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在古代,关于劝谏都有哪些故事?

在古代,关于劝谏都有哪些故事?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3731 更新时间:2024/1/20 1:59:11

1、李斯《谏逐客书》

从正反两方面进行论证,推理严密,逻辑性强,论据充分有力。作者一方面列举客卿对于秦国的历史功绩,得出使秦成帝业……皆以客之功。由此观之,客何以负于秦哉,打动秦王;另一方面,分析留客逐客的利弊,晓以利害,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无危,不可得也。接下来又从地广者粟多等联系到泰山、河海的比喻,再转到弃黔首以资敌国的错误,归结到今逐客以资敌国的危殆,进一步证明逐客关系到秦国的安危。

2、邹忌讽齐王纳谏。邹忌通过自己的妻子、奴仆、有求于己的客人,对自己的赞美之词,领悟到,齐王被人赞美而受到的蒙蔽,于是入宫劝谏。最后,齐王知错就改,成为强国众多小国,闻之臣服。

3、魏征直谏唐太宗。魏征的《谏太宗十思疏》

公元643年,直言敢谏的魏征病死了。唐太宗很难过,他流着眼泪说:“一个人用铜作镜子,可以照见衣帽是不是穿戴得端正;用历史作镜子,可以看到国家兴亡的原因;用人作镜子,可以发现自己做得对不对。魏征一死,我就少了一面好镜子了。”“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魏征没,朕亡一镜矣!”

4、触龙说赵太后

左帅触龙(对侍臣)说,希望拜见太后。太后气冲冲地等着他。(触龙)走入殿内就用快走的姿势慢慢地走着小步,到(太后面前)谢罪,说:老臣的脚有毛病,竟不能快跑,不能拜见您有很长时间了。

左帅公说:从现在算起往上推三代,一直到赵氏建立赵国的时候,赵王的子孙凡被封侯的,他们的继承人还有在侯位的吗?(太后)说:没有。现在老太太让长安君的地位高贵,并且把肥沃的土地封给他,还给他很多贵重的宝器,却不趁现在(您健在时)让他有功于国,一旦您驾崩了,长安君凭什么在赵国立身呢?老臣认为老太太为长安君考虑得太短浅,所以认为您(对长安君)的爱不如燕后。太后说:(您说得)对。任凭您怎样支使他吧!

于是为长安君备车一百乘,到齐国去作人质。齐国才出兵。子义听到这事说:国君的孩子,可算是国君的亲骨肉了,尚且还不能凭靠无功的尊位、没有劳绩的俸禄来守住金玉宝器,更何况是人臣呢!

5、褚遂良还陛下笏劝谏的故事

褚遂良的差使,前者是向皇帝提意见,后者专门记录皇帝的日常言行,以作为后世的史料。太宗有一次问褚遂良:“你记的那些事情,我能不能看一看?”褚遂良说:“自古以来的史家传统,就是记录下君王的一言一行,或善或恶,作为后世的借鉴。只听说君王努力不犯过失,没有听说过要亲自观史的。”

太宗问:“我要是做了不当的事情,你一定会记下来吗?”褚遂良说:“那是我的职责,你说什么做什么,我都会如实记录。”旁边的另一位大臣插话说:“即使遂良不记下来,天下人也会记住的。”太宗毕竟是个开明的皇帝,也就不在这件事上较真了。从此之后,他对褚遂良更为器重了。贞观二十一年,褚遂良被授予中书令的重任。

6、晏子向景公进谏

晏子说:“我听说古代贤德的国君自己吃饱却知道别人的饥饿,自己穿暖却知道别人的寒冷,自己安逸却知道别人的劳苦。现在君王不知道别人了。”景公说:“说得好!我听从您的教诲了。”便命人发放皮衣、粮食给饥饿寒冷的人。

7、烛之武进谏秦伯

晋文公和秦穆公联合围攻郑国,郑国派烛之武去见秦伯,烛之武说服了秦国与郑国签订了盟约。然后秦伯派杞子、逢孙、杨孙守卫郑国,于是秦国就撤军了。

8、秦朝李斯进谏。一些官吏建议秦王嬴政驱逐所有的客卿,李斯反对并向秦王进谏,李斯并分析了驱逐客卿坏处,反复阐明了驱逐客卿的错误。秦王嬴政接受了李斯的意见,为秦国统一中国打下了基础,同时李斯也得到了嬴政的重用。

扩展资料:

劝谏拼音:quànjiàn

出处与详解:规劝谏诤唐

1、元稹《连昌宫词》:“姚崇宋作相公,劝谏上皇言语切。”

2、《二刻拍案惊奇》卷十八:“同乡有个举人朱大径善口劝谏了几遭,只是不悟。”

一、刘徐怒金

刘愚,南宋人,历任江陵府教授、安乡县令等职,后辞官归乡,钻研学问。

他的妻子徐氏从小就有德行,面对她母亲想要将她嫁给富家公子的想法,敢于说不。长大后,她嫁给出生贫寒但德行出众的刘愚。

据说,刘愚曾经有一天怀揣数两银子回到家中。徐氏见到后顿生疑惑:“作为一个教书匠,怎么会突然得来这许多金钱?”

