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汉景帝刘启是不是一位寡情、刻薄的皇帝?

汉景帝刘启是不是一位寡情、刻薄的皇帝?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2943 更新时间:2024/1/24 16:21:12

是!汉景帝做人做事确实寡情又刻薄。

但,他也真是一位好皇帝,对天下百姓既不寡情也不刻薄。

他不是一个好人,他是一个好皇帝。

做好皇帝,不可避免就要对皇亲国戚和官僚集团寡情刻薄,这是没办法的事情。

坏皇帝才只为皇亲国戚和官僚集团谋福利呢!

汉景帝刘寡情之一:饿杀邓通。邓通,文不能治民富裕,武不能上阵杀敌,既不会搞经济,也不会理刑狱,读书也不成。在朝中无根无基的一个“黄头郎”,只仗着小脸白生生,惯会身段婀娜多姿,以男色得宠于汉文帝,竟然可以发行“邓通钱”流布全国,富甲天下。

如果按照皇权专制社会的伦理去看待这种事情,认真说,汉文帝刘恒也没啥错,那个年代也不懂中央银行不懂金融运作啥的,刘恒把一个“没文武本事,无根基”的邓通放在身边专管印钱,于统管国家金融来说,也算是个好办法。

事实证明邓通铸的钱很好,打败了当时其他几乎所有的钱。

如果没有邓通钱,在东南铸钱的吴王刘濞力量有可能更大,甚至有可能后来叛乱成功也说不定。

应该承认,“邓通钱”事实上为“文景之治”的社会繁荣是做出了它的贡献的。

至于汉文帝对待邓通的种种令人惊诧的“恩宠之举”,算是帝王权术之一种吧!

汉文帝崩,汉景帝继位,邓通如果知趣,是应该交出铸币权的。

可是邓通不知趣。

一开始,刘启只是罢了邓通的官,收回了矿山和铸币权,并没有没收邓通的家产,还是默许了他富贵余生的。

奈何邓通挣钱挣上了瘾,竟然偷偷开了地下作坊铸钱。

这问题就严重了,为了汉朝的国家金融安全,邓通必须死。

然后,刘启派了人远赴蜀地调查核实,果然找到了邓通偷偷开矿铸钱的证据,那就交罚款吧!

罚的很重,邓通欠了好几亿万钱,最后饿死。

汉文帝尸骨未寒,汉景帝就对他的宠臣下如此重手,人家邓通又没有政治野心,为了点钱,刘启如此赶尽杀绝,可谓薄情寡义了。

汉景帝刘启算是发了大财!

问题在于,最为最高统治者的刘启发了大财之后干了什么?

轻徭薄赋!

刘启继位不久即下令天下田租减半,从十五税一降到了三十税一,终西汉一世,都是三十税一。

刘启为啥能如此大手笔对天下百姓减税?

还不是他手中有钱啊!

刘启手中有了钱并没有穷奢极欲,没有去大造宫殿,没有大肆封赏亲戚故旧,而是减少了税收,他是一个好皇帝。

减税第二年,刘启又下令推迟了男子服徭役年龄三年。汉承秦制,刘启之前,男子17岁必须要服劳役的,汉景帝推迟了三年,变成了20岁,并且规定了56岁可以停止服役。

这是又一大善政,关于劳役,汉代是最轻的。请看一张表格:

有钱好办事,刘启又在北地郡和上郡等地投入巨额资金大力发展养马事业,这为后来汉武帝痛击匈奴奠定了基础。

这样说起了,刘启对他自己也够寡情刻薄的,有钱不去享受,既不巡游也不修建阿房宫,更没有学他爹,养个男宠玩玩。

汉景帝刘启寡情刻薄之二:骗杀恩师,欺瞒兄弟。晁错是刘启的老师,在汉景帝还是太子之时,就辅佐他,为他出力不少。

刘启继位,第一个愿望就是削藩,晁错秉持圣意,在朝廷上首先提出了削藩之议。

刘启准!

七国反!

其实,对于以吴王刘濞为首的七国武装叛乱,刘启一定是做好了应付的准备的,这从后来仅仅三个月就平定了叛乱一事就可以证明,刘启早就磨好了屠刀。

可是,刘启要赢的漂亮,赢得彻底。

军事仗他要赢!政治仗他也要赢!

