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范睢作为秦朝丞相,到底忠于大秦还是更忠于自己?

范睢作为秦朝丞相,到底忠于大秦还是更忠于自己?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4260 更新时间:2023/12/18 10:21:20

范睢只是在秦国安身立命,取得秦王信任之后才为其效忠的;相较于之前的颠沛流离和在魏国受到的屈辱,让他怎能忠于自己的国家。

所以范睢明白忠于秦国便是忠于自己,忠于自己的前提就是要更好的忠于秦王,这之间并不矛盾。况且范睢确实有让秦王信任与重用的资本。

好比现在,如果不好好工作就不可能有丰厚的收入;要想有丰厚的收入就必须认真对待自己的工作。你说这是爱金钱呢还是爱工作,哪个多一些?因此工作和收入同样重要,不分彼此。

故范睢的境遇与之同理!

既然忠君忠己是一回事,那不妨再回顾一下范睢是如何忠君忠己的。

范睢不爱自己国家,偏钟情于秦国1.由于家境清寒且没有充实活动资金去结交权贵的范睢,只好周游列国去向各诸侯国宣扬自己的主张,但都以失败告终。原因在于那些日渐腐朽的中原各国权贵们怎么也不可能选择相信一个流浪之士的言论。

2.无奈之下回到魏国的范睢只好混迹于一名叫做须贾的中大夫门下。在一次跟随须贾出访齐国的时候,齐襄王很欣赏范睢的才能,便送与他许多礼物来加以笼络。真不知道当时范睢是不是因为被这突如其来的馈赠弄昏了头脑,居然没有在第一时间把这些礼物拿出一部分送给自己的上司,你说须贾能高兴吗?

回国后恼羞成怒的须贾便把此事上告了宰相魏齐,还诬陷说这是范睢出卖魏国机密得来的礼物。魏齐不分青红皂白对范睢就是一顿猛打。史书记载打的范睢是肋折齿断,完事后还让人在他身上撒尿加以屈辱。

3.祸福相依这个词用在范睢身上那是再恰当不过。此时正赶上秦国使臣王稽来到魏国,于是在郑安平的推动引荐下范睢与王稽见面,俩人相谈甚欢后,王稽表示愿意带范睢回国,并把他推荐给秦王。

游说是个危险活,范睢的成功得益于秦国国情1.范睢能够在《战国策》中榜上有名,那是因为他也是一个与张仪苏秦同等厉害的能言善辩之人。《战国策》记录的就是战国时期那些游说之士的政治主张和言行策略。范睢的游说之路虽然不是一帆风顺,但也没有像后来著有游说之书《说难》的韩非那样悲催,魏冉也不是李斯那样嫉贤妒能或者说魏冉刚开始并没有把范睢放在眼里,反正最后是范睢成功晋级而韩非是失败被杀。

2.商鞅变法后使的秦国实力突飞猛进,商鞅虽然被处死了,但他的新政却顺利的在秦国得以施行。亟需人才是一方面,还有就是当时后宫外戚专权现象严重的秦国内政又是一方面。聪明的秦昭襄王很需要范睢这样一个外援来解决当前困境,因此既有能力又赶上好时候的范睢自然而然的走向了权利中心。

范睢为秦国作出贡献的同时,自身地位也在不断提升1.排挤魏冉,向秦王提出了远交近攻的策略。攻下魏国的怀邑和刑丘两地。授予客卿官职。

2.废弃太后权利,驱逐外戚,加强了君主集权制。范睢从秦王自身利益出发切中要害分析利弊,大受秦王信任,罢黜魏冉,任命范睢为相国。封应侯。

3.长平之战秦赵军队陷入僵局时,范睢反间计的成功实施,使得赵军损失了四十多万人。

鉴于范睢每次提出的策略都对秦国起到了相当大的影响,以至于当曾经救过与举荐过他的郑安平、王稽,一个背叛秦国一个是违反秦法,秦王都没忍心处罚范睢这个为报恩而推荐他们的人。可见范睢在秦王心中的地位!

