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光绪皇帝一生郁郁不得志,你认为是他自己的原因还是慈禧造成的?

光绪皇帝一生郁郁不得志,你认为是他自己的原因还是慈禧造成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4454 更新时间:2024/1/17 8:35:30

光绪,爱新觉罗.载。满清入关第九位皇帝,在位三十四年,这三十四年是满清最黑暗,最昏聩的三十年,评价光绪这三十年真是憋屈,无奈,壮志难酬。一生孤苦难。身后无嗣。当然造成这个原因既有光绪个人的无能的原因,还有慈禧个人贪权长寿的原因,当然,我们无法否认的是,如果晚清由光绪执掌,也未必会比慈禧好多多少,从戊戌变法就可以看出,光绪在政治上很幼稚。光绪一生郁郁不得志,基本上还是自己造成的。

光绪没能力,慈禧也没有能力,二人都的半斤对八两,国家封建体制不改,谁当政都一样,也一样是靠着为洋人当狗来苟延残喘。光绪当家不过是多当几年狗而已,区别不大。我们基于对光绪的同情与他个人能力无关,光绪能够想到变法,说明他愿意去变革让国家过的更加富强,但看看光绪用的人,他的方式方法。简直是一无是处。比慈禧少了一份老辣和沉稳。光绪显得过于急躁和不成熟,缺乏政治素养,同时不可否认的是,光绪变法的行为更多的是私利。希望彻底地从慈禧的手里把权力彻底地夺过来。光绪身为皇帝存在着巨大的政治压力,这种压力是慈禧感受不到的,能够想到实行君主立宪,很难得,但真正能否作到值得怀疑,面对《马关条约》割让一个省,光绪急于变法,也说明了他的无奈和痛苦。

光绪和其他满清皇帝对比起来的话,个人能力属于比较差的,也就仅仅高于同治,别说和康熙雍正对比,就是和嘉庆咸丰对比也是有所不足的,生于深宫,长于妇人之手,能有多大的能力,所受教育更是传统的守旧的儒家教育,没有接受过系统的西方现代化教育,又如何来变法,翁同在日记里记载,光绪性格暴躁、偏执、骄纵,急躁易怒,轻率,轻信他人,缺乏辨别能力。面对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有心做事,但能力不够,又加上识人不明。眼高手低。自然是不会成功。为何会如此,就是性格不完整,在个畸形后宫长大,缺乏信任感,人格始终没有完全发育起来,许多心理特征仍然停留在儿童阶段。政治光有一腔热血就够了的,最关键还是本事和能力、还得需要“权术”。这一点上,光绪根本没有帝王心术和雄才大略。说白了,就是没本事。不如慈禧。

面对慈禧这个已经控制国家实际权力快二十年的皇爸爸,光绪要么忍到底,毕竟时间在光绪这里,要么快刀斩乱麻彻底除掉慈禧。切忌犹豫和反复无常,仔细看一下光绪亲政以后的水平,依旧显得很幼稚,性格过于懦弱,优柔寡断。没有帝王应该有的杀伐决断和刚毅果敢的性情与品质。如果是太平时节到也罢了,实际上却是一个身逢乱世却有无能为力的皇帝。这一切却是慈禧造成的,为了控制光绪,在光绪小时候,对其进行了最严格的管束,造成了光绪性格极度的软弱,敏感和自卑。这样性格显然不是一个优秀的君王所具备的品质。

光绪是清朝最具悲情色彩的一位皇帝,38岁正值壮年驾崩,也是死的不明不白,现在基本确定是死于慈禧之手,一生受制于女人,实在是过于悲哀。

我是清水空流,历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关注和点评。

光绪皇帝的执政过程可以用不幸来形容,他有心想要改变清朝的局面,想要力挽狂澜,但是却受制于慈禧太后。在1889后,曾名义上亲政,实权还是被慈禧掌控,这个阶段光绪皇帝本来可以做一些事来改变自己的命运,甚至是历史的走向,但很可惜他没有把握住机会,光绪皇帝郁郁不得志,慈禧是主因,但和他自己也有一些关系。