于是,为了让七国“清君侧杀晁错”的旗号失去作用,刘启毫不犹豫让人宣晁错进宫见驾,然后让人在路上把晁错杀了。

可谓狠毒了。

狠毒倒也罢了,还寡情刻薄呢!

他接着下令杀了晁错全家老小。

后来,七国之乱被平之后,按照常理,应该为晁错平反了吧!、

刘启没有为晁错平反恢复名誉。

真是寡情到底了吗?

不是。

因为这时候“众建诸侯而少其力”还没有到最后时刻,当时政治局面还不具备施行“推恩令”的政治条件,刘启需要摆出“一切都是晁错的错,皇帝并没有要削藩意思”的政治态度。

刘启敢为晁错平反恢复名誉,其他藩王还会继续造反。

所以,刘启真的非常对不起晁错。

他不是一个好人!

但是,刘启借晁错全家之头快速地平定了叛乱,恢复了社会和平能说不是大功吗?免了多少生灵涂炭啊!

他是一个好皇帝。

七国之乱初起的时候,刘启的亲弟弟梁王刘武进京述职,刘启摆酒款待,酒酣耳热之际,刘启对刘武说道:“千秋万岁后传于王。”

刘武是窦太后的最小儿子呀!窦太后向来也很喜欢刘武,刘武兴奋莫名。

当时,刘武的封地就在如今河南永城商丘一带,正是吴、楚等七国之兵西进长安的必由之路。

在平定七国之乱的时候,刘武可是出了大力,他付出了几万士兵的牺牲才挡住了七国之兵,为周亚夫争取了排兵布阵的时间。事后盘点,梁王所斩杀的叛军数量和朝廷大致一样多。

如此大功,又有刘启的亲口允诺,窦太后也支持“兄终弟及”,刘武怎能不做“面南道孤”之想?

可是,刘启先是立了刘荣,后来又立刘彻,就是不立刘武。刘武也闹过一阵,如果不是窦太后在,刘武也许就被干掉了。

刘武死后,梁国被刘启一分为五。

刘启对待亲兄弟也可谓寡情薄恩了,行了空口允诺骗人出力之事。

但是,嫡长子继承制乃国家大法,众建诸侯而少其力乃汉朝根本方阵,都是为了天下太平来的。

如果汉景帝像一个普通人顾念兄弟之情,平分家产,甚至推让家产,岂不是致国家于动乱之地。

那就成了坏皇帝了。

汉文帝在后元七年病逝,同年汉景帝接管西汉大权,成为了汉朝的新皇帝。刘启在历史上的评价处于两极分化,恶评多来自于汉景帝的私德有亏,比如汉景帝错杀吴王刘濞的儿子刘贤,属于同宗残害。另外汉景帝导致了七国之乱的爆发,但是事后却又将主导削藩的晁错杀害,最后则是周亚夫平定了七国之乱,却又被汉景帝以谋反罪名逮捕,直到周亚夫被活活饿死。所以很多人认为汉景帝不是一个好人,甚至是刻薄寡恩。

汉景帝

但看历史的目的并不是看待一个人的德行,而是以一个人对历史推进的意义和贡献作为起点。在做皇帝的角度来看,汉景帝是对得起皇帝这一身份的。另外关于汉景帝削藩以及各种污点,也并不是没有理由的。

汉景帝

其实汉文帝时期西汉朝政并不算太稳定,比如诸侯王的问题就一直是悬在西汉头顶的利剑。经过了吕氏一族的稳定时期,诸侯和功臣大多数选择和吕氏合作,但是等到吕雉去世,汉文帝登基这一段时期平衡被打破。故而汉文帝时期经历了漫长的修补时期,具体表现则是对功臣的清扫和重新分配,但是对于诸侯王汉文帝却只是做了有限的尝试。

汉景帝刘启

汉文帝三年时,济北王发起了叛乱,并且成为了西汉时期的首次同姓王叛乱。不过汉文帝亲自派兵镇压,并且很快逼迫刘兴居自杀。经过三年之后,淮南王刘长又意图举兵叛乱,只不过因为提前被汉文帝发现,所以将刘长调回京城,并且削夺了王位,将其发配蜀郡,也就是在路上刘长去世。

