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古代男尊女卑,武则天为什么能当上皇帝?

古代男尊女卑,武则天为什么能当上皇帝?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259 更新时间:2024/1/23 13:08:11

武则天做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皇帝,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她之所以能当上皇帝,是好几方面的因素共同促成的,并不能单纯的用野心和强势来说明。

幼年经历武则天的父亲武士本是一名商人,冒险投资李渊,人力物力财力全方位支持李渊的的事业,李渊建立唐朝后,武士成了功臣,又娶隋朝皇室之女杨氏为继室,生武则天。武则天随武士各处做官,开阔眼界,又随母亲读书,开阔视野。行万里路,读万卷书,自是见识非凡。

然武士去世后,武则天母女遭到武家排挤,不得不回到杨家,十四岁准备进宫,那时的武则天是乐观自信的,她说:“见天子庸知非福?”这个十四岁的女孩子从此成了皇家人。

才人生涯貌美的武则天成为唐太宗的才人,却也止步于才人,唐太宗自己本就是强势又精明强干的人,他不喜欢锋芒太过的女人,武则天是聪明反被聪明误,狮子骢事件里,武则天的表现让唐太宗很不喜,于是武则天在她十二年的才人生涯里备受冷落。

然而正是这十二年的郁郁不得志让武则天迅速成长起来,她的锋芒藏了起来,隐忍成了她的生存法则,唐太宗这里已经没有了她的希望,她开始寻找别的出路,于是李治走进了她的视野。

沦为尼姑眼看唐太宗快不行了,武则天和李治偷偷相爱了,她寄希望于李治能改变她的处境,然而唐太宗去世,她不得不和别的宫女一起到甘露寺生活,李治忙着继位处理国家大事,根本没有在意武则天的去向。

清苦的生活没有令武则天怨天尤人,她相信总有办法离开这里,她必须离开,绝不能老死在甘露寺,所以她想办法和李治取得了联系,一年后,李治去甘露寺,两人泪眼婆娑。回去后的李治开始想办法让武则天回到后宫。

机会自己来了,王皇后萧淑妃正斗得不亦乐乎,听说皇上在外面和一个尼姑有情,王皇后病急乱投医,主动提出接武则天回宫,于是事情顺利解决。武则天回了宫。

废王立武此时的武则天,已由原来的青涩大胆变得成熟妩媚,她在后宫一步一个脚印,先帮皇后斗垮了萧淑妃,自己也成了昭仪,然后李弘出生,有了儿子的武则天开始想要的更多,大家都是女人,你能做皇后,我也能,武则天开始准备向皇后之位进发,她收买、栽赃、陷害,都无法让李治废掉王皇后,于是出现了小公主事件,李治和武则天站在了一边。

废王立武的行动提上了日程,然而外廷大部分官员都不同意。尤其是以长孙无忌为代表的关陇集团是彻底的反对派。他们的反对反而让李治坚定了立武则天为后的决心,并且想杀杀朝中重臣的威风。最后的赢家是武则天和李治。这时候李治最信任的人无疑只有武则天。

“二圣”出现武则天做了皇后,确实有母仪天下之风,她和李治一内一外,将国家治理的很好,当然经过“废王立武”这件事,武则天认识到培养自己势力的重要性。她逐渐在外廷有了以许敬宗为首的自己人。几年后,李治生病,因为知道武则天头脑精明,又是自己最信任的人,于是有一段时间让武则天代理朝政,这一决定无疑让武则天有了更大的野心,武则天发现了自己的政治才能,也有了新的野心。

当然这也让李治和武则天之间出现了裂痕,不再如从前般互相信任。李治一度想废掉武则天,只是武则天已今非昔比。后来李治提议封自己为天皇,武则天为天后,有了“二圣”局面。

登基为帝李治死后,武则天摄政,李旦李显轮流做皇帝,谁也不敢和武则天相抗衡。

这时候武则天动了自己做皇帝的心思,但是这在男权社会比登天还难,再难她也要试试。

她广开言路,鼓励告密,遂发现和组建了一批酷吏,利用这些酷吏她打击反对她的官员,屠杀李唐宗室,威震朝野。

她让面首薛怀义给她寻找登基的合法典籍,还真找到了《大云经》,薛怀义带领一众和尚翻译成通俗易懂的《大云经疏》,广泛传播,打造舆论基础。薛怀义后来还主持修成了明堂。

一番筹谋下来,武则天终于在690年自立为帝,改唐为周,建立了武周王朝。

武则天能在男尊女卑的社会做了皇帝,不仅仅是她强势有野心的结果,也有李治的成全,以及局势的变换。

所谓“时势造英雄”。

谢谢邀请!武则天当上皇后以后,逐渐开始清理后宫,原李治宠爱的萧妃和王妃都被武则天慢慢折磨而亡。朝中大臣长孙无忌和褚遂良,因反对武则天当皇后,均被流放。不久,李治得病,整日头晕。将朝政让武则天打理。武则天开始肆无忌惮。李治在位34年,后20年基本是武则天当权。她废太子,立自己的儿子李泓,后废李泓,杀死李泓,立二儿子李贤,李贤后被贬为庶人,又立三子李显。弘道元年,高宗李治去世,唐中宗李显继位,武则天为皇太后。李显昏庸,武则天废李显,立四子李旦为唐睿宗!李旦还没有把位置坐热,武则天急着当皇帝了。武则天将李显两口赶出京城,这期间李旦的三儿子李隆基出生。公元684年,武则天改东都洛阳为神都。立武氏七庙,大力用武氏外戚打压政敌。五年后,武则天改唐为周,自称为圣神皇帝,在长达36年的苦心经营后终于当上了皇帝,时年67岁。武则天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皇帝。也是历史上著名的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古代名人坚持理想最终成功的事例?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1、鲁迅从小认真学习,少年时,在江南水师学堂读书,把获得的一枚金质奖章卖掉换了书。每当夜读难耐时,他便吃辣椒驱寒坚持读书,后来终于成为我国著名的文学家。2、包拯自幼聪颖,勤学好问,他努力学习律法刑理知识,为长大以后断案如神,为民伸冤,打下了深厚的知识基础。3、玄奖为了求取佛经原文,万里跋涉,西行取经