应该有不少人认为光绪皇帝在1898年,先是搞变法,又是搞政变,也干了不少事情,再说政变失败是被袁世凯出卖了,这和光绪皇帝关系不大。但是我们要注意,戊戌变法和政变的失败,离光绪皇帝亲政已经过去了九年,这九年时间里,光绪皇帝除了在甲午中日战争时期,坚决主战外,政绩几乎为零。

如果说在1889年前,光绪皇帝除了观摩积累治国理政的经验,主要精力都在思考怎么亲政,夺回自己的权力,因此对清政府的实际情况完全不理解,导致在亲政后出现一段政治空白期,那么在1890年时,光绪皇帝已经通过各种途径了解了清政府落后的现状,也有了改变清政府积贫积弱的想法,但是还是没有什么实际的举措推行,这就有些说不过去了。

虽然说光绪皇帝面对的大臣们,还是慈禧太后安排的那些旧臣,但是这并不代表这些大臣们是完全不办事的,虽然很多决策要给慈禧太后汇报,但是只要不是过激的行为,被批准执行的问题也不大,而光绪皇帝却到了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后,才有了急需变法的迫切感,但是推动变法又推辞了三年多。

我们再看戊戌变法开始后,光绪皇帝一百多天下了七十多道诏书,很多政策还没推行,新的政策又来了,光绪皇帝知道变法的目的,大的方向,但具体该怎么推行变法的政策,内部的细节怎么做完全是混乱的。

在戊戌变法时,还反映出了一个问题,光绪皇帝用的几乎全是临时提拔的新人,火急火燎的撤职了一批老臣,康有为这群人又无法和朝廷的各部门默契配合,光绪皇帝已经亲政九年了,就算有慈禧太后掣肘,竟然连几个信得过,用得上的亲信都没培植起来,慈禧太后的势力,保守党势力也几乎就没动过,光绪的执政明显有很多问题。

九年的时间换做是康熙皇帝,雍正皇帝,就算从基层培养,也足以培植起一些自己的势力了。光绪皇帝在朝堂上无人可用这都没关系,在军队上也没有嫡系的部下,这才是致命的弱点,光绪皇帝用袁世凯就证明了,搞政变不用知根知底的人等于在找死,军政上都无人可用这是光绪皇帝自己的失败。

所以光绪皇帝郁郁不得志,除了慈禧太后造成的外部限制外,光绪皇帝在政治上不成熟,不够果断,对执政没有清晰的规划,用人不当都是光绪自身存在的问题,并不全是慈禧太后导致的结果。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玉环故事简短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人物

    长恨歌够简短吧。长恨歌【作者】白居易【朝代】唐代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

  • 诸葛亮双腿无残疾,为何打仗要坐轮椅?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三顾频繁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诸葛亮一生为蜀汉恪尽职守,从隆中对到六出祁山,每一场征战,诸葛亮都殚精竭虑,出谋划策。其为人臣事必躬亲,为人谋忠诚不渝的态度,博得后人的一致好评。上至皇帝,下至百姓,人们都认为他是忠诚的代,人臣的楷模。就连大诗人苏轼也曾感叹:人也?神也?仙也?吾不知之,真卧龙也。熟读

  • 历史课急需汉景帝节俭的故事,请各位帮我个忙,搜集个50-100个字即可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北宋文学家吴《五总志》上有汉文帝刘恒“履不藉以视朝”的记载。草鞋最早的名字叫“屦”。由于制作草鞋的材料以草和麻为主,非常经济,且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平民百姓都能自备,汉代称之为“不藉”。汉文帝时,已经有了布鞋,草鞋沦为贫民的穿着,而汉文帝刘恒以“履不藉以视朝”,就是说他穿着草鞋上殿办公,做了节俭的表

