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古代,历朝历代的帝王都会为自己营建规模雄伟的陵墓。他们都希望自己死后,能风风光光地葬入地下宫殿中。比如秦始皇陵、汉武帝茂陵、武则天乾陵、明十三陵、清东陵等。
但正所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这财宝藏于墓中,盗墓贼肯定会惦记。所以几千年来,中国各大王朝的皇陵绝大多数被盗掘一空,但是元朝一朝的十一帝陵却从未被盗掘过。这又是为什么呢?今天有书君来为大家解答。
一、元代蒙古族流行薄葬,皇帝也不例外
作为游牧民族的蒙古族,他们有一个独特的丧葬习俗,就是流行薄葬。即使是皇帝下葬,也只是需要一个棺木而已。元朝的皇帝没有给自己修建金碧辉煌的地宫,而且在他们死后,也没有丰富的陪葬品。
元代皇帝死后下葬,唯有特殊的地方就是他们所使用的棺木。他们的棺材并不像其他朝代的皇帝使用上好的木材,制作体积庞大的棺材。元代皇帝的棺木,乍看上去就是一根普普通通的木头。
制作这种棺木,需要把一根楠木劈成两半,然后在木头的中心挖出一个人的形状。弄好之后,将皇帝的尸体放入其中,然后把劈成两半的楠木合在一起,再涂上油漆。最后用三条黄金做成的圈子,把这个棺材箍紧,这样棺木的工作就完成了。
因为没有修建地宫,所以人们就在地上挖一个很深的深沟,就这样把皇帝的棺木放进去,封上土就行了。他们不在地面上建任何建筑,也不弄巨大的封土堆,一切从简。
这样的话,当然就不容易找到元代皇帝的陵墓了。因为薄葬,就是盗墓贼也不会打陵墓的注意的。
二、元代皇帝并不举行隆重的葬礼,而是选择不让人知道,秘密下葬
古代皇帝驾崩,那必定是要举行隆重的丧礼的。不说皇帝,就是清末的慈禧,她的丧葬队伍足足有上万人呢。而元代皇帝并不举行隆重的葬礼,因为元代是游牧民族,他们是逐水而居的,所以元朝皇帝才有了秘藏的习俗。他们选择将棺材秘密送往墓地。
如果在送葬的路上碰见陌生人,为了避免泄漏埋葬皇帝的位置,押送棺材的队伍就会派人将这个陌生人杀死为皇帝殉葬。所以说除了几个送葬的人,根本就没人知道元朝皇帝埋葬在哪里。
因为元代皇帝的陵墓并没有任何地面上的建筑和巨大的封土堆。而且也不立任何标志,不记录下葬的位置。就拿弯弓射大雕的成吉思汗来说吧。
当他在宁夏去世后,他的灵柩被送回了大草原。挖了深坑下葬之后,人们就会让马在埋葬的地方来回走,让它们把墓地给踏平。这还没有完,在马踏平墓地之后,他们还会在这块地上种草、植树。这样几年之后,墓地就与周围的环境浑然一体了,这样就完全看不出什么了。
所以要想找到元代皇帝的墓,难度太大了,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那皇帝死后,蒙古人就不去祭拜他们吗?当然会去祭拜的。有的小伙伴会问,藏的这么隐藏,他们是如何找到墓地的呢?
还拿伟大的成吉思汗来说吧。传说,成吉思汗的葬礼结束后,蒙古人当着一匹母骆驼的面,杀死它的幼仔并将其陪葬给了成吉思汗。母骆驼看到自己的孩子被杀死在这,可谓是伤心极了,所以母骆驼就永远记住这个伤心之地了。当后人祭祀成吉思汗时,就由母骆驼带路,到达墓地后母骆驼会苦苦悲鸣。这样人们就知道成吉思汗葬到了哪里。
但是母骆驼死后,就连蒙古人也无法找到成吉思汗的陵墓了。久而久之,蒙古人祭祖也就不找墓地了。他们认为先祖就在广袤的地下,所以就直接挖个坑,在坑里烧羊骨,烧饭来祭祖。
由此而见,元代的皇帝他们不营建浩大的陵园,也不陪葬价值连城的宝贝,就连自己的棺木都是简单极不容易发现的。而且他们的秘藏习俗,就是盗墓贼有心想要挖掘也找不到具体的位置。
所以直到现在,700多年过去了,成吉思汗和元朝其他皇帝的陵墓准确位置,我们依然不得而知。
要说中国古代皇帝大多数都选择厚葬,真是劳民又伤财。反观元代皇帝的这种薄葬还是应该提倡的。
就是在现代,也应大力提倡薄葬。因为再浩大的葬礼,也比不上好好孝敬生前的老人。所以现在我们提倡的是厚养薄葬,趁长辈健在的时候,好好孝敬长辈这才是正道。
有书君语:一直倡导终生学习的有书君今天给大家送福利了啦。2019年最值的读的52本高分畅销好书,免费领取。从认知思维、情感故事、工具方法,人文社科,多维度承包你一整年的阅读计划。
活动参与方式:私信回复“福利”或点击阅读原文即可免费领取。限时福利,先到先得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