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的故事五则1.晏殊信誉的树立北宋词人晏殊,素以诚实著称。在他十四岁时,有人把他作为神童举荐给皇帝。皇帝召见了他,并要他与一千多名进士同时参加考试。结果晏殊发现考试是自己十天前刚练习过的,就如实向真宗报告,并请求改换其他题目。宋真宗非常赞赏晏殊的诚实品质,便赐给他“同进士出身”。晏殊当职时,正值天下太平。于是,京城的大小官员便经常到郊外游玩或在城内的酒楼茶馆举行各种宴会。晏殊家贫,无钱出去吃喝玩乐,只好在家里和兄弟们读写文章。有一天,真宗提升晏殊为辅佐太子读书的东宫官。大臣们惊讶异常,不明白真宗为何做出这样的决定。真宗说:“近来群臣经常游玩饮宴,只有晏殊闭门读书,如此自重谨慎,正是东宫官合适的人选。”晏殊谢恩后说:“我其实也是个喜欢游玩饮宴的人,只是家贫而已。若我有钱,也早就参与宴游了。”这两件事,使晏殊在群臣面前树立起了信誉,而宋真宗也更加信任他了。3.立木为信与烽火戏诸候的对比春秋战国时,秦国的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主持变法。当时处于战争频繁、人心惶惶之际,为了树立威信,推进改革,商鞅下令在都城南门外立一根三丈长的木头,并当众许下诺言:谁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赏金十两。围观的人不相信如此轻而易举的事能得到如此高的赏赐,结果没人肯出手一试。于是,商鞅将赏金提高到50金。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终于有人站起将木头扛到了北门。商鞅立即赏了他五十金。商鞅这一举动,在百姓心中树立起了威信,而商鞅接下来的变法就很快在秦国推广开了。新法使秦国渐渐强盛,最终统一了中国。而同样在商鞅“立木为信”的地方,在早它400年以前,却曾发生过一场令人啼笑皆非的“烽火戏诸侯”的闹剧。周幽王有个宠妃叫褒姒,为博取她的一笑,周幽王下令在都城附近20多座烽火台上点起烽火烽火是边关报警的信号,只有在外敌入侵需召诸侯来救援的时候才能点燃。结果诸侯们见到烽火,率领兵将们匆匆赶到,弄明白这是君王为博妻一笑的花招后又愤然离去。褒姒看到平日威仪赫赫的诸侯们手足无措的样子,终于开心一笑。五年后,酉夷太戎大举攻周,幽王烽火再燃而诸侯未到谁也不愿再上第二次当了。结果幽王被逼自刎而褒姒也被俘虏。一个“立木取信”,一诺千金;一个帝王无信,戏玩“狼来了”的游戏。结果前者变法成功,国强势壮;后者自取其辱,身死国亡。可见,“信”对一个国家的兴衰存亡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4.《郁离子》中记载了一个因失信而丧生的故事济阳有个商人过河时船沉了,他抓住一根大麻杆大声呼救。有个渔夫闻声而致。商人急忙喊:“我是济阳最大的富翁,你若能救我,给你100两金子”。待被救上岸后,商人却翻脸不认帐了。他只给了渔夫10两金子。渔夫责怪他不守信,出尔反尔。富翁说:“你一个打渔的,一生都挣不了几个钱,突然得十两金子还不满足吗?”淦夫只得怏怏而去。不料想后来那富翁又一次在原地翻船了。有人欲救,那个曾被他骗过的淦夫说:“他就是那个说话不算数的人!”于是商人淹死了。商人两次翻船而遇同一淦夫是偶然的,但商人的不得好报却是在意料之中的。因为一个人若不守信,便会失去别人对他的信任。所以,一旦他处于困境,便没有人再愿意出手相救。失信于人者,一旦遭难,只有坐以待毙。5.季布“一诺千金”使他免遭祸殃秦末有个叫季布的人,一向说话算数,信誉非常高,许多人都同他建立起了浓厚的友情。当时甚至流传着这样的谚语:“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这就是成语“一诺千斤”的由来)后来,他得罪了汉高祖刘邦,被悬赏捉拿。结果他的旧日的朋友不仅不被重金所惑,而且冒着灭九族的危险来保护他,缍使他免遭祸殃。一个人诚实有信,自然得道多助,能获得大家的尊重和友谊。反过来,如果贪图一时的安逸或小便宜,而失信于朋友,表面上是得到了“实惠”。但为了这点实惠他毁了自己的声誉而声誉相比于物质是重要得多的。所以,失信于朋友,无异于失去了西瓜捡芝麻,得不偿失的。(以上详见《青少年思想品德教育读本》中央文献出版社)
更多文章
古代的那些皇帝有没有传说中的3000个妃子?你怎么看?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这个问题很容易回答,没有。皇帝的妻子包括皇后、贵妃、妃子、昭仪、才人、美人等,总数可能达数十人,多一点的上百人。如果地位太低的宫女就不算在其中了。其中皇后固定一人,贵妃一般也是一人(地位稍微低于皇后),妃子2至6人,这些都是有皇家礼仪规定的,即使皇帝也不能乱册封。如昭仪、才人、美人等人数就会多一点,