她扬言,如果钱来路不正,便要和刘愚断绝关系。原本满心欢喜的刘愚看到平时温柔贤淑的妻子竟如此生气,连忙从怀里掏出一封信,告知妻子这些银子是学生们交的学费。

二、霸妻清节

王霸,东汉时著名隐士。他早年曾在西汉为官,后王莽篡位,他便“弃冠带,绝交宦”,隐居田园。

王霸有个叫令狐子伯的同乡好友做了楚相,他的儿子也做了郡功曹。一天,令狐子伯的儿子来到王家送信。王霸的儿子此时正在田间耕作,看到其“车马服从,雍容如也”,便有些沮丧。王霸见儿子如此,也不免有所愧疚。

妻子看出王霸内心端倪,巧妙地说:“你向来讲究名节,对荣华富贵不屑一顾,如今令狐子伯的显贵哪比得上你的淡泊清节呢?现在怎么能忘记以往的志向而为儿子感到惭愧呢?”王霸听后,果然顿悟。

三、中妻诵

吴中,明代永乐、洪熙、宣德、正统四朝工部尚书。吴中在工部做官时贪污克扣、狂妄傲慢。据说,他对手下极其苛刻,在工作时喜欢给工匠戴上刑具以防他们忍受不了打骂而逃跑。

一天,吴中从朝廷领回一张诰表,他的妻子有意让孩子们读诰表里的词句。接着,他的妻子问:“这张诰表是皇上写的吗?”

吴中说:“是翰林院的官员写的。”妻子冷笑一声:“翰林院的人果真大才,能真正了解每个人。我听了半天,满篇没有一个‘廉’字!”吴中听后,羞愧不已,此后果然有所悔改。

四、唐玄宗受谏

唐玄宗李隆基年轻时是一个很有作为的皇帝,但是,唐玄宗后来任用李林甫为丞相,政治开始腐败。公元745年,他封杨玉环为贵妃,纵情声色,奢侈荒淫,政治越来越腐败了。杨贵妃有个堂兄叫杨刽。由于杨贵妃得宠,杨刽也平步青云,做了御史,唐玄宗还赐名国忠。

不久,李林甫死了,唐玄宗便任命杨国忠做丞相,把朝廷政事全部交杨国忠处理。一时之间,杨家兄妹权势熏天,他们结党营私,把整个朝廷搞得乌烟瘴气,以致不久以后就爆发了安禄山、史思明的叛乱。可当时,杨家兄妹过着花天酒地、穷奢极欲的生活。

公元753年3月3日,杨贵妃等到曲江江边游春野宴,轰动一时。诗人社甫对杨家兄妹这种只顾自己享乐,不管人民死活的行为极为愤慨,写出了着名的《丽人行》一诗,大胆揭露和深刻讽刺了杨家兄妹生活的奢侈和权势的显赫。

炙手可热势绝伦,慎莫近前丞相嗔!便是诗中的二句。这二句诗的意思是:杨家权重位高,势焰的人,没有人能与之相比;你千万不要走近前去,以免惹得丞相发怒生气。

五、忠言逆耳

公元前207年,刘邦率大军到咸阳后,进入秦宫探看。但见宫室华丽,各处室物不计其数,都是他从未见到过的。每到一处,许多美丽的宫人向他跪拜。他越看越感到新奇,兴味也越来越浓。于是,打算就住在宫内享受一番。

刘邦的部将樊哙发现刘邦要住在宫中,问他说:“沛公(指刘邦)是想有天下呢,还是只想当一个富家翁呢?”刘邦回答说:“我当然想有天下。”

樊哙真诚地说:“臣进入秦宫里,见到里面的珍奇财宝不可胜数,后宫中美人数以千计、这些都是导致秦朝灭亡的东西啊。望沛公迅速返回霸上,千万不要留在宫中。”

刘邦对樊哙的劝谏不以为然,还是准备住在宫中。谋士张良知道这件事后,对刘邦说:“秦王无道,百姓造反,打败了秦军,沛公才能来到这里。

您为天下除掉害民的暴君,理应克勤克俭。如今刚入秦地,就想享乐。俗语说:‘忠诚正直的劝告往往不顺耳,但有利于行为;含毒的药吃的时候很苦,但有利于疾病。’望沛公听从樊哙的忠告。”刘邦听了,终于醒悟过来,马上下令府库封起来,关掉宫门,随即率军返回霸上。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中国历史上最孝顺的皇帝有哪些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宋孝宗,明孝宗,汉文帝等等。赵(shèn),名伯琮,后改名瑗,赐名玮,字元永,宋太祖七世孙。生于建炎元年十月廿二(公元1127年11月27日,崩于绍熙五年六月初九(1194年6月28日),南宋第二位皇帝(1162年7月20日1189年2月18日在位)。明孝宗朱樘(1470年7月30日—1505年6月

