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古代有哪些科举考试的有趣故事?

古代有哪些科举考试的有趣故事?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1388 更新时间:2023/12/10 1:09:12

这几天正好高考季,大抵上在古代科举考试就等于是加强版的高考了,华夏的科举制度从公元605年隋朝开始,一直到1905年的清末才结束。绵延1300年之下,其中的故事自然多姿多彩。我来换个视角,从考题上说说科举的逗逼事儿。

最懵逼题目1901年湖广乡试《项羽拿破仑论》戊戌变法后,清政府也想搞一些新气象,于是在科举中加了议论文写作,就是所谓策论。国门洞开之下,西方文化历史虽然冲击力大,但毕竟不可能短时间覆盖整个中国。官员们自然对西学接触较多,穷乡僻壤的书生到哪去看西洋书去?

偏偏1901年张之洞治下的湖广出了这么一道题,大抵上是为了跟紧时代脉搏,把中外名将比较一番。然而无数学子看到这题目完全懵逼了,拿破仑是个什么玩意?能吃吗?有毒吗?好吃吗?能入药吗?这还是脑袋稍微灵光点的。

更悲剧的是审题思路走另一边的,西楚霸王因何手拿破轮子?他不是拿的霸王戟吗?项羽拿了破轮子让姬怎么想?让楚军怎么想?让进攻他的刘邦怎么想?不会笑话他吗?不会鄙视他吗?他到底走过怎样的心路历程才这么惨烈的报复社会?请走进《今日说法》为您揭开...阿呸!走进光绪27年的湖广乡试。

一时间湖广学子脑洞大开,纷纷写下千古不朽的盛世文章:

想那西楚霸王项羽,其为人也,力能举鼎,气盖山河,乃拿一破轮,尚何足道也哉!这是替项羽鸣不平的,抗山举鼎都不在话下,拿个破轮子寒碜谁呢?

项王战垓,敌迫之紧,后围不得出,戟折矢断,遂手拿破轮,连击杀追敌数十人,突围至乌江。这是开脑洞替项羽解释的,兵器丢了,只好拿破轮子打到乌江。

夫项羽者,拔山盖世之雄,岂有破轮而不能拿哉?使破轮自修其政,又乌能为项羽所拿哉?拿全轮而不胜,而况于拿破轮哉?这是实在吃不准题的,只能认为项羽拿整个轮子都不赢,拿个破轮子也并没有卵用。

考试完毕究竟是怎么阅卷我不得而知,倒是《张之洞遗事》里记录了一首诗,虽然属于打油性质,但颇为贴切:

秀才笔下可通神,能遣霸王拿破轮;一自乌江分别后,破轮转劫变洋人。

最猥琐题目咸丰年间河南乡试八股题八股文最要命的是不仅为难应试人,连出题人都一块折腾,圣人言论就那么多,考了好几百年,能用的都用过了。这帮出题的只好把句子割裂,拼凑在一起,称之为“截搭”,这种前言不搭后语的玩意简直反人类,基本每个考生都骂娘。

清朝咸丰年间有个哥们叫俞樾,正好当河南学政这种出题官,说起俞樾其人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但说起他改编的小说肯定很多人知道《七侠五义》。从改编小说这事儿就能看出,这老兄是个挺浪的家伙,那次出题他也浪的飞起,那年他一共出了两道截搭题:

把《论语》中“异邦之人亦曰君夫人”和“阳货欲见孔子”截搭为“君夫人阳货欲”,考试学子纷纷传言俞老夫子开车啦!我们已经掌握了足够的证据!朝廷快来管管啊!他已经冲过夹弯,开始向秋名山车神宝座冲击啦!

车神俞樾那年准备一次作到死,他又把《孟子》中“王速出令,反其旄倪”截搭成“王速出令反”。可以,真的可以,第一题如果只是老司机开车的话,这题就是奔着死去的,准备搞点谋反之类的了。

好在俞车神是活在咸丰年间,文字狱没乾隆时期那么凶残,不然这货一个抄家灭族是跑不了的。又好在咸丰皇帝对他挺欣赏,给他罢官了事,命算是保住了。

最无奈题目1903年广东秋闱策论所谓的秋闱其实就是乡试,1903年这次算个恩科,为的是慈禧太后的70大寿。大抵上就是各省自行出题海选,选出来的人进京再进京考一次。当时广东的考题无比贴合实际情况《侠以武犯禁论》。

