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诸葛亮足智多谋神机妙算,你知道他有哪些传奇的故事吗?

诸葛亮足智多谋神机妙算,你知道他有哪些传奇的故事吗?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4494 更新时间:2024/1/9 16:39:07

孔明的故事很多。大家都知道的。我就不说了,孔明,还有个传说,会缩地术,在割麦装神时,曹兵为什么追不上他,每当曹兵快追上时,孔明会念动咒语,一迈步,就会几里地以外,所以,曹兵永远追不上他。

诸葛亮首先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足智多谋神机妙算既是他作为历史人物本身具有的属性,也或多或少有后世演义和文学作品层累造成的形象给人们的观感,作为军事家才能的衍生,诸葛亮对军械也颇有研究,谈古论金这里要和大家分享的,和诸葛亮留给人们的刻板印象或许有一些差异。

一直以羽扇纶巾形象出现在人们脑海中的诸葛亮竟有身兼武器专家和刀客的这一出人意料的侧面。

北宋年间编纂的《太平御览》记载,蜀汉著名制刀巧匠蒲元在斜谷为诸葛亮造刀3000口,蒲元造的刀,能劈开装满铁珠的竹筒连同其中的铁珠,被时人称誉为神刀(以竹筒内铁珠满,申举刀断之,应手虚落,因曰神刀)。

蒲元当初就曾经在成都为先主刘备造刀5000口,这5000口刀每口都刻有“七十二炼”的字样,所谓“七十二炼”,应该指的就是制作刀的钢铁被反复锤打72道,似可理解为类似乌兹钢(镔铁,大马士革钢)的工艺技术。

在刘备在世的时代,蒲元主持制造了5000口刀,在刘备去世后诸葛亮秉政的时代,蒲元主持制造了3000口刀,数量都不算太大,我们或许可以理解为这是为蜀汉大军中的精锐部队配备的高质量武器。

梁朝陶弘景《古今刀剑录》则记载了另外一则诸葛亮和神刀的轶事:

诸葛亮定黔中,从青石祠过,遂抽刀刺山,投刀不拔而去,行人莫测。诸葛亮的这个行为艺术究竟是宗教意义上的厌胜之术抑或是为了镇服南人而示威还是有别含义不是很清楚,但至少说明一点,他使用的刀异常锋利,可能就是蒲元制作的神刀。

但无论刀本身多么锋锐,诸葛亮能够刺刀入岩,至少反映出诸葛亮并非被后世文艺作品强化而成的坐轮椅(哦不,四轮车)的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独中三元的明朝宰相商辂有哪些可以记述的轶事?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商辂,生于明成祖永乐十二年(公元1414年),卒于明宪宗成化二十二年(公元1486年),字弘载,号素庵,浙江淳安人,明名臣,关于他的逸闻趣事:1、三元及第且有政治成就明宣宗宣德十年乡试第一名,明英宗正统十年会试第一名、殿试第一名,三次高考第一,这在璀璨的中华古代,也是灿若星辰吧。考试好的人往往从政不

  • 关于贤臣的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贤臣,指贤明的臣子。见诸葛亮《前出师表》:“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明罗贯中《三国知演义》第三回:“(吕)布曰:恨不逢其主耳。肃笑曰:良禽择木而道栖,贤臣择主而事。见机不早,悔之晚矣。”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十四回:“岂不闻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遇可

  • 历史上有几个皇帝在位期间重塑了中华道德?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应该有三位,首先是汉武帝刘彻,废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是我们目前认为的道德标准,所以首先就是汉武帝刘彻,重塑了从周代以来礼崩乐坏的情况,其次是宋太祖赵匡赢,五胡乱华之后,礼乐废驰,天下大乱,宋太祖一统,重文轻武,是中国封建史上文化经济科学发展的最高峰,所以宋太祖对重塑中华道德也是功不可没,最后一位是

  • 准是帝王的美德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人物

    望文生义“准是帝王的美德”1、准确:对社会形势判断准确、对国家政策运用准确、对人才录用准确。古代君王,能够具备这种美德的比较少,我看只有汉武帝和唐太宗。2、准时:以身作则,准时参加早朝,不无故缺席。这种美德一方面为臣子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另外一方面是对自己职位的珍视,是对工作的负责。3、准备:约等于对

  • 古代君王善于纳谏和不纳谏造成严重后果的事例有哪些?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唐太宗李世民因为善于纳谏,才有了”贞观之治“,而他与魏征这对君臣之间的事迹,也传为了千古佳话。项羽不纳谏,没有在鸿门宴上面杀死刘邦,所以造成后来刘邦坐大,直到被刘邦灭掉,让人唏嘘。纳谏臣民规劝或批评君王,叫作“谏”。君王接受规劝或批评,叫作“纳谏”。我国历史上最善于纳谏的皇帝是唐太宗李世民。李世民(

  • 古代贤臣稷、契、周、召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契:黄帝之玄孙、少昊之曾孙、极之孙、帝喾之子、帝尧之弟,姬改子姓,名契,别名阏伯,封号商,商部族的杰出首领,大约于公元前2096年--公元前?年在位,被尊为“玄王”。他是商族部落的祖先,也是商朝开国君主成汤的先祖。有个叫元律师的官员犯了法,唐太宗一气之下,决定2113处死他。大臣孙伏伽不同意5261

  • 急需:古代以别人为镜子,不断完善自己的人的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人物

    君臣关系也要互相劝诫。古代所有能建功立业的君王,都是因为他身旁有非常好的臣子,懂得对他直言不讳。在所有谏臣当中,最有名的是唐朝的魏征。魏征有一天就跟唐太宗说:「我不要做忠臣,我要做良臣、贤臣。」唐太宗觉得很纳闷说:「为什么你不做忠臣?」接着魏征就说:「因为忠臣都会被杀头,我做良臣就好了。」唐太宗一听

  • 古代哪位贤臣为了受到重用而散布别国国君也要重用他的消息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苏秦师从鬼谷子,学成后,外出游历多年,潦倒而归。随后刻苦攻读《阴符》,一年后游说列国,被燕文公赏识,出使赵国。苏秦到赵国后,提出合纵六国以抗秦的战略思想,并最终组建合纵联盟,任“从约长”,兼佩六国相印,使秦十五年不敢出函谷关。人择明君而臣,鸟择良木而栖出自辞表嗟,夫君子不寄人以篱下,不枉食无功禄也。

  • 请问,谁有中国古代君王仁政治国的事例呀?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这样的事例有很多,最具有代表性的当然是《贞观政要》、《大唐新语》中有关唐太宗李世民与众多臣下、长孙皇后等人言行的记录了。例如:太宗尝罢朝,自言:“杀却此田舍汉!”文德皇后问:“谁触忤陛下?”太宗曰:“魏征每庭辱我,使我常不得自由。”皇后退,朝服立于庭。太宗惊曰:“何为若是?”对曰:“妾闻主圣臣忠。今

  • 古代帝王劝大臣读书的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孙权劝吕蒙读书。当初,吴王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管事了,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来推辞。孙权说:“我难道是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专管经学传授的学官吗!只是要粗略的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你事务繁忙,谁比得上我的事务多呢?我常常读书,认为读书非常有益。”于是吕蒙便开始学习。到了鲁肃来到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