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古代哪些帝王的爱情故事比较经典?

古代哪些帝王的爱情故事比较经典?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胖次 访问量:1594 更新时间:2024/1/26 1:59:34

1、皇太极和海兰珠

在《清史稿》中记载,海兰珠26岁的时候才嫁给皇太极,皇太极对于海兰珠可以说是到了迷恋的地步,皇太极大封后宫的时候,将海兰珠封为东宫大福晋宸妃,她的封号仅仅次于东宫皇后。海兰珠所住的宫殿也称为关雎宫。

海兰珠的封号宸妃,其实是大有深意的,这个封号里面就藏着皇太极对于海兰珠的爱。宸指的就是北极星,寓意是王位、宫殿,这个字也是帝王的代称,在皇太极心里面,海兰珠的地位是超越了其她一切妃子的。

二、唐玄宗李隆基与杨贵妃

在《异闻录》中记载,李隆基曾与杨玉环的妹妹虢国夫人有过私情,为此杨玉环还跟李隆基吵了架并在一气之下回了娘家。

李隆基还有一个非常喜欢的妃子叫梅妃。有一回李隆基偷偷跟梅妃到翠华阁同居。让杨玉环知道了,一大早杨玉环就堵在了翠华阁门口,梅妃越窗而逃,李隆基装疯卖傻地感叹道:“图得半夜欢娱,反受十分烦恼”。

并发誓从此再也不跟其它女性往来。在爱情上,李隆基作为皇帝能够自我反省,仅此一点就很难得。从华清池里出来,杨玉环被宫女们扶进了唐玄宗的寝宫。

在温暖的芙蓉帐里,她和李隆基共渡良宵。这是春天的一个夜晚,春宵一刻值千金,当他们醒来时已日上三竿。李隆基一拍脑门:坏了,我耽误上朝了。李隆基急匆匆起床穿衣,不想脖子早让杨玉环的一双玉臂圈住了。我不让你走嘛!你再陪我一会儿好不好嘛!李隆基当然也舍不得杨玉环,想现在上朝也耽误了,再说天下太平,想必朝中也没什么大事,不去就不去吧。

就这样李杨宵偎昼傍、如胶似漆、欢爱无尽。

古时候著名的忠臣、清官都有哪些?有什么故事?

题主问这个问题是不是想累死回答者?(`)

第一个问题还好,

第二个问题纯粹是想找事。(ˇ_ˇ:)

回答这个问题感觉就像重读九年义务教育似的,又想起了初中背课文的情景。(皿)

算了,不写了。

这些都太多了,例如明朝的海瑞、岳飞、方孝孺、铁铉、我只提一个著名的忠臣岳飞吧。

北宋靖康之耻,二帝被俘虏,赵构称帝建立南宋,以长江天险守金兵。靖康耻以后岳飞参军只是一个最低级的武将,他用了不到十年的时间成为中兴四将之首,岳飞以直捣黄龙府为目标,以收复失地为己任,而且不拿群众一针一线,民众都感恩他。

岳家军军纪严明,能打胜仗,曾经两次收复开封,奈何朝廷识人不明,本有机会全歼完颜兀术十万大军,收复失地却在十二道金牌下不得不回京述职,完颜兀术就这么溜走了,南宋就这样丧失了大好机会。

虽然岳飞也知道回京会死,他还是回去了,最后被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虽然岳飞死了,可是后人都敬仰他。至今还有岳飞庙供奉。

历史上有哪些帝王御驾亲征成功?