范睢即是一个感恩图报的人,也是一个睚眦必报的人,司马迁在细微之处刻画了这样一个有血有肉的人。身处中原国家的范睢并没有拘泥于儒家的仁义礼智,他在走投无路的时候出奔秦国,可谓前路渺茫,但他通过自己的坚持努力,终于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中国历史上是哪个皇帝掉进厕所淹死了?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严格意义上来说,这个掉进茅坑淹死的皇帝,并不是皇帝,而是国王。他就是春秋时期的晋国国君晋景公。晋景公是晋文公的孙子,也算是一代明君。雄心勃勃的晋景公常常发动战争,主要是与楚国之间的争霸。当时楚庄王是天下霸主,军队实力异常强大。可晋景公表示不行这个邪,一路杀到楚国境内,结束楚国称霸的局面。这么一位优秀

  • 华佗 扁鹊 张仲景的小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华佗治病作者:佚名来源:新故事网曹操在赤壁大败,回到许都,心里郁郁不乐。偏在这个时候,他最钟爱的小儿子仓舒得了重病,家里人到处请医抓药,都不见效。眼看孩子没有救了,曹操伤心地说:“要是华佗在,孩子不会死得那么早。”曹操所说的华佗,是我国历史上一位著名医学家,和曹操是同乡。华佗自小熟读经书,尤其精通医

  • 历史上最孝顺的帝王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自孔夫子倡导“仁孝治国”以来,后世的帝王无不以“孝道”做幌子,尊奉“圣朝以孝道治天下”的治国理政格言。然而作秀的多,真孝的少,他们的很大动机却在于让天下百姓守孝道,以达到维护和巩固自己统治的目的。从建立大一统王朝的秦始皇嬴政至清朝末代皇帝溥仪,中国历史上一共诞生了332位皇帝。其中仅有三位皇帝的庙号

  • 诸葛亮忠于君主的事件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出师表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忠于君主不能用一两次事件能盖括是其用一生的行动来证明自己的忠心,他不接党营私他不居功自傲他不贪图享乐他不因其至高的地位霍乱朝纲,而是勤政爱民事必躬亲尽力辅佐足以正明其对汗室的忠心最弱的:汉惠帝汉惠帝刘盈(前213年-前188年),西汉第二位皇帝(前194年前188年),他是

  • 二十四孝中哪些是帝王的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二十四孝_【孝感动天】上古时期五帝之一的舜,是瞽瞍的儿子。从小就很孝顺父母。他父亲是个老实厚道的农夫。舜的生母在舜十几岁时故去了,舜的父亲瞽叟是个盲人,据说很有音乐天才。他娶了一位后妻,性情粗暴、凶狠。舜的母亲因家境贫困,常对他父亲出言不逊、横加指责。她生了一个儿子名叫象。象长大后变得凶残、蛮横、傲

  • 古人孝敬父母的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1、打虎救父晋朝时,有一位叫杨香(今河南沁阳人)的孝子,十四岁的时候就经常跟着父亲去田里收割庄稼。有一天,突然一只老虎把他的父亲衔去。当时杨香手无寸铁,但他深深地知道必须去救自己的父亲,于是不顾自身的危险,立即爬上虎背,紧紧扼住老虎的脖子,老虎终于松口逃走。他的父亲也就脱离虎口,保全了性命。有诗颂曰

  • 纪昌学射和扁鹊治病这两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1、《纪昌学射》原文见《列子汤问》,讲的是纪昌拜飞卫为师学习射箭的故事。飞卫告诉他先要下功夫练眼力,一是“眼睛要牢牢地盯住一个目标,不能眨一眨”;二是“练得能够把极小的东西,看成一件很大的东西”。纪昌一一照做,等他练好了眼力,飞卫才开始叫他开弓放箭。后来,纪昌成了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纪昌把飞卫的功夫

  • 历史上帝王家有哪些感人的亲情故事?你知道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汉文帝刘恒:亲尝汤药;舜:孝感动天。汉文帝他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侍奉母亲从不懈怠。母亲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母亲所服的汤药,他亲口尝过后才放心让母亲服用。舜不记恨父亲和继母对自己的陷害,仍对父亲恭顺,对弟弟慈爱。有非常多感人的故事。比如说这些亲情故事有刘恒为母亲尝药,舜帝孝感动天,还

  • 求古代关于孝顺的典故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可以看看《二十四孝》里的故事,由历代二十四个孝子从不同角度、不同环境、不同遭遇行孝的故事集。下面列举里面的几个:1、卧冰求鲤王祥,琅琊人,生母早丧,继母朱氏多次在他父亲面前说他的坏话,使他失去父爱。父母患病,他衣不解带侍候,继母想吃活鲤鱼,适值天寒地冻,他解开衣服卧在冰上,冰忽然自行融化,跃出两条鲤

  • 求古代孝敬故事10篇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人物

    一.孝感动天虞舜,瞽瞍(ǔsǒu)之子。性至孝。父顽,母嚣,弟象傲。舜耕于历山,有象为之耕,鸟为之耘。其孝感如此。帝尧闻之,事以九男,妻以二女,遂以天下让焉。队队春耕象,纷纷耘草禽。嗣尧登宝位,孝感动天心。舜,传说中的远古帝王,五帝之一,姓姚,名重华,号有虞氏,史称虞舜。相传他的父亲瞽叟及继母、异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