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穿着打补丁衣服上朝的汉文帝刘恒,是因为穷吗?

穿着打补丁衣服上朝的汉文帝刘恒,是因为穷吗?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4777 更新时间:2024/1/27 10:08:30

据历史记载,汉文帝刘恒治理国家时,国库里的钱多得数不清,穿钱的绳子都烂了;粮仓的粮食一年年往上堆,都堆到粮仓外面来了。但他一生提倡节俭,因此,他穿着补丁衣服上朝,并不是因为穷。他之所以如此严以律己,跟他的身世有着直接的关系。

称帝之路

汉高祖刘邦共有八个儿子,刘恒是他的第四个儿子,他的母亲是薄氏。按常理来说,薄氏不得宠,刘恒自然也没有什么机会继位。刘恒八岁时,被刘邦立为代王,都于晋阳(今山西太原)。刘恒就藩代地十五年间,体会到百姓的不易,他恭俭作则、发展生产与民同乐。

吕后去世之后,吕氏势力很快就被刘邦的旧臣们携手诛灭了。大臣们认为当时吕后立的小皇帝刘弘不是汉惠帝的后代,不符合皇位继承的法统。而刘邦的八个儿子中,仅剩下四子刘恒和七子刘长(长子刘肥、少子刘建早已病逝)。相比之下,一来因为刘恒为长;二来在刘恒为代王期间颇有政绩,做事又稳重谦恭、深得人心;三是因为刘恒的母亲薄氏及妻妾们性格都比较温顺,不会重滔后妃专权的覆辙。就这样,刘恒在臣子们的支持下继承了皇位,成了汉文帝。

治国有方

刘恒虽然当了皇帝,但依然保持着节俭的作风。他厉行节约,在23年的帝王生涯中,宫殿从未装修过;苑林也从未扩建过。甚至,他上殿的时候,还穿着只有贫民才穿的草鞋;龙袍也是用一种很粗糙、黯淡的廉价丝绸来缝制的。有了破洞之后,还让窦皇后补一补,然后继续穿。就算是为以后修建的陵墓,汉武帝刘恒也要求从简:

“皆以瓦器,不得以金银铜锡为饰,不治坟,欲为省,毋烦民。”“霸陵山川因其故,勿有所改”。他的意思是,以后自己的墓地要按照山川原来的样子因地制宜,建一座简陋的坟地,不要大兴土木地改变了原来的模样。

汉文帝不光自己节俭,对后宫的服饰要求也同样严格。当时,在那些贵夫人中,很流行长衣拖地,但他为了节约,即使是最宠幸的夫人要做新衣,也不准衣服的下摆拖到地上。就连宫里的帐幕、帷子,也全都没有刺绣,且不带花边。

除了懂得节俭以外,汉文帝还十分孝顺母亲,并把这份孝心惠及到了民间。他刚当皇帝不久就下令,由国家供养八十岁以上的老人,每月都要发给他们米、肉和酒;而对九十岁以上的老人,还要再发一些麻布、绸缎和丝棉,给他们做衣服。

汉文帝在位期间,甚至12年免收全国田赋。他还亲自耕作,做天下之表率,推动了生产力的迅速恢复与发展。

匈奴曾三次侵犯汉境,汉文帝均及时派兵还击击退强敌。汉文帝废除严邢苛法,带头执行法制判决,并且知人善任,虚心纳谏,提拔重用人才,使汉朝从国家初定逐步走向繁荣昌盛,为后来汉武帝的横扫四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历史评价

北宋文学家吴垧《五总志》上有这样的记载:汉文帝刘恒以“履不藉以视朝”。

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文帝“即位二十三年宫室苑囿狗马服御无所增益”。司马迁高度评价汉文帝:“德至盛焉”“岂不仁哉”!

