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我国历史上鲧治水失败后,大禹治水为何能够取得成功?

我国历史上鲧治水失败后,大禹治水为何能够取得成功?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1843 更新时间:2023/12/16 22:26:57

的时代,洪水泛滥成灾,部落联盟各位一致推荐专门负责治理水害。既然有人推荐,那就说明鲧肯定有着治水的能力和专长,也是唯一合适的人选。尧下令鲧治水,鲧担当重任尽心尽责。

鲧招集沿河百姓,在各个河道上修筑堤防,逐年加高加厚。用的是那种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的原始方法。并不是疏通各处河道,将水引向大的河流和海域,所以水无归宿。这项工程历经九年完成,一场洪涝灾害过后,所有大坝全部被冲毁,灾情更加严重,许多老百姓在水灾中冻死饿死,无家可归。鲧的治水失败,受到了严重的惩罚,被殛之羽山。

舜即位之后,更加重视治水,即派鲧的儿子禹专门治水。大禹接过重任之后,到各个大小河流走访察看,了解和掌握第一手如何治水的资料素材。吸取鲧的失败经验教训,第一步是清理河道,开挖河渠,让洪水能从各条渠道分流出去,减轻河床的负荷。与此同时,修筑各路堤坝,以随时应对洪水的到来。他尊重自然,因势利导,顺势而为,终于取得了治水的成功,受到了百姓的爱戴和舜的赏识。

为了治水,大禹及其助手在野外奔走十三年,过着野人的生活。手上满是老茧裂口,脚上满是血迹斑斑。经常蓬头垢面地加急做事。有过失败挫折,有过艰幸苦难。他以非凡的智慧,卓越的能力,倾注毕生精力,做出了伟大的贡献和成就。

大禹治水的伟业闻名遐迩,至今被人津津乐道。大禹治水十三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传说也深入人心,很少有人关注其中的不合理之处。那么,既然“三过家门而不入”明显违背常理,大禹治水就真的一定成功了吗?

有人或许会问,你什么意思?竟然质疑大禹治水的真实性?你有证据证明大禹治水的事件是假的吗?我当然不是质疑大禹治水的真实性,而是质疑大禹治水成功的真实性,这是两码事。其实,只要是稍微深入思考下,就会判断出,在4000多年前,大禹治水是不可能成功的。

别说是现代人,就是战国时代的屈原,一样对此发出了疑问:他在诗歌《天问》中问道:【洪泉极深,何以填之?地方九则,何以坟之?河海应龙?何尽何历?鲧何所营?禹何所成?】,没人回答屈原的疑问,因为他们找不出确切的证据来反驳,只能怀疑这位古代先贤的能力。

4000年前年代久远,那时候生产力极端落后,后世的学者们对大禹疏导江河、完成治水的伟业持怀疑态度是很正常的。按照正常的逻辑判断,大禹治水那种规模浩大的工程,即使放在今天都是难度极高的巨大工程,想一想98年大洪水,我们付出了多少代价,利用现代化手段才勉强将洪水制服。大禹在茹饮血的新石器时代,带领一群野蛮人,没有任何治水的知识,用石头工具,那时候连青铜工具都处于萌芽状态,他们是凭着什么力量花了十三年治好洪水的呢?凭着神话?要知道,治水伟业的成功与治水的时间长短并没有太大关系,而是与使用的工具密切相关,与治水的技术水平高低密切相关。人定胜天靠的不是乌合之众,而是技术。

当代的学者们已经从全球各地的古气候和古地质资料中找到了4000年前全球发生大洪水的证据,对于尧舜禹时代的先民而言,大洪水的发源地就是黄河,因为那时候文明的开端还是以黄河流域为主,夏朝的建立也是中原那块小地方,长江流域的文明程度那时候与北方不可同日而语的。

尧舜禹时代,洪水滔天,吞噬百姓,三个部落首领前赴后继与洪水战斗,却无能为力,鲧治水无功,被杀;大禹治水战战兢兢,却成功了。然而,大禹的成功不是人定胜天的结果,而是老天爷开眼的结果。

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对4000年前的气候进行重建,表明那场史无前例的大洪水肆虐结束的年代,就是气候好转的开始阶段,在测年误差范围内恰好对应于夏朝的始建时期,即传说中大禹成功治理洪水的开始。二者在发生时间上的一致性,表明大禹之所以能够成功地制服洪水,可能得益于气候的好转。一般认为从暖期向冷期的气候转变往往是相对缓慢、逐渐的,而从冷期向暖期的转变则是快速的、突变的。大洪水时代结束后,恶劣的气候很快便好,洪水自己消失,与大禹有什么关系呢?大禹提心吊胆地带领百姓没日没夜地做无用功,生怕哪天被杀,13年间当苦行僧,终于赶上了好时候,洪水撤了,自己的命保住了,名义上治水成功了,还获得了好名声。

