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如果刘备听诸葛亮的话,是否可以中兴大汉?

如果刘备听诸葛亮的话,是否可以中兴大汉?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2564 更新时间:2024/1/22 17:04:14

如果刘备按照诸葛亮的三分天下,然后徐徐图之的计划,先联吴拒曹,再同曹兵交战,取之,回头再攻东吴,大汉可兴。只是时间可能需要很多年,而且中间不能有大的失败和挫折。

事实胜于雄辨,听和不听都不可能,这是社会,历史的局限性。因为刘备不是明君,诸葛亮也不是圣人,天时地利人和不向蜀国倾斜。所以这个假设不成立。

有人说古代的谋士去劝谏的时候说一大堆长长的话,听的人有耐心听他讲完吗?不会拉出去砍了吗?

古人去别国谏言话句都不多,但用语很考究,每个字都能把事说清楚,多为文言文浯。

这是因为开头几句话的原因,单刀直入点到对方要害,使得对方性起,想听他多说几句,没料到越听越觉得有道理,使得自己思想松懈,到最后答应了说客意愿。这就是谋的智慧。

滥竽充数的寓言故事是怎样的?

滥竽充数的寓言故事讲述了有个南郭先生,听到齐宣要组织300个人的大乐队的消息,便混了进去,一混就是好几年,后来齐宣王死了,他的儿子齐王继承了王位,齐王也喜欢听吹竽,但他不喜欢听合奏,他喜欢听独奏,于是他便让这300个人挨个演奏给他听,这时南郭先生想来想去,觉得这次再也混不过去了,只好连夜收拾行李逃走了。

战国时期,齐国的国君齐宣王喜欢音乐,尤其喜欢听吹竽,手下有300个善于吹竽的乐师。齐宣王喜欢热闹,爱摆排场,总想在人前显示做国君的威严,所以每次听吹竽的时候,总是叫这300个人在一起合奏给他听。

有个名叫南郭的处士听说了齐宣王喜欢听合奏,觉得有机可乘,是个赚钱的好机会,就跑到齐宣王那里去,吹嘘自己说:“大王啊,听过我吹竽的人没有不被感动的,就是鸟兽听了也会翩翩起舞,花草听了也会合着节拍摆动,我愿把我的绝技献给大王。”齐宣王听得高兴,很爽快地收下了他,把他也编进那支300人的吹竽队中。

从这以后,南郭处士就随那300人一块儿合奏给齐宣王听,和大家一样享受着优厚的待遇,心里极为得意。

其实南郭处士他压根儿就不会吹竽。每逢演奏的时候,南郭处士就捧着竽混在队伍中,人家摇晃身体,他也摇晃身体,人家摆头,他也摆头,脸上装出一副动情忘我的样子,看上去比别人吹奏得更投入。南郭处士就这样靠着蒙骗混过了一天又一天,不劳而获地白拿着丰厚的薪水。

但是好景不长,过了几年,爱听竽合奏的齐宣王死了,他的儿子齐(mǐn)王继承了王位。齐王也爱听吹竽,但他喜欢听独奏。于是齐王发布了一道命令,要这300个人轮流来吹竽给他欣赏。南郭处士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惶惶不可终日。他想来想去,觉得这次再也混不过去了,只好连夜收拾行李逃走了。

像南郭处士这样不学无术、靠蒙骗混饭吃的人,骗得了一时,骗不了一世。假的就是假的,最终会因逃不过时间的检验而被揭穿伪装。我们想要成功,最好的办法就是勤奋学习,只有练就一身真本领,才能抵挡住一切困难、挫折和考验。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古代帝王对妃子的承诺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接连惨遭丧子打击的富察皇后没过多久就病逝在南巡的途中,乾隆皇帝固然悲伤,但皇后的葬礼也不能耽搁,还有谥号也要拟定。而说到富察皇后的谥号“孝贤”二字,就不得不提乾隆的另一位宠妃,慧贤皇贵妃了。慧贤皇贵妃高氏乃包衣高氏出身,本为汉人,却被雍正相中封为了宝亲王弘历的侧福晋。高氏虽然一生无子无女,但乾隆依旧

