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三国时期的刘备和曹操,谁更胜一筹?

三国时期的刘备和曹操,谁更胜一筹?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3101 更新时间:2024/1/16 12:26:23

三国时期的刘备曹操,谁更胜一筹?

曹操和刘备谁更胜一筹?很多人会不假思索地回答说:“自然是曹操更胜一筹!”无论是从自身的才干,还是从各自所具有的实力,都是曹操要胜刘备一筹,一言以蔽之:刘备与曹操没有可比性!

当你仔细琢磨时,还不完全是这样!

曹操虽然表面看,比刘备厉害得多,这是人们只是把眼光盯住生前。死后,刚好相反,曹操死后的声望就与刘备没法比了!

下面从四个方面举例分析:

1,曹操死后,被斥之为奸臣;而刘备死后被歌颂为仁义之君。

这一臣一君便有了天壤之别,这还不算。历史上称刘备为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谥号昭烈皇帝,庙号烈祖,史书称之为先主。

曹操呢?历史上称曹操奠定了曹魏立国的基础。曹操在世时,担任东汉丞相,后为魏王,去世后谥号为武王。

刘备这昭烈皇帝自然要比曹操的武王要超出一个档次!

尽管曹操生前一直称自己没有野心,不想篡夺汉帝皇位,为此还专门写了《述志令》,让身边的人替他宣传,可是人们却说这是假的。曹操就是想篡夺汉帝皇位,就是一个奸臣。

刘备呢,也一直说自己只想匡扶汉室,不想做皇帝,最后还是做了皇帝,历史反而说刘备是仁义之君!

这到哪里能说清楚呢?

2,刘备有桃园三结义的传说响彻千古,这一点曹操与刘备更无可比性。

桃园三结义是《三国演义》编纂的故事,史书上是没有记载的。

《三国演义》为何偏偏要为刘备编纂这么一个流传千古的故事呢?

主要原因当然是刘备与关羽张飞的关系非同一般。

曹操也有很多忠臣良将啊,为什么《三国演义》就不为曹操编纂这么一个响彻千古的故事来呢?

这说明曹操生前在某些方面还是不如刘备做得好!

3,刘备还有与孔明的鱼水传说,同样响彻千古,在这一点上,曹操也无法与刘备相比!

刘备和孔明的君臣关系,并不是一如既往地好得如鱼水关系一样。在益州那会儿,刘备身边有法正,刘备就冷落了孔明。只是法正死后,刘备身边没有了杰出的谋士,刘备才重新考虑孔明的军师地位。

曹操与荀的关系也很不一般啊,可是人们却说荀是曹操害死的,曹操冤不冤呢?

曹操与荀攸的关系也不一般啊!

曹操曾当着儿子曹丕的面说:“荀攸是你做人的表率,你要对荀攸十分尊敬。”

荀攸患病的时候,曹丕跪在荀攸的床前问候荀攸。

后来荀攸跟随曹操出征,途中患病身亡,曹操对此痛哭流泪。

如此忠诚的关系,《三国演义》也没有编一个感人的故事,反而说荀攸是反对曹操称魏公,被曹操害死的,曹操冤不冤呢?

4,刘备白帝城托孤孔明,本来是迫不得已的事情,也被《三国演义》演绎得惊天动地!

曹操安排曹丕接班,保证了北方的相对稳定,《三国演义》也没有为曹操编纂一个惊天动地的故事来!

这一切都说明什么呢?

从外面今天的人看来,曹操对郭嘉的贡献,对历史的影响是远远大于刘备的。可是人们总是称赞刘备,贬斥曹操,这是令人不得不思考的问题!

刘备当着庞统的面说过:“今指吾为水火者,曹操也。操以急,吾以宽;操以暴,吾以仁;操以谲,吾以忠。每与操反,事乃可称耳。”

刘备生前与曹操比着干,没有胜过曹操,殊不知死后比曹操的待遇好得多!

这就让人大跌眼镜了!

