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关于失道者寡助的具体事例!要具体!

关于失道者寡助的具体事例!要具体!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3871 更新时间:2023/12/22 21:38:09

事例:

1、秦始皇的暴政,大量征集奴隶和平民修建阿房宫和骊山陵墓。赋税繁重,要把平民三分之二的财产拿来缴税,徭役繁重,刑法残酷,很小的错误就要判刑,一人犯罪就要株连九族,甚至与他有关系的人一并判刑。所以大街上到处都可以看到犯人。最终导致大泽乡起义。

2、周武王姬发伐商纣,商纣王失道寡助。

3、元顺帝无道,朱元璋率领的红巾军这才有了机会,因此暴政之下是不得民心的。

4、二战期间,德意日三国失道寡助,在国际上是没有人愿意帮助去掠夺别国的国家的。

5、隋朝末年,隋炀帝杨广耽于逸乐、沉湎酒色、滥用民力和拒纳忠言。因此,他的无道导致的寡助,而当时奋起反抗的瓦岗军得道多助。

扩展资料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1.出处:《孟子公孙丑下》。

因此,有人说,该地区的人民不局限于边界,不以山川加强自己的国家,也不以军事成果威胁世界。得到方法的人得到很多帮助,失去方法的人得到很少帮助。如果他得到的帮助很少,他的亲戚会帮助他;多帮助能使世界运转。君子不战,必胜。

2.因此,我们不应该依靠划定的边境线让人们定居下来,而应该迁移到其他地方;不能依靠危山危水来巩固国防;我们不应该依靠武力来威慑世界。

一个能够实行仁政的国王会帮助和支持更多的人。一个不实行仁政的国王,得到的支持越来越少。支持和帮助他的人太少了,连国内外的亲戚都会背叛他;支持和帮助他的人是如此之多,以至于世界上的每个人都会屈服于他。

如果天下人民都听从他的命令,攻打一个反对叛变的国王,君子要么不战,要么打,就一定会赢。

3.站在仁义的立场上,你会得到大多数人的支持和帮助,违背道德和正义,必然会被孤立。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事例:

1、秦始皇的暴政,大量征集奴隶和平民修建阿房宫和骊山陵墓;赋税繁重,要把平民三分之二的财产拿来缴税;徭役繁重;刑法残酷,很小的错误就要判刑,一人犯罪就要株连九族,甚至与他有关系的人一并判刑。所以大街上到处都可以看到犯人。最终导致大泽乡起义。

2、周武王姬发伐商纣,商纣王失道寡助。

3、元顺帝无道,朱元璋率领的红巾军这才有了机会,因此暴政之下是不得民心的。

4、二战期间,德意日三国失道寡助,在国际上是没有人愿意帮助去掠夺别国的国家的。

5、隋朝末年,隋炀帝杨广耽于逸乐、沉湎酒色、滥用民力和拒纳忠言。因此,他的无道导致的寡助,而当时奋起反抗的瓦岗军得道多助。

扩展资料: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1、出处:《孟子·公孙丑下》。

2、原句: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2、翻译:所以说,使人民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去,不能靠划定的边疆的界限,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震慑天下不能靠武力的强大。

能行“仁政”的君王,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君主,支持帮助他的人就少。支持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连内外亲属也会背叛他;支持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所有人都会归顺他。

凭着天下人都归顺他的条件,去攻打那连亲属都反对背叛的君王,所以,君子要么不战斗,(如果)战斗就一定会取得胜利。

3、表达:站在正义、仁义方面,会得到多数人的支持帮助;违背道义、仁义,必然陷于孤立。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古今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具体事例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古今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事例如下:1、商汤伐夏桀,夏桀失道寡助,商汤得道多助商朝的汤讨伐夏朝的桀,夏朝的桀没有道义,没人帮助她,商朝的汤有道义,有很多人帮助他。2、周武王姬发伐商纣,商纣王失道寡助周武王姬发讨伐商朝的纣时,商朝的纣没有道义,所以没有人帮他,而姬发恰恰相反。3、公元前209年,秦二世失

