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武安君白起是忠于国家,还是忠于王上?

武安君白起是忠于国家,还是忠于王上?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4238 更新时间:2024/1/22 17:58:59

我觉得武安君白起应该是忠于国家,也就是说他这一生事实上只是为了秦国这个国家去奋斗,而不是说为了秦昭襄或者是为了宣太后或者是在这之前的穰侯。

本身秦国这个军功制度让底层的老百姓能够紧紧的抱住秦国这个大腿,为什么你到其他的国家去,你能够拿到什么东西?你杀了那么多敌人,拿了那么多首级,最后得到结果,只不过是一个平民拿到一些赏赐以后,你什么东西都得不到,但是在秦国,你可以凭借军功去获得一个比较高的爵位,甚至能够进入朝堂获得自己想要的一切,这就是为什么他们,要往秦国去的原因。

真的,老秦人还剩下多少?谁都知道老秦人已经不剩下几个了,所有替秦国打下天下的人,掰着指头数一下有几个是曾经的老秦人,让人心酸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商鞅变法给秦国带来的实质性的好处,无论出生,无论来自于何方,替秦国办事的人都能得到秦国的恩赐,都能够在秦国得到你想要的东西,这就是给他们一个希望所能带来的这么大的动力。

好,我们说到武安君白起,武安君白起事实上,他如果过多地参与政治的话,他不可能说活到宣太后死了,穰侯也被人给下台了,在长达几十年的从军生涯里面,武安君白起一直都是秦国的战神,这个战神从政了这么多的年头,如果说功高震主,过多的参与政治的话,不管他到底是不是忠于秦昭襄王,他都会遭到清算。

军人不要过问政治的事情,(今日头条漩涡鸣人yy首发于悟空问答)这不是说军人的标准,而是军人能够在政治的漩涡里面能够存活下来的一个重要原因。只有你对政治表现出了漠不关心,你才能够继续创造更多的功劳,并且得到最高执政者的放心。

你包括武汉君白起,他拒绝了秦昭襄王的命令,不肯带领军队去攻打赵国一样,不管秦昭襄王攻打赵国,究竟是失败还是成功,秦昭襄王肯定是赚的最多的那个人,秦昭襄王身为一个已经进入暮年的王,他肯定想多做一些事情让历史书记住他。

所以对于武安君白起来讲,他也十分明白攻打赵国,不管失败还是成功,秦昭襄王肯定是得力的,但对于秦国来讲,这损失的就太多了,所以他选择拒绝执行秦昭襄王的命令,并且劝谏秦昭襄王说不能在这个时候攻打赵国。

但是,武安君白起在这之前不参与政治,不参与秦昭襄王个人的事情上,这一次严重影响到了秦昭襄王的个人形象,那你就必死无疑了呀!

说到底,武安君白起能够保持这么长时间的战神,能够获得一次又一次辉煌的胜利,跟他不参与政治这一点事有着很大的关系的。他最后的死亡也是因为过多的参与到了君王的个人形象里面,个人形象是什么?就是政治形象,就是对人民的形象,也就是参与到了政治里面。

所以说秦国的武安君是忠于秦国,而不是忠于秦昭襄王。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历史上忠于皇帝的宦官都有谁?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历史上忠于皇帝的宦官有:东汉太监郑众、一生忠于东汉皇帝,吕强、忧国忧民的东汉太监,陈矩、执法最公正的太监,郑和、贡献最大的太监,高力士、被唐玄宗誉为千古忠宦第一人,王承恩、死后待遇最高的太监、也是历史上唯一陪葬帝王陵的太监。题主问这个问题是不是想累死回答者?(`)第一个问题还好,第二个问题纯粹是想找

  • 有关古人礼让的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世说新语中有个小故事:东晋时王文度与范文期是同僚,王年纪小却职位高,范虽年长却职位低,两人走路时总是谦让,请对方走在前面.有一次,恰巧王走在范的前面,便谦虚地说:簸之扬之,糠秕在前.范也立刻谦虚地说了一句:淘之汰之,沙砾在后.程门立雪曾子避席张良拜师千里送鹅毛流传最广的当属孔融三岁让梨,他得到长辈给