山野老人讲三国,不管您满意与否,都盼望您阅读后写两句想说的话!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哪些著名的历史人物曾经成功过后来却失败了?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历史是由胜利者踩着无数失败者的尸体书写而成的,所谓一将功成万骨枯,这万具枯骨里,就有着许多曾经无比成功,但没能善始善终,距离胜利一步之遥的失败者。1、吴起吴起的一生辗转多个国家,世人都知道他带兵打仗的能耐,和孙子并称孙吴。但很少有人知道,吴起治国理政的才能,吴起虽然在魏国战无不胜,使魏军一跃成为诸侯

  • 古代争夺皇位失败的人谁最值得惋惜?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应该是晋朝的司马攸吧。司马攸是司马昭的小儿子,他的哥哥就是晋武帝司马炎。司马昭路人之心,基本上完成了代魏的流程,就等儿子来称帝了。他原本最喜欢的就是司马攸,因为相比之下,司马攸要比司马炎要聪明一点。但有一点,这个司马炎已经过继给了司马昭的哥哥司马师,司马师是三马食槽的主要人物,高平陵之变,司马师是有

  • 唐太宗真的喜欢魏征吗?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魏征混迹于江湖心机很深,早年做过道士,先后在元宝藏,李密,李渊,李建成手下效力,好青云不断,转投李世民下,只不过又了个吃饭处,。对於人生,许多人看不明白,许多人看明白了而做不到,魏征大概就是那个既看的透彻,又活的清醒的人吧、。魏征面善,粗眉大眼,人前处总是一副亳无心机,却学富五,通今博古一表人才,看

  • 杨贵妃吃荔枝的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杨贵妃吃荔枝的故事如下:当年杨贵妃吃的荔枝来自全国多个州郡,以广东广西岭南为主,和现在差异并不大。但是想在长安城里吃上一口新鲜荔枝,可是需要“不惜代价”才行。一颗鲜荔枝的价格,早已超过了等重的黄金。爱吃荔枝的贵妃。荔枝在唐代号称“百果之中无一比”,有百果之王的美誉。三千宠爱于一身的杨贵妃出生在四川(

  • 北魏孝文帝元宏年仅33岁便驾崩,临终前为何下令赐死心爱的皇后?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太和二十三年(499年),北魏孝文帝元宏弥留之际留下遗诏,内容便是处死皇后冯氏。原因其实很简单,皇后冯氏在元宏出征之际,竟然在皇宫中与他人私通,再加上当时太子年仅16岁,为了防止自己死后,汉末外戚专权的故事重演,因而留下遗命要求处死冯氏。△北魏孝文帝和孝文幽皇后皇后冯氏乃是元宏表姑,入宫之后极受宠爱

  • 乾隆明知和是一个大贪官,还如此宠爱他?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人物

    乾隆明知和是一个大贪官,还如此宠爱他?和,民间素有“二皇帝”之称。这位贪官之所以被乾隆器重,是因为这个人善于溜须拍马,会阿谀奉承,最为主要的是乾隆有其自己的政治目的,所以和的贪腐,乾隆只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四个维度谈谈这位和大人。一、才貌双全在电视剧《铁齿铜牙纪晓岚》里,王刚老师把和演得惟妙惟肖,大

  • 古代聪明少年的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伤仲永》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pān)仲永/环谒(y

  • 削藩自古有之,各朝皆有成例,为何朱允却失败了?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小小小百科全书观点从秦始皇平灭六国一统天下之后,秦始皇敏锐的发觉,朝代更迭动乱的原因就是因为地方权利超过了中央权力所导致的。所以秦始皇开始废除分封制而改为郡县制。所以从秦朝开始,历朝历代的王朝就特别的在意中央集权问题。几乎每个朝代凡是想有一番作为的皇帝,他们的首要任务就是加强中央权力。一方面可以杜绝

  • 叙述卧薪尝胆的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公元前496年(越王勾践元年(前496)),吴王阖闾派兵攻打越国,但被越国击败,阖闾也伤重身亡。两年后阖闾的儿子夫差率兵击败越国,越王勾践被押送到吴国做奴隶,勾践忍辱负重伺候吴王三年后,夫差才对他消除戒心并把他送回越国。其实勾践并没有放弃复仇之心,他表面上对吴王服从,但暗中训练精兵,强政励治并等待时

  • 五国合纵攻秦为何失败?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谢谢邀请,公孙衍倡导的“五国合纵攻秦",即魏、韩、赵、燕、齐,五互相承认对方君主王位,带动中原各国称王,试图以此联合五国力量与三大对抗,但燕国半途退出,跟着魏又退出剩下三国攻秦,损兵8万,后来说动魏齐韩三国,但齐又退出。战国时期,五国攻秦,各考虑到利益,尔虞我诈,争斗不休,所以惨败而终。老师不懂叫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