  • 商纣王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商纣王是被周武王斩首而死,挂在白旗竿上示众。约帝辛三十年(约前1046年),周军行孟津之誓。帝辛派出军队在牧野进行抵抗。周历二月二十二日甲子那一天,帝辛的军队被打败,其原因可能与帝辛一方前敌部队倒戈有关。帝辛逃到鹿台,穿上他的宝玉衣,跑到火里自焚而死。周武王赶到,砍下他的头,挂在白旗竿上示众。后世有

  • 商朝灭亡的故事 短一点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商纣王的暴政引起大家不满,最后导致商汤灭夏在周武王时,周起兵攻商,商王帝辛(纣)仓促间只能以奴隶为军抵御周人,结果,商王的军队毫无斗志,“前徒倒戈”,牧野一战,“血流浮杵”,国内商军尽墨,帝辛逃到鹿台自焚而死。商王朝就此灭亡,周王朝建立。商朝灭亡,殷商的王族箕子不愿臣服于周,于是率领部分殷民北迁,建

  • 中国历史上的皇帝人数?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在我国,自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称“皇帝”始,到1912年最后一个封建皇帝溥仪在辛亥革命的炮声中宣布退位止,经历了2132年。封建王朝皇帝总数494人。其中未在位,死后被追封为皇帝的有73人。边疆少数民族政权君王总数有251人。历代农民起义建元、称帝者,约100人。封建割据称帝者,约有60人;还有一

  • 《三字经》历史部分内容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自羲农至黄帝号三皇在上世【解释】自伏羲氏、神农氏到黄帝,这三位上古时代的帝王都能勤政爱民、非常伟大,因此后人尊称他们为“三皇”。〖解读〗历史学家大体把历史分为三个阶段:即上古、中古、近代。中国历史从商代以后才有了较可靠的记载,这以前的历史是个神话和传说的时代,即上古。唐有虞号二帝相揖逊称盛世【解释】

  • 孔孟为什么要坚持推行仁政,他们不知道当时仁政是很难实现的吗?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1、古代那些思想家发心也是不同的,这也使他们的思想影响不一样。例如孙武作为兵家的祖师发心的目的主要就是帮助国家打仗;道家讲究无为,侧重于随时而变,处之一心;墨子紧承道家,创立墨家,他的发心更侧重改正自然与人之间的关系。可是孔孟思想的发心还是很伟大的,他们侧重的是怎样引导大家去和谐地生活。思想家里有为

  • 商鞅为什么说商纣王因遵循旧法走向灭亡?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在太史公《史记》的《商君列传》中,有关于这段话的记载是这个样子的: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其实商鞅在这里所指的不是商纣王本人,而是说的商朝末期的大时代背景之下。而这个其实说的也不仅仅是商朝,也包括也朝。商鞅之所以说这段话,就

  • 商纣王前期励精图治,为什么后期暴虐昏庸?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天资聪颖武力过人的帝辛(纣),也是盘庚迁殷之后的商王之佼佼者。“其酒池肉林”“炮烙之刑”或许有之,但此时的周已经是不可小觑的西方一大诸侯了。而周统治者觊觎商王朝的统治已非一日,他也是商朝末代国王了!所以帝辛必败。

  • 请补一则与“纳言”相关的事例。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邹忌讽齐王纳谏魏徵的谏太宗十思疏孙叔敖纳言在一次宴会上,唐太宗对王珐说:“你善于鉴别人才,尤其善于评论。你不妨从房玄龄等人开始,都一一做些评论,评一下他们的优缺点,同时和他们互相比较一下,你在哪些方面比他们优秀?”王珐回答说:“孜孜不倦地办公,一心为国操劳,凡所知道的事没有不尽心尽力去做,在这方面我

  • 成汤解网 这个典故里面,成汤所说的一段话的原文是什么?谢谢!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史记殷本纪》:“汤出,见野张网四面,祝曰:‘自天下四方皆入吾网。’汤曰:‘嘻,尽之矣!’乃去其三面,祝曰:‘欲左,左。欲右,右。不用命,乃入吾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