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中国历史上是哪个皇帝掉进厕所淹死了?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中国历史上是哪个皇帝掉进厕所淹死了?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1412 更新时间:2024/1/18 12:35:46

严格意义上来说,这个掉进茅坑淹死的皇帝,并不是皇帝,而是国。他就是春秋时期的晋国国君晋景公。晋景公是公的孙子,也算是一代明君。雄心勃勃的晋景公常常发动战争,主要是与楚国之间的争霸。当时楚庄王是天下霸主,军队实力异常强大。可晋景公表示不行这个邪,一路杀到楚国境内,结束楚国称霸的局面。这么一位优秀的国君是怎么掉厕所淹死的呢?

01晋景公请秦国医生给他治病。晋景公到了晚年自然是要生病的,他也是人,就算是人中龙凤,在生老病死面前,也是无法争取不公平的。得病之后的晋景公常常做噩梦,他第一时间没有找医生看病,而是把一个桑田巫找来询问,那个时候迷信思想简直非常可怕。

晋侯梦大厉,被发及地,搏膺而踊,曰:“杀余孙,不义。余得请于帝矣!”坏大门及寝门而入。公惧,入于室。又坏户。公觉,召桑田巫。巫言如梦。公曰:“何如?曰:“不食新矣。”公疾病,求医于秦。秦伯使医缓为之。---《左传》

桑田巫显然是懂得医术的人,他摸了摸晋景公的脉象,连连摇头,表示晋景公可能吃不到新麦子了。晋国地处北方,以麦子作为主食。吃不到新麦也就预示着晋景公活下去的时间不久了。那他哪里肯答应?他认为桑田巫在吓唬他,所以就将桑田巫给抓了起来。

这个时候晋景公做了一件很奇怪的事情,他居然跑去找秦国求医,希望秦国的医生来给他看病,这不是脑子有病吗?

第一,秦国和晋国的关系有那么好吗?之前秦国还联合楚国制衡晋国,两家算是剑拔弩张的时候了,你让敌国的医生来治病,可能是真不想要脑袋了。

第二,晋国没有医生吗?偌大的晋国,是中原地区最大的诸侯国,可以说占据了天下最优越的各种资源,难道没有一两个精通医术的神医吗?

第三,先找桑田巫,再找秦国医生,你把晋国的医生放在什么位置上?这晋国王宫里的御医难道一个都不中用?还是说晋景公一个都不信任呢?显然请秦国医生进入晋国,显然是一招昏棋,也可能是一招比较无奈的棋。毕竟晋景公当时年老力衰,国中真正真心对他的人,并不多了。

02晋景公病入膏肓,却要赏赐秦国医生。秦国医生来之前,晋景公做了一个梦。梦里面他的病患变成了两个小孩,一个说秦国来的医生可是一位医术高明的医生,可能会伤及到我,我该不该跑路呢?

未至,公梦疾为二竖子,曰:“彼,良医也。惧伤我,焉逃之?”其一曰:“居肓之上,膏之下,若我何?”医至,曰:“疾不可为也。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达之不及,药不至焉,不可为也。”公曰:“良医也。”厚为之礼而归之。---《左传》

另一个小孩则安慰他:大兄弟,怕个球啊,你还是病毒吗?我们两个在肓的上面,膏的下面,他再牛敢下手吗?

这话说得是有道理的,所谓膏指的就是油脂,相当于脂肪层。而肓指的则是心脏和隔膜之间。这地方是要害之处,一般医生不敢对这里用药。秦国的医生过来望闻问切一番以后,直接告诉晋景公,这个病我是无法抑制了,你已经是病入膏肓了。这说法和桑田巫有什么差别?吃不上新麦和病入膏肓不都是咒他死吗?