  • 大克鼎有哪些历史小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周穆王死后,儿子扈即位,是为共王(也作恭王),他之后的王位更迭,《史记》仅用了短短数言:“共王崩,子懿王立。……懿王崩,共王弟辟方立,是为孝王。孝王崩,诸侯复立懿王太子燮,是为夷王”,比起前期的文武成康昭穆诸王,着墨太少,尤其是懿王去世后,继位的不是懿王太子燮(即后来的夷王),而是恭王的弟弟、懿王的

  • 古代皇帝成语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人物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注释:宁愿做高贵的玉被砸碎,也不愿做低贱的瓦得保全。比喻宁愿为正义事业而死,决不苟且偷生。南北朝时,高洋废掉了魏孝静帝元善见,建立了北齐朝廷,当上了文宣帝。高洋为了培植自己的势力,肆意杀戮元帝的近亲,这使得大臣元景安感到十分惶恐。为了保全性命,他串联了几个人向高洋请求将自己的姓氏改

  • 唐太宗纳谏的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魏征直言进谏长乐公主李丽质因长孙皇后所生,李世民对她特别钟爱,将她许配给长孙无忌之子长孙冲。贞观六年(旧唐书魏徵传为贞观五年)开始准备嫁妆,唐李世民对众臣说“长乐公主,皇后所生,朕及皇后并所钟爱。今将出降,礼数欲有所加”。大臣纷纷表示“陛下所爱,欲少加之”,于是进言请求双倍于永嘉长公主,李世民欣然同

  • 与皇帝有关的成语典故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金屋藏娇_成语解释【拼音】:jīnwūcángjiāo【释义】:娇:原指汉武帝刘彻的表妹陈阿娇。汉武帝幼小时喜爱阿娇,并说要让她住在金屋里。指以华丽的房屋让所爱的妻妾居住。也指取妾。【出处】:汉班固《汉武故事》:“若得阿娇作妇,当作金屋贮之也。”讳疾忌医中的君王是蔡桓公讳疾忌医[拼音]huìjíjì

  • 古代名人对老百姓有益的小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苏轼元佑四年第二次来杭州任知州之时,西湖的沼泽化已经十分惊人了。根据苏轼的观察,对比他十六年前离杭时的情况,他说:“熙宁中,臣通判本州,湖之葑合者,盖十二三耳;而今者十六、七年之间,遂塞其半。父老皆言,十年以来,水浅葑横,如云翳空,倏忽便满,更二十年,无西湖矣。”而西湖起着为百姓和农田提供水源的作用

  • 中国历史有一个和齐宣王有关的典故,后成为成语什么?急急急!!!!!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古时候,齐国的国君齐宣王爱好音乐,尤其喜欢听吹竽,手下有300个善于吹竽的乐师。齐宣王喜欢热闹,爱摆排场,总想在人前显示做国君的威严,所以每次听吹竽的时候,总是叫这300个人在一起合奏给他听。有个南郭先生听说了齐宣王的这个癖好,觉得有机可乘,是个赚钱的好机会,就跑到齐宣王那里去,吹嘘自己说:“大王啊

  • 为何安于现状的百姓如此受到古代君王的“青睐”?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人物

    只听任最强有力的和最富足的天性指使令其生存成为可能的东西,即闲情逸致、冒险、非信仰、放浪形骸本身,假如把此等行为听任中等天性支配,那真会毁掉他们,但也有可供支配的。这就是:任劳任怨、规规矩矩、自我节制、固定的'信念'——简言之,'群畜美德'。因为,在这种美德的熏陶之下,中等的种类会日臻完善。——弗里

  • 谁知道古代“任人唯贤”的故事有哪些?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任人唯贤是一个成语,贤就是有德有才的人的意思,任人唯贤指用人只选有德有才的人。该成语有两则典故:一是出至《尚书咸有一德》:“任官惟贤才,左右惟其人。”二是出至《资治通鉴唐纪十》:唐太宗说:“吾为官择人,惟才是与。苟或不才,虽亲用”;“如其有才,虽仇不弃”。下面就简单讲一下两则典故所说的故事:1.齐桓

  •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主要人物及性格特点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包括愚公移山,守株待兔等等,愚公移山的主人公愚公具有坚韧不拔,立定志向就可以坚定不移的走下去的性格,守株待兔的主人公农夫的性格是不思劳作,妄图不劳而获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