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风曰:综合比拼,可以称之为千古一人。
单项书法PK,难称千古一人,但肯定能和千古二、三、四人项背相望。
后世评价宋徽宗诸事皆能,独不能君耳,他可称得上是典型的不爱江山,只爱丹青的天子,他既当过皇帝,在书法上又有很高的造诣,花鸟画水平也达到了相当的水准,所以说综合评价不管是楷书大家,还是草书大家都难以企及,他可以算是千古一人。
单论书法,赵皇帝可就逊色多了。虽说,他的瘦金体铁钩银划,起丶末笔顿挫有致,独创一家,但在历史上称不上主流,难和欧颜柳赵正书大家相抗衡;
他的草书开张有度,高潮处恰似飓风扫环宇,如见公孙大娘浑脱舞,确实别有一番面目,但和张芝、张旭等神圣“相较,无疑就逊色多矣。
是故一一全能第一,书法非第一也。
什么是书法?千百年来,世人眼中只有宋徽宗。
很多人号称练书法。其实根本说不上是练书法,充其量也就是写写字。
为了附庸风雅,或是为了什么现实的目的,所谓学书法的大人、孩子蜂涌而至各种书法速成班。
于是乎凡写字必称书法,千篇一律、无一例外皆是唐楷,不外乎颜、柳、欧。
什么是书法,什么是书法的意境,这不是一句话能说清楚的,也很难找到精确的言辞来表达。但是,想知道什么是书法,也不是没有办法来解释。
谁能让人仰之弥高?谁能代表书法的真正境界?毫无疑问,就是宋徽宗赵佶。但可悲的是,此人是吾辈后学可望而不及的。有些事情,通过努力可以达到。有些事情与努力无关,你怎么努力都达不到。就比如宣和的书法。
闰中秋月诗帖
草书千字文
行书蔡行卷
宣和书法千变万化,用任何形容词来赞美都不能形容其万一。用任何夸饰之辞藻来比喻都显得刻板而不符。一切语言在这样的书法面前都是流俗的。你学得了他的字,可你学不了他的书法。因为你心里没有他的心境。既便是广为传颂的瘦金体,每一幅也都不同,千变万化之中不离其踪。这个本踪难以捕捉。所以,那些学瘦金体的,真的不如老实学点颜、柳、欧算了,因为你不是宣和本人,你写得再像也不是。这书法根本就是让人无从下笔的。
中国历史上哪些皇帝真正做到了文可提笔安天下,武可马上定乾坤?
东汉,刘秀。唐,李世民。
根据历史教材的记述,这样的皇帝至少有这么两位:
第一位:唐太宗李世民。李世民作为唐王朝的第二位皇帝,文治武功确实了得。先看武功:隋末,唐王李渊被迫造反,在推翻隋炀帝的统治和巩固唐朝的过程中,李渊的二儿子秦王李世民立下了汗马功劳,尤其是他手下名将辈出,像秦琼、尉迟恭、侯君集等等。
在唐王朝建立以后,李世民还打了四次大胜仗,为巩固统治奠定了相当厚实的基础。1.在浅水原之战彻底打败薛军,消灭了陇东集团。2.击败刘武周,收复了被突厥占领的土地。3.打败王世充和窦建德,实现了山河一统。4.平定刘黑闼的战役,刘是窦建德的部下,他打着为窦建德复仇的旗号,在河北起兵反唐,李世民领兵数月即平定。可以看出,李世民武略还是超群滴。
再看文治:李世民最大的文治,就是任用贤臣,比如魏征,房玄龄,杜如晦,等等名臣都在李世民手下为开创盛世而努力。而且李世民酷爱书法,这个时期的书法大家也得到了重用,比如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等等,整个王朝气象鼎盛。李世民还流传下来了很有名的《百字箴言》,并录如下:李世民《百字箴言》:
耕夫碌碌,多无隔夜之粮;织女波波,少有御寒之衣。日食三餐,当思农夫之苦;身穿一缕,每念织女之劳。寸丝千命,匙饭百鞭,无功受禄,寝食不安。交有德之朋,绝无义之友。取本分之财,戒无名之酒。常怀克己之心,闭却是非之口。若能依朕所言,富贵功名可久。
第二位:康熙皇帝玄烨清朝的康熙皇帝也是少有的文治武功很牛的人。
武功:除鳌拜,平三藩,收台湾。
文治:主持编写了《康熙字典》,组织编了《全唐诗》,主持测定了《皇舆全览图》(相当于最精细的全国地图),就连当时的传教士都称赞康熙,内藤湖南在《清朝史通论》中说:康熙帝是个对西洋学术非常感兴趣的人,又有统一各民族的雄心,因此,绝对不是只尊重中国学术的人,在尊重中国学术的同时,对西洋的学术也很尊重,大量地使用西洋人。
上述两位皇帝,真是堪称问了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
唐太宗李世民
李世民书法
康熙皇帝玄烨
康熙皇帝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