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有人说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出明君最多的时候,那七国之中你最喜欢的君王是谁?

有人说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出明君最多的时候,那七国之中你最喜欢的君王是谁?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3597 更新时间:2024/2/27 21:58:42

关于战国时期明君多问题,有很多例子,我想应该先简述下原因。战国时期诸侯之间的竞争比春秋时期激烈,春秋时主要是大国吞并小国,战国时矛盾转向几个大国图强争霸,竞争压力较前加大,几个大国争人才,图变法,生机勃勃。在面对生存危机形势下,诸侯大国都在大力改革,求变谋强,各国君都在奋发努力,因而出现许多明君。如秦孝公变法,魏文侯图治,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楚庄王一鸣惊人等。我主要说一下齐威王纳谏故事。

一、威王纳谏

齐威王是田和孙子,立位初齐国很弱,政治上仍受田氏代齐影响,屡受邻国韩、赵、魏等国侵略和压迫。大臣屡谏不从。立位九年间。荒于政务,热衷欢乐,国势日衰。群臣力谏,威王以杀谏相逼。听不进任何进谏之言。

青年乐师邹忌擅抚琴,到威王处献曲。调好琴弦后不弹琴,威王急催快弹。邹忌说,弹琴乐工就可以,我是乐师,还要先讲一下乐理。威王一向只听琴声,不问乐理。听说邹忌懂乐理,让邹忌先讲乐理。邹忌讲了一大通配合之理后,告诉威王治乐理同治国,为君主要定旋律,臣下要积极配合,上下同心,协调运作,国家才能强盛,不受外敌侵夺。齐国是一张大琴,君王应该先调理各方,然后国将大治。于是拜邹忌为相,整顿吏治。

二、活煮贪官

齐威王亲理政事后,要朝臣评议地方吏治优劣。朝臣皆称阿地大夫功勋卓著,指责即墨大夫怠政。威王私下派人观政两地,阿大夫治下田地荒芜,人民外逃,国土让邻国侵占许久也不上报,一味重礼贿赂众臣;而即墨大夫励精图治,开荒芜,治田陌,人民安居乐业,却从不巴结朝臣。于是威王召集百官奖惩:奖励勤于作事的即墨大夫以万家之邑;对不尽力民政,一味厚礼结交朝臣为之美言的阿城大夫,当众活煮。并对收受重礼慌报阿大夫政绩的身边大臣以惩罚。这次现场办公会后,吏治大变。地方官员尽职国事,内政肃然,国力蒸蒸日上。

三、比美悟道

威王用邹忌后,励精图治,国势日上。赞美之声不断,很快又飘飘然,又自以为是,不太喜欢别人的意见。邹忌发现后,积极进谏。有次邹忌向威王诉苦:咱们齐国的美男子是徐公,人人皆知。前几天有门客找我办事,却夸我比徐公飘亮。起初我很高兴,继而又怀疑。回家问妻子,妻子也说我比徐公美。再问妾,妾也说我比徐公美。后来亲见徐公后,才知自已比不上徐公美。后来醒悟:门客有求于我,说我美过徐公;妻子偏爱于我,也说我美过徐公;至于小妾也说我美过徐公,是因为怕我。

我不过是君王的臣下,尚且如此。你是一国之君,举国上下,谁不偏爱你?谁不怕你?谁不有求于你?由此看来,做君王受蒙蔽的时候最多,受害也最多。

于是齐威王下诏:凡能当面指责我过失的给头等重奖;书面批评我过失的给二等奖励;敢在公开场所讨论我过失的给三等奖励。诏令发布后,朝野好评如潮,纷纷提意见,威王从谏如流,及时纠正了许多失措,实现田齐中兴,再现东方强国。燕、赵、韩、魏邻国称其贤明,君主们纷纷入齐朝拜,归还侵占土地。

邹忌与齐威王君臣,一个进谏有术,一个从谏如流。君臣和协,振兴田齐,成为历史佳话。

春秋战国时期,我最喜欢的君王莫过于秦孝公。

秦孝公登位时年仅21岁,但留给他的是一个摇摇欲坠的秦国。登位时愤然喊出的:“诸侯卑秦,丑莫大焉”,时刻鞭策着自己。他一纸“求贤令”引山东世子入秦为仕。同时引来了商鞅,他力排众议,以商鞅为大良造,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商鞅变法”。他坚定支持的“商鞅变法”,是对秦国最彻底的变法。由于他的坚持,“商鞅变法”才得以实施。

经过“商鞅变法”,他打破了世袭特权,平民也可以经过战争获得爵位;经过“商鞅变法”,他确定了“公子犯法,与庶民同罪”的法律治国;经过“商鞅变法”,让一个岌岌可危的秦国重新焕发出了活力;经过“商鞅变法”,他也得到了一个兵强国盛的秦国。

他收复失地,一雪前耻。使秦国从七国最弱,变为战国七雄之首。他同时也奠定了秦统七国的基石。

他胸怀大志却坚韧不拔,他又有大勇又有主见,他既有明睿洞察力,又有待人接物的亲和力,他有着正大光明的权谋,他却没有那小肚鸡肠的机关算尽。这样的人物不得不让我佩服,被他的人格,被他的品质所折服。

