍翁”。意思是:有机会我一定要杀了这个乡巴佬!。

长孙皇后弄明太宗振怒的来龙去脉后,对魏征的忠勇行为从心底表示了赞赏,为安慰李世民,她又换上的朝服,以皇后的身份劝谏李世民道:臣妾特来恭喜陛下。李世民懵圈了,惊问:朕都要被魏征气死了,这喜从何来?。长孙皇从容答道:我听说只有君主贤明,臣子才敢大胆进言。现在魏征敢于大胆进谏,这不正说明了陛下您的贤明吗?“。

李世民认为这话比较中听,便没有接茬,让长孙皇后继续说下去,长孙氏不愧是一代贤后,又字斟句酌地说道:”明君得遇良臣,实乃国家之幸,臣妾怎能不为陛下感到高兴呢?。一席话,言简意赅,深入浅出,鞭辟入里,太宗沉吟了半晌,认为很有道理,于是转怒为喜,打消了杀死魏征的想法。

皇帝明智,皇后贤惠,大臣忠正,才有了贞观之治的繁荣,才有了“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的箴言;魏征是幸运的,遇上了史上胸怀宽广的帝王,还有深明大义的皇后,他不仅实现了自己的政治抱负,还终于与一代英明的帝王和贤惠的皇后一起彪炳史册;他死后,身为皇帝的李世民目送他绕城而走的灵枢,悲痛万分,恸哭不已。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古代谏臣是如何劝谏帝王避防过失的?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君有君德,臣有臣行,各行其位,各司其职,则上下有序,天下大治。是任用了良辅还是错用了奸臣,人臣的正或邪直接关系着国家的成败得失。大臣如果能在事情、形势还处在萌芽的阶段,就能先料到,洞若观火,清楚地知道存亡、得失的关键,而且能在事情要发生阶段,及时采取错施,防微杜浙。让君主能超然独立,而始终立足在荣显

  • 《大秦赋》中嬴政连杀27名大臣的真正企图是什么?他为何却赦免了第28个劝谏者?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秦王赢政果断镇压叛乱之后,又采取铁腕手段连杀27名为赵姬赵太后力谏的大臣,顿时震撼到整个朝野,令宗室的族人和外臣来客们一时还真不敢乱做动作,全朝人心浮动。那么赢政连杀27名大臣的企图又是什么呢?他为何赦免了第28个劝谏的人?话说秦国经历了之乱以后,以华阳夫人为首的楚系势力和各位外来的臣子都得到了重用

  • 历史上巧言相劝的故事有哪些?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1、邹忌讽齐王纳谏:邹忌通过自己的妻子、奴仆、有求于己的客人,对自己的赞美之词,领悟到,齐王被人赞美而受到的蒙蔽,于是入宫劝谏。最后,齐王知错就改,成为强国众多小国,闻之臣服。2,魏征直谏唐太宗:有一次,魏征在上朝的时候,跟唐太宗争得面红耳赤。唐太宗实在听不下去,想要发作,又怕在大臣面前丢了自己接受

  • 历史上谁是最会用兵的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一说历史上最会用兵的皇帝,大家首先想到的是李世民,成吉思汗。而我认为是汉高祖刘邦。帝王在初创的时候,要面临两个战争,一个是现实中的排兵布阵,两军对垒,攻城掠地,拓疆扩土。另一个战场就是谋略上的战场,如何用人,使人尽其才,将尽其能,形成合力,攻无不胜,战必克之,而刘邦就是这方面的杰出代表。刘邦雄才大略

  • 诸葛亮劝谏刘备称帝,当时反对的人有谁?最后结局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刘备是三国之一的蜀汉王朝的建立者,史称昭烈皇帝,前后在位3年。公元214年,刘备在诸葛亮等人的辅佐下平定益州;公元219年,刘备在汉中之战击破曹操大军,然后进位汉中王。在两年之后的221年,群臣在成都上表劝说汉中王刘备称帝。当时,曹丕已经篡汉自立,而刘备为报孙权杀关羽、夺荆州之仇,于是也在成都即皇帝

  • 为什么说唐太宗是一位卓越的政治家?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唐太宗李世民继位以后,就充分显示了自己的治国才能。他对隋朝后期天下大乱的情景心有余悸,所以吸取了隋朝灭亡的教训。唐太宗时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他充分认识到要以民为本,不能过分压榨百姓。他采取了减轻税赋,发展生产,保持物价低平,治安状况良好。唐太宗李世民勤于政事,善于听取正确意见,他要

  • 古代痴情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中国古代十大痴情帝王1、北魏孝文帝拓跋宏阿宏是历史上有名的改革家,但他也是一个多情种却为人鲜知。阿宏的养母(就是那个淫荡的冯太后)在世的时候,爱上了太后的亲戚冯润小姐,于是把她娶到宫里。可是太后却不喜欢冯小姐,没隔多久,就以冯小姐得病为由,把小姐赶出宫外,并且立冯润的妹妹为后。阿宏斗不过太后,就忍了

  • 中国古代十大痴情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1北魏孝文帝拓跋宏阿宏是历史上有名的改革家,但他也是一个多情种却为人鲜知。阿宏的养母(就是那个淫荡的冯太后)在世的时候,爱上了太后的亲戚冯润小姐,于是把她娶到宫里。可是太后却不喜欢冯小姐,没隔多久,就以冯小姐得病为由,把小姐赶出宫外,并且立冯润的妹妹为后。阿宏斗不过太后,就忍了下来。三年之后,冯太后

  • 中国古代最凄惨的十个爱情故事有哪些?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梁山伯和祝英台,鱼玄机和温庭筠,高阳公主和辨机和尚,唐太宗和杨贵妃,项羽和虞姬,李世民和皇后长孙氏,康熙和赫舍里皇后,小周后,其余不知NO.1胤康熙帝第二子,当了三十多年的太子,一生被废两次,精神几近崩溃,最后还是没有当成皇帝,第一名当之无愧。NO.2刘据汉武帝与卫子夫所生,嫡长子刘据从小就被立为太

  • 古代对名字有很大的避忌,而明朝帝王姓朱,“猪”与其同音,那明朝的猪叫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人物

    因为朱元璋姓朱与“猪”谐音,朱元璋为了避自己名字的讳,就直接把猪改称为“豕”或者“彘”。这样一来,明朝的老百姓们就不会因为吃了猪肉或杀了猪就被判造反罪,从而可以放心地杀猪或者是吃猪肉了。避讳其实是古时封建主义制度的一种体现,是君主们为了体现君臣之间的尊卑有别而搞出来的制度。这个制度执行起来非常严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