可是晋景公偏偏还是赏赐了这位秦国的医生,并且送了一份大礼给他,命人护送他回到了秦国。那晋景公只能在家里等死了,不过他还是没有忘记关起来的桑田巫。桑田巫说晋景公吃不上新麦,晋景公偏偏就是不相信。他让人将今年的新麦送了上来,做了一碗新麦饭。他自己不忙吃,而是先送到桑田巫那里给他看一眼,表示今年的新麦已经成熟了,而我晋景公也能吃得上今年的新麦了。

结果问题来了,他还没能吃上一口新麦饭,肚子就疼的要命了。所以立刻跑去茅房解决问题,这宫女太监们是左等右等还是等不到晋景公回来。解决大号的时候,晋景公总不能像和一样,让人在左右看着。所以实在等不及的情况下,大家才发现,晋景公已经掉进了厕所淹死了。

03晋景公掉进厕所淹死,背后藏着哪些疑点?晋景公在厕所淹死,这显然不是一个偶然事件。因为当时有个宦官声称,自己在梦里背着晋景公一起登上了天堂。好家伙,这个时候居然有主动送死的。那个年代殉葬制度是再正常不过的了,既然有这么好的殉葬苗子,为什么不用呢?于是大家便让这个宦官下去茅厕,将晋景公背了上来,背上来以后,他也就被用来给晋景公殉葬了。为什么这个宦官会在此时承认这件事呢?

这不是找死吗?以下都是个人推测,不足采信:我认为,晋景公是非自然死亡,他根本不是在厕所淹死的,而是被人杀了以后,扔进厕所的。晋景公被人在厕所杀了以后,扔进了厕所,可是国王的尸体总要有人捞上来,但是捞尸体的人一定会发现晋景公是非自然死亡,很可能身上有刀伤。六月丙午,晋侯欲麦,使甸人献麦,馈人为之。召桑田巫,示而杀之。将食,涨,如厕,陷而卒。小臣有晨梦负公以登天,及日中,负晋侯出诸厕,遂以为殉。---《左传》

所以背着尸体上来的宦官必须要死,他如果说出了这个秘密,那么策划阴谋之人,铁定是逃脱不了干系的。晋景公的死是谁策划的呢?我认为是他的儿子晋厉公。晋景公死后,晋厉公立刻与秦国结盟,那么肯定是秦国帮了他什么忙。秦国此前只来了一位医生,这个医生是晋景公自己请来的呢,还是晋厉公为自己的父亲请来的呢?他的来历本身就很值得怀疑,毕竟晋国也有很多医生,可能是晋厉公一直夸赞这个医生的医术高明,很多事情找自己人做不方便。

而且他什么都没做,只说你病重了,就给了那么多赏赐?真的有做梦这么回事?这个医生对晋景公到底做了什么?导致他肚子疼痛呢?历史上没有给出任何交代,可能是下了药。晋景公得病为何直接找桑田巫?可能也是当时的太子晋厉公推荐的,桑田巫对晋景公做了什么?真的是因为说了一句吃不上新麦就被抓了吗?值得怀疑。

总结:桑田巫和秦国医生的两种药,极有可能起到了拉肚子的作用。直接喂你吃巴豆你愿意吗?傻子才愿意。晋景公就更别说了,他用药之前会各种检查。所以对晋景公下药必须要分开来执行。桑田巫先下前半部分药,秦国医生则下后半部分药,这样一来问题就解决了。

可是不能直接毒死晋景公,毕竟毒死他会引起很多人的怀疑和彻查,而且一下子就能查到桑田巫和秦国医生。他们的药可能就是保证晋景公可以长期呆在厕所里,而且拉肚子的情况应该很严重,一来不愿其他人在一旁看到他的尴尬场面,二来蹲在里面有一个较长的过度时间。

参考资料:《左传》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华佗 扁鹊 张仲景的小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华佗治病作者:佚名来源:新故事网曹操在赤壁大败,回到许都,心里郁郁不乐。偏在这个时候,他最钟爱的小儿子仓舒得了重病,家里人到处请医抓药,都不见效。眼看孩子没有救了,曹操伤心地说:“要是华佗在,孩子不会死得那么早。”曹操所说的华佗,是我国历史上一位著名医学家,和曹操是同乡。华佗自小熟读经书,尤其精通医

  • 历史上最孝顺的帝王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自孔夫子倡导“仁孝治国”以来,后世的帝王无不以“孝道”做幌子,尊奉“圣朝以孝道治天下”的治国理政格言。然而作秀的多,真孝的少,他们的很大动机却在于让天下百姓守孝道,以达到维护和巩固自己统治的目的。从建立大一统王朝的秦始皇嬴政至清朝末代皇帝溥仪,中国历史上一共诞生了332位皇帝。其中仅有三位皇帝的庙号