请问古代有什么名人事迹是和诚实守信有关的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人物
晏殊信誉的树立北宋词人晏殊,素以诚实著称。在他十四岁时,有人把他作为神童举荐给皇帝。皇帝召见了他,并要他与一千多名进士同时参加考试。结果晏殊发现考试是自己十天前刚练习过的,就如实向真宗报告,并请求改换其他题目。宋真宗非常赞赏晏殊的诚实品质,便赐给他“同进士出身”。晏殊当职时,正值天下太平。于是,京城
为什么古代总有昏君蒙上眼睛抓妃子取乐的情节?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没错,这种情节确实经常出现在古装剧中,那些妃子一个个花枝招展,咯咯笑着假装躲却又盼着投怀送抱,而昏君则如同“四圣试禅心”中的猪八戒撞天婚一样,蒙着眼睛乱追乱抓,而被抓到的那位装作扭扭捏捏不想被抓到,实则却巴不得抓到的自己。为何这样,这不就成了“犯规”了吗?要说这个“犯规”是有极大好处的,万一昏君心中
古代妃嫔爱上侍卫会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我曾看过一则史例,一个侍卫调戏了皇帝的嫔妃,被皇帝发现并看见了,这事发生在一个晚上,突然灯被风吹灭了。嫔妃很美,趁无光,待卫调戏了嫔妃,但皇帝看到后,装做没看见,第二天,仅把嫔妃下嫁给侍卫做老婆。这个待卫认为自己必死,没想到仅娶了嫔妃作老婆,从此侍卫死心坍地忠于君,后来为保君,不惜命。此皇帝,明君也
招贤纳士诗句?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1、《贾生》唐代:李商隐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译文:汉文帝求贤,宣示召见被贬臣子。贾谊才能,确实高明无人能及。只是空谈半夜,令人扼腕叹息。文帝尽问鬼神之事,只字不提国事民生。2、《木兰花慢滁州送范》宋代:辛弃疾老来情味减,对别酒,怯流年。况屈指中秋,十分好月
鸡鸣狗盗是出自哪个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谢谢邀请!“鸡鸣狗盗”出自《史记孟尝君列传》。在战国的时候,齐国的孟尝君到秦国访问,结果被秦王扣留,回不了齐国了,孟尝君正在为难,他的一个门客,就在夜间披上狗皮,装扮成狗,从狗洞潜入秦王的宫殿,偷来了以前献给秦王的一件狐狸皮大衣,然后把这件狐狸皮大衣献给秦王的一个爱妾,这个爱妾得到这件大衣,可高兴了
关于诚信的历史典故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一诺千金秦朝末年,在楚地有一个叫季布的人,性情耿直,为人侠义好助。只要是他答应过的事情,无论有多大困难,都设法办到,受到大家的赞扬。楚汉相争时,季布是项羽的部下,曾几次献策,使刘邦的军队吃了败仗,刘邦当了皇帝后,想起这事,就气恨不已,下令通缉季布。这时敬慕季布为人,都在暗中帮助他。不久,季布经过化装
刘备为什么说得到孔明如鱼得水?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刘备为什么说得孔明者如鱼得水?简单地说:一个会忽悠(孔明),一个懂忽悠(刘备),一拍即合是也,这样就组成古代绝配的“忽悠二人转”。故刘备常说:“得孔明者如鱼得水也!”唉!此剧只在三国演,现在那能几回瞧?千古佳作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流泪]注:三国原是他们自己一家,刘协喊阿满是泰山老爸,汉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在刘备三顾茅庐前因何才闻名从而被引荐的?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是利刃终究要露锋芒,诸葛亮堪比管仲、乐毅当年在隆中广交朋友,博陵崔州平、颖川石广元、汝南孟公卫等经常是诸葛亮的座上客!是他们在一起经常谈天论地,使得诸葛亮旷世奇才的大名不经而出!当年徐庶投奔刘备旗下干的风生水起,是曹操把徐母骗之麾下,用奸计骗取徐母笔记,徐庶信以为真上当受骗,临走将诸葛亮举荐给刘备!
历史上身高最高的皇帝妃子是谁?有什么故事?欢迎大家一起来讨论讨论?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谢邀】唐太宗李世民的昭陵,持续建设了长达107年,是中国帝王陵墓中规格最大的一座,被誉为“天下名陵”,更为厉害的是,昭陵的陪葬陵墓,多达185座,同样是中国最多。可惜的是,在五代十国时期,军阀温韬的势力范围囊括了唐朝诸多陵墓,“华原贼帅温韬聚众,唐帝诸陵发之殆遍。”上世纪90年代,昭陵东侧,一座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