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能做出统一六国的壮举,跟它日积月累的国家实力是离不开关系的,没有那个国家能在没有准备、积累下就能与多个国家争锋相对的。
秦穆公,姓赢,名任好,是春秋时期秦国国君,也是春秋五霸之一。秦穆公在位时期,任用了百里奚、蹇(jian)叔、由余等谋臣。
对于秦穆公重用人才对秦国统一六国有没有推动作用呢?我们先不下结论,我们先来看看秦穆公所重用的这些人才都对秦国做出了什么贡献,对秦国的发展有没有好处,能不能为秦国奠定统一六国的强大基础。
人才一:百里奚
百里奚,姓姜,百里氏,名奚,春秋时期虞国人。
百里奚原是虞国大夫,晋国灭了虞国后,百里奚被晋俘获,后晋国又把百里奚作为陪嫁奴隶陪嫁给秦国。可在陪嫁的途中,百里奚逃离到了楚国,被楚国给抓起来了。秦穆公得知后,就又派人用五张黑羊皮把百里奚给换回来了,最后在秦国做了大夫,又被称为“五(gu)大夫”,成为了秦国的一代名相。
百里奚在秦国期间,用心辅佐秦穆公,倡导秦穆公文明教化,还实行了“重施于民”的优良政策。从而让秦国人民得以更好的发展,在秦国朝堂内,并修国政、图霸业,让秦国得到了更好的发展。
秦穆公的秦国在百里奚的辅佐下,开疆扩土千里之外,并称霸西戎,统一大部分地区,秦国也开始慢慢的崛起了。
人才二:蹇(jian)叔蹇叔,春秋时期宋国人,是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也是百里奚的好友。
蹇叔是百里奚的好友,他就是百里奚引荐给秦穆公的。蹇叔本是一个淡泊名利之人,一心想做隐士。百里奚在秦国为官期间,向秦穆公举荐了蹇叔,并说“蹇叔高远,胜我十倍,乃当世之贤才。请任蹇叔,臣甘当辅佐”。对于百里奚的一番话,秦穆公很是惊讶,本来百里奚的才能就非常了得,可见蹇叔的才能更是卓越。于是,秦穆公就派人到宋国去邀请了蹇叔。
蹇叔到秦国后,他为秦穆公献计献策,教化秦国百姓知法懂法,明白法律的利害之处,个人荣辱与国家荣辱共存的理念。并为秦穆公分析天下局势,让秦国得以扩大,得以强盛,让秦国一步步的变为强盛的大国。
百里奚与蹇叔在秦国共同辅佐秦穆公,成为了秦穆公的左膀右臂,共同的让秦国走向强盛,同时也让秦穆公最后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人才三:由余
由余是春秋时期晋国人,姓姬,名由余,字怀忠。
因当时晋国内乱,由余也流亡到了西戎,由余也就西戎任职了。当时西戎派遣由余出使秦国,由余与秦穆公谈论西戎形式,让秦穆公了解了西戎对秦国的重要性。秦穆公也知道了要收归西戎,由余对秦穆公的重要,秦穆公就派人秘密的邀请由余加入秦国,并拜他为上卿。
由余加入秦国后,为秦穆公出谋划策,为秦穆公指定了收服西戎的一些政策,让秦穆公收服西戎的强烈欲望得以实现,也让秦国的国土更加强大,国家军事实力得以扩充。
总结:秦穆公时期的秦国做为秦国统一六国的前期,有没有为秦国统一六国做出推动,在这里答案是肯定有的。秦穆公时期为秦国打下很雄厚的基础,让秦国国土、实力都得以强大,让秦国逐渐的强盛起来,也让后来的秦国统一六国得以有强大的实力。作为统一六国的秦国来说,统一六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这是要日积月累的实力才能去完成的事情,这样的实力肯定要归功于秦国的先辈们,没有他们打下的基础,统一六国是完成不了的。所以,秦穆公重用人才对后来秦国统一六国是有一定推动作用的。
秦穆公重用的人才,当以百里奚和蹇叔最为出名,百里奚就是那位年过古稀的“五羊大夫”,而蹇叔是百里奚的故知,早年对百里奚帮助很大。百里奚为秦穆公所用以后,就把蹇叔推荐给了秦穆公,秦穆公欣然接受,任命为上大夫。
百里奚和蹇叔除了对秦国落后的社会风气加以改造,最为重要的是在秦晋数次较量处于下风的情况下,让秦穆公转变国策,向西发展。在与西戎的较量中,采取“离间”的计策,最终帮助秦穆公称霸西戎。
秦穆公称霸西戎是春秋时期秦国取得的最大成就,这无疑消除了秦国在战国时期向东发展的后顾之忧。所以说,秦穆公重用人才,最终称霸西戎是秦国统一过程中必须走的一步,无疑推动了秦国统一的车轮!
至于秦穆公重用人才的策略更多的是对战国时期秦国的人才战略提供了榜样和指导。实际上,从某种意义上讲,秦国最大的不同也即秦国能够脱颖而出的原因就是对人才的重视,尤其是他国人才的重视。
先简单说一下秦国自商鞅变法以后,秦国主要的人才:商鞅、樗里疾、张仪、司马错、甘茂、魏冉、白起、范睢、王、蒙骜、吕不韦、李斯、王翦、王贲、李信等。看看这阵容是何等强大,用今天的话说,就是全明星阵容,名人堂级别,看了这些名字是不是就不会对秦国的统一感到意外了。更为重要的是,这些成员中,除了个别是秦国贵族,其他的多来自国外,可见秦国的人才是不拘一格,不分国别。
秦国的人才战略上升到到国家政策的高度其实就是官僚制度的推行。官僚制度对应的贵族政治,前者特点是唯才是举、军功授爵。后者则是贵族内部的选贤任能、世袭罔替。两者的优劣对比一目了然。随着竞争的加剧,人才的数量和质量要求明显提高,而贵族政治显然无法满足这样的需要,只有官僚制度才能最大限度的利用人才。
战国时期,在人才战略上走在两个极端的国家当数秦国和楚国,这也导致了他们最终的命运。秦国是充分发掘官僚制度中的佼佼者,这使他们凭借人才的优势越来越强大。比如张仪欺楚,不用一兵一卒就换来了大片土地,直接把楚国弄残。而楚国则是贵族政治最为明显的国家,战国时期,楚国大权基本掌握在屈、景、昭三族手里,别人哪有机会染指大权?只指望这三家,又能有几个人才可供使用?要是楚国能够建立起秦国的那样官僚制度,统一也许就没有秦国什么事了。
虽说秦穆公重用人才为秦国发展和统一提供了榜样和指导,但是秦国的人才战略确实自秦孝公而始。他通过商鞅变法确立了秦国的人才战略,后来又代代相传,因此缔造了秦始皇的统一。
如果从更深层次的角度讲,秦国的人才战略只不过是兼并战争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也就是说,战争才是秦国人才战略的内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