  • 诸葛亮忠于君主的事件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出师表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忠于君主不能用一两次事件能盖括是其用一生的行动来证明自己的忠心,他不接党营私他不居功自傲他不贪图享乐他不因其至高的地位霍乱朝纲,而是勤政爱民事必躬亲尽力辅佐足以正明其对汗室的忠心最弱的:汉惠帝汉惠帝刘盈(前213年-前188年),西汉第二位皇帝(前194年前188年),他是

  • 二十四孝中哪些是帝王的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二十四孝_【孝感动天】上古时期五帝之一的舜,是瞽瞍的儿子。从小就很孝顺父母。他父亲是个老实厚道的农夫。舜的生母在舜十几岁时故去了,舜的父亲瞽叟是个盲人,据说很有音乐天才。他娶了一位后妻,性情粗暴、凶狠。舜的母亲因家境贫困,常对他父亲出言不逊、横加指责。她生了一个儿子名叫象。象长大后变得凶残、蛮横、傲

  • 古人孝敬父母的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1、打虎救父晋朝时,有一位叫杨香(今河南沁阳人)的孝子,十四岁的时候就经常跟着父亲去田里收割庄稼。有一天,突然一只老虎把他的父亲衔去。当时杨香手无寸铁,但他深深地知道必须去救自己的父亲,于是不顾自身的危险,立即爬上虎背,紧紧扼住老虎的脖子,老虎终于松口逃走。他的父亲也就脱离虎口,保全了性命。有诗颂曰

  • 纪昌学射和扁鹊治病这两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1、《纪昌学射》原文见《列子汤问》,讲的是纪昌拜飞卫为师学习射箭的故事。飞卫告诉他先要下功夫练眼力,一是“眼睛要牢牢地盯住一个目标,不能眨一眨”;二是“练得能够把极小的东西,看成一件很大的东西”。纪昌一一照做,等他练好了眼力,飞卫才开始叫他开弓放箭。后来,纪昌成了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纪昌把飞卫的功夫

  • 历史上帝王家有哪些感人的亲情故事?你知道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汉文帝刘恒:亲尝汤药;舜:孝感动天。汉文帝他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侍奉母亲从不懈怠。母亲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母亲所服的汤药,他亲口尝过后才放心让母亲服用。舜不记恨父亲和继母对自己的陷害,仍对父亲恭顺,对弟弟慈爱。有非常多感人的故事。比如说这些亲情故事有刘恒为母亲尝药,舜帝孝感动天,还

  • 求古代关于孝顺的典故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可以看看《二十四孝》里的故事,由历代二十四个孝子从不同角度、不同环境、不同遭遇行孝的故事集。下面列举里面的几个:1、卧冰求鲤王祥,琅琊人,生母早丧,继母朱氏多次在他父亲面前说他的坏话,使他失去父爱。父母患病,他衣不解带侍候,继母想吃活鲤鱼,适值天寒地冻,他解开衣服卧在冰上,冰忽然自行融化,跃出两条鲤

  • 求古代孝敬故事10篇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人物

    一.孝感动天虞舜,瞽瞍(ǔsǒu)之子。性至孝。父顽,母嚣,弟象傲。舜耕于历山,有象为之耕,鸟为之耘。其孝感如此。帝尧闻之,事以九男,妻以二女,遂以天下让焉。队队春耕象,纷纷耘草禽。嗣尧登宝位,孝感动天心。舜,传说中的远古帝王,五帝之一,姓姚,名重华,号有虞氏,史称虞舜。相传他的父亲瞽叟及继母、异母

  • 三国时期魏国的臣子中除荀外还有哪些人忠于汉室?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我认为荀未必忠于汉室,但忠于汉室的人还是有的。三国比如皇甫嵩、卢植、杨彪、王允等人。随着分裂割据的局势日益明朗,忠于汉室的人不多了,但也有,比如参与衣带诏事件的董承等人,还有孔融、弥衡等人,这些人都是非主流的。申包胥,事迹介绍:春秋时代是“乱臣贼子”迭出的时代,但是在这个时代却涌现出申包胥这样一个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