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历史上活活被饿死的帝王有哪些?

历史上活活被饿死的帝王有哪些?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3745 更新时间:2024/2/27 21:54:46

帝王君临天下,九五至尊,大部分时候都是生杀予夺天下一人,不过这一切都是假象。因为帝王的威力来自于隐藏背后的权力,一旦权力被掏空,也就沦为任人宰割的阶下囚罢了。

这个时候,平常锦衣玉食的帝王们,可能连吃顿饭都不能保证,甚至会被活活饿死。

历史上,这样的帝王不在少数,其中最著名的有以下三人:

一、齐恒公

齐恒公是春秋五霸之首,他在位期间,任用管仲为相,推行政治、军事、经济改革,使齐国逐渐强盛。

齐国九合诸侯,北击山戎,南伐楚国,成为中原第一个霸主。

不过齐桓公在位几十年后,逐渐变得昏庸起来。公元前645年,管仲病逝。其后,齐恒公任用易牙、开方、竖刁等三个奸臣。

齐国国内政治日益混乱,公元前643年,齐桓公得了重病,卧床不起。

结果,齐国五公子,即公子无亏、公子昭、公子潘、公子元、公子商人争夺王位。易牙、竖刁和开方见势不妙,急急忙忙寻找新的靠山,却假意把齐桓公搁到一个小屋里养病,结果无人照看,既没有吃的又没喝的,后来活活地被饿死了。

于是,昔日的霸主于冬十月七日,在病饿中痛苦死去。此后,五公子互相攻打对方,齐桓公尸体在床上放了六十七天,蛆都从窗子里爬了出来。

直到十二月十四日新立的齐君无亏才把桓公尸体收殓下葬。

二、赵武灵王

这位也是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他在位期间大力推行“胡服骑射”,赵国国力蒸蒸日上,东征西讨,先后攻伐匈奴,灭林胡、楼烦,吞并中山国,成为与秦楚并列的强国。

公元前299年,年仅42岁的赵武灵王突然退休,将王位传给太子何,即赵惠文王,自己做起了主父(太上皇)。

赵武灵王的本意是想自己主外,赵惠文王主内,负责内政和日常事务,一外一内。

问题是,赵武灵王当了太上皇之后,变得昏庸起来,居然想出来一个馊主意:把国家一分为二,分给自己的另一个儿子公子章。

公子章原本是嫡长子,但赵武灵王宠信孟姚,以至于废掉公子章,立孟姚所生的儿子为王,即公子何。

赵惠文王即位后,赵武灵王又莫名其妙想补偿公子章,而公子章也正好想夺回权力。

几年后,赵武灵王巡游沙丘时,公子章突然发动叛乱。政变失败后,被迫躲入父亲赵武灵王的行宫中,于是平叛军队包围了赵雍的行宫,逼迫他交出了公子章。

杀掉公子章后,赵惠文王一不做二不休,决定除掉父亲,于是继续派兵围困主父宫,命令宫中下人全部出去,唯独严禁赵武灵王外出。

最后,赵武灵王竟到了掏鸟窝充饥的地步。

三个月后,他活活饿死在沙丘宫。

三、梁武帝萧衍

梁武帝萧衍是南朝梁的开国皇帝,也是亡国皇帝。

他在位时间长达四十八年,古往今来可以排在前列。和齐恒公、赵武灵王一样,萧衍本来也是一个雄才大略,能力突出的皇帝。他最初为南齐大臣,为报兄长萧懿被杀之仇和自保,发兵推翻灭南齐,自建梁朝。

萧衍开始做皇帝时,还算勤于政务,善于纳谏,选拔能臣廉吏,梁国国力蒸蒸日上,和当时陷入内乱的北魏形成鲜明对比。

然而,梁武帝到了晚年,开始变得昏庸,由于信佛,他修建了很多寺庙,“都下佛寺五百余所,穷极宏丽。僧尼十余万,资产丰沃。”