其实这一矛盾就来自于汉文帝初期对藩王的处理不当,在诛灭吕氏一族的时候,有两股势力最为活跃,其一是以周勃为代表的的功臣集团,其二则是齐王刘襄为代表的齐地诸侯。而且在最后分配结果时,立谁做皇帝也发生了分歧。功臣想要立没有背景的刘恒,但刘兴居、刘章等人则希望立兄长刘襄为帝。事后汉文帝登基还取缔了刘兴居和刘章的功劳,这才导致了之后刘兴居的叛乱。

汉景帝

可见诸侯王的问题在汉文帝时期就已经激化,只不过到了汉景帝时期才彻底爆发。汉文帝时期为了能压制诸侯王,于是听从了贾谊的建议,只不过汉文帝是量力而行,并未完全按照贾谊的《治安策》去做。等到汉文帝十六年时汉文帝才顺势而为将齐国一分为六,将淮南一分为三。所以汉文帝时期是采取怀柔政策对待诸侯的,虽有削弱但为削夺,以至于到了汉景帝时期才引发了更激烈的矛盾。

之所以说汉景帝是个好皇帝,也体现在这里。在针对诸侯王的治理上,汉景帝秉承了贾谊的策略“众建诸侯王而少其力”;另外重用倡导削藩的晁错,并且将吴王刘濞作为主要目标。而七国之乱在爆发之前,汉景帝也没有做太过激烈的手段,只是意图削减吴国的会稽、豫章两个郡县。为什么选择这两个地方?刘濞的崛起靠的是铸钱以及治盐,其中会稽临海,豫章有着铜矿,所以汉景帝希望从此来削弱刘濞的经济。

汉景帝

但刘濞不愿意坐以待毙,故而才顺势叛变,以清君侧,诛杀晁错的名义发兵。所以七国之乱的爆发是早晚的事情,而不是说汉景帝做了什么才导致了吴王的叛变,诸侯王和皇权的争夺战迟早要爆发,只不过恰好出现在了汉景帝时期。

最后则是谈谈汉景帝的评价,汉景帝刻薄寡恩这是事实,但作为皇帝汉景帝也不是一无是处,相反身为皇帝汉景帝至少也是合格水准。曾经有这么一个故事,在某部电影中也有所呈现,即两个面包只用一刀,如何公平地分给三个人?正确答案是杀掉一个人。这种手段是残忍的,但绝对公平需要牺牲,有部分是主动牺牲,有部分是君王的雷霆手段,所以才有明君和昏君的区别。

所以看待汉景帝对历史的贡献时,就能看到汉景帝的贡献。刘邦时期诸侯王所占据的郡县多达四十二郡,到了汉景帝时期则是削减为二十六郡,朝廷所直接管辖的郡县则是从十五郡到达四十四郡。另外汉景帝不断压制诸侯王地位,汉文帝时期削弱了诸侯的外交权和调任权,到了汉景帝时期则是将诸侯王的任命官员权也削夺,只是保留了地方财税的享有权,也就是“食租税”,而且其中还剥夺了关于盐铁铜等重要资源的租税,从根本上杜绝了地方诸侯的壮大可能。

汉景帝和晁错

所以等到汉武帝时期能够顺利实行推恩令,没有遭遇到大面积的反抗,就是得益于汉文帝和汉景帝两代的努力。在对外方面汉景帝重用了郅都、李广等人,可谓是用人到了极致,郅都本是一个酷吏,但汉景帝却能将其用在对抗匈奴上,而且取得了重要成效,如何不让感慨呢?

有时候皇权是无奈的,仁慈只能留给天下苍生,而不是贵族军功权贵,这才是皇权的可怕和威慑。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雄才大略的秦始皇嬴政,为什么性格上会变的残暴阴暗?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权力是一把双刃剑,它能让一个人尽情施展个人才华,实现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但它也能无限放大一个人性格中的缺点,以及隐藏在心底里蠢蠢欲动的恶念。人性有天使与魔鬼的两面,往往在做一件事情,导致其呈现截然相反的两种结果,只在一念之间。特别是人的情绪多元化,往往因为一些消极情绪的影响,就能做出比较极端而显得残

  • 清朝搞了140年的皇家打猎活动,为什么被道光皇帝废除了呢?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木兰秋(xiǎn)(相当于现在的大阅兵)是一场耗资巨大的打猎活动,地点设于内蒙古昭乌达盟、卓索图盟、锡林郭勒盟和察哈尔蒙古四旗的接壤处,清朝皇帝自康熙以来在此设立围猎久而久之就成为了祖制,列朝列代皇帝都遵循但直到道光年间被废除,从中也可以看出清政府由盛转衰的变化。康熙设置秋猎是为了检阅皇子们和八旗子

