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蛊是中国一种古老的方术,古人认为,施巫蛊,就会通过神秘的超自然能力,对仇恨对象产生杀伤力。巫蛊之术比较隐蔽,在古人眼里,它是一种阴毒的手段。所以,自秦汉起,法律对施巫蛊就有严厉的惩罚。
巫蛊的种类大致有三种,一种是诅咒术,一般是通过向神灵祈求,对被诅咒人形成伤害;一种是人偶压胜,通常以人偶代替被诅咒者,施以针扎胸口、头部,并结合咒语,对被诅咒人施以伤害;第三种是毒蛊,蛊是指毒虫的总称,可以通过人工饲养的方式培养,以接触或添加在食品中,伤害对方。
以上三种方式,除了第三种会对被害人造成实际伤害,其它两种其实顶多是心理伤害。那么汉武帝为什么如此忌惮呢?
一、古人的认知,普遍认为巫蛊会对人形成伤害
古人对巫蛊的恐惧,绝不亚于现代人对急性传染病的态度。汉代甚至对施巫蛊有很细的法律规定,比如,养蛊之人,只要蛊虫养成就要被判刑,一旦对人形成伤害,一律死刑。
汉代皇室后宫屡屡爆发巫蛊事件,造成无数人头落地。比如汉武帝的第一任皇后陈阿娇,就因为巫蛊被废后,汉武帝晚年更是多次爆发巫蛊之祸。汉成帝的许皇后,也因为巫蛊事件被废后。
所以,环境是汉武帝忌惮巫蛊的客观原因。
二、汉武帝晚年健康状况不好,真真假假的巫蛊事件频发
汉武帝年老后一心祈求长生,巫蛊之祸爆发时,他已经是六十八岁高龄老人,健康状况不好,所以变得疑神疑鬼,总认为被人诅咒了。
其实也不能完全怪汉武帝,那段时间确实发生了太多的巫蛊事件,几乎可以认定,阳石公主、诸邑公主确实对父亲汉武帝实施了巫蛊诅咒,还有民间不计其数的巫蛊事件。笔者认为,太子刘据的蛊巫之祸应该不是冤案,他很可能确实参与了施巫蛊。
频频爆发的巫蛊之祸,让人真假难辨,汉武帝认为自己的健康问题,就是受到了巫蛊诅咒,有这样的想法,不足为奇。
三、西汉是巫蛊事件的高发期,与政治因素纠缠在一起
如果民间出现巫蛊事件,就简单多了,偏偏很多巫蛊发生在皇宫,或者针对皇帝,这件事就麻烦了,政治因素的掺杂,让人逃无可逃。
比如征和元年太子刘据的巫蛊之祸,至今都不能搞清楚真相,有人说事件就是江充诬告引起,也有人认为刘据没有被冤枉。这其中,掺杂了储位之争,皇权与储君的矛盾,太子系与诸王系之间的矛盾等等。
汉武帝本就是政治动物,频发爆发的巫蛊事件,其背后都是政治斗争的结果,晚年的汉武帝,除了担心自己的健康外,最担心的就是皇权受到染指,这才是汉武帝最大的忌讳。
谢谢悟空邀请
汉代,在历史上是巫术盛行的时期。这一时期不仅民间充斥巫术,就连皇宫里也刮起了浓浓的“巫风”。“街巷有巫,闾里有祝”,是当时最好的写照。巫蛊术归根到底就是种害人的方法,而汉代的巫蛊术来源于哪里?至今有三种截然不同的说法。
汉代巫蛊术起源的三种说法先秦时期,中原地区已经有利用偶人、画像等物来进行伤害活动的巫术。到了汉代,不仅巫术盛行,就连巫医也相当普遍。有的人在得病之后,并不会主动地求医问药。相反,首先想到的,就是去找巫师降神驱邪。
据东汉王符《潜夫论》记载,“不自知为巫所欺误,乃反恨事巫之晚”。就算得病后因延误医疗而死亡,其家属反而会埋怨为何不早点去找巫师?关于起源,有三种不同的说法。
一是汉代的巫蛊术,是由商代后期出现的偶像祝诅术发展而来的;
二是汉代的巫蛊术,是起源于匈奴;
三是汉代的巫蛊术,源于西南少数民族的养蛊风俗。
汉代巫蛊术如何施行一直是个谜巫蛊中的“蛊”,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含意。甲骨卜辞中有:“…鬼…蛊”。在《说文解字》里,也有“枭磔死之鬼亦为蛊”的记载,而《左传》中亦有“蛊疾”一说。蛊最早出现时,应是与鬼怪联系在一起。
