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臣关系也要互相劝诫。古代所有能建功立业的君王,都是因为他身旁有非常好的臣子,懂得对他直言不讳。在所有谏臣当中,最有名的是唐朝的魏征。魏征有一天就跟唐太宗说:「我不要做忠臣,我要做良臣、贤臣。」唐太宗觉得很纳闷说:「为什么你不做忠臣?」接着魏征就说:「因为忠臣都会被杀头,我做良臣就好了。」唐太宗一听笑了。可是唐太宗是聪明人,他一边笑,一边想,忠臣都被谁杀的?暴君杀的。魏征这一个善巧的提醒,唐太宗一定不想做暴君。所以,魏征的言词非常有艺术,这样一叙述,已经把他的命保住了。有一次他劝诫唐太宗非常激烈,把唐太宗气得半死,大发雷霆,走回寝宫时还边走边骂:「气死我了,我一定要把他杀了。」到了寝宫,皇后看到唐太宗气成这样,知道一定是魏征的杰作。所以,皇后立刻去换上非常正式的衣服,然后走到唐太宗的面前,当场跪下去说:「恭喜皇上,贺喜皇上。」唐太宗一头雾水:「我气得半死,你还恭喜我什么?」接着皇后就说:「一定是有明主出现,臣子才敢直言不讳。」唐太宗一听「我是明主」,气都消了。所以,一个君主能成功立业,他的身旁不知道有多少人在帮助他。他有这么好的皇后,又有这么好的臣子,他才能成就。当我们的人生有些小成就的时候,绝对不能沾沾自喜,要马上想到在此过程中,有多少人对我们的关爱、提携,要念念不忘。当人能处处怀念别人的恩德,绝对不会贡高我慢,他会用一种谦卑、感恩的心去为人处事。也由于他懂得谦卑、感恩,他的事业才不会衰败下来。当魏征去世的时候,唐太宗哭得很伤心,他说:「我有三面镜子:以铜为鉴,可正容颜、正衣冠;以史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用铜镜来观照自己,可以看到自己有什么不正之处;以历史来鉴定照察自己的作为,可以知道我这个做法是兴盛、还是衰败;旁边有这些大臣给我劝诫,我才知道所作所为是好、还是不好。而这三面镜子已经破了一面,所以他很伤心。这面镜子就是指魏征。
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急需:古代以别人为镜子,不断完善自己的人的故事
更多文章
古代哪位贤臣为了受到重用而散布别国国君也要重用他的消息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苏秦师从鬼谷子,学成后,外出游历多年,潦倒而归。随后刻苦攻读《阴符》,一年后游说列国,被燕文公赏识,出使赵国。苏秦到赵国后,提出合纵六国以抗秦的战略思想,并最终组建合纵联盟,任“从约长”,兼佩六国相印,使秦十五年不敢出函谷关。人择明君而臣,鸟择良木而栖出自辞表嗟,夫君子不寄人以篱下,不枉食无功禄也。
请问,谁有中国古代君王仁政治国的事例呀?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这样的事例有很多,最具有代表性的当然是《贞观政要》、《大唐新语》中有关唐太宗李世民与众多臣下、长孙皇后等人言行的记录了。例如:太宗尝罢朝,自言:“杀却此田舍汉!”文德皇后问:“谁触忤陛下?”太宗曰:“魏征每庭辱我,使我常不得自由。”皇后退,朝服立于庭。太宗惊曰:“何为若是?”对曰:“妾闻主圣臣忠。今
古代帝王劝大臣读书的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孙权劝吕蒙读书。当初,吴王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管事了,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来推辞。孙权说:“我难道是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专管经学传授的学官吗!只是要粗略的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你事务繁忙,谁比得上我的事务多呢?我常常读书,认为读书非常有益。”于是吕蒙便开始学习。到了鲁肃来到寻
历史上有哪些傀儡君王最终逆袭成功掌权了呢?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我来提一个吧,那就是千古一帝秦始皇。嬴政在十三岁就继承了皇位,不过因为嬴政年纪尚小,所以军国大权都牢牢的掌握在赵太后与吕不韦的手上。吕不韦是原是一介商人,因协助秦庄王上位有功,深受其所信任,被任命为秦国的相邦。在秦庄王弥留之际,让吕不韦协助嬴政总理军国大事,同时赵姬作为嬴政的生母,也当在嬴政为及嬴政
历史上的“草根”皇帝们是如何逆袭成功的?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刘邦汉高帝刘邦绝对是一个无赖性的“草根人士”,就连他的名字都是称帝后改的,本名叫刘三。《史记》、《汉书》都说刘邦从小就无赖懒散、喜酒好色、懒惰顽劣、游手好闲,从不帮助家里进行农业生产。因此,不仅邻里村里的乡亲瞧不起他,就连他的父亲太公也是如此。他还很看不起读书人,《史书》上记载刘邦见到儒生后会把他们
历史上有哪些篡位的皇帝,而且皇帝做的还很成功?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那最有名的肯定是李世民了李世民连毛主席都夸奖过的人,肯定能算得上是成功了。李世民在玄武门发动政变,杀死了太子和自己的兄弟,最后逼着自己的老爹把皇位传给自己。因为当时自己势力太大了,身边又有很多文臣武将,尤其又碰到一个玄武门这么好的机会,肯定是要篡位了,如果不篡位,以后跟自己这帮兄弟怎么办?而且自己也
历史上最有成就的皇帝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对中国历史贡献最大的皇帝应是秦始皇,他是中国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改革家。史上第一个大统王朝的开国皇帝,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对中国与世界历史有深远的影响。完成了华夏大统一,实行三公九卿,管理国家,废除了分封,统一货币,衡度量,实行郡县制。对外北击匈奴,平北越,修筑长城,沟通水系,被后世人称千古一
古代历史上退位后成为太上皇的帝王,最后的结果是怎么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通常皇帝的在位时间不受限制,如果身体够健康,国家也安定,那么皇帝都会当到闭上眼睛那一刻,因为皇帝是权力、富贵、荣耀的象征,太有诱惑力。所以很少有皇帝主动提出让位的,除非出现两种情况:一、觉得实在能力有限,上对不起老天托付,下不能安抚黎民百姓,于是让能者居之;二、本来皇位坐的很悠哉,结果儿子等不急了,
如果荆轲刺秦王成功了,那之后的历史会怎么样?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观点:个人认为秦国依然会统一六国,期间可能会受到影响,但动摇不了一统的大势。理由:奋六世余烈,从实力角度来看,秦国经过几代发展,无论是经济力还是军事实力,已经到了一个很成熟的地步,秦国内外部环境并不会一人而停摆,参考一个人,秦武王嬴荡,论武功论才略,这位不在秦始皇之下,如果不是作死,兴许祖龙的位子应
越王勾践是如何逆袭成功的?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勾践春秋最能忍的霸越国的位置大致在今天浙江省中北部一代,首都是会稽,位于今天的绍兴市。原本吴国和越国都是落后国家,大家都穷也就相安无事。进入到春秋中后期,吴国开始学习中原的文化和先进技术,国家实力开始增强。而越国任然处在跳大神驱鬼阶段,和吴国的差距也越来越大。这就好比一个富人和一个穷人做邻居,时间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