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清朝搞了140年的皇家打猎活动,为什么被道光皇帝废除了呢?

清朝搞了140年的皇家打猎活动,为什么被道光皇帝废除了呢?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4054 更新时间:2024/1/30 22:25:59

木兰秋(xiǎn)(相当于现在的大阅兵)是一场耗资巨大的打猎活动,地点设于内蒙古昭乌达盟、卓索图盟、锡林郭勒盟和察哈尔蒙古四旗的接壤处,清朝皇帝自康熙以来在此设立围猎久而久之就成为了祖制,列朝列代皇帝都遵循但直到道光年间被废除,从中也可以看出清政府由盛转衰的变化。

康熙设置秋猎是为了检阅皇子们和八旗子弟的骑射和习武能力是否退化,因为满清就是马背上打下来的天下,骨子里流淌着尚武的本性,所以定期检阅可以起到抵御骄奢颓废等恶习的侵扰,做到居安思危,备不懈。还有一点就是为了和内蒙古保持亲密关系从而达到一种震慑的作用。

直到道光帝时期,被废除,其中原因也很简单:

一、秋猎是一场耗资巨大的活动,满清时期自从乾隆这个败家子把雍正改革节俭的钱全部铺张浪费掉,清朝的经济就一蹶不,苟且过活,到了道光帝那会基本揭不开锅了,因此巨额的秋猎活动不得不取消掉。

二、秋猎是为了检验八旗子弟和皇子们的尚武能力,但此时的皇家子嗣凋零,八旗子弟在享乐中不断没落,支撑满族的军队竟是汉人部队,因此即使举行这个活动最引人注目的也不过是汉人,完全违背了康熙的初衷。

通过秋猎的历史变化从而反映出清朝逐渐走灭亡,兴盛交替也不过如此!

我是大话历史君,想看更多历史故事的读者朋友,可以关注我哟!

清王朝是由满洲贵族建立,满蒙贵族联合执政的政权,由于满蒙民族都是出自森林、草原地区的游牧民族,这些民族在历史上都是善骑射、好打猎的民族,尤其是在取得全国政权之后,满洲贵族为了使子孙后代永远保持尚武、善骑射这种满洲人的传统,遂举办了这种皇家围猎活动,在清朝,这种官方举办的围猎活动有个著名的名字“木兰秋”。由于顺治时期清朝尚未完成对全国领土的统一,所以,实际上木兰秋是开始于康熙初年,经过雍正时期,在乾隆时期达到鼎盛,最终在道光时期被废除。

木兰秋实际上是由清朝官方举办的一场旨在检阅满洲宗室亲贵骑射武功的阅兵活动,同时历任清朝皇帝也在木兰秋时召见蒙古各部落亲王,商议蒙古各部事务。最初,康熙设置围猎是为了检阅诸位皇子们和八旗子弟的骑射和习武能力是否退化,因为清朝就是马背上打下来的天下,满洲人骨子里流淌着尚武的本性,所以定期检阅可以起到抵御骄奢颓废等恶习的侵扰,做到居安思危,常备不懈。还有一点就是为了和蒙古诸部保持亲密关系从而达到一种震慑的作用。

这种延续了一百四十年的围猎活动最终在道光时期被取消,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举办围猎耗资巨大:众所周知的是,举办这种大型的围猎活动,实际上是耗资巨大的,康熙时期,木兰秋地区人烟稀少,水草丰美,野生动物数量巨大,但是到了道光时期,由于人口数量加剧和过度的狩猎,以至于围场之内已经鲜有各类野兽出没,清政府不得不设置专门机构来饲养野兽,况且,举办一场围猎活动从准备、出发到接待、善后是一个相当复杂且冗长的过程,这种繁琐和冗长在开销方面更体现的淋漓尽致。康乾时代,清政府财政收入充盈,自然不会觉得这种开销是负担,但是到了道光统治时期,鸦片的流入导致国内白银外流严重,加之内忧外患频起,清政府已经无力举办这样耗资巨大却徒有虚名的活动了。

二、满洲贵族汉化加剧:康熙皇帝举办木兰秋时的最初宗旨是检阅皇室子弟和八旗亲贵的武功骑射能力,防止满洲贵族在进入汉族统治区域之后丧失了本民族固有的传统和习俗,实质上是为了保持本民族的尚武精神和骑射传统。但是清朝到了道光皇帝在任时,宗室子弟的八旗贵胄们经历了100多年的汉化过程,很多满洲人早已经丧失了骑射的能力,一些人甚至于连弓箭都无法拉开,更不要说是纵马驰骋了。

三、蒙古各部作用减弱:蒙古各部在清初的政治上曾经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康熙皇帝举办木兰秋,其中一个目的也是在围猎的过程中召见蒙古各部首领,向其询问部落事宜以及行封赏之事,此阶段,蒙古各部落对于清朝的政治和边疆稳定,有着尤为重要的作用。但是到了乾隆以后,随着准格尔部的被征服,清朝已经彻底完成了对境内各敌对势力的征服,蒙古各部落重要性因此下降。

四、内忧外患无暇围猎:诸如木兰秋这种大规模的官方围猎活动,其实还有一个重要的目的,那就是彰显清王朝国力强大,盛世太平之意。但是道光时期,清朝早已经没有了盛世的景象,内忧外患的加剧让道光皇帝一筹莫展,焦头烂额,终日为朝政事务搞得心烦意乱的道光皇帝哪有举办围猎这种闲情雅致。