唐代司马贞在《史记索隐孝文本纪述赞》中记载:孝文在代,兆遇大横。宋昌建册,绛侯奉迎。南面而让,天下归诚。务农先籍,布德偃兵。除帑削谤,政简刑清。绨衣率俗,露台罢营。法宽张武,狱恤缇萦。霸陵如故,千年颂声。

结语

汉文帝一生为民、俭朴勤政,并不断改进政策,为强国富民孜孜以求,在历史上实属罕见。由于他廉洁爱民、励精图治,才造就了“文景之治”的盛世。也为汉武帝提供了有利的治国条件,让他也有了一番大作为。

汉文帝如此节俭,不知朋友们对他有什么看法呢?欢迎留言探讨。

汉文帝刘恒,即孝文皇帝,汉高祖刘邦第四子,是汉朝第五任皇帝,他与儿子即后来的汉景帝执政期间被历史学家称为"文景之治"。

刘恒登基前被封为代王,他的上位得益于吕氏政权被剿灭以后。他的俭省在于经过了吕后执政期间的经历,刘恒执政二十三年,以仁孝为执政理念。

刘恒执政期间废出肉刑,废出诛连制度,关心民间疾苦,大力发展农业。

刘恒登基前经历了吕后专政期间对刘氏宗族的杀戮以及种种酷刑,所以做了皇帝后对酷刑一一废除,并同时废出一人有罪家族同罪的诛连制度。

上曰:法则,治之正也,所以禁暴而率善人也。今犯法已论,而使毋罪之父母妻子同产坐之,及为收奴,朕甚不取,其议之。他的提仪虽遭到刑律大臣的反对,但终究还是废除这诛连制度,这在封建时期,不能不算是一大仁义之政。同时还废除了酷刑"肉刑",这一点也可能是吕后把戚夫人做成"人彘"的惨状刺激了他,使他下决心废除酷刑的原因。

其次刘恒大力发展农业生产,并减税以增加民间收入,经过数年的改革,汉文帝期间国家财力得以迅速强大,人民安居乐业。

汉文帝刘恒执政期间,国富民强,深得人心,但他自己勤俭节约,而且后宫同样节省,为"汉景之治"打下基础。

刘恒执政后为解决民间疾苦,采取一系列措施,使恩惠普及到每个人,《史记,孝文本记》记载,他除了大赏金银于大臣外,对民间无子无妻的"五保户"们也是大行赏赐。

赐天下鳏寡孤独穷困及年八十已上孤儿九岁已下布帛米肉各数。由此可见,刘恒这个人对大臣与民众还是很大方的,他对自己又是什么待遇呢?《史记》记载:

孝文帝从代来,即位二十三年,宫室苑囿,狗马服御无所增益,有不便,辄弛以利民。上常衣绨衣,所幸慎夫人,令衣不得曳地,帏帐不得文绣,以示敦仆,为天下先。治霸陵皆以瓦器,不得以金银铜锡为饰。以上这段,就是民间所说的汉文帝穿补丁衣服上朝的出处,可见汉文帝穿补丁衣服不是穷,而是节俭,为天下人做榜样,体现居安思危勤俭的思想。

汉文帝为什么以孝仁勤俭治国呢,这与他成长的经历和当时的社会背景有很大关系,吕后执政时对刘氏皇族大肆残害,但最后吕氏家族遭到报应,这也使他以仁治国的重要性,他在位期间他的兄弟也有造反的,但是他都没有在镇压后大肆屠杀。

他节俭也是因为匈奴经常骚扰边界,军队要打仗,需要经费,所以他提倡节俭。

总之,汉文帝执政这段时间,历史对其评价是很高的。他还是尝汤喂母《二十四孝》的主角之一呢,他死后陵墓也是节俭,导致他的墓都没人盗,称为铁公鸡皇帝,这在史上也是一个另类了。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有哪些特别会养生的古人?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甭管什么世道,养生从来是中国人不变的话题。大国正崛起,身体的毛病忽然就多了起来。工作超时、作息不规律、食品不安全、水污染、空气污染、噪音污染、电子辐射……这所有的一切,都让我们的身体离健康变得有些遥远。于是,我们四处搜寻养生之道,民间的、科学的,现代的,当然也少不了古代的。毕竟,这个话题在古代似乎更

  • 历史中哪位皇帝不施仁义而亡国除秦始皇外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首先得说,你在问个问题问的很好,因为在中国的历史上,如果问哪个皇帝不追求长生不老药,还真不好找,如果问哪个追求,那么可以这么讲,几乎没有不追求的,不论是历史上的圣君还昏君,无一例外!秦始皇就不用说,因为人们对自然和一些物品的了解不够透彻,尤其是自然现象带给人们的震撼,比如唐太宗因为登基前有过星象征兆

