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雄才大略的秦始皇嬴政,为什么性格上会变的残暴阴暗?

雄才大略的秦始皇嬴政,为什么性格上会变的残暴阴暗?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2002 更新时间:2024/1/17 19:37:35

权力是一把双刃剑,它能让一个人尽情施展个人才华,实现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但它也能无限放大一个人性格中的缺点,以及隐藏在心底里蠢蠢欲动的恶念。

人性有天使与魔鬼的两面,往往在做一件事情,导致其呈现截然相反的两种结果,只在一念之间。特别是人的情绪多元化,往往因为一些消极情绪的影响,就能做出比较极端而显得残暴的事情来,这种情形的发与人的自控能力有关,而大部分时候,在权力的加持后,几乎鲜有人能够做到严于利己,宽于待人的。特别是掌握绝大多数人生杀大权的皇帝这种存在。

我们有时候厌恶一个人,恨不得他死,只是因为良知、道德、法律的因素,无法付诸行动而已。但这些对于皇帝而来,统统都不是问题呀。

人不是神,无法做到性格的完美无缺,只有优点,而无缺点。人的缺点,往往受到诸多方面因素的牵制,使其不能成长为作恶的源泉。但一个人如果突破了自己的三观,无视社会伦理道德和法律,那么,这些个缺点立即就能开出恶之花来。

秦始皇他也是一个活生生、有血有肉的人,他理智的同时,也会因为人生境遇,个人喜好、情绪变化而做出违背正义,良知,公理的恶行来。

所谓能力有多大,责任就有多大,虽然是一句看起来十分假大空的话,但换一个角度想,这种责任里面也包含对自己人生的责任。依靠能力获取权力地位声望,但往往又会因为对自己不够负责,导致私欲、恶念不断膨胀,最终酿成罪恶。

嬴政也是如此。

他早年在赵国做质子,虽然是秦国王子的儿子,但实际上跟一个弃子没有什么区别。空有贵胄的名号,却在异国他乡处境凄惨,特别是长平之战以后的秦赵关系,简直就是深仇大恨,由此可见嬴政的同年生活必定十分悲凉。

在一个可能随时都会有生命危险的环境中长大的人,几乎无一例外地都会养成谨慎、怀疑、深沉的性格。这些性格因素待嬴政成为君临天下的秦王之后,在六国未一,天下未定时,会成为其成就功业的助力,毕竟政治斗争,军事斗争往往都是异常残酷的,只有心思深沉的人,才能跟敌人们周旋到底。

后来他的母亲私通给他生下了便宜弟郎,随后造反,以及吕不韦等人在政治上对其的掣肘,使得嬴政对亲情的信任将至冰点。

但当天下一统后,普天之下,唯始皇尊。嬴政性格中的这些因素,就会因为不世之功,无人可制,而转变为专横、阴暗、残暴。

嬴政是一个真正的孤家寡人,或许普天之下真正了解他心思和报复的人,只有李斯一个,但李斯显然是一个只求名禄地位,在能够明哲保身前提下实践其政治见解的人。他不敢也不会去拂逆秦始皇,只会顺水推舟,提嬴政提供解决方案。

客观而言,无论嬴政之功劳多大,其残暴多烈,但除去他身上的种种光环和至高无上的权力后,他其实也只是一个性格普通的人。因为性格没有好坏,只在于我们怎么去自我克制。

雄才大略的秦始皇嬴政,为什么性格上会残暴阴暗?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01秦始皇权利的赋予

说到秦始皇,我们就会想到千古一帝这个称号。秦始皇经过南征北战,历经多少磨难,统一六国,让处于混乱的六国得到归一。

随着秦始皇权利的增加,军队势力的强大,一步一步的让秦始皇有了自己的江山,一人之上万人之下,让秦始皇慢慢的有了残暴的欲望,让内心世界也开始阴暗。

秦始皇随着内心世界的阴暗,权利基于的残暴,就出现了焚书坑儒。那么焚书坑儒主要就是消灭秦始皇意见的不统一,让自己的残暴得到实施。至高无上的权利会让整个人冲昏头脑,让自己目空一切,让自己眼里的残暴视为正常。老百姓的民不聊生,在秦始皇眼中视为正常现象。

秦始皇的残暴阴暗,和至高无上的权利有着一定的关系,这些都是权利的赋予。

02秦始皇身边人士的教唆

在秦始皇身边也有很多教唆的人,这些人在秦始皇死后就原形毕露了。

为什么秦始皇有残暴阴暗的一面,这大概受身边人士的教唆有关,为什么这么说,秦始皇刚开始,没有残暴一面,后来由于秦始皇遭到很多人的排挤,很多人的教唆,慢慢的让秦始皇内心出现了残暴阴暗。

我们都知道赵高和李斯,这两个人在秦始皇身边就有教唆事实的能力,他们支持秦始皇的残暴阴暗,正因为有了这些人,秦始皇用残暴阴暗的手段来统一六国。他们认为只有残暴阴暗的手段才能统一和治理好六国,这些国家才能臣服秦国,才能臣服秦始皇。

