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唐代历史上,名声最好的帝王是哪一位?

唐代历史上,名声最好的帝王是哪一位?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2254 更新时间:2024/1/16 23:03:27

如果问的是唐代历史上功劳最大的皇帝是谁?我毫无疑问地会选唐太宗李世民。但若你问的是唐代那个皇帝的名声最好,我只能说,是唐高宗李治了。为什么呢?且听我慢慢道来:

首先,李治的性情好。李治自小聪慧仁厚,孝顺父母,和眭兄弟,一直安分守己,没有其它非份之念。有一次,他那当皇帝的老爸李世民见他跟着老师萧德言在学习,就问他:你觉得学的这些书中,哪本最重要?李治脱口而出:《孝经》最重要。因为懂了孝道,才能小时敬奉父母,长大效忠君王。

李世民听后非常高兴,夸赞他懂事,说:你能有这样的想法,日后一定能事奉父兄,做好臣子了!

他九岁时,母亲文德皇后长孙氏去世,他年纪虽幼,却哀毁终日,痛哭不止,不思茶饭,连身边的男女仆人都被他的孝心所感动。他当皇帝的老爸李世民听说后,也多次派人安慰劝说,才稍微吃一点粥饭。

从此以后,李世民也对他另眼相看,不久就在李治晋王爵位后,又加了右武侯大将军。

其次,李治的运气好。李治在李世民十四个儿子中,排名第九,在嫡子中排位老三,不论按年长还是论嫡序,都轮不上他当接班人。然而人算不如天算,由于他的两位嫡兄争夺继承权位,两败俱伤,才使这天大的好事出人意料地落到了李治的头上了。

唐太宗李世民早年已立嫡长子李承乾为太子,但后来又对嫡次子魏王李泰十分宠爱,几乎到了要啥给啥,无一复加的地步了。也可以说,连太子的待遇也不如他。这让太子李承乾感到了巨大的威胁。事实上,李世民也真有过易储的想法,只不过于理于法都不好说,很容易招致长孙无忌房玄龄、李这班老臣的反对。而魏王李泰也确实一直窥视太子的宝座,总在父亲面前说李承乾的坏话。

这种情况下,太子李承乾决定铤而走险,联系侯君集等人要先下手为强,对李世民进行逼宫。后来事情败露,李承乾被废黜。

太子被废,按顺序,应该由魏王李泰继任,李世民也确有这种打算。李泰闻讯,大喜过望,利令智昏地跑到老爸李世民那表态说,如果立我为太子,百年以后,我将把儿子都杀掉,把皇位传给弟弟李治。同时又跑到弟弟李治那里,威吓他说,你与太子叛乱有联系,赶快向父亲认罪,说自已不愿做太子!

后来李世民在大臣的提醒下,认识到李泰的奸诈,就痛哭流涕地立了李治为太子。这真人算不如天算,有福不用忙,没福跑断肠啊!

也有人说这都是命中注定的,据说李治刚会走路,就喜欢乱写乱画,一次人们竟然在他写的纸片上发现了一个“敕”字,这可是皇帝专用的啊!就赶快送到了了李世民眼前,李世民看后让把纸片烧掉,什么也没说。

当然,这也可能是李治当上皇帝后,为了证明自己有命在天,故意让人编的。

再次,李治能力好。李治继承皇位后,在前期还是任用长孙无忌、李、褚遂良等元老为大臣,政策上也是萧规曹随,完全继承了前朝制度,使局势很快得到了稳定。他自已也勤于政事,关心民生,登基之初,就下令:罢辽东之役及诸土木之功”,废除了许多劳民伤财的活动和旧俗,使人民得以休养生机,故而“百姓阜安,有贞观之遗风,开创了被人称为“永徽之治”的唐朝第二个盛世。

李治在位期间,军事上,先后灭西突厥、百济、高句丽,疆土为唐朝最大。经济上,控制物价,促使流通,在连年自然灾害中,人口仍增加到380多万户。文化上,重建科举制度,使更多的寒族士子得以选拨到官员行列,打击了旧的门阀制度。制度上,编制的《唐律疏议》,成为中国具有代表性的法典,对后世及相邻国家都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至于后期立武则天为后,可能是他一生最大的污点。但他在位时,武则天始终处于被压制状态,即使有所想法,也要变换花样才能实现些许。然而,娥媚伐性,李治终于败在武后的温柔乡里,整日头晕目眩,不能视事,有时就让武则天代替处理政务。渐渐地,这掩袖工谗,狐媚偏能惑主的媚娘,就走向了掌权的道路了。

结语。李治在位期间,文治武功都是唐朝最好的,老百姓生活也相对轻松安宁。虽然他在立武则天为皇后上长期被史界诟病,但瑕不掩瑜,在唐朝二十位皇帝中闻,李治的名声应该是最好的了。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清朝历代皇帝,按顺序的,谁知道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清(1616~1911)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天命太宗(~皇太级)天聪崇德世祖(~福临)顺治圣祖(~玄烨)康熙世宗(~胤)雍正高宗(~弘历)乾隆仁宗(~琰)嘉庆宣宗(~宁)道光文宗(~奕)咸丰穆宗(~载淳)同治德宗(~载)光绪(~溥仪)宣统有12位皇帝:入关前:努尔哈赤、皇太极;清入关后:顺治;康

