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力是一把双刃剑,它能让一个人尽情施展个人才华,实现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但它也能无限放大一个人性格中的缺点,以及隐藏在心底里蠢蠢欲动的恶念。
人性有天使与魔鬼的两面,往往在做一件事情,导致其呈现截然相反的两种结果,只在一念之间。特别是人的情绪多元化,往往因为一些消极情绪的影响,就能做出比较极端而显得残暴的事情来,这种情形的发与人的自控能力有关,而大部分时候,在权力的加持后,几乎鲜有人能够做到严于利己,宽于待人的。特别是掌握绝大多数人生杀大权的皇帝这种存在。
我们有时候厌恶一个人,恨不得他死,只是因为良知、道德、法律的因素,无法付诸行动而已。但这些对于皇帝而来,统统都不是问题呀。
人不是神,无法做到性格的完美无缺,只有优点,而无缺点。人的缺点,往往受到诸多方面因素的牵制,使其不能成长为作恶的源泉。但一个人如果突破了自己的三观,无视社会伦理道德和法律,那么,这些个缺点立即就能开出恶之花来。
秦始皇他也是一个活生生、有血有肉的人,他理智的同时,也会因为人生境遇,个人喜好、情绪变化而做出违背正义,良知,公理的恶行来。
所谓能力有多大,责任就有多大,虽然是一句看起来十分假大空的话,但换一个角度想,这种责任里面也包含对自己人生的责任。依靠能力获取权力地位声望,但往往又会因为对自己不够负责,导致私欲、恶念不断膨胀,最终酿成罪恶。
嬴政也是如此。
他早年在赵国做质子,虽然是秦国王子的儿子,但实际上跟一个弃子没有什么区别。空有贵胄的名号,却在异国他乡处境凄惨,特别是长平之战以后的秦赵关系,简直就是深仇大恨,由此可见嬴政的同年生活必定十分悲凉。
在一个可能随时都会有生命危险的环境中长大的人,几乎无一例外地都会养成谨慎、怀疑、深沉的性格。这些性格因素待嬴政成为君临天下的秦王之后,在六国未一,天下未定时,会成为其成就功业的助力,毕竟政治斗争,军事斗争往往都是异常残酷的,只有心思深沉的人,才能跟敌人们周旋到底。
后来他的母亲私通给他生下了便宜弟郎,随后造反,以及吕不韦等人在政治上对其的掣肘,使得嬴政对亲情的信任将至冰点。
但当天下一统后,普天之下,唯始皇尊。嬴政性格中的这些因素,就会因为不世之功,无人可制,而转变为专横、阴暗、残暴。
嬴政是一个真正的孤家寡人,或许普天之下真正了解他心思和报复的人,只有李斯一个,但李斯显然是一个只求名禄地位,在能够明哲保身前提下实践其政治见解的人。他不敢也不会去拂逆秦始皇,只会顺水推舟,提嬴政提供解决方案。
客观而言,无论嬴政之功劳多大,其残暴多烈,但除去他身上的种种光环和至高无上的权力后,他其实也只是一个性格普通的人。因为性格没有好坏,只在于我们怎么去自我克制。
雄才大略的秦始皇嬴政,为什么性格上会残暴阴暗?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01秦始皇权利的赋予
说到秦始皇,我们就会想到千古一帝这个称号。秦始皇经过南征北战,历经多少磨难,统一六国,让处于混乱的六国得到归一。
随着秦始皇权利的增加,军队势力的强大,一步一步的让秦始皇有了自己的江山,一人之上万人之下,让秦始皇慢慢的有了残暴的欲望,让内心世界也开始阴暗。
秦始皇随着内心世界的阴暗,权利基于的残暴,就出现了焚书坑儒。那么焚书坑儒主要就是消灭秦始皇意见的不统一,让自己的残暴得到实施。至高无上的权利会让整个人冲昏头脑,让自己目空一切,让自己眼里的残暴视为正常。老百姓的民不聊生,在秦始皇眼中视为正常现象。
秦始皇的残暴阴暗,和至高无上的权利有着一定的关系,这些都是权利的赋予。
02秦始皇身边人士的教唆
在秦始皇身边也有很多教唆的人,这些人在秦始皇死后就原形毕露了。
为什么秦始皇有残暴阴暗的一面,这大概受身边人士的教唆有关,为什么这么说,秦始皇刚开始,没有残暴一面,后来由于秦始皇遭到很多人的排挤,很多人的教唆,慢慢的让秦始皇内心出现了残暴阴暗。
我们都知道赵高和李斯,这两个人在秦始皇身边就有教唆事实的能力,他们支持秦始皇的残暴阴暗,正因为有了这些人,秦始皇用残暴阴暗的手段来统一六国。他们认为只有残暴阴暗的手段才能统一和治理好六国,这些国家才能臣服秦国,才能臣服秦始皇。
综上所述:秦始皇随着权利的增加,让自己有了目空一切,为所欲为的能力,在加上身边人士的教唆,让秦始皇慢慢的形成了残暴阴暗。
文:长城
欢迎和大家一起讨论历史,请留下您的评论关注
本文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人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