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古代历史上有哪些厉害的宰相?

古代历史上有哪些厉害的宰相?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3583 更新时间:2023/12/21 2:44:31

谢悟空邀请:

我想历史最厉害宰相,有很多很多。如秦时的李斯,唐朝的魏征。宋朝的李纲和文天祥,明朝的张居正,清朝的刘罗锅。这些都很厉害的,不知师友们认可吗?欢迎评论,谢谢阅读

秦统一只有十几年,秦历代君主泉下有知,会不会觉得他们都是笑话?

秦国的历史非常悠久,历代君王都能保住关中之地,历经数百年,不仅没有衰败,反而在战国时期越来越强盛。

秦王嬴政,利用了十年时间,攻伐六国,完成了一统天下的大业。公元前221年,秦朝正式一统天下,可是仅仅15年时间,在公元前207年,秦朝宣布灭亡。

历代秦帝国的君王们,如果看到这强盛数百年的国家,在仅仅25年的折腾下,就被搞灭亡了,他们会不会咒骂秦始皇呢?作为中国第一个大一统王朝的建立者,秦始皇如果知道自己的王朝,只有15年的寿命,他会后悔吗?

01不用历代秦王骂,秦国那些贵族就会骂得秦始皇狗血喷头。商鞅变法之前,秦国贵族们的小日子不要太逍遥。国家的俸禄随便拿,国家的官职随便做,这国家就跟自己家开的小卖部一样。

令行於民期年,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之不便者以千数。於是太子犯法。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将法太子。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明日,秦人皆趋令。行之十年,秦民大说,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於公战,怯於私斗,乡邑大治。---《史记》

可是好日子被这个叫商鞅的家伙给毁了,商鞅从魏国灰溜溜跑到秦国以后,三言两语就把秦孝公给忽悠上船了。

上船以后的秦孝公,一发不可收拾地要变法,要图强,简直就跟打了鸡血一样。为了变法图强,秦孝公果断将商鞅立为大良造,主管秦国变法的一切事务。

这么一来商鞅在秦国的地位可以相当牛掰了,看谁不爽都可以说道两句。秦孝公的儿子嬴驷犯了罪,商鞅也毫不留情给抓了,后来居然把秦孝公的哥哥嬴虔的鼻子给割了。嬴驷犯罪关人家嬴虔什么事儿?此后秦国就这么强大了起来,强大以后,历代诸侯王的野心是不小了。可是贵族们的小日子不好过了。这俸禄不能世代随便拿了,官职也不是贵族想做就能做的了,小卖部成长为了世界五百强,可贵族的日子却一天不如一天。尤其到了秦始皇一统六国的时候,其实秦国的贵族们还是比较自豪的,毕竟由秦国一统了天下。可问题是贵族们也没捞着什么好处啊,这天下的官也不是秦国贵族随便做的,要有相应才能才能做。秦国的贵族们终于忍不住了,难道说一统天下这么大的事情搞完了,我们一点好处都没有?有还是有的,只不过这是个秘密。没想到仅仅15年时间,秦国就灭亡了。而秦国的贵族也惨遭各种杀戮,基本消失殆尽,这也就成了一个永远都不能说的秘密了。

02秦国的百姓也要咒骂秦始皇,好日子过到头了。过去秦国虽然是地处偏远的小国家,可是拥有关中之地,百姓们小日子过得还是不错的。即使总是被贵族们摁在地上摩擦,可是摩擦完了,小命还是保住了,这天下百姓还不都是一个样子吗?

秦吏卒多窃言曰:“章将军等诈吾属降诸侯,今能入关破秦,大善;即不能,诸侯虏吾属而东,秦必尽诛吾父母妻子。”诸侯微闻其计,以告项羽。项羽乃召黥布、蒲将军计曰:“秦吏卒尚众,其心不服,至关中不听,事必危,不如击杀之,而独与章邯、长史欣、都尉翳入秦。”於是楚军夜击秦卒二十馀万人新安城南。---《史记》

那个叫商鞅的来了以后,情况就完全变了。商鞅用徙木立信的办法,使得百姓们相信变法的可行性。结果每个百姓都跟打了鸡血的秦孝公一样,一个个想要奋勇杀敌,立战功,做大官。