苍茫大地今天介绍一位英主柴荣即位不久就御驾亲征,大败北汉国主刘崇的高平战役。

周太祖显德元年正月十七,郭威驾崩,二十一日,晋王柴荣奉诏继承姑父、干爹郭威的皇位,史称周世宗。

北汉国主刘崇,是个儿皇帝石敬瑭式的汉奸。他乘太祖郭威新逝,柴荣根基未稳,不惜向契丹纳贡,自称侄皇帝,借兵大举南下,试图灭了周政权。契丹派武定节度使、政事令杨衮率万骑直达晋阳。北汉国主亲率三万大军,以潞州为目标,从团柏向南疾进。

北汉兵抵后周国境线,屯梁侯驿。后周昭义节度使李筠闻讯,派穆令均率步骑兵二千人迎战,李筠在潞州西北太平驿筑垒坚守。穆令均有勇无谋,被北汉张元徽诱敌深入,包了饺子,令均被杀,被杀被俘千余人。李筠闻讯,尿了裤子,逃归上党,绕城布防,只求自保。

周世宗柴荣力排众议,在宰相王溥支持下御驾亲征。

三月初一,北汉进逼潞州。初三,柴荣令天雄节度使符彦卿从磁州固镇出发,抄北汉军后方,以郭崇为副帅;令河中节度使王彦超兵出晋州,进军东北,拦截北汉军归路,以韩通为副帅;令宁江节度使樊爱能、何徽、白重赞、史彦超、符彦能率军先至泽州集结待命,向训为监军。

十一日,柴荣率军出都城大梁(开封),十六日抵怀州。世宗下令全军疾进。控鹤军都指挥使私下对通事舍人郑好谦说:敌势正盛,我军应持重行事。柴荣大怒,调查情况下,把好谦、赵晁带枷镣押往怀州监狱。十八日,世宗过泽州。

刘崇不知柴荣亲征,部队过潞州,不攻李筠,向南直进,当晚屯高平县南。十九日,柴荣前锋与北汉军相遇,柴荣主动攻击,北汉军后撤。柴荣怕北汉军逃跑,催促各路追击。北汉刘崇中军屯巴公原,立阵,张元徽在东,契丹杨衮在右,军纪严明、军容整齐。此时,后周河阳节度使刘词所率后军未到,世宗柴荣的将士面对强敌,心生恐惧。柴荣意气奋发,令白重赞、李重进率左路军列阵西侧,樊爱能、何徽率右路军列阵东侧,向训、史彦超率精骑列阵中央,殿前都指挥使张永德率禁卫军环卫世宗。世宗柴荣戴盔披甲,坐骑罩上防护服,亲自上阵督战。

刘崇见周军兵少,后悔带契丹兵来分一杯羹。他对将领们说:我北汉军就可大败周军,何必要契丹参战!今天我们要打出北汉的威风!君臣们得意洋洋,在他们眼里柴荣的脑袋就是金灿灿的猪头。杨衮亲往前线侦察后,劝刘崇不可贸进。刘崇置若罔闻,杨衮不悦。这时,东北风转成南风,司天监李义奏请刘崇进兵。枢密直学士王得中牵住刘崇的马疆绳劝阻:李义该杀,这等风势,哪里是老天助我啊!刘崇喝退王得中,指挥东边部队发动攻势,张元徽率千骑进攻周方樊爱能、何徽的右军。交战不久,大周樊、何逃跑,步卒千余人来不及逃跑,干脆缴械。世宗见军情紧急,亲往右军督战。禁卫军将领赵匡胤对其他将领说:皇上危险至斯,我等应去玩命!和张永德商定让张率兵从高处向下,以左翼冲杀北汉军,自己率兵以右翼冲杀北汉军。永德听令,两人率二千人投入死战。赵匡胤一马当先,直冲敌军前沿阵地,士卒无不以一当百。北汉军溃散。后周内殿直马仁也扬鞭跃马,拉弓搭箭,接连射死数十名敌人,后周士气大盛。殿前右番行首马全又率数百骑冲进敌阵。

刘崇得知柴荣亲临,就盛赞猛将张元徽,敦促进军。元徽阵前巡视,不料坐骑倒地(这个情节当年淝水之战中也有,历史常常重演。)元徽在地上未及爬起来,就被冲过来的周军所杀。元徽一死,北汉士气低落。南风渐盛,周兵以一当百,拼命厮杀,北汉军大败溃逃。契丹杨衮不敢救援,干脆率全军撤出高平战场。