所以我最喜欢秦孝公了,他是力挽狂澜的志士,他是搏击风浪的英雄,他也是时刻为国捐躯的勇士!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古代哪个封建王朝对中国的贡献最大?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秦,属于古代封建王朝的开端,以前夏、商、西周、东周、战国时期,属于奴隶社会。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了中国,结束了战国时期的混乱。统一文字,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统一中央集权,因此,中国历史上称嬴政为秦始皇。对外寇实行抗击,对内实施“焚书坑儒”,稳定国内秩序,在中国历史上对国家贡献占首位。秦朝统

  • 历史上最勤劳的皇帝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朱元璋呀!人家还不用相!事必躬亲!连臣子晚上饭桌什么菜说了什么话他都清楚!应该是雍正,雍正在位期间自诩“以勤先天下”不巡幸不游猎,日理政事,终年不息。雍正朝现存汉文奏折35000件,满文奏折6600件,平均每天批阅奏折10件,多在夜间,亲笔朱批,有的奏折上有1000多字。雍正既继承了康熙大帝的历史遗

  • 你认为历史上最勤奋的皇帝是哪一个?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你认为历史上最勤奋的皇帝是谁?我的答案是雍正。有人说是朱元璋,还有人说是康熙,也有说是崇祯。但我认为是雍正。1单从披阅奏章来说,雍正在位十三年,其实是12年零8个月,4247天,《清宫密挡》里有记载,这期间汉文奏折,35000件。满文奏折6600件。共41600件。平均每天10件。共计批阅的字数是1

  • 北齐皇帝高洋花样作死,国力为何还蒸蒸日上?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先直入主题为何高洋荒唐事很多,但北齐国力却是当时三国中最强大的:高洋所作的荒唐事,合计是33件。这33件时,基本上都是高洋自己行为不羁和牵涉高洋亲人、权贵、罪犯等,和一般的百姓牵涉不大。对高洋33件荒唐事的归纳总结,可以得知:高洋无伤害性行为14件,占42%;伤害性行为(包括残酷性行为)19件,占5

  • 朱元璋一介布衣出身,后来是怎么成长起来的?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朱元璋一介布衣出身,后来是怎么成长起来的?笔者通过以下四个方面总结了他成长的原因。一、少年时代凄苦、艰难。史料记载少年时代的朱元璋出生在一户贫困潦倒的农家,没有显赫的家庭背景,更谈不上有激昂的少年壮志。这个穷苦的少年整日与饥饿、贫困为伴,在地主的压榨中被迫求生,正是在这段异常艰苦的岁月中,朱元璋遇上

  • 历史上都有哪些皇帝是白手起家的?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中国历史上有400多位皇帝,算得上白手起家的皇帝,并不多。比如汉高祖刘邦、蜀汉昭烈帝刘备、宋武帝刘裕、陈武帝陈霸先、梁太祖朱温、周太祖郭威、明太祖朱元璋。然而在这几位皇帝中真正白手起家的只有朱元璋。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朱元璋出生于乱世,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为了吃饱饭他做过乞丐、当过和尚。他趁着乱世就

  • 宋仁宗,似乎“庸庸碌碌”度过一生,甚至感觉他治下的任一臣子都比他有名,这是为何?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人物

    在中国封建历史上,宋仁宗无疑是个很“有名”的皇帝,他是第一个庙号的为“仁”皇帝,而两千多年的封建历史上庙号的为仁的也不过是四个皇帝,乾隆皇帝晚年多次说,他一生就钦佩三位皇帝,一个是他祖父康熙,一个是李世民,还有一个就是宋仁宗了,但如果我们翻开史料仔细看一下话,评价一个皇帝的文治与武功宋仁宗都不具备和

  • 朱元璋能称帝,运气成分占了几成?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引言:毛泽东评价朱元璋:“自古能君无出李世民之右者,其次则朱元璋耳。”这是毛泽东对朱元璋的评价,可以说是很高的,朱元璋从草根出身,建立大明朝,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完全可以用在他身上,历史总有偶然性,有些事在不经意中,就在历史长河里就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一、红巾军起义,消耗了元朝统治势力,也为朱

  • 奋六世之余烈,指的是都是谁?他们之间的关系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人物

    很高兴为题主解答这个问题!下面简单介绍下,哪六位,他们之间的关系和功绩!第一位,秦孝公(公元前381年12月6日-公元前338年),嬴姓,赵氏,《越绝书》作秦平王,《史记索隐》记载名渠梁。秦献公之子,战国时期秦国国君,公元前361年-公元前338年在位。秦孝公重用卫鞅(即商鞅)实行变法,奖励耕战,并

  • 康熙称自己为千古一帝,他做出了哪些功勋卓著的业绩?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爱新觉罗玄烨生于公元1654年,卒于1722年,终年69岁。康熙是他的年号,他是顺治帝的第三个儿子,是清朝的第四位皇帝,在位61年,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他沉着睿智,仁孝宽厚。擒鳌拜,平三藩,收台湾,打击沙俄侵略,御驾亲征葛尔丹。继承了先辈的基业,开创了“康乾盛世”的恢弘局面。康熙一生励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