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英宗朱祁镇,听信宦官王振正统朝宣德十年(1435年)正月,宣宗崩,时年9岁的朱祁镇即位,是为英宗,改次年为正统元年。英宗在位初期由太皇太后张氏辅政,内阁由三杨(杨士奇、杨荣、杨溥)主持,仁宣之治得以延续。正统七年(1442年),张太后卒,三杨以年老淡出政坛,宦官王振开始专权,其党羽遍天下,百官为之侧目。正统十四年(1449年),瓦剌蒙古大举南侵,王振劝英宗以五十万大军亲征,沿途铺张。返师途中,八月十五行至土木堡被瓦剌太师也先所败,明军“死者数十万”(《明史英宗本纪》),英宗被俘,王振被乱军所杀,史称土木堡之变。随后,也先挟持英宗南下进攻北京,皇太后孙氏命英宗之弟王朱祁钰监国,不久王即帝位,是为明景帝,改次年为景泰元年,尊英宗为太上皇。景泰朝于谦领导的北京保卫战胜利后,瓦剌倡议和谈,欲送还英宗。景帝不欲英宗还銮,在大臣的劝谏下虽于景泰元年(1450年)将英宗迎归,然而将其幽禁于南宫,防守严密。景泰三年又废原立为太子的英宗长子朱见深为沂王,另立己子朱见济为储。英宗在南宫饮食常缺,又不得礼遇,赖钱皇后宽解度日。后太子朱见济死,但景帝仍不同意复立朱见深为太子。景泰八年(1457年)正月,景帝病重,不能临朝,手握重兵的武清侯石亨、副都御史徐有贞等人勾结太监曹吉祥进入南宫,拥英宗复辟。十六日夜,英宗自东华门入宫,于奉天殿升座,黎明时开宫门告知百官太上皇复位,改元天顺,史称“夺门之变”。即日下于谦于狱,废景帝为王,迁之西内。不久,景帝崩,死因不明,有谓乃英宗使太监蒋安以布帛勒死(明人陆《病逸漫记》)。王死后,仍得不到英宗的谅解,谥曰戾,葬于西郊金山(玉泉山北)。天顺朝英宗复辟后,即以谋逆罪将兵部尚书于谦、大学士王文等人下狱,初尚言“于谦实有功”而不忍杀之,因徐有贞力主“不杀于谦,今日之事无名”,遂于五日后斩于谦、范广于西市。天下冤之,后英宗亦悔(《明史于谦传》)。天顺朝,英宗勤于理政,并任用李贤、彭时等贤臣,先后惩治石亨、徐有贞、曹吉祥等小人,政治尚算清明。又不顾左右反对,释放建庶人(建文帝幼子朱文圭,靖难后被幽禁宫中逾五十年,已猪狗不识),并提供饮食住行;听钱皇后之言恢复前朝胡皇后的位号;遗诏罢明代自太祖以来的宫妃殉葬制度,《稗事汇编》记载:“用人殉葬,吾不忍也。此事宜自我止,后世勿复为。”《明史》誉“罢宫妃殉葬,则盛德之事可法后世者矣。”[1],王世贞在《奔州山人别集》中称:“此诚千古帝王之盛节。”。天顺八年(1464年)正月崩,时年38岁。葬入明十三陵中的裕陵。英宗与钱皇后感情颇深,钱皇后无子,担心死后嗣子宪宗(周氏所生)不尊崇她的地位,所以遗命“钱皇后千秋万岁后,与朕同葬。”后来钱皇后死时,周太后果然不欲其葬裕陵,经过大臣力争方得与英宗合葬(《明史后妃传》)。
宋朝的一个皇帝,听秦会的话,害死了岳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