“蛊”的范围到后来变得越来越丰富。据《周礼》记载,“庶氏掌除毒蛊,以攻说之,嘉草攻之。”这是指对人具有伤害性的虫物均为毒蛊。在《左传》中,“谷之飞亦为蛊”。同时,“蛊”又是卦名,在《周易》里有蛊卦。
“蛊”字到了最后,已经成了带有伤害性的意思。而汉代的“巫蛊术”则完全是为了加害他人而实施的一种方法。这其中又包括两大类:一是以射画像、偶像为伤害方式的“偶像伤害术”;二是以虫物病害人的“畜蛊害人术”。
另外,两汉时期的巫蛊术中还出现了“胡巫”的身影。所谓的“胡巫”,多指匈奴族的巫术。据《汉书戾太子传》记载,“胡巫受充意指,妄作蛊状”。说的是汉武帝时的“巫蛊之祸”,江充带领胡巫掘地求偶人之事。
一、偶像伤害术
世界上许多民族相信,制作一个人的偶像可以代表这个人,如果毁去这一偶像,它所代表的对象即会有病或死亡。殷商时期,偶人已被用于偶像伤害术。而两汉时期的偶人,又有大部分是以桐木制作的。在《盐铁论散不足》中有:“桐马偶人弥祭,其物不备,器用如生人…”。
春秋时期,桐棺一直被视为最粗劣最下等的棺材,以三寸桐棺下葬往往被当作对罪犯的一种惩罚。有专家认为,汉代以桐木为偶很可能与桐棺示罚有关,应是有目的的巫术行为。
古代巫蛊的偶像伤害术,无论是哪个地区其做法大致上,都是做木偶人、草人或剪纸人以代表仇家,然后写上其姓名生辰,有的甚至还将搜集到的仇人的头发、指甲、衣服碎片等物后,通过暗诵咒语,希望仇人失魄生病乃至死亡。
二、畜蛊害人术
这是种人为制造蛊害人的方法。据《史记秦本纪》记载,早在秦德公二年(公元前677年)已有所谓的“御蛊”,“初伏,以狗御蛊”。两汉后期,一些中蛊、畜蛊的描述逐渐增多,造蛊害人之事时有发生。
据《舆地志》记载,“江南数郡,有畜蛊者,主人形之以杀人。饮食形中,人不觉也。”而葛洪的《肘后备急方》及巢元方的《诸病源候论》等,还详细记载了中蛊后的各种症状及治疗方法。可见秦汉时期,有人故意蓄养毒虫已是不争的事实。
两汉时期的巫蛊术具体是如何实施的?除了史料极少涉及或记载外,更由于实施这种害人的方法,一般都是秘密进行,外人要想得知并不容易。所以,直到现在仍是一个谜。
汉代宫廷内曾发生过多起巫蛊事件,秦汉以前已有造蛊害人者,故设官除之也。据汉代《贼律》记载,“敢蛊人及教令者,弃市。”据《魏书·刑法志》记载,“为蛊毒者,男女皆斩,而焚其家。巫蛊者,负羊抱犬沉诸渊。”
就当时的情形来看,对于实施“蛊毒”或“巫蛊”者已采取不同的处罚方式。表明这种害人的“巫蛊之术”,会造成一定的社会危害性,只能通过法律来明令禁止。
因此,“巫蛊术”让汉武帝如此忌惮,其根源就在此。
一、巫术对汉代的影响早已根深蒂固
汉朝的开国之初,刘邦就在长安设置巫官,负责掌祠天地诸神,并继承了楚人信鬼好祠的风气,将楚地的东君、云中君、大司命、少司命、河伯等都列为国家祭祀的对象。汉文帝时,既下诏禁止“秘祝移过于下”,又相信巫人能使“日却复中”、“人主延寿”,甚至乎“不问苍生问鬼神”。
汉武帝时期,“尤敬鬼神之祀”。平定越地后,又“尤信越巫”。为求长生不老,不惜大量任用方士。更召见上郡大巫为其治病,认为“巫医无所不致,不愈。”而汉成帝则颇好鬼神;哀帝曾“博征方术士”……等。
二、汉代宫廷的巫蛊事件
两汉时期,巫术不仅有着广泛的生存空间,更成为宫廷斗争的一种手段。虽然对施蛊者实施严厉的惩罚,但仍屡禁不止。发生在汉武帝时期的“巫蛊之祸”,成了汉朝最为著名的巫蛊事件,其牵连者达数十万人之多。除此之外,汉朝的宫廷里曾发生过多起的巫蛊事件。
汉武帝陈皇后事件。陈皇后因巫蛊而被废,相连及诛者三百余人;2.汉成帝许皇后事件。事发后,太后大怒,下吏考问,谒等诛死,许后坐废处昭台宫。
3.东汉章帝窦皇后与宋贵人事件。窦皇后诬言宋贵人欲为巫蛊祝诅之术,逼迫其自杀而死,太子庆也被废为清河王;
4.汉和帝阴皇后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