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文武双全,严格来说,历朝历代的开国皇帝都算得上文武双全。就连汉高祖刘邦,明太祖朱元璋这样的农民皇帝,也有《大风歌》、《咏菊》这样的作品流传下来。以武功闻名的皇帝,比如汉武帝刘彻,也有《秋风辞》。肚子里没有点墨水,怎么能成为一代明君,对不对?
下面挑几个具有代表性的皇帝说一下。
汉朝:汉光武帝刘秀
历史上称刘秀统治时期为光武中兴。其间国势昌隆,号称“建武盛世”。
武功:
汉光武帝刘秀利用新莽政权被推翻后群雄并起、中原无主的有利时机,以武力进攻为主,以政治诱降为辅,先后镇压赤眉农民军,兼并群雄。
公元25年,刘秀与更始政权公开决裂,于河北南千秋亭登基称帝,为表刘氏重兴之意,仍以“汉”为其国号,史称“东汉”。
刘秀在位三十三年,大兴儒学、推崇气节,东汉一朝也被后世史家推崇为中国历史上“风化最美、儒学最盛”的时代。
文治:
光武帝崇尚儒术,建国后,刘秀在洛阳修建太学,设立五经博士,恢复西汉时期的十四博士之学。在他的提倡下,许多郡县都兴办学校,民间也出现很多私学。
代表作:
刘秀是一个很有学识修养的人,这一点从他下的诏书中就可以看出来,我们熟悉的“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有志者,事竟成也。”就是出自汉光武帝。
《与子陵书》
与子陵书古大有为之君,必有不召之臣。朕何敢臣子陵哉!惟此鸿业,若涉春冰,辟之疮,须杖而行。若绮里不少高皇,奈何子陵少朕也。箕山颍水之风,非朕之所敢望。
《劳冯异诏》
赤眉破平,士吏劳苦,始虽垂翅回溪,终能奋翼渑池,可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方论功赏,以答大勋。
隋朝:隋文帝杨坚隋文帝和隋炀帝都是文武双全的皇帝,鉴于隋炀帝争议太大,这里选他爹说说。
杨坚是开皇之治的开创者。
武功:
文帝在位期间,疆域辽阔,人口达到700余万户,中国农耕文明的巅峰时期。被西方人尊为“圣人可汗”。
如果说秦始皇统一华夏是千古一帝,那么隋文帝则是第一次实现了多民族统一。也为接下来的唐朝打下了基础。
文治:
隋朝建立以后,杨坚在政治、经济等制度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为加强中央集权,在中央实行三省六部制,将地方的州、郡、县三级制改为州、县两级制。
科举制度也在隋朝创立,在今天看来科举制度有诸多不合理之处,但是在那个封建时期,却不失为最科学的选官制度,沿用千年。
代表作:
红颜讵几。玉貌须臾。一朝花落,白难除。明年后岁,谁有谁无。
唐朝:唐太宗李世民唐太宗李世民的文治武功自古以来就备受尊崇。他统治时期被称为“贞观之治”。
武功:
李世民在早年就随父多次出征,平服发生在今山西省内的各种叛乱和抗击东突厥人的入侵。并鼓动父亲李渊起兵反隋,史称晋阳起兵。攻入长安,灭隋。
唐朝建立后,疆土只限于关中和河东一带,尚未完全统治全国,因此,李世民经常出征,逐步消灭各地割据势力。
李世民亲自参与四场大战役:
其一,破薛举,浅水原之战平定陇西薛仁杲(薛举之子),铲除了唐朝来自西方的威胁。其二,击败宋金刚、刘武周,收复并、汾失地,巩固唐朝的北方。其三,在虎牢之战中,一举歼灭中原两大割据势力:河南王世充和河北窦建德集团,使唐朝取得了华北的统治权。其四,重创窦建德余部刘黑闼和山东的徐圆朗。登基后,在军事上,李世民多次对外用兵,先后平定突厥、薜延陀、回纥、高昌、焉耆、龟兹、吐谷浑等,由是唐朝声威远播,四方宾服。
被称为“天可汗”的皇帝,能差么?
