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悟空问答邀请
在历史上因改正自己错误而成功的人物,总的来说还不在少数!
其中的有唐太宗李世民的善于纳谏,汉武帝刘彻的轮台思过,但我认为真正把自己由一个横行乡里的恶少年变成为一个有利于国家的人,才是一个真正了不起的人!
我在此说的这个人就是三国时期的吴国人周处!
周处,三国时期吴国人,父亲周舫是东吴的鄱阳太守,是典型的官二代。
周处自幼习的一身好武艺,但因缺乏教导染的一身恶习,标准的市井恶棍、横行乡里,人皆恨之,而周处尚不知道自己的过失。
有一年的某天,周处问一老汉:现在时政和谐、年成丰收,大家为什么不快乐呢?
老汉答道:现在南山有猛虎、东海有蛟龙,害了许多人的性命,有何而快乐可言!
周处自恃深有勇力,于是自告奋勇孤身一人上南山射杀猛虎,又手持利刃下海搏杀蛟龙。
周处与蛟龙在海中搏斗三天三夜、时沉时浮。
人们都以为周处与蛟龙一起同归于尽,于是都在欢乐庆贺,人们常说乡里有三害:南山猛虎、东海蛟龙还有周处,如今三害都没有了。
周处杀姣归,以为人们会像迎接英雄一样迎接自己,但听到的却是人们都在庆贺自己的死亡。
于是周处猛然意识到,自己一贯的所作所为深为人们所痛恨,于是决心痛改前非。
再后来周处找到当时的著名学者陆云和陆机,向他们虚心请教改过自新。
经过陆云和陆机的教导,后来周处努力学习、积极上进,成了后来晋朝的一名将领,为国立下了战功!
诚谢悟空邀请:
唐太宗李世民,战国时期的赵之名将廉颇,三国时的周处都有知错能改的过往,我认为最典型当为汉高祖刘邦:他真是因为努力改正自己的每一个错误而走向成功的。
这老儿,亭长出身,是地道的无赖流氓,但能在短短八年时间里开创大汉基业与他听信劝谏,努力改正自己的错误戚戚相关:
1.韩信投奔刘邦后得不到重用,就逃跑了,这有了“萧何月下追韩信”的的故事!刘邦认为一个无名小卒,不值得萧何连夜追赶,慧眼识珠的萧何说:“韩信是当今奇才,简直是国士无双呀”!刘邦接受了萧何的建议,登坛祭祀,拜韩信为大将!后来韩信“攻必克、伐必取”成为汉初三杰之一,为刘汉王朝立下了汗马功劳。
2.刘邦率军攻入秦宫后,沉浸在靓女美食中,贪图享乐,悠哉游哉,“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张良听说后,利用前车之鉴当面谏言,最终使之醍醐灌顶!才有了还军灞上,约法三章的壮举!后来终于赢得秦的民心,战胜了楚霸王。
3.楚汉相争进入相持阶段,韩信趁火打劫,要官要权,派使者向刘邦申请封自己为“假齐王”,刘邦大怒,骂道:
“吾困于此,旦暮望若来佐我,乃欲自立为王!”张良,陈平蹑汉王足,因附耳语曰:“汉方不利,宁能禁信之王乎?不如因而立,善遇之,使自为守。不然,变生。”
刘邦恍然大悟后,立即假戏真做:“大丈夫定诸侯,即为真王耳,何以假为”!真钦佩他随机应变的能力!并派张良到齐封韩王为齐王。后来,韩信赅下利用十面埋伏的计谋灭了项羽!
中国古代哪些朝代交替时,有杀鸡儆猴、树立威信的例子?
喜欢看历史故事,记得三国时期,董卓虽然没有称帝,但是也是权利交替,而且还是拿皇帝开刀。董卓刚从西凉进宫,为了尽快树立权威,就借故把汉少帝刘辨给废成了弘农王,把陈留王刘协推上帝位。杀鸡儆猴的事儿,不是皇帝的专利。皇帝失势的话,也会被用来当成是杀鸡儆猴的工具。手里有实权,才是王道。点个赞呗,关注一下了解更多。
中国五千年历史,最为经典的而被人传颂的杀鸡儆猴,莫过于三国时期的诸葛亮挥泪斩马稷。
当马稷失街亭后,诸葛亮很是痛苦,甚至惋惜掉下眼泪,但还是把不听指挥的马稷斩掉。不仅让死去的马稷深深感念丞相的仁慈(军令状是杀马稷全家,结果只杀掉马稷一人),还让三军感念丞相的治军严明,赏罚分明(诸葛亮自降三级),最后从容退师。
这就是权力的杠杆作用,用一个人撬动一群人的手段。当然,相比一群人(猴子)来说,一个人(鸡)就显得无足重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