他所犯的最大错误,就是不听劝说,接纳北齐叛将侯景,并封其为河南王。

侯景是一个反复无常的家伙,没几年,就秘密起兵再叛梁国,一路南下攻进了建康城,将萧衍围困在台城。

关键时刻,萧衍的儿子们带兵来到建康城外,却一个也不肯出兵,都在等侯景攻城。

于是,侯景攻克建康后,86岁的萧衍卧床多日后,嘴里发苦,索要蜂蜜不得,在发出了两声”嗬!嗬!”后,便在饥渴交攻的惨况中死于台城皇宫净居殿。

他死以后,繁华的六朝也彻底走到了尽头。

帝王掌控国家命脉,手握生杀大权,九五至尊、至高无上,那是何等高贵;他的生活也一定锦衣玉食、骄奢淫逸,又怎会饿死?但历史有时就是充满讽刺,在中国历史上被饿死的帝王不仅有,而且还不止一位。

一,齐桓公姜小白

齐桓公继承王位后励精图治、知人善用,重用管仲、鲍叔牙等贤臣名相;对内整顿朝纲,修订官制,对外九合诸侯、尊王攘夷,成为春秋五霸之首。可晚年却昏庸愚昧,不听取管仲遗言而重用奸佞,逐渐导致王权旁落,朝政被易牙、开方、竖刁等三个奸臣把控。在齐桓公病重期间,三人直接把他扔入深宫高墙之内幽禁起来,裹挟着各自扶持的公子互相攻杀、争权夺利;气息奄奄的齐桓公独自在冷宫中挣扎,无水无食、无人问津,直至活活饿死,凄惨无比。

二,赵武灵王赵雍

赵武灵王是出色的政治家、军事家、改革家。他在华夏首推胡服骑射,歼灭中山、收服楼烦、林胡,解除几代赵王的心头大患;又智避五国混战保存实力,修筑长城稳固北方防御;赵国国力之强盛一时超秦压楚成为七国之最。但就在赵武灵王处在人生巅峰的时刻,却也开了他的花样作死之路。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他先听女人之言废公子章立王子何,后宫干政!废长立幼!又“急流勇退”,让王子何继承赵王位主持政务,自己改称主父负责军事,壮年退位!国有二主!不久又怜悯被废的公子章,欲立公子章为代郡之王,国中之国!分裂国家!之后又联合公子章,企图杀王子何重新夺回王位,谋反弑君!父子相残!最终忍无可忍的赵王何派平叛大军杀兄长公子章,囚禁父亲赵雍于行宫;三月后赵武灵王饿死在沙丘,一代明君咎由自取、化为饿殍。

三,梁武帝萧衍

梁武帝的一生充满戏剧性,他是中国历史上唯一即是开国之君又是亡国之君的帝王。他年轻时通经史、精音律、战北魏、诛昏君、建立大梁,也算是文采飞扬、雄才大略的一代英主;可惜晚年潜心钻研佛法不理朝政,至使朝纲紊乱、奸臣当道;曾经生机勃勃的大梁朝已现颓废之势。公元548年侯景之乱爆发,侯景军士仅几千人便一路势如破竹杀到首都健康城下。各路援军心怀异志,或按兵不动、或迟迟不到、或一触即退;城内则有梁武帝的养子萧正德为叛军打开城门;健康城很快便在内有叛贼外无援军的情况下失守,侯景入城后纵兵在城内大肆奸淫掳掠,屠杀王公贵族,梁武帝也被囚禁于台城饿死,其传奇的一生最终在饥肠辘辘的哀鸣中结束。

此外,众叛亲离的楚灵王芈虔、大成皇帝袁术,以及投降秦国的齐废王田建等,也都是在食不果腹、忍饥挨饿中死去的帝王。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康熙年间的“八阿哥”胤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康熙末年的争储大戏,深得人心的八阿哥胤最终败下阵来。认真说,原因说一千道一万,不如一句话来得明白,那就是:怕老婆!何以见得呢?且容我慢慢说来。康熙自己也说过,八阿哥生母卫氏“出身微贱”,所以不足以承继大位。在当时环境下,这的确是很充分的理由,颇有些“血统论”的味道。不过,回顾胤的历史就会发现,康熙并

  • 中国历史上,除了项王,还有哪些人物虽然失败,但依然令人折服?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那可能就是诸葛亮!你要说失败了受人尊敬这些人有特别多!最起码纵观整个历史,掰着手指头去数的就有不少,比如说汉朝的李陵,荆轲,陈胜……这些人都是失败的人,可是他们就没有因为自己失败的那件事情而遭人唾弃。反而因为他们的失败,显得这些人的个人魅力更加的至深!但他们可能对于中国大多数人来讲,有的人根本就没听

