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中国历史上有哪些贤后?

中国历史上有哪些贤后?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晴天 访问量:817 更新时间:2024/1/25 21:08:25

某来说一位能文能武、落落大方、自尊自信、开朗大气的贤明御姐皇后,她就是明成祖朱小四的仁孝皇后徐氏。

仁孝徐皇后家世及子女徐皇后【1362-1407】是大明开国功臣徐达的嫡长女,母亲谢夫人,大元至正二十二年【1362】二月初九生于南京;大明洪武九年【1376】正月十九,15岁的徐大小姐册封燕王正妃。

洪武十年【1377】六月十五,16岁的燕王妃徐氏生嫡长女永安公主;

洪武十一年【1378】七月二十三,17岁的徐氏生嫡长子朱高炽;

洪武十二年【1379】生嫡次女永平公主;

洪武十三年【1380】三月,随朱棣之国,十二月生嫡次子朱高煦;

洪武十五年【1382】八月,太祖马皇后驾崩,十二月,生嫡三子朱高燧;

洪武十七年【1384】生嫡三女安成公主;

洪武十八年【1385】二月,父亲徐达薨,追封中山武宁王;八月十五,生嫡四女咸宁公主;

洪武二十年【1387】十月,母谢夫人被追封为中山武宁王夫人;

洪武二十八年【1395】九月,长女永安选仪宾袁容;闰九月,长子朱高炽封燕世子,册张麟女为世子妃;十月,次女永平选仪宾李让,34岁的徐徐就做岳母和婆婆了;

建文元年【1399】二月初九,长孙朱瞻基出生,38岁的徐徐升级祖母;七月,燕王朱棣起兵;十月,曹国公李景隆围困北平,徐徐协助长子取得北平保卫战的胜利;

洪武三十五年【1402】六月,下南京,朱棣继位,十一月,徐徐被册封皇后;

永乐五年【1407】七月初四,46岁的徐徐崩于南京,十一月上谥号仁孝皇后;

永乐十一年【1413】二月葬长陵。

徐皇后出身显贵,“幼贞静纯明,孝敬仁厚”,人称女诸生,文武双全,文能写书,武能打仗,与朱棣相亲相爱,朱棣四子五女,徐皇后包揽了前面的三子四女,还善于劝谏朱棣,颇有主见,朱棣几乎对徐皇后的建议是言听计从。

徐皇后很有自我意识,明朗大方又自信,并没有把自己定位成丈夫的保姆,她是能够与丈夫并肩作战的奇女子,所以,她积极参与国家大事,为丈夫提建议分忧解难,这样一个拥有独立性格的御姐性格,徐徐,你确定你不是小言文的穿越女主???

能文能武仁孝徐皇后徐皇后是一位高素质的女性,在封建社会属于凤毛麟角,这样的性格自然和平时的生活顺心顺意有关,也与朱棣对她尊重爱护有关。

文能写书,徐皇后编写《内训》、《劝善书》,人家写完可不是藏着掖着,而是被丈夫颁行天下。【朱棣傲娇脸:我老婆就是威武。】

武能够打仗,靖难之役时,徐皇后多有出谋划策,所提建议很被朱棣中意。朱棣和精锐部队不在北平时,李景隆率几十万大军兵围北平,只有徐皇后和长子朱高炽主事,还都是老弱残兵,在这次北平保卫战中,虽然说世子朱高炽是总指挥,但朱高炽“凡有所施为必禀命仁孝皇后乃行”,哪件事都得向老妈请示才去办,可见,徐皇后才是这场战事的实际总指挥,如果朱棣不是对妻子才能的肯定怎么敢把老巢丢给老婆儿子。

能文能武还自信大方,人徐皇后就毫不掩饰对命妇们说自己“旦夕侍上”,和丈夫形影不离,高调撒狗粮;朱棣要是勤于政事忘记吃饭时,徐皇后就也不吃饭,让朱棣心疼乖乖吃饭去,这老夫老妻真是撒的一手好狗粮。【哎哟!徐徐,越看你的事迹越像小言文穿越女猪脚。】