历时近一百五十年的木兰秋随着清王朝的兴盛而展开,最终又因为清王朝的衰落而谢幕,一个官办活动的由盛而衰,实际上反映的就是一个王朝的由盛而衰。

原创:历史课课代表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为什么古代大多数皇帝都喜欢打猎?常说围场打猎围场指的是哪里?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在我的印象中,电视剧里看的最多的就是清朝的皇上经常去打猎的场景了。电视剧《还珠格格》就是以皇帝带着王公大臣、各位阿哥去围场打猎开头的。大家都知道,清朝是从马背上取得天下的,清朝大多数的皇帝特别喜欢狩猎,这可能和他们的民族习惯有关系。我认为,皇帝狩猎一来可以拉练军队,二来修习看家本领,也是为了提醒子孙

  • 有个古代故事,说的是皇帝让一个大臣推荐一个人,大臣推荐了他的政敌。皇帝问他为什么,大臣说我推荐的是?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人物

    这个故事出自春秋时期的。祁奚,春秋时期晋国人,任中军尉。在位六十多年,可是四朝的元老。为人和善,深受人民的爱戴。以公无私赢得朝廷上下的赞誉。有一个故事就是皇上要他推举人才,他推举了杀父仇人刑伯柳。还推荐自己的儿子,不避亲。皇帝是晋悼公。王翦行前多求良田屋宅园地,王翦的军队行至关口后,又五度派使者回朝

  • 古代冀州的君王有哪些人,第一个冀州君王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人物

    在中国古代的夏朝(公元前2070至前1600年),有一位治水的英雄叫“禹”,人们尊崇他,称他为“大禹”,又因为他是我国第一个朝代“夏”的开国君王,又称他为“夏禹”。在大禹的时代,洪水泛滥,他治理洪水以后,曾以山川大势,划全国为“九州”(这里的“州”不是行政区划,而是地理区域)。“九州”中头一个就是冀

  • 古人踏踏实实做人事例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古代的舜,纵使继母和同父异母的弟弟百般刁难,始终保持谦逊。唐朝大将郭子仪,在平定安史之乱的战争中,郭子仪指挥或参与指挥了攻克河北诸郡之战、收复两京之战、邺城之战等重大作战;安史之乱后,他计退吐蕃,二复长安;说服回纥,再败吐蕃;威服叛将,平定河东。他戎马一生,功勋卓著。史书称他“再造王室,勋高一代”,

  • 庄子寓言呆若木鸡寓意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这个故事是教人怎么养鸡:有一位纪先生替齐王养鸡,这些鸡不是普通的老母鸡,而是要训练好去参加比赛的斗鸡。纪先生才养了10天,齐王就不耐烦地问:“养好了没有?”纪先生答道:“还没好,现在这些鸡还很骄傲,自大得不得了。”过了10天,齐王又来问,纪先生回答说:“还不行,它们一听到声音,一看到人影晃动,就惊动

  • 我国古代皇帝接见外国国王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中国历朝历代疆土附近的国家从唐朝之后几乎都是中国的附属国,它们在名义上奉中国为宗主国,每年向中国纳贡!并且有时每年多次派遣使节来参拜中国当时朝代的皇帝!它们的国王一般情况下根本不可能来!在以前那个时代,有哪个国王敢随便离开自己的国土到别的国家??派遣使节就够了!由礼部接待外国使臣,住在国宾馆中!设宴

  • 中国历史上最开明的君王有哪些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要论最开明就不是一定要最有名的了我想华夏名族中最开明的就算唐太宗李世民,在他的治理下国泰民安,最重要的是他没有实施闭关锁国,相反促进国家间的交流,而且很少对外用兵,使的中华民族威名远播,中国的古代历史地位大致由他这个朝代所形成.《中国历史故事》是我的启蒙书,是我“不说话的老师”,是它帮助我打开了知识

  • 史上当皇帝当得最爽的是哪位?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当然是锦锂皇帝乾隆了。他父亲雍正当皇帝的第一年,就把乾隆的名字写进匣,放到乾清宫“正大光明”匾后,定为帝国接班人。估计雍正放匣子的时候,都有点羡慕自己的儿子吧:都是皇帝生的,怎么差别这么大呢?雍正奋斗了四十四年,才当上皇帝。其间,苦等太子胤被废,战胜大阿哥胤,又击退了最受宠的八阿哥胤,还要跟自己同母

  • 有人说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出明君最多的时候,那七国之中你最喜欢的君王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关于战国时期明君多问题,有很多例子,我想应该先简述下原因。战国时期诸侯之间的竞争比春秋时期激烈,春秋时主要是大国吞并小国,战国时矛盾转向几个大国图强争霸,竞争压力较前加大,几个大国争人才,图变法,生机勃勃。在面对生存危机形势下,诸侯大国都在大力改革,求变谋强,各国君都在奋发努力,因而出现许多明君。如

  • 古代哪个封建王朝对中国的贡献最大?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秦,属于古代封建王朝的开端,以前夏、商、西周、东周、战国时期,属于奴隶社会。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了中国,结束了战国时期的混乱。统一文字,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统一中央集权,因此,中国历史上称嬴政为秦始皇。对外寇实行抗击,对内实施“焚书坑儒”,稳定国内秩序,在中国历史上对国家贡献占首位。秦朝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