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指的应该是传国玉玺、传国宝,秦以后历代帝王相传的玉玺,为秦始皇所作,方圆四寸,上纽交五龙,正面刻李斯所写篆文“受命于天,既寿永昌”。传国玺贯穿中国历史长达1500多年,忽隐忽现,秦以后历代帝王争以得玺为符应。确为天下所共传宝,国之重器。所以出现了玉者,国之重器也。和氏璧是比较有代表意义的玉。
历史上的传国玉玺!!!
你别急,我一个一个回答:1.传国玉玺是从秦始皇开始传下来的吗,还是秦朝以前的商周等朝代就有了?是从秦代开始,商周时期印符还没有广泛推行;战国后印苻使用才推开。2.那块玉玺是蔺相如完璧归赵的和氏璧做成的吗?是!3.以后的朝代都是用这块传国玉玺吗,还是自己再做一块?传国玉玺并不真的使用,他只是皇帝的一种象征。《白虎通义》记载皇帝有六枚印章,处理各种事务,分别为:皇帝之玺、皇帝行玺、皇帝信玺、天子之玺、天子行玺、天子信玺。这其中就没有传国玉玺!传国玉玺实际上是一种封建国宝,并不真的使用。这个玉玺一直流传到后唐时期才失踪,历朝历代延用。4.元朝被朱元璋打败后好像带着玉玺跑到大漠去了,后来到了明朝晚期,多尔衮经过蒙古时好像又找到了!明清两朝是不是不用这个玉玺了?这纯属子虚乌有的传说,据《二十五史纲鉴》载:公元1370年5月,明军横扫漠北直捣应昌之时,缴获元顺帝出逃所带到漠北的一批珠宝。其中既没有元朝的诸帝之玉玺,又没有传国玺。由于传国玺的下落不明,明、清两朝均没有传国玺。是故明朝开国时,明太祖朱元璋有三件憾事,其中首件就是“少传国之玺”。真实情况是后唐末帝李从珂自焚之时,玉玺便失踪了。以后的宋元明清就在没有重造。5.现在这个玉玺还有在吗?应该还有。具体年份说不好,大约是1994~1997年之间台湾以及山西都有人声称发现,但鉴定后都是假的。6.它刻的字是什么?“受命于天,既寿永康”,这八个篆字是由李斯题写,孙寿篆刻。7.还有每位皇帝是不是自己还要做一块大印用来盖圣旨的,圣旨要盖传国玉玺吗?首先我前面说了,传国玉玺从来不盖。而其他的玉玺也并不是由大印盒装着,其实都不大,多半用丝绢包着就可以随身携带。“天子六玺”有的有皇帝随身带,有的由皇后掌管(所以我们常说皇后掌印),还有的由专有官员(如符宝郎、符节郎)保管,绝对没有放在“龙书案”上随时使用的!圣旨要盖玺,要根据内容决定用什么印,战争、祭祀、封禅、立法、外交、政务,用印不一;而且皇帝离开京都就要换印,表示是在外面下达的诏书。好了,就说这么多。
帝王的玉玺上面都刻有什么
受命于天即受永昌从秦始皇到五代时都是传国玉玺,虽然中间有时候下落不明但都是做为皇权的最高象征。此外每朝皇帝一般都有自己的御玺,有些以年号为主,再在年号前加上朝代名。我国历史上有不少文学修养比较好的皇帝喜欢用自己的私章做书画的落款,这也可以看做是玉玺的一种。就如上面LG说的乾隆御览之宝。一般说来从秦代以后皇帝一般有“皇帝之玺”、“皇帝行玺”、“皇帝信玺”、“天子之玺”、“天子行玺”、“天子信玺”,这是大体上的刻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