  • 如何评价“完璧归赵”?是一个怎样的典故?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完璧归赵,是蔺相如,一个宦官家的普通门客逆袭成为上大夫的传奇故事。当时强大的秦王听说著名的“和氏璧”在赵国,就想用十五座城池的假条件骗取“和氏璧”。蔺相如被主人推荐给赵王出使秦国。蔺相如面对秦王不卑不亢,机智应对,把“和氏璧”送回了赵国,同时保全了和秦国的关系。关于蔺相如的成语还有“负荆请罪”,“怒

  • 古代皇帝打赏的“金瓜子”有什么用,为何妃嫔们接过后会欣喜异常?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古代皇帝打赏用的金瓜子,其实就是长得像瓜子的碎金子,但是它可不是普通的碎金子。咱们看看那些嫔妃,凡是得到金瓜子打赏的,个个都欣喜若狂。按理说,嫔妃们在皇宫里,什么宝贝没见过,为了这些碎金子至于激动成这样吗?其实,金瓜子的价值不在其本身,而在于它体现的“皇恩”,也就是皇帝的宠幸,这可是钱买不来的。(金

  • 宝玉的“痴狂病”是没了玉就犯病,还是因为林黛玉的缘故?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人物

    林黛玉是俗界的,通灵宝玉是仙界的,他们都可造成贾宝玉的痴狂。仙界的绛珠仙草有神瑛侍者的灌溉之恩,他们就是俗界的林黛玉和贾宝玉。贾宝玉衔玉而生,他的那块玉,即后来胸前佩戴的通灵宝玉,乃女娲补天剩下的那块后被赋予灵性的石头。这样宝玉一头连着林黛玉,一头连着通灵宝玉,构成以宝玉为核心的三位一体。林黛玉的喜

  • 张仲景被后人称为医圣,可为什么听说他只活了六十五岁呢?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张仲景被称为医圣,是因为他首先提出了辩证论治的思想,以及创立了六经辩证法,这些的贡献是前无古人的,并且这跟他的寿命是没有关系的。我们不能够混淆概念,医学是解决人类健康的,他不是解决人类寿命的,每一个人都会有生老病死,并且医生也不例外,并且有的医生身体并不好,这是因为在疾病面前人人平等,要想活的更健康

  • 一意孤行的苻坚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苻坚在王猛生前对王猛是言听计从的,但是他却没有听王猛临死留下的忠告。王猛认为前秦的敌手是鲜卑人和羌人,但是苻坚却十分信任从前燕来投奔他的鲜卑贵族慕容垂和羌族贵族姚苌(音cháng)。王猛劝他不要进攻东晋,但苻坚却把东晋当作唯一的敌人,非把它消灭不可。王猛死后的第三年,苻坚就派他的儿子苻丕和慕容垂、姚

  • 古代优秀的君王将领宽容人的事迹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楚庄王的绝缨之会春秋时楚庄王曾设宴招待军队武将,并令姬妾行酒。期间宴席上的灯火被风吹灭,有人趁机在姬妾身上揩了一把油。这个姬妾的反应也很快,一把扯下这个人头盔上的盔缨,并告知楚庄王,只要点上灯火就知道是谁无礼了。楚庄王却下令暂时不许点灯,所有人摘下盔缨。此事就这么过去了。后来楚国与晋国大战,楚庄王在

  • 如果你穿越到古代成为一代君王,你会娶很多个妃子吗?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展望历史有哪个君王,是一夫一妻陪伴到老,贪色是每个人的生理欲望,但要适可而止,体制给君王酿成三宫六院,七十二妃结体,当然让一个正常人回到古代年月,为了政权延续,生子立后是必不可少,多多益善,也是身不由已,皇太后把持后宫,会按排好选正宫东宫西宫六院,七十二妃子责由,京城各部地方省市晋贡,官员为了讨好皇

  • 关古代传说的一些稀奇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堕落的女娲》传说女娲造人的时候遭到很多上古神的反对,认为人类会产生祸害,但是女娲不为所动,仍然坚持完成了这项工作。据闻是因为女娲不满有些上古神,凭着自己的能力创造一些低等的生物作为奴仆获肆意虐待,所以女娲拔自己身上的鳞片为核,赐予人类智慧,并希图靠人类的逐渐强大来抑制神的屠戮。然而,女娲没有想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