朱棣呢,就像小言文男猪脚一样,对女主徐皇后要多好就有多好,对妻子的建议言听计从,看看史书中记载的夫妻二人交流互动的记录,朱棣是一个多尊重妻子的温文儒雅的好丈夫,但是对其他女人就成了喜怒无常暴戾凶残的BT,简直是个精分的蛇精病。

徐皇后之死及高规格的丧仪永乐五年【1407】,徐皇后患病,医药无效,越来越严重,面临与妻子生离死别的朱棣问妻子有什么交代的,徐皇后还没说什么,凶残汉子朱棣就哭开了,他一哭,徐皇后也忍不住哭,劝丈夫不要为她伤心,要爱惜自己。

既得疾,医药勿效日益剧。上临问,后对曰,今至此命也。。。上泣后亦泣,曰人生死有定数,惟上割恩自爱,无以妾故伤圣心。【实录】七月初四,徐皇后崩,终年46岁。

生前深爱妻子的朱棣,对妻子的身后事更是重视,规格和太祖马皇后一样,成为明朝皇后中最高的,有些部分还超越了皇帝规格。

文武百官斩衰二十七日,素服百日,后面的皇后、皇太后、太皇太后驾崩,都是斩衰三日,素服二十七日。

朱棣辍朝百日,不鸣钟鼓百日,实际上不止这些,朱棣为妻子行的是期年礼,就是一年不作乐,一年素服,一年不御正殿。对于徐皇后的葬礼规格,朱棣觉得怎么都不为过,后世的明世宗嘉靖,清高宗乾隆都认为徐皇后的葬礼实在太过于隆重,这俩货对妻子都毫无尊重之意,自然不能理解朱棣对妻子的情意。

朱棣还在灵谷寺、天禧寺举行大斋让群臣致祭,徐皇后周年忌日之时,朱棣还让京城停止音乐和屠宰七日;迁都北京后营建陵墓,还把徐皇后弄到北京入葬长陵,成为十三陵第一位入住者。

徐皇后死后,思念妻子的朱棣再没有立皇后,还让教派为徐皇后祈祷阴福。自从徐皇后死后,朱棣彻底暴露他凶残暴戾的本性,“上自仁孝崩后,在宫多任性,间或躁怒,宫人皆惴惴惧。”

就是这样。

请大家多多支持猴格,觉得猴格写的还行的就赏个关注!点个赞吧!觉得猴格写的有误的也请不吝赐教!谢谢!咱们史料说话,谢绝以讹传讹。

1、窦漪,从地位低下的侍女跃为汉文帝皇后,又亲历“文景之治”,身为汉景帝母和汉武帝祖母得享高寿,史称窦太后,为历史上最幸运的女人之一。

2、阴丽华管仲之后,东汉开国皇帝刘秀的第二任皇后,刘秀爱阴氏,然听阴氏之见先立郭氏为后,终于还是废了同样患难以共的郭氏,匡扶阴氏为皇后。

3、独孤氏,隋文帝杨坚开国之后,封为文献皇后,常与文帝讨论时政,时称“二圣”。

4、窦皇后,与唐高祖李渊生有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李无霸及平阳公主五位子女,皆为大唐天下的奠基者。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我国历史上鲧治水失败后,大禹治水为何能够取得成功?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在尧的时代,洪水泛滥成灾,部落联盟各位一致推荐鲧专门负责治理水害。既然有人推荐,那就说明鲧肯定有着治水的能力和专长,也是唯一合适的人选。尧下令鲧治水,鲧担当重任尽心尽责。鲧招集沿河百姓,在各个河道上修筑堤防,逐年加高加厚。用的是那种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的原始方法。并不是疏通各处河道,将水引向大的河流和

  • 秦国六任君主励精图治,从弱小偏远之国,摇身变为西部强国,并扫六合,统一天下,却为何建朝之后仅二世就灭亡了?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秦灭亡的原因有很多,《大秦帝国(全新插图珍藏版)》的作者孙皓晖老师曾经总结为八个字:求治太急,善后无方。秦人在统一中国时,还没有治理这样一个广袤领土上的大帝国的政治经验,就投入了大面积高强度的建设当中,很多工程本来是以后可以做的,没有必要那样急着调动民力。当然这个问题非常宏大,全面深入的分析恐怕要专