综上所述:秦始皇随着权利的增加,让自己有了目空一切,为所欲为的能力,在加上身边人士的教唆,让秦始皇慢慢的形成了残暴阴暗。

文:长城

欢迎和大家一起讨论历史,请留下您的评论关注

本文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人删除,谢谢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清朝搞了140年的皇家打猎活动,为什么被道光皇帝废除了呢?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木兰秋(xiǎn)(相当于现在的大阅兵)是一场耗资巨大的打猎活动,地点设于内蒙古昭乌达盟、卓索图盟、锡林郭勒盟和察哈尔蒙古四旗的接壤处,清朝皇帝自康熙以来在此设立围猎久而久之就成为了祖制,列朝列代皇帝都遵循但直到道光年间被废除,从中也可以看出清政府由盛转衰的变化。康熙设置秋猎是为了检阅皇子们和八旗子

  • 为什么古代大多数皇帝都喜欢打猎?常说围场打猎围场指的是哪里?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在我的印象中,电视剧里看的最多的就是清朝的皇上经常去打猎的场景了。电视剧《还珠格格》就是以皇帝带着王公大臣、各位阿哥去围场打猎开头的。大家都知道,清朝是从马背上取得天下的,清朝大多数的皇帝特别喜欢狩猎,这可能和他们的民族习惯有关系。我认为,皇帝狩猎一来可以拉练军队,二来修习看家本领,也是为了提醒子孙

  • 有个古代故事,说的是皇帝让一个大臣推荐一个人,大臣推荐了他的政敌。皇帝问他为什么,大臣说我推荐的是?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人物

    这个故事出自春秋时期的。祁奚,春秋时期晋国人,任中军尉。在位六十多年,可是四朝的元老。为人和善,深受人民的爱戴。以公无私赢得朝廷上下的赞誉。有一个故事就是皇上要他推举人才,他推举了杀父仇人刑伯柳。还推荐自己的儿子,不避亲。皇帝是晋悼公。王翦行前多求良田屋宅园地,王翦的军队行至关口后,又五度派使者回朝

  • 古代冀州的君王有哪些人,第一个冀州君王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人物

    在中国古代的夏朝(公元前2070至前1600年),有一位治水的英雄叫“禹”,人们尊崇他,称他为“大禹”,又因为他是我国第一个朝代“夏”的开国君王,又称他为“夏禹”。在大禹的时代,洪水泛滥,他治理洪水以后,曾以山川大势,划全国为“九州”(这里的“州”不是行政区划,而是地理区域)。“九州”中头一个就是冀

  • 古人踏踏实实做人事例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古代的舜,纵使继母和同父异母的弟弟百般刁难,始终保持谦逊。唐朝大将郭子仪,在平定安史之乱的战争中,郭子仪指挥或参与指挥了攻克河北诸郡之战、收复两京之战、邺城之战等重大作战;安史之乱后,他计退吐蕃,二复长安;说服回纥,再败吐蕃;威服叛将,平定河东。他戎马一生,功勋卓著。史书称他“再造王室,勋高一代”,

  • 庄子寓言呆若木鸡寓意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这个故事是教人怎么养鸡:有一位纪先生替齐王养鸡,这些鸡不是普通的老母鸡,而是要训练好去参加比赛的斗鸡。纪先生才养了10天,齐王就不耐烦地问:“养好了没有?”纪先生答道:“还没好,现在这些鸡还很骄傲,自大得不得了。”过了10天,齐王又来问,纪先生回答说:“还不行,它们一听到声音,一看到人影晃动,就惊动

  • 我国古代皇帝接见外国国王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中国历朝历代疆土附近的国家从唐朝之后几乎都是中国的附属国,它们在名义上奉中国为宗主国,每年向中国纳贡!并且有时每年多次派遣使节来参拜中国当时朝代的皇帝!它们的国王一般情况下根本不可能来!在以前那个时代,有哪个国王敢随便离开自己的国土到别的国家??派遣使节就够了!由礼部接待外国使臣,住在国宾馆中!设宴

  • 中国历史上最开明的君王有哪些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要论最开明就不是一定要最有名的了我想华夏名族中最开明的就算唐太宗李世民,在他的治理下国泰民安,最重要的是他没有实施闭关锁国,相反促进国家间的交流,而且很少对外用兵,使的中华民族威名远播,中国的古代历史地位大致由他这个朝代所形成.《中国历史故事》是我的启蒙书,是我“不说话的老师”,是它帮助我打开了知识

  • 史上当皇帝当得最爽的是哪位?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当然是锦锂皇帝乾隆了。他父亲雍正当皇帝的第一年,就把乾隆的名字写进匣,放到乾清宫“正大光明”匾后,定为帝国接班人。估计雍正放匣子的时候,都有点羡慕自己的儿子吧:都是皇帝生的,怎么差别这么大呢?雍正奋斗了四十四年,才当上皇帝。其间,苦等太子胤被废,战胜大阿哥胤,又击退了最受宠的八阿哥胤,还要跟自己同母

  • 有人说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出明君最多的时候,那七国之中你最喜欢的君王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关于战国时期明君多问题,有很多例子,我想应该先简述下原因。战国时期诸侯之间的竞争比春秋时期激烈,春秋时主要是大国吞并小国,战国时矛盾转向几个大国图强争霸,竞争压力较前加大,几个大国争人才,图变法,生机勃勃。在面对生存危机形势下,诸侯大国都在大力改革,求变谋强,各国君都在奋发努力,因而出现许多明君。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