樊、何二将率数千人马南逃,一路还抢劫财物,把运送军需的士兵民吓散,军用物资失散很多,世宗柴荣派侍臣、侍卫拿着诏令制止,但樊、何不听诏令,甚至杀掉部分使者。他们还散布谣言:官军大败,余部降契丹去了。他们甚至还阻止世宗后军统帅刘词进兵,刘词坚决北进。这时,刘崇剩残兵败将一万余人,隔涧水立阵,以防周军进击。傍晚,刘词赶至。柴荣令刘词和各路大军渡过涧水进击,北汉又大败,连枢密副使王延嗣也被杀。周兵追至高平城,北汉兵尸满山谷,北汉刘崇丢弃的物资堆积如山。

斯晚,柴荣抓到原来投降北汉的旧部步兵,一概宰杀。二十日,周军在高平休整,二十一日抵潞州。刘崇骑黄骝马,率百骑向晋阳狂逃,总算逃回老巢。

二十五日,世宗柴荣听从张永德谏议,收捕樊爱能、何徽及该部军使以上军官七十余人,一率宰杀。念何徽昔日有坚守晋州之功,杀了后给丧车一辆,把他棺材运回安葬。从此军纪整肃,二十六日封赏高平战役的功臣。

柴荣是最有能力统一天下的英主,可惜英年早逝,老部下赵匡胤和赵普等发动陈桥兵变,皇袍加身,大周变成了大宋,柴荣这位匡胤旧主成了奴才赵匡胤的最高级打工仔。历史老人很幽默,后来,赵匡胤又成了弟弟、阴谋家、色鬼赵光义的超级打工仔,到南宋赵构时代,被赵老二光义夺去江山又离奇地从赵老二家回到赵老大一脉!历史真是妙紧啊!

中国历史上,皇帝御驾亲征的次数不多,一般都是没有一定把握不亲征,原因也很简单皇帝都出面了,要是打败了该多丢人?但是说实话,皇帝亲征取胜的频率还真不高,在这里总结一下取得比较大战果的亲征:

1、汉高祖: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御驾亲征的皇帝,尽管在白登之围丢了人,但平定韩王信(注意不是那个淮阴侯韩信)余寇,击败韩王信与匈奴勾结势力。

2、北魏太武帝:多次御驾亲征,使得北魏统一整个北方。

3、后唐庄宗:数次御驾亲征,击溃后梁,建立后唐帝国。

4、辽太宗:先后灭掉后唐和后晋,并在开封称帝。

5、后周世宗:数次御驾亲征,击溃北汉、南唐,为宋朝统一中原奠定基础。

6、宋真宗:亲征澶州,获得澶州大捷。

7、元世祖:亲征东道叛王乃颜、窝阔台后王海都。

8、明成祖:靖难之役,五征漠北。

9、明宣宗:亲征朱高煦叛乱。

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青言论史”,也欢迎您的批评指正。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经历困难的古代名人故事七百字i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文天祥少年正气》南宋末年着名的民族英雄文天祥少年时生活困苦,在好心人的帮助下才有机会读书。一次,文天祥被有钱的同学误会是小偷,他据理力争,不许别人践踏自己的尊严,终于证明了自己的清白,而且通过这件事,更加树立了文天祥金榜题名的志向。《陈平忍辱苦读书》陈平西汉名相,少时家贫,与哥哥相依为命,为了秉承

  • 皇帝激励人心的历史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秦时科技有了很大的发展。秦兵马俑身上的颜料中含有一种特殊的硅化物。这种东西在当今都很难提炼。何况是两千年前,足矣说明大秦的科技。还有当时出土的剑,极富弹性。总之萃取的方法很特别,以至到现在这剑无锈且有弹性。更不用说秦始皇陵中那150T的水银了吧。还有秦弩的射程很远。很大一部分是箭头的形状利于减小空气

