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恒大孝之名并非空穴来风,他扎扎实实做了几件“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大孝事。刘恒的母亲薄氏本是南方的吴国人,少时有一位叫许负的看相人曾说过她是大贵之命。她的命贵在哪呢?就贵在她与刘邦曾相识后来又生了刘恒,从此虽不受刘邦的宠爱,但所谓“福兮祸兮”,因不受刘邦的宠爱而躲过了嫉妒成狂吕后的迫害。刘恒母子远离皇城来到被封的领地,踏踏实实过起了虽贫寒但非常安稳的日子。薄氏是一位有如孟母的贤德之人,教子有方,刘恒的学识修养大多受其母的影响。刘恒登基为帝后,薄氏卧病三年,刘恒不顾自己帝王的身份,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带,亲自侍奉母亲。母亲所服的汤药,他总要亲口尝过后,冷热相宜才放心让母亲服用。作为一个皇帝,他只要发一道圣旨,不知有多少太监、宫女前来伺候,但他不,唯有如此,才显示出他的真心。大孝天下惠苍生。刘恒的孝,并非只针对自己的母亲,作为一个皇帝,他对普天之下的老人都心存孝道。他登基时第一道圣旨是“大赦天下”,这和其他皇帝没什么两样。但他登基的第二道圣旨“定振穷、养老”、“令四方毋来献”则是很多皇帝做不来的。这道圣旨表达了刘恒爱护百姓、体恤民情、关心老人的意愿,“对80岁以上的老人,每人每月可以赐给米一石,肉二十斤,酒五斗;90岁以上的老人,每人再加赐帛二匹,絮三斤。赐给90岁以上老人之物,必须由县丞或者县尉送达;其他由啬夫来送达。”代表国家向老人行孝,刘恒可说是首开先河。这么仁德的皇帝,人民怎么会不拥护呢?成全孝道废酷刑。刘恒本身是大孝之人,对孝子贤孙自然是惺惺相惜。著名的“缇萦救父”的故事,说的就是刘恒的事。汉文帝时,有个读书人叫淳于意,此人刚直不阿,不愿与腐败的官僚为伍,辞去太仓令的官职做起了普济天下的医生。在一次治病时,他得罪了一位有权势的人,被告误诊害死人命。按当时的法律,淳于意当判“肉刑”,这是一种非常残酷的刑罚,或脸上刺字,或割去鼻子,或砍去左足或右足。淳于意愁得了不得,这时他的小女儿淳于缇萦自告奋勇要解救父难。她随父到长安受刑,托人写了一封奏章,到宫门口递给守门的人。汉文帝听说奏章系一个小姑娘所写,也非常重视,最后被勇敢的小姑娘的孝道所感动,召集大臣发布命令,废除了残忍的肉刑。缇萦救父美名扬,刘恒的仁德也随之传于四海。中华历史上有著名的“二十四孝”,汉文帝刘恒以皇帝的身份入选,是很不容易的。作为一国之君,他以孝治天下,提倡轻徭薄赋、与民休息、节俭敦朴、厚养薄葬,靠仁孝的表率作用开创了中国第一个盛世“文景之治”。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孝顺的皇帝,彪炳史册也就成了必然
更多文章
爱民如子的君王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孝文帝在位二十四年,重德治,兴礼仪,爱民如子,注重发展农业,到了播种的时候,亲自带领大臣到乡下耕地、播种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使西汉社会稳定,人丁兴旺,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他身为皇帝非常虚心,而且知错就改,在位期间,没有建新宫室,把省下的钱用来照顾孤儿和老人他治国有方,是中国历史上一位贤明的皇帝,与汉
历史上哪个皇帝对感情才是专一的?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对情专一的大汉帝国的汉宣帝,他于许平君两小无嫌,情投意和,琴瑟和鸣相夫教子,很可惜当皇后不久被惨无人道的霍显害死,令宣帝万念俱灰哀思良久。东汉的刘秀不忘初心废了郭皇后,终回阴丽华成千古绝唱,大明王朝的朱佑樘更是一位对情专一的主,宠信奶妈一生,令人感动。元世祖至元十九年(1282)三月,权臣阿合马被刺