万万没有想到,秦始皇带着他们一统六国后,新的情况就出现了。其中60万大军被任嚣赵佗给拐到了南越,从此回不了老家关中了。还有20万秦国子弟兵,被项羽这个二愣子挖了个坑全给坑杀了。想想当初还不如取代兵马俑陪着秦始皇一块儿下葬算了,好歹有块地方立足,被坑杀的连个站的地方都没有。剩下的举双手投降了各路义军,后来还被项羽当枪使对付刘邦。总之当时秦国的那些子弟兵们实在是太惨了,没有多少是可以善终的。秦国的老百姓过去老老实实在家种地也就算了,被贵族欺负也只是一时半会儿的事情。可是帮助秦始皇一统天下以后,仅仅15年,就遭到了这么多悲惨的待遇,可见他们有多痛恨秦始皇。

秦国灭亡了,秦国的男丁都被战争给卷走了。剩下这些孤儿寡母的,根本起不到任何作用。何况项羽会放过他们吗?根本不会。当年他爷爷项燕及其大量楚国士卒都被秦军蹂躏而死,项羽自然也不会让秦国人那么痛苦就死。

03一统天下有历史意义,但是对秦国毫无意义。秦国一统天下,奠定了未来天下一统的国家格局,这是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的。因为这让后来的英雄们,有了一个奋斗的目标,那就是跟秦始皇一样,一统天下。

我们当然也觉得秦始皇非常伟大,是一个了不起的千古一帝。可是秦国人对此绝对不这么看,为什么?因为这一切功绩对秦国毫无意义。

战争的所有过程中,秦国死伤了大量士卒百姓,公元前221年一统天下。秦国人总算是昂首挺胸告诉大家,他们是地球上最靓的仔。

居数日,项羽引兵西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收其货宝妇女而东。人或说项王曰:“关中阻山河四塞,地肥饶,可都以霸。”项王见秦宫皆以烧残破,又心怀思欲东归,曰:“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说者曰:“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项王闻之,烹说者。---《史记》

可是仅仅15年时间,这帮人还没有老去,秦国就宣布灭亡了。一个大一统的国家就这么没了,而付出的代价是,秦国人遭到了全国各地人员的打击报复。

秦始皇为了他自己的志向,为了给历史做一个交代,却让成千上万的秦国人为此买单。这让秦国人如何不骂他呢?

一统天下实在是太有意义了,我们现在说起来都会朗朗上口,说秦始皇多么了不起。可是如果你身处那个时代,你会愿意用自己全家人的性命,为秦始皇的千秋功业出一份力吗?

总结:秦国历代先王会分成三派来面对秦始皇。秦始皇的祖先们都是秦国的大王,但是他们的态度不会统一,每个人都会发表自己的建议。大致可以分成这么三派:

第一派是秦孝公以前的君主,他们会觉得秦始皇就是个败家玩意儿,养不教父之过,一统天下他们不管吗,可是亡国灭种他们连口高香都没得吃了,自然是要咒骂秦始皇的。第二派是秦孝公到秦武王这几位秦王。他们当时锐意进取,秦国不断发展壮大。可是当时他们没有一统天下的条件和野心,他们会指责秦始皇步子迈的太大了,以后做鬼要稳重一点。第三派则是秦昭襄王了,他是一个60岁才亲政的老大爷。可是他有一统天下的野心,在白起的帮助下,他显然具备了这些条件。可惜最后没有完成,所以他会欣慰地对秦始皇说,乖孩子,感谢你替我完成了我这辈子没有完成的事业。这三种态度,证明了不同时期,不同秦王的大致想法。每个普通人的思想观念都会不同,更何况是秦王们呢?

参考资料:《史记》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中国历史上皇帝的爱情故事有哪些?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1、皇太极和海兰珠在《清史稿》中记载,海兰珠26岁的时候才嫁给皇太极,皇太极对于海兰珠可以说是到了迷恋的地步,皇太极大封后宫的时候,将海兰珠封为东宫大福晋宸妃,她的封号仅仅次于东宫皇后。海兰珠所住的宫殿也称为关雎宫。海兰珠的封号宸妃,其实是大有深意的,这个封号里面就藏着皇太极对于海兰珠的爱。宸指的就

  • 只爱一人,生死不改,史上最痴情的君王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自古帝王多薄情,可怜红颜多薄命,自古君王皆薄幸,最是无情帝王家”讲的就是古代帝王最是无情之人,但是却有一个皇帝例外,他只爱一人,生死不改,被称为历史上最痴情的君王,他就是汉武帝刘彻的曾孙,卫太子刘据的孙子,史皇孙刘进的儿子刘病已,小时候有个电视剧叫做《乌龙闯情关》,里面讲的就是情种刘病已的故事。刘病