那年月革命党在广东大杀特杀,玩的还全是暗杀,没事就给衙门里扔个土炸弹,要不就躲在胡同里打黑枪。广东的一票官员叫苦不迭,正好朝廷开恩科,他们就把这事儿当成策论考题了。大抵上是想找个大神出主意,怎么避免被暗杀吧,这群倒霉孩子也真的算倒霉又无奈了。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关于唐太宗纳谏和用人的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他深知,兼听则明,偏听则暗。明君兼听,昏君偏信。这是大臣魏征跟他讲的。有一次,太宗虚心地问魏征,明君和昏君怎样才能区分开?魏征郑重地答道,国君之所以圣明,是因为他能广泛地听取不同的意见;国君之所以昏庸,是因为他偏听偏信。说完这句话之后,他又举了历史上正反两方面的例子加以论证。他说,古代尧、舜是圣君,

  • 关于“古代君王为了确立诚信,然路人搬木头赏黄金”有什么成语或者典故吗?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商鞅立木建信商鞅立木建信是战国时期发生在秦国的一个事件。当时商鞅变法推出新法令,生怕民众不信任,放了一根木头在城墙南门,贴出告示如有人将这根木头搬到北门就赏十金,众人皆不信。有一壮士将木头搬到了北门,商鞅如约赏给了他十金。商鞅想以此建立政策权威并取信于民,也称鞅徙木立信。商鞅变法的条令已准备就绪,还

  • 历史上能谦虚听从他人意见的帝王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1.汉光武帝刘秀“强项令”:光武帝姐湖阳公主家府中的一个男仆,仗势杀人后藏进主人家府。洛阳令董宣设计,把这个杀人犯抓住,并当着湖阳公主的面,把杀人犯斩决。湖阳公主到光武帝前告状,光武帝大怒,召来董宣,准备下令处死董宣。董宣毫不畏惧,反问刘秀要天下?还是要包庇杀人犯?光武帝无言以对,只得放了董宣。然而

  • 古代关于君王感恩的故事。 感恩阿感恩啊感恩啊感恩……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中国春秋时期的楚灵王(前540~前530年在位)喜欢瘦弱细腰的美女.为此他专门修了一座宫殿来收养细腰的宫女,称"细腰宫".有的宫女为了使自己的腰细,取得楚王的欢心而不吃饭,甚至出现饿死的情况.这可以说是人类"减肥"的最早记录了.为此,后人把细腰的女子称为"楚腰",变成了9一个典故.西班牙国王菲利浦二

  • 古代君王重用人才和无视人才有哪些例子?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刘邦和项羽刘邦取得天下以后,一次问功臣、将相们:我和项羽争夺天下,为什么最后天下是我的?刘邦听完各人的回答后说,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赏,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这三个人是当今天下的人杰,可是这三个人都能为我所用,所以我能够

  • 我国古代的贵族是如何蓄养死士的?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豢养死士并不困难,方法也很简单。我们看看电视剧《征服》里面的刘华强。刘华强是有真实原型的,案件也是真实的。刘华强为了报复亲弟弟被人砍成重伤致残,连续杀了多个仇人,都是石家庄黑社会的大哥级人物。但刘华强自己基本没动手,全部是靠手下的两个死士,大鹏和金宝。大鹏和金宝都是杀了人的逃犯,

  • "同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真有这样的高人吗?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这样的人,的确有。古代有,现代也有。这样的人具备下列特点。一,涉猎广泛,天文地理、阴阳八卦,文学书画等等很多知识。二,这样的人,学到的知识不一定特别深,但学到的都是在社会生活中非常有用的知识。三,这样的人,由于知识储备丰富,头脑十分灵活,看待问题,直通要害。不像某些只专研某个

  • 古代诚信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讲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尾生抱柱,立木为信,一诺千金,一言九鼎,退避三舍,孺子可教,金口玉言,童叟无欺。1、“一诺千金”的故事秦末有个叫季布的人,一向说话算数,信誉非常高,许多人都同他建立起了浓厚的友情。当时甚至流传着这样的谚语:“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这就是成语“一诺千斤”的由来)后

  • 求古人有关谦虚的事迹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吕岱哭徐厚三国时的吕岱位高权重,名声显赫,但能虚心听取批评意见。他的朋友徐厚为人忠厚耿直,常常毫不留情地批评吕岱的缺点。吕岱的部属对徐厚不满,认为徐厚太狂妄,并将此告诉了吕岱。可吕岱反而更加尊重和亲近徐厚。徐厚死后,吕岱失声痛哭,边哭边诉:“徐厚啊!以后我从哪儿去听到自己的过失啊!”写我一生的错误受

  • 古代君主任用贤能的事例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齐桓公用人不疑齐桓公为了称霸天下,广求天下贤士辅佐。卫国人宁戚听到这个消息也想投奔桓公以施展自己的才华,但他家里贫困,苦于没人举荐自己。最后他心生一计,于是就替卫国商人赶着货车来到齐国。他们赶到齐国国都时,已经是傍晚,只好露宿在城门的外面。这一天,齐桓公正好在郊外迎接宾客,夜里打开城门,让装载货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