谁知道扁鹊治病的故事和含义啊!~~~~~99999999~~~~~急求啊!哪位高人帮一下忙啊!999999999~~~~~~~~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讳疾忌医是指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日:“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桓侯回:“寡人无疾。”扁鹊出,桓候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桓侯不应。扁鹊出,桓俟又不悦。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桓侯又不应。扁鹊出,桓候又不悦。
世界历史上有哪些痴情的君王?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中国历史上痴情的君王:在中国历史上,从来不缺英雄与美人的故事。但身为帝王,都是佳丽三千,他们很难有自己的真正爱情,所以君王的痴情尤为珍贵。我推荐中国历史上最痴情的四位君王。(光武帝刘秀)1、汉光武帝刘秀光武帝刘秀为东汉开国皇帝,他励精图治、勤政爱民,是历史上有名的贤明皇帝。光武帝不但是个好君王,而且
中国历史上唯一进入“二十四孝”的帝王是谁,他都做了哪些孝顺的事?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作为唯一一个以帝王身份挤入“二十四孝”的人物,汉文帝刘恒必须得到表扬。当初刘恒一登基就下令给天下老人送粮送物,后来自己的母亲生病更是跟踪式照顾,很多时候都是自己直接上手,后来甚至为了成全自己子民的孝心改变律法,正是因为刘恒这样的大孝之举,才让后人把他列入了二十四孝人物。当初刘恒刚刚登基下的第二道圣旨
中国古代有个皇帝,是上厕所掉茅坑里死的,谁知道?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晋景公事发于:前581年六月丙午日。公元前581年农历6月6日中午晋侯梦大厉,被及地,搏膺而踊,曰:「杀余孙,不义。余得请於帝矣!」坏大门及寝门而入。公惧,入于室。又坏户。公觉,召桑田巫。巫言如梦。公曰:「何如?」曰:「不食新矣。」公疾病,求医于秦。秦伯使医缓为之。未至,公梦疾为二竖子,曰:「彼,良
范睢作为秦朝丞相,到底忠于大秦还是更忠于自己?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范睢只是在秦国安身立命,取得秦王信任之后才为其效忠的;相较于之前的颠沛流离和在魏国受到的屈辱,让他怎能忠于自己的国家。所以范睢明白忠于秦国便是忠于自己,忠于自己的前提就是要更好的忠于秦王,这之间并不矛盾。况且范睢确实有让秦王信任与重用的资本。好比现在,如果不好好工作就不可能有丰厚的收入;要想有丰厚的
中国历史上是哪个皇帝掉进厕所淹死了?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严格意义上来说,这个掉进茅坑淹死的皇帝,并不是皇帝,而是国王。他就是春秋时期的晋国国君晋景公。晋景公是晋文公的孙子,也算是一代明君。雄心勃勃的晋景公常常发动战争,主要是与楚国之间的争霸。当时楚庄王是天下霸主,军队实力异常强大。可晋景公表示不行这个邪,一路杀到楚国境内,结束楚国称霸的局面。这么一位优秀
华佗 扁鹊 张仲景的小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华佗治病作者:佚名来源:新故事网曹操在赤壁大败,回到许都,心里郁郁不乐。偏在这个时候,他最钟爱的小儿子仓舒得了重病,家里人到处请医抓药,都不见效。眼看孩子没有救了,曹操伤心地说:“要是华佗在,孩子不会死得那么早。”曹操所说的华佗,是我国历史上一位著名医学家,和曹操是同乡。华佗自小熟读经书,尤其精通医
历史上最孝顺的帝王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自孔夫子倡导“仁孝治国”以来,后世的帝王无不以“孝道”做幌子,尊奉“圣朝以孝道治天下”的治国理政格言。然而作秀的多,真孝的少,他们的很大动机却在于让天下百姓守孝道,以达到维护和巩固自己统治的目的。从建立大一统王朝的秦始皇嬴政至清朝末代皇帝溥仪,中国历史上一共诞生了332位皇帝。其中仅有三位皇帝的庙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