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如果魏征是朱元璋的臣子,朱元璋会听从他的直言上谏吗?

如果魏征是朱元璋的臣子,朱元璋会听从他的直言上谏吗?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1729 更新时间:2023/12/17 12:35:29

如果魏征朱元璋的时代,直言上谏的话朱元璋会听,但是会不会按照魏征所言去做就不一定了,或许刺痛了朱皇帝的软肋,杀了他也不一定。

魏征

魏征魏征作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对唐朝的贡献是很大的,李世民继位之初,封魏征为左丞相,对魏征是信任异常,魏征也不服圣望,前后直言上谏二百多件事,李世民都一一采纳。

《旧唐书魏徵传》:太宗新即位,励精政道,数引徵入卧内,访以得失。徵雅有经国之才,性又抗直,无所屈挠。太宗与之言,未尝不欣然纳受。徵亦喜逢知己之主,思竭其用,知无不言。太宗尝劳之曰:“卿所陈谏,前后二百余事,非卿至诚奉国,何能若是?”其年,迁尚书左丞。魏征还对皇帝的私生活进行劝谏,皇帝想得到那个女人岂不是一句话的事,但是在魏征这就要直谏,估计这在那个朝代估计都能把皇帝气死。

唐太宗:李世民

贞观二年,贤惠的长孙皇后发现了一位郑女才貌双全,倾国倾城,便亲自向李世民推荐,请求将其纳入宫中,备为嫔妃。李世民一听,正中下怀,立刻下诏许聘。宫廷内外紧张起来,上上下下的官员们开始张罗着如何把这桩好事办好。

唯有魏征得知后,有些不高兴,立即入宫进谏说:“陛下为人父母,抚爱百姓,当忧其所忧,乐其所乐。居住在宫室台榭之中,要想到百姓是否都有屋宇之安;吃着山珍海味,要想到百姓有无饥寒之患;嫔妃满院,要想到百姓有无家室之欢。现在郑之女,早已许配陆家,陛下未加详细查问,便将她纳入宫中,如果传闻出去,这是为君着该做的事吗?”太宗听后,依依不舍地收回了成命。

谁知,房玄龄着手调查后,发现郑氏许人之事纯属子虚乌有,所以坚持诏令有效。这时候,陆家也派人递上表章,声明并无订亲之事。太宗的花心又荡漾起来,但魏征却毫不留情地说:“人家否认此事,是怕你加害人家啊。”于是太宗便死了这条心,一桩“美事”就这样被魏征无情地搅黄了。

朱元璋这在朱元璋那里,是得不到的待遇,朱元璋从一个放牛娃,乞丐一步一步的直到开国,因童年经历,导致对于那些当官的都不太信任。

电视剧:朱元璋

就拿朱元璋封自己儿子为藩王这件事举例,明代以前发生过很多藩王作乱的事情,但是朱元璋过于自信,规划好了大明未来的蓝图,将自己儿子们纷纷封王守疆。

明朝的监察御史的职责就是上谏,按理来说谏言应该没有什么生命危险,因为朱元璋设立这个官职的初衷就是让御史监察百官,对于一些危害朝廷或者贪赃枉法之事进行上奏弹劾。

但是在朱元璋这,只要牵扯到他定的事情,听不听是一回事,御史能不能活命都很困难。

最能体现朱元璋对于直谏的言官的一个例子:

在皇四子朱棣大婚的宴席上,官员们纷纷劝谏朱元璋将皇子们封王,朱元璋也有这个打算,只不过一直不好说,但是接着这个借口,正好将皇子封王的事顺水推舟。

不过有一个人反对,就是监察御史陈怀义,朱元璋压着怒火问陈怀义理由,陈怀义说历史上藩王作乱,为了皇位互相残杀的事情曾出不群,希望朱元璋借鉴历史上发生的事情,认真对待这件事。

但是朱元璋听到陈怀义这么说之后,当即叫人将陈怀义装进麻袋,活活摔死,场面惨不忍睹。

虽然陈怀义上谏的时机不对,在皇子大婚的宴席上,但是说的也是事实,最后惨死。

明成祖:朱棣

这个事情上就能看出,朱元璋对待直言的官员的态度,只能说他开国后变得过于自信,觉得自己规划的蓝图就一定能实现,可惜现实就正如陈怀义所说的那样,燕王朱棣发动“靖难之役”得到皇位,打破了朱元璋规划的蓝图。

魏征如果在明朝,朱元璋给不给他谏言的机会都是一回事,所以直谏也要分人,遇到合适的领导,才能有大展身手的机会。

不会

朱元璋个人性格偏向自大,脾气又爆,而且朱元璋小时的经历告诉他当官的都不是好东西,也正是因为小时候的经历导致朱元璋对自己手下的官员都信不过。既然都信不过,何来听从?就算信得过,按魏征那种上谏方式,十条命都不够朱元璋杀。

魏征担任谏议大夫时期,不止一次让李世民在文武百官面前难堪,比如李世民有一次想纳郑仁基已经许配给陆爽的女儿为妾,被魏征知道后,上早朝时,魏征丝毫不顾及君臣之间本该有的本分,当着文武百官的面直言上谏,皇上身为天下黎民百姓的父母,竟然想纳自己女儿为妾,这是为何?魏征这一问,把李世民听蒙了,低下头,满脸羞愧的回答魏征,此事作罢,魏征才不再进谏。下朝之后的李世民越想越气,恨不得把魏征给斩了,多亏长孙皇后劝解,李世民的气才慢慢压下来。