  • 孔子是如何看待善用人才这件事的?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说一句可能被喷的话!孔夫子不会用人!孔子能发现人才,也能培养人才,但却不知道善用这些人才!按楼上几位达人的话所说,孔子拥有着不可忽视的力量,弟子人才众多。如果说建立一个势力违背孔子自己的价值观的话,那么充分发挥弟子的特长,在一个国家形成自己的势力,然后推广儒学,是可行的!孔子都能因为推广学说而违心去

  • 在古代,忠臣怎么解释?秦桧忠于赵构为什么成了奸臣,那忠于赵构的老百姓会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大家别被有些网络谣言给忽悠了,是专门有个团队诋毁岳飞,替秦桧洗白,泰山情侣钟山情怀积庆晓风2016柳香677还有不少,其中晓风2016是团长。因为古代认为皇上是天子,我等都是凡人,所以凡人臣服天子理所应当,不敢多想。在陈胜吴广喊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之后,大臣的想法发生了改变,觉得自己能力弱的,

  • 《雍正王朝》里,图里琛为何一直忠于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图里琛此人在《雍正王朝》中戏份虽然不多,但却至关重要,他的表现也堪称是职场达人。他是康熙、雍正两代帝王的贴身近侍,更是在雍正时期执掌秘密机构粘杆处,被皇帝视为心腹,屡加重用。比如查山西案、撤换十四爷的近侍、江南保护弘历这样具有重大干系的差事都被雍正派给了图里琛。图里琛身居关键地位,自然少不了各方势力

  • 历史上“忠于君"和"忠于国"是一回事吗?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应该是两回事,,是永恒的;君,是可以变换的,实际上也经常变换!国,是国人共有的;君,不能代表人民利益时,将被推翻。所以,谩骂、侮辱总统无罪;诋毁、侮辱自己的国家要入刑。自古皇帝,哪个不是三宫六院七十二妃,美人无数,根本谈不上专情与痴情一说,否则,哪来的那么多的同父异母的兄弟姐妹。但是,也有特例的皇帝

  • 《二十四孝》最里著名的“卧冰求鲤”故事,究竟是细思恐极的伪善还是真情流露的人之本性?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二十四孝》,是儒家宣扬孝道的一本通俗读物,它是元朝至正年间,有个叫郭居敬的学者,他辑录了元代之前所流传的孝子中最最感人的故事而编成。(距今已有六百七十余年)卧冰求鲤,是《二十四孝》中的第18个故事,说:冰天雪地的有一天,晋代人王祥为了他的继母一时想吃鱼,可能是市场无售,于是他便跑到结了冰的河面,解

  • 历史上篡位权臣的女儿,嫁给傀儡皇帝后,为何她们大都忠于夫家?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女人喜欢问,“我和你妈掉水里你先救谁?”春秋时,一个女人问母亲,我老公要杀我爸,我怎么办?母亲说,“人尽可夫,爹只有一个”。公元前701年,郑庄公去逝,公子忽以太子的身份,在大夫祭仲的辅佐下,名正言顺地成为了国君,即郑昭公。郑昭公母亲身份不高,所以郑昭公没后台,齐国齐僖公想把女儿嫁给他,但是他没同意

  • 古代历史上有没有一心为国却不被君王信任的臣子?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有这么一个人,他辱骂君父,清廉自守,不畏权势,爱民如子,孝敬母亲,淡薄爱情。适合进史书,丹心照汗青,受万民敬仰。不适合现实接近,柴米油盐,食人间烟火他能把国家和皇帝给割裂开了。他觉得对国家负责,就是对皇帝负责,他觉得国家的子民就是皇帝的孩子,就是自己的兄弟姐妹,就应该爱兄弟姐夫,爱国家,这就相当于爱

  • 古代一些大臣为什么那么忠心?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人物

    我没看过《大明风华》,但也想谈谈自己对忠臣的理解。忠与奸相对。何谓忠?何谓奸?历史上对于忠奸的判定不是一时能做出的。自古以来大奸似忠如易牙、竖刁、开方、王莽等,大忠似奸如周公、陈平、霍光等。再例如和,虽然专权贪婪,但对于乾隆皇帝交代的事也多竭出尽智。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周公恐惧流言日,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