其实,说大禹治水成功,就相当于一只公鸡把太阳每天升起的功劳,归功于自己在早晨的鸣叫。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秦国六任君主励精图治,从弱小偏远之国,摇身变为西部强国,并扫六合,统一天下,却为何建朝之后仅二世就灭亡了?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秦灭亡的原因有很多,《大秦帝国(全新插图珍藏版)》的作者孙皓晖老师曾经总结为八个字:求治太急,善后无方。秦人在统一中国时,还没有治理这样一个广袤领土上的大帝国的政治经验,就投入了大面积高强度的建设当中,很多工程本来是以后可以做的,没有必要那样急着调动民力。当然这个问题非常宏大,全面深入的分析恐怕要专

  • 你们知道哪些古人刻苦读书的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裹足取暖悬梁刺股囊萤映雪凿壁偷光映雪读书韦编三绝悬梁刺股[xuánliángcìgǔ]【解释】:形容刻苦学习。【出自】:西汉刘向《战国策秦策一》:“(苏秦)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东汉班固《汉书》:“孙敬字文宝,好学,晨夕不休。及至眠睡疲寝,以绳系头,悬屋梁。”1、牛角挂书李密用薄草做的

  • 古代皇帝勤奋的事例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上朝开会处理政务。当属中国历史上最为勤奋的皇帝,雍正每天只休息4到5个小时,到过最远的地方是河南,还是因为公务。据当时的人记载,每天的工作就是看奏折、批奏折,接见大臣。除了雍正,第二个勤奋的就是朱元璋。他继位后10天看了有10万字的文章,工作量也很大最勤奋当属雍正,他在位13年,从继位到下台,从没休

  • 给3个善于进谏的臣子和善于纳谏的君王的事例,还有3个反例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齐威王治吏给我们的启示公元前356年齐威王即位伊始,“好为淫乐长夜之饮,沉湎不治,委政于卿大夫。百官荒乱,诸侯并侵,国且危亡,在于旦暮。”(《史记滑稽列传》)但他虚心纳谏,振作起来,下定了“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决心。首先从治吏入手,向他的左右了解地方管吏的政绩情况,左右都说阿大

  • 古今中外名人从失败到成功的励志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1、公元前496年,吴王阖闾派兵攻打越国,但被越国击败,阖闾也伤重身亡。两年后阖闾的儿子夫差率兵击败越国,越王勾践被押送到吴国做奴隶,勾践忍辱负重伺候吴王三年后,夫差才对他消除戒心并把他送回越国。其实勾践并没有放弃复仇之心,他表面上对吴王服从,但暗中训练精兵,强政励治并等待时机反击吴国。艰苦能锻炼意

  • 中国历史上哪些帝王统一过中国?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这个问题现史学界尚有争议。有说是九个帝王或朝代,也有说六个,有从周起的,有从秦的。还有说法,元朝疆域达一千八百万平方千米(相当现俄罗斯),即使到康熙的清朝也还有一千三百万平方千米。首先否定元朝征服欧洲,中亚均是国境,不能计。再就是康熙在打败俄国后订的尼布楚条约,居然丢掉贝加尔湖(北海)及东南西伯利亚

  • 古今中外都有哪些帝王东山再起的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明英宗朱祁镇也算是个很典型的例子。公元1449年(明朝正统十四年),明英宗朱祁镇轻信太监王振的“建议”率军亲征瓦剌,由于行军中的矛盾以及各种政策的失误,导致明军在土木堡几乎全军覆没,太监王振被杀,英宗皇帝也被瓦剌也先俘获,成为俘虏,此消息一传回北京,立马人心大乱,当时兵部侍郎于谦等大臣力排众议率领残

  • 汉朝最悲情的皇帝是谁?他的一生都有哪些令人唏嘘的经历?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人物

    要说汉朝最悲情的皇帝,我认为大概是汉惠帝刘盈了,他的一生苦闷且短暂。刘盈是汉高祖刘邦和吕雉的嫡长子,他的父亲呢在楚汉争霸时期为了保命曾多次抛下这个当时年纪不大的孩子,母亲呢又是一个极为强势的人。因为刘盈是嫡长子的原因,所以刘邦在公元前205年时将他立为了王太子,当时还在楚汉争霸时期,刘邦还未登上帝位

  • 历代皇帝中命运最悲惨的是哪个?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金哀宗,他比崇祯有能耐,却比崇祯更惨!由于金国不是大一统王朝,所以在很多史书上,对其亡国都是轻描淡写,与两宋和明朝相比,显得有些黯然。但金国的亡国,是相当的悲壮。我们很多人同情崇祯,但大家别忘了,崇祯即位时,大明朝还坐拥关内汉地,还手握百万兵将。虽然国家机器早已腐烂,但崇祯身边不缺能臣名将。袁崇焕、

  • 史书中,有哪些真实而感人的爱情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从槐荫树土地公公做媒的《天仙配》到《牛郎织女》《孟姜女》《白蛇传》《梁山伯与祝英台》等中国的四大民间爱情传说。感人的爱情故事反应了古人的爱情观以及在爱情追求上的向往。但说到历史上真实感人的爱情故事,老想到了《卓文君与司马相如》和《霸王别姬》的一文一武两个故事。先说司马相如与卓文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