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历史记载,汉文帝刘恒治理国家时,国库里的钱多得数不清,穿钱的绳子都烂了;粮仓的粮食一年年往上堆,都堆到粮仓外面来了。但他一生提倡节俭,因此,他穿着补丁衣服上朝,并不是因为穷。他之所以如此严以律己,跟他的身世有着直接的关系。
称帝之路
汉高祖刘邦共有八个儿子,刘恒是他的第四个儿子,他的母亲是薄氏。按常理来说,薄氏不得宠,刘恒自然也没有什么机会继位。刘恒八岁时,被刘邦立为代王,都于晋阳(今山西太原)。刘恒就藩代地十五年间,体会到百姓的不易,他恭俭作则、发展生产与民同乐。
吕后去世之后,吕氏势力很快就被刘邦的旧臣们携手诛灭了。大臣们认为当时吕后立的小皇帝刘弘不是汉惠帝的后代,不符合皇位继承的法统。而刘邦的八个儿子中,仅剩下四子刘恒和七子刘长(长子刘肥、少子刘建早已病逝)。相比之下,一来因为刘恒为长;二来在刘恒为代王期间颇有政绩,做事又稳重谦恭、深得人心;三是因为刘恒的母亲薄氏及妻妾们性格都比较温顺,不会重滔后妃专权的覆辙。就这样,刘恒在臣子们的支持下继承了皇位,成了汉文帝。
治国有方
刘恒虽然当了皇帝,但依然保持着节俭的作风。他厉行节约,在23年的帝王生涯中,宫殿从未装修过;苑林也从未扩建过。甚至,他上殿的时候,还穿着只有贫民才穿的草鞋;龙袍也是用一种很粗糙、黯淡的廉价丝绸来缝制的。有了破洞之后,还让窦皇后补一补,然后继续穿。就算是为以后修建的陵墓,汉武帝刘恒也要求从简:
“皆以瓦器,不得以金银铜锡为饰,不治坟,欲为省,毋烦民。”“霸陵山川因其故,勿有所改”。他的意思是,以后自己的墓地要按照山川原来的样子因地制宜,建一座简陋的坟地,不要大兴土木地改变了原来的模样。
汉文帝不光自己节俭,对后宫的服饰要求也同样严格。当时,在那些贵夫人中,很流行长衣拖地,但他为了节约,即使是最宠幸的夫人要做新衣,也不准衣服的下摆拖到地上。就连宫里的帐幕、帷子,也全都没有刺绣,且不带花边。
除了懂得节俭以外,汉文帝还十分孝顺母亲,并把这份孝心惠及到了民间。他刚当皇帝不久就下令,由国家供养八十岁以上的老人,每月都要发给他们米、肉和酒;而对九十岁以上的老人,还要再发一些麻布、绸缎和丝棉,给他们做衣服。
汉文帝在位期间,甚至12年免收全国田赋。他还亲自耕作,做天下之表率,推动了生产力的迅速恢复与发展。
匈奴曾三次侵犯汉境,汉文帝均及时派兵还击击退强敌。汉文帝废除严邢苛法,带头执行法制判决,并且知人善任,虚心纳谏,提拔重用人才,使汉朝从国家初定逐步走向繁荣昌盛,为后来汉武帝的横扫四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历史评价
北宋文学家吴垧《五总志》上有这样的记载:汉文帝刘恒以“履不藉以视朝”。
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文帝“即位二十三年宫室苑囿狗马服御无所增益”。司马迁高度评价汉文帝:“德至盛焉”“岂不仁哉”!
唐代司马贞在《史记索隐孝文本纪述赞》中记载:孝文在代,兆遇大横。宋昌建册,绛侯奉迎。南面而让,天下归诚。务农先籍,布德偃兵。除帑削谤,政简刑清。绨衣率俗,露台罢营。法宽张武,狱恤缇萦。霸陵如故,千年颂声。
结语
汉文帝一生为民、俭朴勤政,并不断改进政策,为强国富民孜孜以求,在历史上实属罕见。由于他廉洁爱民、励精图治,才造就了“文景之治”的盛世。也为汉武帝提供了有利的治国条件,让他也有了一番大作为。
汉文帝如此节俭,不知朋友们对他有什么看法呢?欢迎留言探讨。
汉文帝刘恒,即孝文皇帝,汉高祖刘邦第四子,是汉朝第五任皇帝,他与儿子即后来的汉景帝执政期间被历史学家称为"文景之治"。
刘恒登基前被封为代王,他的上位得益于吕氏政权被剿灭以后。他的俭省在于经过了吕后执政期间的经历,刘恒执政二十三年,以仁孝为执政理念。
刘恒执政期间废出肉刑,废出诛连制度,关心民间疾苦,大力发展农业。
刘恒登基前经历了吕后专政期间对刘氏宗族的杀戮以及种种酷刑,所以做了皇帝后对酷刑一一废除,并同时废出一人有罪家族同罪的诛连制度。
上曰:法则,治之正也,所以禁暴而率善人也。今犯法已论,而使毋罪之父母妻子同产坐之,及为收奴,朕甚不取,其议之。他的提仪虽遭到刑律大臣的反对,但终究还是废除这诛连制度,这在封建时期,不能不算是一大仁义之政。同时还废除了酷刑"肉刑",这一点也可能是吕后把戚夫人做成"人彘"的惨状刺激了他,使他下决心废除酷刑的原因。
其次刘恒大力发展农业生产,并减税以增加民间收入,经过数年的改革,汉文帝期间国家财力得以迅速强大,人民安居乐业。
汉文帝刘恒执政期间,国富民强,深得人心,但他自己勤俭节约,而且后宫同样节省,为"汉景之治"打下基础。
刘恒执政后为解决民间疾苦,采取一系列措施,使恩惠普及到每个人,《史记,孝文本记》记载,他除了大赏金银于大臣外,对民间无子无妻的"五保户"们也是大行赏赐。
赐天下鳏寡孤独穷困及年八十已上孤儿九岁已下布帛米肉各数。由此可见,刘恒这个人对大臣与民众还是很大方的,他对自己又是什么待遇呢?《史记》记载:
孝文帝从代来,即位二十三年,宫室苑囿,狗马服御无所增益,有不便,辄弛以利民。上常衣绨衣,所幸慎夫人,令衣不得曳地,帏帐不得文绣,以示敦仆,为天下先。治霸陵皆以瓦器,不得以金银铜锡为饰。以上这段,就是民间所说的汉文帝穿补丁衣服上朝的出处,可见汉文帝穿补丁衣服不是穷,而是节俭,为天下人做榜样,体现居安思危勤俭的思想。
汉文帝为什么以孝仁勤俭治国呢,这与他成长的经历和当时的社会背景有很大关系,吕后执政时对刘氏皇族大肆残害,但最后吕氏家族遭到报应,这也使他以仁治国的重要性,他在位期间他的兄弟也有造反的,但是他都没有在镇压后大肆屠杀。
他节俭也是因为匈奴经常骚扰边界,军队要打仗,需要经费,所以他提倡节俭。
总之,汉文帝执政这段时间,历史对其评价是很高的。他还是尝汤喂母《二十四孝》的主角之一呢,他死后陵墓也是节俭,导致他的墓都没人盗,称为铁公鸡皇帝,这在史上也是一个另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