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西汉享有庙号的八位帝王,是根据什么来定的,是功绩吗?

西汉享有庙号的八位帝王,是根据什么来定的,是功绩吗?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1685 更新时间:2024/1/20 13:17:02

简单来说,是按照功绩和德行,而且西汉享有庙号的皇帝没有八个。

庙号起源于重视祭祀的商朝,商朝灭亡后,周朝使用谥号制度,庙号被废除,秦始皇更甚连谥号也一并废除。

不过到了刘邦建立汉朝,这两种称号又都被捡了起来,所以说,汉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使用庙号和谥号的帝制王朝,刘邦本人,也是第一个拥有谥号跟庙号的皇帝。

西汉一共有14位皇帝,分别是高帝、惠帝、两位少帝、文帝、景帝、武帝、昭帝、废帝、宣帝、元帝、成帝、哀帝、平帝,另外还有个孺子婴,他的身份一直都是皇太子,王莽是假皇帝(即代理皇帝)。

14位皇帝中,两位少帝和平帝都是傀儡皇帝,惠帝合昭帝也差不多,而废帝刘贺估计是想跟霍光争权,不到一个月就被废了,都没怎么尝过权力的滋味。

剩下的九个皇帝中,曾有庙号的就多达六个,不过真正流传后世的只有四个,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就是规矩的松动与收紧。

庙号的废而复用中间隔了八百多年,关于它的记载又不甚清晰,虽然名头是起源于商朝,实际上很多东西都是汉朝人自己来弄,所以一出手就搞出了问题。

庙号议定的规矩是“祖有功而宗有德”,祖和宗都是庙号,前面加一字以示概括,二者的区别就是庙号的规矩,功为开创之功,德为守成之德,所以庙号的议定既看功绩,又看德行,不过德行这东西最好胡诌,只要皇帝愿意,无德都能给你找出德来,谁还没个长处。

庙号是用于宗庙,那么就一定是在皇帝死后由继任皇帝跟大臣们一起选,比如刘邦,在他去世后,“群臣曰:‘帝起细微,拨乱世反之正,平定天下,为汉太祖,功最高。’上尊号曰高皇帝。”

群臣给刘邦上庙号为太祖,这没什么问题,毕竟汉朝就是刘邦建立的,虽然没能达到秦朝的疆域面积,还被匈奴揍了一顿,但这不影响刘邦的功绩,大臣们还独创了一个谥号“高”给他,称汉太祖高皇帝。

不过这个称号很快混了,大家更喜欢把庙号谥号合称,称刘邦的宗庙为“高祖庙”,于是有了高祖这个全新的称呼。《汉书》试图矫正这个错误,写了《高帝纪》,但它跟《史记高祖本纪》的知名度和传播差远了,最后大家将错就错,把高祖也当成了一个庙号。

群臣的意见得到了新皇帝汉惠帝的赞许,于是刘邦的庙号就定下来了。

由于庙号刚刚恢复,汉初对庙号议定非常谨慎,像汉惠帝这种被母亲控制的皇帝,想都别想有庙号,像汉文帝开创文景之治,又是个大孝子、宽厚之君,群臣议定“德莫厚于孝文皇帝”,才给他上庙号太宗。

可文景之治的后半段汉景帝就没这个待遇了,他因为为人暴烈(砸死吴王太子、诱杀老师晁错),德行有亏,没能混上庙号。

其实别说汉景帝了,他的儿子大名鼎鼎的千古一帝汉武帝也差点没混上庙号,由于武帝的穷兵黩武,晚年时起义频发,他去世后群臣对他并不是一片赞歌,议定庙号之事困难重重。

直到汉昭帝去世、汉废帝来了又走、汉宣帝继位,这件事才多少有点眉目,汉宣帝本人是汉武帝的曾孙,他的祖父是汉武帝的长子刘据,在武帝晚年的巫蛊之祸中几乎全家覆灭,只留下个孙子,皇位也落入到他弟弟汉昭帝手中。

汉武帝在巫蛊之祸中判断失误,酿成了皇后和太子的死,这也是他德行的一个缺失,是他难以议定庙号的一个阻碍。

不过汉宣帝上位后,为了显示自己嫡曾孙的身份,强力压下所有反对声音,给汉武帝上了世宗的庙号,意为“世世尊之”。

而汉宣帝自己,也因为励精图治,把汉朝的经济、军事、疆域等带上一个全新的高峰,拥有了中宗的庙号,这个庙号,一般是授予中兴之主的,汉宣帝时期,也叫孝宣中兴。

以上四位,太祖太宗,世宗中宗,就是普遍承认的有庙号的西汉皇帝,那不普遍承认的呢?

就是规矩放松后的产物了,汉元帝给父亲上了中宗的庙号,又借着父亲攒下的国力南征北讨,威名赫赫,陈汤攻匈奴和昭君出塞都发生在他执政时期,所以他儿子汉成帝给他上了个高宗的庙号。

汉元帝其实也是西汉衰落的开始,他为人柔懦,又宠信宦官,酿成了帝制时代第一次宦官专政,而灭亡西汉的王氏外戚,源头就是他的皇后王政君。所以给他上庙号,基本是把德行丢进垃圾桶了,庙号议定的规矩,也就松了。

汉成帝时期则是王氏外戚权力滔天的时期,汉成帝荒于酒色,任由外戚干政,农民起义也渐渐多了起来,可谓功绩与德行俱无,可他却还得了个统宗的庙号。

汉元帝和汉成帝的庙号可谓名不副实,完全丧失了庙号应有的价值,所以在西汉灭亡十余年后,汉光武帝建立东汉,再建汉朝宗庙时,废除了元帝和成帝的庙号,只保留了太祖、太宗、世宗、中宗四位。