  • 清朝末的君主立宪为什么会失败?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清未的君主立宪制之所以会失败,其原因有以下几点。浅见如下,欢迎斧正。①时机已失清朝晚期己经处在风雨飘摇之中。内部又有贵胄与汉臣争权、朝廷与地方离心、外国的侵略掠夺加深等矛盾,因此己经失去了最佳时机。②人心丧尽清朝统治者没有在甲午战败后,即行君主立宪制。而是一直在拖延,慈禧太后囚禁了光绪帝后,反而是变

  • 历史上死的最惨的帝王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历史上第一个死得最惨的是商朝末代商纣王,他带领大军远征东夷,却后院起火,京都陷入。大军回防不及,商纣王急速将奴隶等派上战场,已成强弩之末,在牧野之战中陷入重围之中。商纣王他选择了和爱妃妲己一同自焚,表达了与商朝共存亡。有史家说商纣王不是自焚,而是被周武王斩首。但商纣王并不是后朝所描绘的那样腐朽不堪一

  • 历史上的一些皇帝因不听下属的话,然后就失败了,这是为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谢谢邀请!两方面看待此问题:首先看该帝王的自身能力如何,如果能力超群,善于抓准时机,迅速判断,雷厉风行,行之有效,可以坚持己见,反之最好听他人之见,身边如有贤臣能将也是幸事;第二方面看帝王身边的臣属能力怎样,贤者用之,愚者佞臣远之。最佳组合是能君贤臣,两方都能发挥极致,比如秦皇汉武及其臣属;其次是中

  • 为什么《雍正王朝》中权倾朝野的八王爷最终失败?给我们什么启示?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在皇帝最需要时,八王爷没站出来,如清缴大臣借国库的银子,他不但不主动出来担担子,还在背后使坏,皇帝很失望。鲁迅说:“捣鬼有效也有限“,终究邪不压正,终究要失败。这个问题行好!《雍正王朝》中,不仅仅是老八本人,还有他的那几个支持他的死党兄弟也觉得奇怪:明明老八最有希望成功夺嫡,没有想到却败在黑马老四手

  • 隋朝皇帝杨广征伐“鸡毛小国”高句丽时,失败了三次是吗?为什么呢?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隋炀帝登上帝位后,下诏高句丽来朝纳贡称臣,不但不来,反而派兵骚扰我边境。杨广大怒,这不是蔑视我大隋吗?不把我放眼里?要你尝尝“铁拳”的滋味。大业八年(公元612年)二月,隋炀帝御驾亲征,因指挥错误,隋军遭遇惨败,为第一次东征。第二年又亲自率军第二次东征,大军行至半道忽闻杨玄感叛乱,掉头回军平叛。第三

  • 荆轲刺杀秦王失败的原因有哪些?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荆轲刺秦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让大家耳熟能详的典故,它的趣味性就在于一介草民刺杀君王,所以流传千百年。姑且不论属实与否,从逻辑上分析,成功的可能性很小。献地一说有些牵强,那是文臣之事,岂可由武将担纲;秦王宫殿身边戒备森严,护卫如林,假使突袭也未有可能;尚武者用兵器杀伐,同时最忌讳兵器,即便短刀怎可能带入

  • 商鞅徙木立信,秦终统六国,诚信对个人和国家有多大的意义?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人物

    诚信是立身之本,也是立国之本,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古人有人无信不立″之训,其含义包括:1,诚信是人类在社会生活中的行为准则,任何人都必须遵守;2,任何个人如果不讲诚信是不容于世的;3,推而广之,下至任何企事业单位,上至国家,都必须以诚信为第一行为准则。一些企业为什么会倒闭呢?除了没有核心技术支撑外,大

  • 悲情的帝王诗人,南唐的覆灭,真是因为李煜吗?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一代词豪命可哀,错将帝苑赋文才。风花雪月亡国后,千古悲歌恸人怀。莫要又怪小周后哈。真正是李煜无能,非杨玉环祸害了李隆基,造成安史之乱,引来杀身之祸。红颜祸水实在冤枉。无能之辈和写史之人常将亡国责任推在女人身上。宋徽宗一生爱好文艺类,什么书法,吟诗作赋。和京城名妓李师师有染,他适应做个富翁,不适合做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