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康熙年间的“八阿哥”胤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康熙年间的“八阿哥”胤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2805 更新时间:2024/1/16 15:21:06

康熙末年的争储大戏,深得人心的八阿哥胤最终败下阵来。

认真说,原因说一千道一万,不如一句话来得明白,那就是:怕老婆!

何以见得呢?且容我慢慢说来。康熙自己也说过,八阿哥生母卫氏“出身微贱”,所以不足以承继大位。在当时环境下,这的确是很充分的理由,颇有些“血统论”的味道。

不过,回顾胤的历史就会发现,康熙并没有因为其生母出身低贱而对胤另眼相看。相反,为让胤免受歧视,康熙从小就把他放在大阿哥胤生母惠妃处抚育,自己亲自教养。

事实上,胤一直就得到康熙的偏爱,如三十七年封爵时,胤被封为贝勒,年仅十八岁,是年龄最小的。其母卫氏也相继被封为良嫔、良妃,康熙并没有刻意去歧视胤母子。

也正因为胤生母地位卑下,康熙才给他找了一个高贵的福晋,来弥补这一方面的缺陷。

胤福晋郭络罗氏是安亲岳乐之外孙女,安亲王岳乐则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第七子阿巴泰的儿子;另外,郭络罗氏的外祖母还是索额图的妹妹,算来也是显赫的皇族。

但问题也恰恰出在这里。正因为母家强大,郭络罗氏在家中说一不二,而她本人又不育,结果,怕老婆的胤一直不敢纳妾,到很晚才勉强纳了侧室。终其一生,胤只有一子一女,是同辈兄弟中最少的。

若按现在的观念,胤所为不但有利于计划生育,而且算得上是尊重女性的典范。但就当时而言,胤只有一个儿子,对争储是十分不利的,这个想必不需要多想吧!

应该说,胤生性聪慧,天赋极高,而且常被人称赞“朴实、正气”,广有善缘,其待人处事之风,确实比其他阿哥强很多。

但在康熙眼里,胤未免太柔懦,太会邀结人心了,甚至根本是假仁假义。要知道,康熙以仁孝治天下,其实是外儒内法,他并不喜欢一味仁义的皇子,而是喜欢刚毅果断的阿哥。

试想,胤连老婆都怕,做事太柔仁,有恩无威,如何会是康熙眼里的合适人选呢?

这个解释,应该够有说服力吧!

其实他的出身在一开始就注定了他是无缘大位的了。因为他的母亲身份太卑微太卑微,即便是生了个出类拔萃的皇子封了妃,可身份还是十分卑微的。再有是,老八太会笼络人心,康熙最恨结党营私,老八的势力过于强大,这就变得十分碍眼,康熙跟儿子们不仅仅是父子的关系呀,更多的是君臣。

我甚至认为,一个儿子如果被父亲这么折腾试探考验,他对父亲是不会有太多爱的。而相应的,父亲这样猜忌试探考验儿子,他对儿子也没有什么爱了。他只是要选出一个继承人,那个继承人恰好又是他的儿子。第三,康熙在最后几年里实施的是仁政,那一堆烂摊子他不是看不见不知道,而是他不愿亲自收拾。老八归根结底是不如老四恨不如老四硬的,这康熙都看在眼里。而此时的老八早就被康熙厌弃了啊,压根就没戏了。综上所述,老八干不过老四。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中国历史上,除了项王,还有哪些人物虽然失败,但依然令人折服?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那可能就是诸葛亮!你要说失败了受人尊敬这些人有特别多!最起码纵观整个历史,掰着手指头去数的就有不少,比如说汉朝的李陵,荆轲,陈胜……这些人都是失败的人,可是他们就没有因为自己失败的那件事情而遭人唾弃。反而因为他们的失败,显得这些人的个人魅力更加的至深!但他们可能对于中国大多数人来讲,有的人根本就没听

  • 清朝末的君主立宪为什么会失败?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清未的君主立宪制之所以会失败,其原因有以下几点。浅见如下,欢迎斧正。①时机已失清朝晚期己经处在风雨飘摇之中。内部又有贵胄与汉臣争权、朝廷与地方离心、外国的侵略掠夺加深等矛盾,因此己经失去了最佳时机。②人心丧尽清朝统治者没有在甲午战败后,即行君主立宪制。而是一直在拖延,慈禧太后囚禁了光绪帝后,反而是变