功劳大呗,太祖高皇帝开国立朝,太宗文皇帝文治富国,世宗武皇帝开疆拓土,中宗宣皇帝中兴汉室。西汉享有庙号的好像就这四位。

个人感觉刘秀那个光武中兴与西汉无关,东汉非西汉传承,刘秀是东汉王朝开国之君。刘秀在西汉朝只是平民一个,他的皇族地位到他这一代早被他爷爷的爷爷的爹(景帝长子长沙定王刘发)的弟弟(武帝刘彻)推行的推恩令推干净了。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中国古代总共有多少皇帝,在位最长的是谁?最短的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中国古代的皇帝一共有494人。在我们国家,从公元前221年秦王赢政称“皇帝”开始,到1912年最后一个封建皇帝博仪在辛亥革命的枪声中宣布退位止,经历了2132年。在这期间:封建王朝皇帝总数为494人。其中未在位、死后被追尊帝者73人。边疆少数民族政权君主(单于、可汗、赞普)总数为251人。历代农民起

  • 清朝各代皇帝辈份?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清朝十二个皇帝分别是:努尔哈赤(后金天命汗);皇太极(后金天聪汗,改元为清后年号崇德)福临(顺治);玄烨(康熙);胤(雍正);弘历(乾隆);永琰,后改琰(嘉庆);绵宁,后改宁(道光);奕(咸丰);载淳(同治);载(光绪);溥仪(宣统)。第一个皇帝努尔哈赤(名),庙号太祖,谥号先叫武皇帝,后叫高皇帝,

  • 历史上哪个皇帝在位时间最长?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正史记录是清朝康熙帝在位61年,是中华上下五千年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位。但是我们不要忘了他的孙子乾隆皇帝。史料上记录乾隆在位60年,可他在传位给儿子以后还继续做了3年多的太上皇。看看乾隆的太上皇是怎么当的,传位不传玺,一切举措还是他说了算。所以我认为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应该是乾隆。如果是做历史

  • 为什么从未发现元朝历代皇帝的陵墓?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在中国古代,历朝历代的帝王都会为自己营建规模雄伟的陵墓。他们都希望自己死后,能风风光光地葬入地下宫殿中。比如秦始皇陵、汉武帝茂陵、武则天乾陵、明十三陵、清东陵等。但正所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这财宝藏于墓中,盗墓贼肯定会惦记。所以几千年来,中国各大王朝的皇陵绝大多数被盗掘一空,但是元朝一朝的十一帝陵却

  • 中国的历代帝王陵有多少没被盗的?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荣耀历史”用心为你解答。这是个让人心酸的话题,我们按照朝代顺序:秦朝、两汉、三国、两晋、隋唐、两宋、明清来简述帝陵的情况。1、秦朝秦朝二世而亡,经历了两任皇帝,秦始皇嬴政和秦二世胡亥,子婴去除帝号。秦二世被赵高杀害后以平民之礼下葬,故秦朝只有秦始皇陵一座帝陵,未被盗掘。秦始皇陵位于西安骊山脚下,是

  • 清朝皇帝年代顺序表?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清朝总共有十二个皇帝,清朝的皇帝列表分别是:努尔哈赤(年号天命)、皇太极、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清末帝溥仪)。1.努尔哈赤:天命汗爱新觉罗努尔哈赤(15591626年),女真族,后金政权创立者。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正月,在赫图阿拉称“覆育列国英明汗”,年

  • 哪些古代帝王墓现在还保留完整?至今的?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古代帝王的陵寝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瑰宝,但是大多数帝王陵寝被代之而起的王朝、军阀、农民起义军等盗掘了,至于至今是否保存完整,这个比较难以判断,只有国家开掘才能做出明确的答案。我们理一下根据历史材料可能保存完整的帝王陵寝。一、秦始皇陵。秦始皇陵南依骊山,北靠渭水,骊山的阴面多产金,阳面多美玉,因此秦始皇选

  • 中国朝代排序?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中国朝代顺序表:夏朝、商朝、西周、东周(春秋、战国)、秦朝、西汉、新朝、东汉、三国(曹魏、蜀汉、东吴)、西晋、(东晋、五胡十六国)、南北朝【南朝(宋、齐、梁、陈);北朝(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朝、唐朝、五代十国(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南吴、前蜀、吴越、楚、闽、南汉、荆南、后蜀、南唐、北

  • 唐代历史上,名声最好的帝王是哪一位?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如果问的是唐代历史上功劳最大的皇帝是谁?我毫无疑问地会选唐太宗李世民。但若你问的是唐代那个皇帝的名声最好,我只能说,是唐高宗李治了。为什么呢?且听我慢慢道来:首先,李治的性情好。李治自小聪慧仁厚,孝顺父母,和眭兄弟,一直安分守己,没有其它非份之念。有一次,他那当皇帝的老爸李世民见他跟着老师萧德言在学

  • 清朝历代皇帝,按顺序的,谁知道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清(1616~1911)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天命太宗(~皇太级)天聪崇德世祖(~福临)顺治圣祖(~玄烨)康熙世宗(~胤)雍正高宗(~弘历)乾隆仁宗(~琰)嘉庆宣宗(~宁)道光文宗(~奕)咸丰穆宗(~载淳)同治德宗(~载)光绪(~溥仪)宣统有12位皇帝:入关前:努尔哈赤、皇太极;清入关后:顺治;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