  • 古代皇帝的排行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秦秦始皇(赢政)、秦二世(胡亥)汉西汉:长陵(刘邦)、安陵(刘盈)、霸陵(刘恒)、阳陵(刘启)、茂陵(刘彻)、平陵(刘询)杜陵(刘_)、延陵(刘骞)、义陵(刘欣)、康陵(刘_)东汉:原陵(刘秀)、显节陵(刘庄)、敬陵(刘_)、慎陵(刘肇)、禅陵(刘协)三国蜀:蜀昭烈帝(刘备)、蜀后主(刘禅)魏:魏太

  • 唐朝时期,有哪几位帝王在洛阳建都?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唐朝没有一位帝王在洛阳建都。武则天和张易之、张宗昌兄弟在洛阳住了许多年,但唐朝(周)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中心仍然在长安,政府机关一直在长安没有挪地方,洛阳只不过是武则天和张氏兄弟吃喝玩乐的地方罢了,充其量也就是后宫角色,后来武则天被张易之兄弟俩在洛阳挟持,武则天通过飞鸽传书向长安求救,李显、张柬之等

  • 南朝时梁朝有哪几位皇帝,他们的在位时间和年号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庙号在位时间年号梁武帝,502一548年在位,天监普通大通中大通大同中大同太清梁简文帝,549一551年在位,大宝天正梁元帝,551一554年在位,天正承圣梁敬帝,554一558年在位,天成绍泰太平公元558年被陈霸先灭掉,建立陈国。当然是梁武帝萧衍了,他是南朝萧梁的开国之君,篡了同宗的萧齐。他当政

  • 有秦陵,有汉墓,但是宋皇陵不见记载,两宋皇帝都葬身何处?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古代帝王均重视陵寝修建,宋朝作为重要的汉民族统一政权,自然也不例外,虽然宋朝对于陵寝修建相对节省,但统治的三百年间也修建了相对恢宏的陵寝,也就是著名的宋皇陵,根据地理位置的不同,又分为北宋皇陵和南宋皇陵。遗憾的是,北宋、南宋均是被相对野蛮的少数民族灭亡,陵寝遭到了前所未有的破坏,即便如此,如今保留下

  • 唐朝皇帝有哪些风流情史?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唐朝三百多年历史历代皇帝众多,风流天子数不胜数,但若要说谁最风流,还是熟唐玄宗李隆基最风流。就说唐玄宗李隆基吧,唐朝皇帝李隆基当属好色的,唐玄宗共有儿子三十人,女儿二十九人,孙子孙女三四百人,据此可以想见他的嫔妃之多,以及李隆基生育能力之杰出。此处有笑声…不过唐玄宗的嫔妃中,只有两人留下姓名,那就是

  • 汉朝都有哪些名人?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人物

    汉朝的历史名人是非常多的,两汉400年出现了无数名人,首先就是开创大汉天下的刘邦,一个草根皇帝,巩固了大汉天下400余载。汉朝的名人在刘邦的时候就有萧何、韩信、陈平等跟随着汉高祖定天下的人;汉朝的著名的太尉周勃和周亚夫父子可以说是为了大汉的江山立了汗马功劳。吕雉也可以说是汉朝的名人,女强人,刘邦死后

  • 为什么历代的帝王没有对秦始皇陵动手呢?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对于秦始皇陵打心思的帝王肯定不在少数,特别是后来几个对盗墓颇有研究的几位帝王:曹操、朱由校、李自成等等,谁也说不准他们是否暗地里派人去探过秦始皇陵的虚实,但是他们还是不敢大张旗鼓去挖掘。秦始皇乃是我国第一位皇帝,历代帝王都是承接着他发明的皇帝名号,走着他创立的封建制度。对于这位帝王,他们可以内心不敬

  • 唐朝一共有几位皇帝被逼逃出长安?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身在闹市,心向青山安史乱后,大唐国力衰微,中央对地方掌控力大减,由此在接下来的一个半世纪内出现了所谓的“国都六陷,天子九逃”的局面,其中涉及五位皇帝,即唐玄宗、唐代宗、唐德宗、唐懿宗(2次)、唐昭宗(4次)。1、安史之乱,唐玄宗李隆基出逃安史之乱是大唐由盛转衰的转折点,天宝十五年(公元756年),安

  • 元朝皇帝的陵墓在哪里?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成吉思汗的孙子忽必烈,于1271年建立元朝,到1368年被朱元璋率领的农民军推翻,历时98年,相对来说,元朝的统治时间比较短,但是也传了5世11帝,可不管怎么样,只要当了皇帝,死后定然会有专人负责安葬。史书记载:元诸帝均葬于漠北。意思很明显,说是元朝皇帝的陵墓,全都在漠北。然而八百多年过去了,竟然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