  • 历史上死的最惨的帝王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历史上第一个死得最惨的是商朝末代商纣王,他带领大军远征东夷,却后院起火,京都陷入。大军回防不及,商纣王急速将奴隶等派上战场,已成强弩之末,在牧野之战中陷入重围之中。商纣王他选择了和爱妃妲己一同自焚,表达了与商朝共存亡。有史家说商纣王不是自焚,而是被周武王斩首。但商纣王并不是后朝所描绘的那样腐朽不堪一

  • 历史上的一些皇帝因不听下属的话,然后就失败了,这是为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谢谢邀请!两方面看待此问题:首先看该帝王的自身能力如何,如果能力超群,善于抓准时机,迅速判断,雷厉风行,行之有效,可以坚持己见,反之最好听他人之见,身边如有贤臣能将也是幸事;第二方面看帝王身边的臣属能力怎样,贤者用之,愚者佞臣远之。最佳组合是能君贤臣,两方都能发挥极致,比如秦皇汉武及其臣属;其次是中

  • 为什么《雍正王朝》中权倾朝野的八王爷最终失败?给我们什么启示?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在皇帝最需要时,八王爷没站出来,如清缴大臣借国库的银子,他不但不主动出来担担子,还在背后使坏,皇帝很失望。鲁迅说:“捣鬼有效也有限“,终究邪不压正,终究要失败。这个问题行好!《雍正王朝》中,不仅仅是老八本人,还有他的那几个支持他的死党兄弟也觉得奇怪:明明老八最有希望成功夺嫡,没有想到却败在黑马老四手

  • 隋朝皇帝杨广征伐“鸡毛小国”高句丽时,失败了三次是吗?为什么呢?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隋炀帝登上帝位后,下诏高句丽来朝纳贡称臣,不但不来,反而派兵骚扰我边境。杨广大怒,这不是蔑视我大隋吗?不把我放眼里?要你尝尝“铁拳”的滋味。大业八年(公元612年)二月,隋炀帝御驾亲征,因指挥错误,隋军遭遇惨败,为第一次东征。第二年又亲自率军第二次东征,大军行至半道忽闻杨玄感叛乱,掉头回军平叛。第三

  • 荆轲刺杀秦王失败的原因有哪些?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荆轲刺秦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让大家耳熟能详的典故,它的趣味性就在于一介草民刺杀君王,所以流传千百年。姑且不论属实与否,从逻辑上分析,成功的可能性很小。献地一说有些牵强,那是文臣之事,岂可由武将担纲;秦王宫殿身边戒备森严,护卫如林,假使突袭也未有可能;尚武者用兵器杀伐,同时最忌讳兵器,即便短刀怎可能带入

  • 商鞅徙木立信,秦终统六国,诚信对个人和国家有多大的意义?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人物

    诚信是立身之本,也是立国之本,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古人有人无信不立″之训,其含义包括:1,诚信是人类在社会生活中的行为准则,任何人都必须遵守;2,任何个人如果不讲诚信是不容于世的;3,推而广之,下至任何企事业单位,上至国家,都必须以诚信为第一行为准则。一些企业为什么会倒闭呢?除了没有核心技术支撑外,大

  • 悲情的帝王诗人,南唐的覆灭,真是因为李煜吗?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一代词豪命可哀,错将帝苑赋文才。风花雪月亡国后,千古悲歌恸人怀。莫要又怪小周后哈。真正是李煜无能,非杨玉环祸害了李隆基,造成安史之乱,引来杀身之祸。红颜祸水实在冤枉。无能之辈和写史之人常将亡国责任推在女人身上。宋徽宗一生爱好文艺类,什么书法,吟诗作赋。和京城名妓李师师有染,他适应做个富翁,不适合做皇

  • 你记得那个举鼎而死的秦国帝王吗?他是怎样一个人?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前几年,电视剧《芈月传》大火的时候,大家想必都对剧中那个幼稚任性,举止乖张的秦武王印象深刻。秦武王嬴荡,是秦惠文王的长子,秦惠文王过世后,年仅19岁的他接过了国君这一重任。秦武王天生力大无比,勇力过人,平时最喜欢和人切磋力气,在23岁时因逞强举鼎,最终被压身亡。然而,19岁登基,23岁举鼎而死的秦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