  • 你觉得南唐后主李煜是个痴情的人吗?为什么被称为千古词帝?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中国古代历史上出了两个非常奇葩的皇帝,奇葩就在于他们同是亡国之君,能够留名千古的不是他们治理国家的能为和作为,而是他们的绘画艺术和文学作品。一个就是南唐的李后主李煜,其诗词歌赋能够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也算是青史留名,只不过是留下来的名,让人不耻。而另一位皇帝就是北宋末年的赵佶,其养鸟、观鸟和

  • 《尚食》的真实历史:明宣宗“废后”,真是因为爱情吗?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是的,因为孙氏从小就跟朱瞻基青梅竹马,十岁时就入宫作为太孙妃的人选,不料造化弄人,后来明成祖朱棣为了巩固朱瞻基皇太孙的地位改立了胡氏为太孙妃,因为胡氏的父亲是锦衣卫里的老人了,在锦衣卫中有些声望,朱棣为了宣宗这个孙子也可谓是煞费苦心。但后来因为孙氏生了个宣宗的第一个儿子就是后来的明英宗朱祁镇,再加上

  • 周天子大封诸侯时并没有秦国这一号,为什么最终有了秦国的中原争霸?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西周王朝建立之初分封了许多诸侯国,其中大部分都是姬姓宗室子弟,少部分是圣人后裔及功臣元老,还有就是前朝后裔。比如燕国就是姬姓宗室子弟,陈国是帝舜后裔,宋国是殷商后裔,齐国是功臣姜子牙后裔。秦国是东周的开国诸侯,算是功臣封国这一类,在西周时期秦人只是王室附庸,没有独立建国!嬴族之先是伯益,伯益追随大禹

  • 历史上有哪些骨肉相残的例子?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康熙年间的九王夺嫡;明成祖靖难之役;宋太祖烛光斧影;唐代宣武门之变;武则天杀害李贤;汉武帝和戾太子;春秋战国就无数了~你好,感谢邀请,我来回答你的问题。古人有云“最是无情帝王家”,在古代的帝王家族中,为了争夺那高高在上的皇位经常发生父子反目、兄弟相残的事情。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历史上最有名的几个骨肉相

  • 古代寂寞女子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汉代将都王的女儿细君公主被汉武帝以和亲的方式将其下嫁给乌孙王。细君自小长在汉朝深闺在那习惯不了乌孙国“马上来,马上去,挽弓射雕,驰骋草原”的生活方式,如坐针毡,度日如年,加以乌孙王年老体衰,细君只好自制宫室独居,生活异常愁苦!我也觉的古代是:梁山伯与祝英台,他们的故事我想楼主因为很清楚了吧,嘿嘿,我

  • 历史上被老皇帝贬官,老皇帝死后,又被新皇帝提拔的大臣有哪些?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历史上被先皇贬官,等先皇驾崩后,又被新皇帝大力提拔使用的官员,比较著名的有唐朝时期的李世民死前贬大将李,清朝时期的康熙死前贬官张廷玉等。李世民和康熙都是一代明君,李和张廷玉也是良将贤臣,那么为何他们要在临死之前贬谪他们呢?其实道理很简单。李世民和康熙死的时候贬自己最信任大臣的官,然后让自己的儿子登基

  • 为什么老子要反对仁爱?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问题的前提是错误的,因为老子并不反对仁爱,所以“为什么老子要反对仁爱”是一个伪问题。也许有人并不同意,把《道德经》翻到第十八章,上面清清楚楚地写着: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在这一句中,仁义、孝慈、忠臣是和大伪对应的,这不就是说,仁义、孝慈和忠臣都是虚伪的吗

  • 努尔哈赤说他永远忠于李家,他做到了吗?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一段爱恨情仇的因果大戏,拉开明朝灭亡的帷幕,也让辽东大帅李成梁被挫脊梁骨直到今天。李成梁是谁,明中后期镇守辽东统兵大将,他在任时,精于用兵,明于决断,善用权术,将辽东边防外患治理的井井有条,蒙古被他打的不敢出门,女真人唯他马首是瞻。他在时,努尔哈赤一直没举兵,一是害怕,二是承诺。努尔哈赤是谁,女真酋

  • 孟子的“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是什么意思?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我认为孟子的‘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一人亲近父母重视亲人的人才会对别人仁慈,一个对人仁慈的人才会爱惜与人们生活相关物品与社会有用的东西和自然环境。反过来如果一个连自己的亲人都不亲敬爱护的人,更不会对别人仁慈护佑,一个连人都不遵敬帮助的人肯定也不懂的爱惜其它物品,更不会保护生存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