  • 关于古人礼让的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世说新语中有个小故事:东晋时王文度与范文期是同僚,王年纪小却职位高,范虽年长却职位低,两人走路时总是谦让,请对方走在前面.有一次,恰巧王走在范的前面,便谦虚地说:簸之扬之,糠秕在前.范也立刻谦虚地说了一句:淘之汰之,沙砾在后.程门立雪曾子避席张良拜师千里送鹅毛付费内容限时免费查看回答1.有一次,列宁

  • 春秋战国时期的秦国不拘一格使用人才的事例有哪些?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谢谢提问!春秋战国时期,秦国不拘一格用人,有两大特点:一是不拘尊卑鄙,唯才是用。二是不拘国籍,唯才是用。一、秦穆公(前659一一621年)时,穆公求士,西取由余于戎,东得百里奚于宛,迎蹇叔于宋,来丕豹、公孙支于晋。此五子不产于秦,穆公用之,并国20,遂霸西戎。其中百里奚是陪嫁品,逃入楚国被拘。知其贤

  • 中国历史上有哪些痴情的君王?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痴情的老大还是有的,虽然属于凤毛麟角,但在那个三千粉黛拥挤倾轧的后宫粪坑里,也勉强能找出几个情种:第一,清世祖顺治,真正实践了那句名言: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顺治皇帝是一个罕见的情种,为历史上少有的痴情的皇帝。因为深爱董鄂妃,他可以不顾任何政治影响、不顾天下人的唾弃,真正实践了那句名言:走自己的

  • 历史上,有哪些相濡以沫的皇帝夫妇?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谢谢邀请。中国历史上,夫妻感情好的皇帝夫妻有很多,其中有隋炀帝和萧皇后、唐太宗和长孙皇后、唐高宗和武皇后、南唐后主和大小周后、明孝宗和张皇后、还有康熙和赫舍里皇后纵观中国历朝历代帝王,有爱的中国帝王好夫妻却也有不少。但既能做到有爱又保持一夫一妻的皇帝夫妻却为数不多。我们找三对典型的皇帝夫妻说一说:第

  • 为什么有的大臣会效忠娃娃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不是有的大臣效忠娃娃皇帝,而是所有的大臣表面效忠皇帝,部分大臣真心实意忠于皇帝,历朝历代都宣扬忠于朝廷忠于君主、君让臣死臣不得不死的理念,娃娃虽小,但也是名副其实的正统皇帝,古代不忠于皇帝的大多以武将居多,古代读书人长期受儒家教育,讲究忠孝节义,对于自己的名声很在乎,很怕自己留下恶名,武将不同,自古

  • 请问古代君王称为朕是何时开始的,历朝君王的自称有那些?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中国古代的君主分为皇帝和国王,皇帝从秦始皇开始,把原来每个人都能自称的“朕”用于皇帝的专称,除了皇帝之外其他人不能用。国王则不一样,古代中国的国王(主要是秦朝以前的国王和后来分封的诸侯国王)不称“朕”,而是称“寡人”、“孤”、“不毂”等等。我国最早的一部解释词义的专著《尔雅释诂》说:“朕,身也。”在

  • 历史上最著名的孝母典范有哪些?在今天我们应该学习他们的哪些方面?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中国古代有所谓“四大贤母”之说,即孟母仉氏、岳母姚氏、欧母郑氏、陶母湛氏。孟母三迁,岳母刺字,这两个大家是再熟悉不过了,而后两个就需要稍稍说明一下了。欧是指宋欧阳修之母,同她对应的是故事是“画荻教子”;陶指的是东晋陶侃的母亲,对应的典故则是“封坛退”和“截发延宾”。欧阳修是宋代卓越的政治家、史学家,

  • 中国古代统治者为何推崇以孝治天下?对此你怎么看?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百善孝为先,孝乃顺亲意,孝字半老一子,乃人过四十天过午,一撇一半已入土,后靠孑孙支撑,从古至今辈辈如是,方不失根。孝为八德之首要,不孝父母不如兽禽,故曰混仗东西,忘求末才导致人人制私心失敬畏,失去为仁之礼教,则天下纷崩不远矣。我国古代历史上孝敬的典范数不胜数,但最著名是二十四孝。一感天动地的舜,二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