  • 古代君王对民生眷顾的文章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这是皇帝写的情书“吾微贱之时,娶于阴氏,因将兵征伐,遂各别离。幸得安全,俱脱虎口。以贵人有母仪之美,宜立为后,而固辞弗敢当,列于媵妾。朕嘉其义让,许封诸弟。未及爵士,而遭患逢祸,母子同命,愍伤于怀。《小雅》曰:‘将恐将惧,惟予与汝。将安将乐。汝转弃予。’风人之戒,可不慎乎?其追爵谥贵人父陆为宣恩哀侯

  • 周武王死后为什么要周公而不是姜太公辅政?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姜太公是个牛人,他曾出仕商朝。但因为看不惯纣王暴虐无道,辞官隐居在渭水河畔做起了钓翁。不过,姜太公的贤名远扬。周文王听说后,不辞辛劳,亲自备了厚礼登门拜访。在他真诚的请求下,姜太公出山辅佐他。周文王施行德政,得到了诸侯和百姓的支持。他去世后,他的儿子周武王子承父业,继续扛起伐纣大旗,最终结束了商纣王

  • 古代秦国一个叫孙的皇后的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本宫来自现代!》--丫小圈简介:一朝穿越,竟成了活脱脱的古代版灰姑娘,是大房姐妹两欺凌的待宰羔羊。笑话!她是谁!怎么可能任人宰割?应该是她宰人才对嘛。《检察官皇后》--一溪明月简介:一朝穿越,竟成西秦国的皇后!一人下万人上,独享专宠。何其不幸,穿越第一天就遭遇破国之灾!富贵荣华如流水,未过眼已成烟

  • 大家推荐一些有哲理的句子或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人物

    1、这世界上有一个人是永远等着你的,不管是什么时候,不管你是在什么地方,反正你知道,总有这样一个人。2、放弃该放弃的是无奈,放弃不该放弃的是无能;不放弃该放弃的是无知,不放弃不该放弃的是执着。3、快乐要有悲伤作陪,雨过应该就有天晴。如果雨后还是雨,如果忧伤之后还是忧伤.请让我们从容面对这离别之后的离

  • 明宪宗朱见深为什么要为他的叔叔朱祁钰平反?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明英宗一生造孽太深,明宪宗继位后,要给他老爸“擦屁股”。明英宗这个人,一辈子都是糊里糊涂,恩怨不分,敌友不辨,是非不明。给明宪宗留下了一个“巨坑”。首先、他是土木堡之败的真正罪魁祸首。1449年,英宗率数十万大军出征瓦剌,惨败于土木堡。此战,20万明军战死7万,伤者约10余万,衣甲兵器辎重尽失,几乎

  • 同是刘邦手下将军,为啥韩信、吴芮、卢绾、彭越等被封王,周勃、灌婴、樊哙却没有被封王?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用一个不太确切的比喻来说明这个问题,那就是韩信、吴芮、彭越等人好比是刘邦的盟友,他们以刘邦为盟主;而周勃、灌婴、樊哙等人好比是刘邦的家将,他们以刘邦为主公,把刘邦看做主人。就卢绾一人比较特殊,既像是盟友,又像似家将。由此看来,他们的封爵是根据不同的历史渊源而不同的。01韩信、彭越、吴芮等人之被封为王

  • 古人发奋读书的故事!!!简短!!!!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西汉时候,有个十分好学的青年叫匡衡,但因家境贫寒无钱点灯,一到夜晚他家屋内一片漆黑,没法读书。怎么办呢?一天晚上,他见隔壁人家点着蜡烛,就在墙壁上悄悄地凿了一个小孔,让微微透过洞口的烛光映在书上,就这样,他每天晚上都借邻居的灯光读书,直到邻居熄灯为止。东汉时候,有个人名叫孙敬,是著名的政治家。他年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