  • 你们知道哪些古人刻苦读书的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裹足取暖悬梁刺股囊萤映雪凿壁偷光映雪读书韦编三绝悬梁刺股[xuánliángcìgǔ]【解释】:形容刻苦学习。【出自】:西汉刘向《战国策秦策一》:“(苏秦)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东汉班固《汉书》:“孙敬字文宝,好学,晨夕不休。及至眠睡疲寝,以绳系头,悬屋梁。”1、牛角挂书李密用薄草做的

  • 古代皇帝勤奋的事例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上朝开会处理政务。当属中国历史上最为勤奋的皇帝,雍正每天只休息4到5个小时,到过最远的地方是河南,还是因为公务。据当时的人记载,每天的工作就是看奏折、批奏折,接见大臣。除了雍正,第二个勤奋的就是朱元璋。他继位后10天看了有10万字的文章,工作量也很大最勤奋当属雍正,他在位13年,从继位到下台,从没休

  • 给3个善于进谏的臣子和善于纳谏的君王的事例,还有3个反例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齐威王治吏给我们的启示公元前356年齐威王即位伊始,“好为淫乐长夜之饮,沉湎不治,委政于卿大夫。百官荒乱,诸侯并侵,国且危亡,在于旦暮。”(《史记滑稽列传》)但他虚心纳谏,振作起来,下定了“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决心。首先从治吏入手,向他的左右了解地方管吏的政绩情况,左右都说阿大

  • 古今中外名人从失败到成功的励志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1、公元前496年,吴王阖闾派兵攻打越国,但被越国击败,阖闾也伤重身亡。两年后阖闾的儿子夫差率兵击败越国,越王勾践被押送到吴国做奴隶,勾践忍辱负重伺候吴王三年后,夫差才对他消除戒心并把他送回越国。其实勾践并没有放弃复仇之心,他表面上对吴王服从,但暗中训练精兵,强政励治并等待时机反击吴国。艰苦能锻炼意

  • 中国历史上哪些帝王统一过中国?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这个问题现史学界尚有争议。有说是九个帝王或朝代,也有说六个,有从周起的,有从秦的。还有说法,元朝疆域达一千八百万平方千米(相当现俄罗斯),即使到康熙的清朝也还有一千三百万平方千米。首先否定元朝征服欧洲,中亚均是国境,不能计。再就是康熙在打败俄国后订的尼布楚条约,居然丢掉贝加尔湖(北海)及东南西伯利亚

  • 古今中外都有哪些帝王东山再起的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明英宗朱祁镇也算是个很典型的例子。公元1449年(明朝正统十四年),明英宗朱祁镇轻信太监王振的“建议”率军亲征瓦剌,由于行军中的矛盾以及各种政策的失误,导致明军在土木堡几乎全军覆没,太监王振被杀,英宗皇帝也被瓦剌也先俘获,成为俘虏,此消息一传回北京,立马人心大乱,当时兵部侍郎于谦等大臣力排众议率领残

  • 汉朝最悲情的皇帝是谁?他的一生都有哪些令人唏嘘的经历?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人物

    要说汉朝最悲情的皇帝,我认为大概是汉惠帝刘盈了,他的一生苦闷且短暂。刘盈是汉高祖刘邦和吕雉的嫡长子,他的父亲呢在楚汉争霸时期为了保命曾多次抛下这个当时年纪不大的孩子,母亲呢又是一个极为强势的人。因为刘盈是嫡长子的原因,所以刘邦在公元前205年时将他立为了王太子,当时还在楚汉争霸时期,刘邦还未登上帝位

  • 历代皇帝中命运最悲惨的是哪个?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金哀宗,他比崇祯有能耐,却比崇祯更惨!由于金国不是大一统王朝,所以在很多史书上,对其亡国都是轻描淡写,与两宋和明朝相比,显得有些黯然。但金国的亡国,是相当的悲壮。我们很多人同情崇祯,但大家别忘了,崇祯即位时,大明朝还坐拥关内汉地,还手握百万兵将。虽然国家机器早已腐烂,但崇祯身边不缺能臣名将。袁崇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