  • 为什么古代大多数皇帝都喜欢打猎?常说围场打猎围场指的是哪里?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在我的印象中,电视剧里看的最多的就是清朝的皇上经常去打猎的场景了。电视剧《还珠格格》就是以皇帝带着王公大臣、各位阿哥去围场打猎开头的。大家都知道,清朝是从马背上取得天下的,清朝大多数的皇帝特别喜欢狩猎,这可能和他们的民族习惯有关系。我认为,皇帝狩猎一来可以拉练军队,二来修习看家本领,也是为了提醒子孙

  • 有个古代故事,说的是皇帝让一个大臣推荐一个人,大臣推荐了他的政敌。皇帝问他为什么,大臣说我推荐的是?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人物

    这个故事出自春秋时期的。祁奚,春秋时期晋国人,任中军尉。在位六十多年,可是四朝的元老。为人和善,深受人民的爱戴。以公无私赢得朝廷上下的赞誉。有一个故事就是皇上要他推举人才,他推举了杀父仇人刑伯柳。还推荐自己的儿子,不避亲。皇帝是晋悼公。王翦行前多求良田屋宅园地,王翦的军队行至关口后,又五度派使者回朝

  • 古代冀州的君王有哪些人,第一个冀州君王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人物

    在中国古代的夏朝(公元前2070至前1600年),有一位治水的英雄叫“禹”,人们尊崇他,称他为“大禹”,又因为他是我国第一个朝代“夏”的开国君王,又称他为“夏禹”。在大禹的时代,洪水泛滥,他治理洪水以后,曾以山川大势,划全国为“九州”(这里的“州”不是行政区划,而是地理区域)。“九州”中头一个就是冀

  • 古人踏踏实实做人事例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古代的舜,纵使继母和同父异母的弟弟百般刁难,始终保持谦逊。唐朝大将郭子仪,在平定安史之乱的战争中,郭子仪指挥或参与指挥了攻克河北诸郡之战、收复两京之战、邺城之战等重大作战;安史之乱后,他计退吐蕃,二复长安;说服回纥,再败吐蕃;威服叛将,平定河东。他戎马一生,功勋卓著。史书称他“再造王室,勋高一代”,

  • 庄子寓言呆若木鸡寓意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这个故事是教人怎么养鸡:有一位纪先生替齐王养鸡,这些鸡不是普通的老母鸡,而是要训练好去参加比赛的斗鸡。纪先生才养了10天,齐王就不耐烦地问:“养好了没有?”纪先生答道:“还没好,现在这些鸡还很骄傲,自大得不得了。”过了10天,齐王又来问,纪先生回答说:“还不行,它们一听到声音,一看到人影晃动,就惊动

  • 我国古代皇帝接见外国国王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中国历朝历代疆土附近的国家从唐朝之后几乎都是中国的附属国,它们在名义上奉中国为宗主国,每年向中国纳贡!并且有时每年多次派遣使节来参拜中国当时朝代的皇帝!它们的国王一般情况下根本不可能来!在以前那个时代,有哪个国王敢随便离开自己的国土到别的国家??派遣使节就够了!由礼部接待外国使臣,住在国宾馆中!设宴

  • 中国历史上最开明的君王有哪些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要论最开明就不是一定要最有名的了我想华夏名族中最开明的就算唐太宗李世民,在他的治理下国泰民安,最重要的是他没有实施闭关锁国,相反促进国家间的交流,而且很少对外用兵,使的中华民族威名远播,中国的古代历史地位大致由他这个朝代所形成.《中国历史故事》是我的启蒙书,是我“不说话的老师”,是它帮助我打开了知识

  • 史上当皇帝当得最爽的是哪位?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当然是锦锂皇帝乾隆了。他父亲雍正当皇帝的第一年,就把乾隆的名字写进匣,放到乾清宫“正大光明”匾后,定为帝国接班人。估计雍正放匣子的时候,都有点羡慕自己的儿子吧:都是皇帝生的,怎么差别这么大呢?雍正奋斗了四十四年,才当上皇帝。其间,苦等太子胤被废,战胜大阿哥胤,又击退了最受宠的八阿哥胤,还要跟自己同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