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有楚王城,也称作楚城,在《资治通鉴》里就有记载。根据书中记录,楚王城的具体位置在汝南和信阳之间,具体位置更近于信阳。
楚王城早先叫做“城阳”,是楚武王打败申国时修建,一座军事重镇。到了魏晋朝,改名为楚王城。著名的“亡羊补牢”典故,就发生在楚王城。
关于楚武王,全名王熊通,湖北宜昌,他在位时间很长,具体是从公元前741年—公元前690年,共在位50年,是春秋三小霸之一。
公元前741年,楚厉王去世,楚武王杀其兄楚厉王之子,自立为君。楚武王治国很有手腕,继位后奉行铁腕政策,办了很多大事,拿下了很多敌国的都城,给楚国留下清朗而安宁的江汉平原和一套初具规模的国家机器,楚国由此强盛。
我们课本中学到的和氏璧和楚武王也有关系。卞和曾将和氏璧献给楚武王,楚武王认为这是块石头,于是砍掉了卞和的脚。楚武王去世,卞和就抱着和氏璧在荆山下哭泣,哭了整整三天三夜,直到哭出来。
继位的楚文王听说后,就派人去问他为何哭,卞和说,“我不是因为脚被砍而哭,而是悲伤把宝玉称作石头,把忠贞的人称作骗子。这才是我悲伤的原因。”后来楚文王就让玉匠鉴定,发现真是一块宝玉,把它命名为“和氏之璧”。
这个地方与楚人反秦和楚汉之争有关。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统一了整个中国,但是秦王朝的统治是极其短暂的,只有十五年左右时间。在推翻秦王朝的统治中,楚人的势力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正如当时流传之说:“楚虽三户,亡秦必楚。”楚人的势力在反秦过程中极具号召力、凝聚力和战斗力,这种强大的作用通过楚之后裔、号称“西楚霸王”的项羽及其反秦抗汉大军充分地显示出来:兴楚风,立楚王,举楚旗,言必称楚,凡事冠之以楚。“楚王城”之名应运而生,由此而来。信阳楚王城正是这种历史背景下的产物,它是项羽反秦抗汉的政治大本营,故而名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