  • 汉成帝妃班婕妤的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后妃]汉成帝妃班婕妤班氏一门,在汉代是非常显赫的家族,文武勋功,德行学问,都极一时之盛。西汉成帝时的班婕妤和东汉的班彪,班固,班超都是名垂千古的人物。班婕妤是汉成帝的后妃,在赵飞燕入宫前,汉成帝对她最为宠幸。她的父亲是班况,班况在汉武帝出击匈奴的后期,驰骋疆场,建立过不少汗马功劳。班婕妤在后宫中的

  • 古代孝子故事典故有哪些?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二十四孝孝感动天虞舜,瞽瞍(ǔsǒu)之子。性至孝。父顽,母,弟象傲。舜耕于历山,有象为之耕,鸟为之耘。其孝感如此。帝尧闻之,事以九男,妻以二女,遂以天下让焉。戏彩娱亲周老莱子,至孝,奉二亲,极其甘脆,行年七十,言不称老。常着五色斑斓之衣,为婴儿戏于亲侧。又尝取水上堂,诈跌卧地,作婴儿啼,以娱亲意。

  • 惩前毖后这个成语故事的周成王是个怎样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周成王作为西周建立统一封建政权后的第二代君主,在他期间完成了对东国的一系列征伐,巩固了周在东方的统治。此外,他继承了武王遗志,在周公的辅助下为周初政权巩固做出了杰出贡献。开创了“周康之治”。在西周的史墙盘和徕盘中,都认为成王是一个能够统御四方,能够刚柔并举的“宪圣”的君主当然最有名的是李世民也魏征的

  • 历史上的“贞观之治”出现时间并不长,李世民是怎样做到的?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其实从隋朝时我们就已经兴盛了,贞观之治除了李世民勤政外,还占了点儿隋朝的光呢!!!贞观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年号,李世民生于公元598年12月或599年1月出生,公元649年去世,享年51岁左右,在位二十三年,从公元616年17岁参加反隋起兵,其战功赫赫,先后击败王世充、窦建德、杜伏威、刘武周、宋金刚、刘

  • 古时候是谁在听到自己被选为君主,却去河边洗耳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许由。典故:许由“以清节闻于尧。尧大其志,乃造使以符玺掸为天子。于是许由昭然叹日:‘匹夫结志,固如盘石。采山饮河,所以养性,非以求禄位也;放发优游,所以安己不惧,非以贪天下也。'使者还,以状报尧,尧知由不可动,亦已矣。于是许由以使者言为不善,乃临河洗耳班婕妤(公元前48?2年),西汉女辞赋家,是中国

  • 古代有关孝的感人事迹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可参考古代的二十四孝:孝感动天戏彩娱亲鹿乳奉亲百里负米啮指痛心芦衣顺母亲尝汤药拾葚异器埋儿奉母卖身葬父刻木事亲涌泉跃鲤怀橘遗亲扇枕温衾行佣供母闻雷泣墓哭竹生笋卧冰求鲤扼虎救父恣蚊饱血尝粪忧心乳姑不怠涤亲溺器弃官寻母、孝感动天舜,传说中的远古帝王,五帝之一,姓姚,名重华,号有虞氏,史称虞舜。相传他的父

  • 前秦独眼皇帝苻生,嗜杀成性,到底有多残忍?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前秦与东晋的淝水之战是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当时前秦的君主是苻坚。本来皇位也轮不到他,可是他的上一任太残暴了,结果机会就让苻坚逮着了。古代暴君有很多,我们可能张嘴就能说出几个,比如夏桀、商纣,隋炀帝等等,其实在东晋时期,北方有个前秦政权也有一位,就是苻坚前一位。他叫苻生,是苻坚的堂兄。苻生,是

  • 古代孝敬父母的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二十四孝_忠孝双全明朝湖南道川守将沉至绪,有一个独生女儿,名叫沈云英。自小聪明好学,跟父亲学得一身好武艺。因其父率兵迎异军死在战场上,当时沈云英才十七岁,她登上高处大声呼曰:“我虽然是一个小女子,为完成父亲守城的遗志,我要决一死战。希望全体军民保卫家乡。”大家深受感动,发誓要夺回失地。很快解除了包围

  • 古代孝的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人物

    古代有“二十四孝”01孝感动天舜,传说中的远古帝王,五帝之一,姓姚,名重华,号有虞氏,史称虞舜。相传他的父亲瞽叟及继母、异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让舜修补谷仓仓顶时,从谷仓下纵火,舜手持两个斗笠跳下逃脱;让舜掘井时,瞽叟与象却下土填井,舜掘地道逃脱。事后舜毫不嫉恨,仍对父亲恭顺,对弟弟慈爱。他的孝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