文治:
贞观初年,李世民诏令在全国范围内收集图籍,在弘文殿聚四部群书20余万卷,在弘文殿旁建“弘文馆”以储图籍。
另有“史馆”、“司经局”、“秘书省”和“崇文馆”等,其藏书质量和数量远远超过前代,史称“群书大备”。
代表作:
草秀故春色,梅艳昔年妆。李世民《元日》
瀚海百重波,阴山千里雪。李世民《饮马长城窟行》
冻云宵遍岭,素雪晓凝华。李世民《望雪》
胡尘清玉塞,羌笛韵金钲。李世民《饮马长城窟行》
悠悠卷旆旌,饮马出长城。李世民《饮马长城窟行》
宋朝:宋太祖赵匡胤宋太祖赵匡胤有一本武功秘籍:《太祖拳》,拳法讲究实战,攻防格斗,起如风,击如电,前手领,后手追,两手互换一气摧。
凭此一点,就足以在各位皇帝面前称雄了。
武功:
赵匡胤早年跟随后周世宗柴荣南征北战,立下赫赫战功。
曾在北汉、契丹联军入侵,大将临阵逃脱的死生存亡关头,振臂高呼:“主上面临险境,我等当拼死一战!”使得后周军士气大振,竟打得敌军溃败而逃。此战中左臂还中了一箭。
在跟随柴荣征伐淮南时,赵匡胤又说:“扬州兵敢有过六合的,砍断他们的脚。”竟又斩杀敌军万余人。
柴荣死后,幼帝登基,赵匡胤的亲信在军中散布谣言,使军心动摇,后黄袍加身,史称“陈桥兵变”。
北宋建立后,赵匡胤又先后经历“荆湖之战”、“宋灭后蜀之战”、“宋灭南汉之战“、”宋灭南唐之战”等战争。真正地结束乱世,统一中原。
文治:
宋朝被称为文人的乐园不是没有道理的。“重文轻武”是基本国策,尊孔崇儒,完善科举,创设殿试,厚禄养廉等一系列重大举措,彻底扭转了唐末以来武夫专权的黑暗局面,使宋代的文化空前繁盛。同时,赵匡胤重视图书建设。建国之初,注意收集各国遗留图书,用以充实官府藏书。建国初,三馆(史馆、昭文馆、集贤院)仅有书12000余卷。通过征集和献书,于开宝中,官府藏书增至8万卷。为北宋官府藏书奠定了基础。
代表作:
《咏初日》
太阳初出光赫赫,千山万山如火发。一轮顷刻上天衢,逐退群星与残月。
先写这么多……明成祖朱棣,清康熙爱新觉罗玄烨有空再写--
如果把文武双全定义成文治武功,那有很多,历史上400多位皇帝,除了一些烂泥扶不上墙的,其他的都可以称之为文武双全,只是他们遇到了不适宜的时代,或者碰上更厉害的对手。本文的文武双全,仅指会吟诗写文,又有武艺傍身等闲三五好汉进不了身的诸位帝王
第一位汉高祖刘邦
称得上白手起家,前期打仗,虽有樊哙护体,估计也是亲身上阵,而他的老家沛县,本就是传统武术之乡遍地武馆,刘邦的武功,太高不可能,估计和一般武将差不多
诗词方面,留下《大风歌》,千古传唱,就算仿版的,也很知名
大炮开兮轰他娘,威加海内兮回家乡
数英雄兮张宗昌,安得巨鲸兮吞扶桑。
第二位,魏文帝曹丕
出身汉末乱世,打小军营长大,跟着父亲曹操南征北战,有曹操在,估计能亲身斗将可能性不大,武艺应该偏向佩剑防身,史书记载善击剑、好骑射。
文学方面,曹丕是大拿,和父亲曹操兄弟曹植,并称三曹,无论诗词歌赋还是文学艺理,放哪朝代,都是宗师级的。当然,逼迫兄弟七步成诗更有名一些。这里分享一首《兄弟辞别》
郁郁河边树,青青野田草。
舍我故乡客,将适万里道。
妻子牵衣袂,泪沾怀抱。
还附幼童子,顾托兄与嫂。
辞诀未及终,严驾一何早。
负笮引文舟,饱渴常不饱。
谁令尔贫贱,咨嗟何所道
第三位,隋炀帝杨广
结束三百年分裂的是杨坚,可灭南陈领兵一战而定的则是杨广。隋炀帝一生戎马,虽成帝王,也喜御驾亲征,这样的皇帝,武功之高可想而知。在大唐双龙里,人家杨广更是超脱人类的先天高手
杨广少年时,由庾信启蒙,后又师从南朝百余位文艺高人,学艺百家自成风格。就像李连杰,出道时,随师父走遍大江南北,拜访数百高手,成了功夫皇帝,杨广也差不了多少。分享一首《夏日临江》
夏潭荫修竹,高岸坐长枫。
日落沧江静,云散远山空。
鹭飞林外白,莲开水上红。
逍遥有余兴,怅望情不终。
第四位,唐太宗李世民
这位爷的文治武功,无论广义狭义,大家都很熟悉。据说李世民酷爱书法,最喜欢临摹王羲之的兰亭集,亲自写《晋书王羲之传》,讲真,李世民还能称为史学家。如考试问道晋书都有谁编写的,填个李世民,准能得分。有个趣闻,兰亭集正品,就藏在李世民墓里
第五位,宋太祖赵匡胤
唐宋为文明盛世,宋朝帝王一脉各个都是文艺奇人,有画家,有书法家,有诗人,可这宋太祖一生只写了一首半诗,分享如下
咏月诗
未离海底千山墨,才到中天万国明
谁要能补全,估计未来和唐宗宋祖等高,有试试的没?
文学不谈了,武艺上,赵匡胤实打实的拳脚宗师,历代帝王就算能穿越,估计也没人能打的过他,冉闵不算。太祖长拳,太祖盘龙棍,都是能引发武林大乱的绝世典籍!其地位,不下于射雕中的《九阴真经》。后世聚贤庄一战,乔峰太祖长拳之下,群雄俯首
太祖之后,火器时代了,帝王文武真成了文治武功,不写了,喜欢的点个攒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