  • 有关宋朝皇帝大书法家的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宋徽宗赵佶(1082年11月2日-1135年6月4日),北宋第八代皇帝,河北琢县人,是著名的书画家。他的书与画均可彪炳史册,其书,首创“瘦金书”体;其画尤好花鸟,并自成“院体”,充满盎然富贵之气。赵佶倡导文艺,使承继五代旧制的“翰林图画院”又营运了一百多年。存世画迹有《芙蓉锦鸡》、《池塘秋晚》、《四

  • 关于诚信的小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秦末有个叫季布的人,一向说话算数,信誉非常高,许多人都同他建立起了浓厚的友情。当时甚至流传着这样的谚语:“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后来,他得罪了汉高祖刘邦,被悬赏捉拿。结果他的旧日的朋友不仅不被重金所惑,而且冒着灭九族的危险来保护他,缍使他免遭祸殃。一个人诚实有信,自然得道多助,能获得大家的尊

  • 古代君王求贤若渴的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曹操写的里面有很多求贤若渴的君王就知道一些:如周公吐脯天下归心汉武帝的举贤良政策唐太宗、康熙.如果要查,从这些君王身上入手吧实在不是很了解,恕无能为力,只能尽微薄之力史上死的最窝囊的皇帝----东晋孝武帝司马曜司马曜跟大多数皇帝一样,沉迷于声色,成天搂着嫔妃喝酒。一次喝醉了,跟宠妃张贵人吵架,注意了

  • 你认为在“以退为进”这方面,古代帝王中运用得最智慧的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题主意思应该是:在古代的帝王中,在没有完全没有掌控皇权的情况下。用隐忍退让的方式,等待时机,来获得皇帝应该掌控的权力。这种情况,往往是皇帝年幼登基。开始都有摄政的大臣,或被自己的母亲及祖母所代政的情况。而当皇帝成年后,那些掌控皇权的人又不愿意轻易地放权。就造成了皇帝的悲催,有的皇帝就采取了强硬的手段

  • 有没有关于诚信的小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人物

    故事1一个顾客走进一家汽车维修店,自称是某运输公司的汽车司机。“在我的帐单上多写点零件,我回公司报销后,有你一份好处。”他对店主说。但店主拒绝了这样的要求。顾客纠缠说:“我的生意不算小,会常来的,你肯定能赚很多钱!”店主告诉他,这事无论如何也不会做。顾客气急败坏的嚷道:“谁都会这么干的,我看你是太傻

  • 古代诗人的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贾岛推敲的故事就不说了,说下另外一个贾岛为了诗歌无意间得罪皇帝的事情:一天,贾岛同几位诗友约好到当年居住过的青龙寺游玩。但左等右等就是不见他们到来,贾岛便把随身携带的诗稿拿出来,一边自我欣赏,一边自行作进一步的推敲、修改。夜色已经毫不犹豫地漫了上来,但诗友们仍还没有到达,贾岛估计他们大约是不会来了。

  • 古代的皇帝死了,后宫的妃子都怎么处置?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喜欢看宫廷戏的亲们都知,后宫争斗一点也不亚于前朝。皇帝的嫔妃们,虽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但却也过得战战兢兢,如履溥冰。那皇帝驾崩后,她们的归宿也不尽相同。1,奉养于皇家养老院。紫禁城的西北角有专门为先皇的嫔妃们修建的养老院。像慈宁宫、寿康宫、寿安宫、英华殿、慈宁花园这些行宫,都是。但是并不是所有皇帝的

  • 《雍正王朝》里康熙带领儿子们狩猎,最后金如意为什么给了弘历?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英明神武但又垂垂老矣的康熙大帝,心里装着的核心大事其实就是一件事,那就是如何顺利地把皇位交到心目中的四皇子胤手上。说康熙大帝英明神武但又垂垂老矣,是因为他在位这几十年,文治武功,已在那里,可以自豪地计入史册。但是,他对自己长期执政,特别是晚年执政的问题,尤其是吏治问题和国家财政空虚的问题,以及民众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