这要放在朱元璋时期,恐怕魏征当场就被斩了,要知道,朱元璋的暴脾气在历代皇帝中是出了名的暴,连朱元璋的亲生儿女都畏惧朱元璋的暴脾气,不敢顶撞朱元璋,按魏征这种进谏方式,估计只进谏一次就被朱元璋杀了。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历史上有哪些爱情故事?你又最喜欢哪个?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卓文君和司马相如谢谢邀请:一、人生若只如出见,清纳兰容若与其早亡妻子卢氏的爱情。二、《桃花扇》,侯方域与李香君的爱情故事。三、《霸王姬》的故事。以上可称为中国历史上三大凄养的爱情故事,不一一做解,网友基本都了解。说到专情,也许这只是现代社会或普通老百姓的事,现代我们国家实行的就是一夫一妻制,不专情后

  • 历朝都讲“仁德",为什么古代有的君王死后要活人陪葬,这是仁德吗?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要完整地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清楚三点,统治者讲仁德的目的;历史上的“阳儒阴法”;封建私产的概念。《论语》“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孔子也是把民众看作愚昧无知的人。统治者讲的仁德是为了让民众服从的这一根本目的从未动摇,即便是以勤政闻名的清雍正帝,也是为了更好地维护满清的统治。历史上的实际上是“阳儒阴

  • 在中国历史上,哪些皇帝在感情上是顶级“渣男”?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大家说了很多皇帝,我说一下道光皇帝宁吧,道光皇帝刻薄寡恩,说是渣男也不为过。乾隆皇帝晚年,第一次看到10岁的宁之时,爷爷爱孙子,特别高兴。而他的父亲嘉庆皇帝刚一登基,就给15岁的他婚配了嫡福晋,娶了满洲镶黄旗布彦达赉之女钮祜禄氏。在嘉庆眼里,儿子宁是比较乖巧,中规中矩的,但是没想到宁生下的长子,不仅

  • 在《雍正王朝》中,张廷玉为什么要劝皇帝杀了年羹尧?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人物

    在《雍正王朝》中,年羹尧的死可谓是惊天动地,给我们的感觉就是雍正帝“鸟尽弓藏”、“兔死狗烹”,虽然剧中刻意描述雍正帝纠结的样子,但并无法改变这个现实。在年羹尧之死的问题上,有好几个人起到了助攻的作用,比如孙嘉诚、比如李绂、比如李卫。但真正迫使雍正帝下达处死年羹尧命令的,却是张廷玉!那么一向谨小慎微的

  • 古代有哪些帝王只爱美人不爱江山?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我想只爱美人不爱江山的就是李隆基了。李隆基当政以来创造了中国第一个盛世开元盛世,但是从改了国号开始,李隆基似乎就没有开元年那么的英明神武了。或许是他老了,或许是他没有以前的锐气了,又或许是他决定自己的功劳已经够多了,决定可以享受了。于是

  • 除了程门立雪还有哪些古代故事也弘扬了中华民族尊师重教的传统?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程门立雪》、《子贡尊师》、《陆佃千里求师》、《魏照尊师》、《李世民教子尊师》、《张良拜师》尊师、重道我国曾以礼治国,讲究道德约束,就是我们所说的德治,相对于西方的法治,尊老爱幼、尊师重教是我们的德治中的优良传统。程门立雪,出自《宋史杨时传》,讲述的是宋代著名理学家杨时求学的故事,杨时因与他的学友有

  • 中国古代十大军师有哪些,在中国十大军师中谁又排第一?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对于这样的问题,史学家从无定论,这本就是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又何况“文无第一,武无第二”,作为一名资深的历史爱好者,在此我想谈一下我的看法。首先我们要明确这样一个问题,我们今天讨论的是“军师”,军师是什么?是谋士,是谋略家,而不是军事家、政治家,军师着重的是“谋略”,当然也有三者兼具的奇才。因

  • 中国历史上哪位皇帝的传说故事最多?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皇帝的故事比较多的,布衣皇帝出生传说故事多;因为皇帝都可能在登基之前都是市井出生,有很多见不得人的糗事,而登基后又想不让他留下,所以这个也就会变成传说,从这点上看,出生最低的是刘邦,流氓出生,事情也比较多。我认为刘邦的传说还是比较多的。另外一个皇帝正德皇帝传说是比较多的!他一直是一个被误解和曲解的人

  • 古代寓忠的故事是说的谁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关于忠的故事龙逢极谏夏朝的末代皇帝。单名叫做癸的。因为他最喜欢多杀人。所以人家把他一个谥法。叫做桀的。他的做人是非常的暴虐。并且灭除了道德。专凭着一己的主意作威作福。对着上天说出种种的妄言妄语来诬蔑。对着自己所属的诸侯国里。流毒横行到极点。倘然有人去劝阻他的。他必定拿来处死。那时候有一个大忠臣。叫关

  • 战国四公子之一的平原君有哪些功绩?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翩翩公子平原君是赵国人,名赵胜。战国四公子之一,赵武灵王的儿子,惠文王的弟弟,魏国信陵君的姐夫。在诸多公子中赵胜最为贤德有才,与战国其他三位公子一样好客养士,门下宾客大约几千人。平原君担任过赵惠文王和孝成王的宰相,曾经三次离开宰相职位,又三次官复原职,封地在东武城。1.古有一笑倾城,但也有一笑致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