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看宫廷戏的亲们都知,后宫争斗一点也不亚于前朝。皇帝的嫔妃们,虽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但却也过得战战兢兢,如履溥冰。那皇帝驾崩后,她们的归宿也不尽相同。
1,奉养于皇家养老院。紫禁城的西北角有专门为先皇的嫔妃们修建的养老院。像慈宁宫、寿康宫、寿安宫、英华殿、慈宁花园这些行宫,都是。但是并不是所有皇帝的女人都可以在这里养老,只有嫔位以上才有资格。
2,跟随儿子。有子嗣的,那生活还是相当不错的,不但可出宫跟随自己的儿子,还有王太妃称号,享朝廷俸禄。不过电视剧《甄传》中果郡王的母亲是舒太妃,她却是个例外。她本想在康熙死后殉情,结果被救了下来,于是请求出家修行,但不能离开安栖观。
3,发配出家。那些位份低,又没有子嗣的嫔妃们,则会被发配出家当尼姑。唐太宗去世后,虽然美貌动人,与新皇帝李治友谊深的才人武则天,也不得不去当尼姑。
4,守陵。在《汉书安帝纪》中就有注明“谓宫人无子,守陵园者”这就是说,没有儿子的妃嫔只能去给皇帝守陵直至老死,她们还有一个雅称:诸园贵人。唉,名字是好听,但想想,那些妃嫔其实多数还是如花似玉的年龄,但却只能守在陵前,直至死去,也是十分可怜的。
当然,比起上面那同种归宿,最惨的还是殉葬。殉葬自秦朝就有,凡是没有子者,都必须陪葬。这就不难解释,为什么后宫的女人,都想尽办法想要生下个龙子了。一来可母凭子贵,再来,不必担心哪天皇帝体力不支西去时,自己还得陪葬。
要说殉葬人数最多的,可能是明太祖朱元璋了。他死后,陪葬人数达到了46人之多。本来殉葬在汉朝以后,被已被废止,但朱元璋他却重新恢复了殉葬制度。朱元璋死后,朱允按照朱元璋生前的遗嘱,下令将没生育过的嫔妃一起陪葬。一时间让那些没啥心理准备的嫔妃吓得哭天喊地,场面是十分的惨烈。
不过这惨无人道的制度被明英宗在临终前给废除了。
其实大家都知道古代是封建社会,女性的地位很低,而且就算是皇族、外戚都不例外。都说皇宫佳丽三千,那么皇上死了之后这三千佳丽到底要怎么处理,估计是很多男性同胞们很是关心的问题!其实这很大一部分会看去世的皇帝的遗言。
1.下一位皇帝继承
如果皇帝没有特别要求的,那么这些佳丽就会有最好的境地,就是被下一任皇帝继承。因为后宫佳丽人数众多,皇帝找妃子的条件也是十分的苛刻,很多的妃子可能到了皇帝死了那天都见不到皇上一面(晚上),而且皇帝找妃子大多是征民女,很是劳民伤财。总的概括来说找妃子要求人数够、长得漂亮、动用大量人力物力。出于这几个原因,有些时候皇帝死后,对自己的妃子不做明确要求的就会让下一代皇帝继承自己的妃子。
2.守陵
其实这是一种稍好一些的方式,自汉朝开始的。所谓的守陵就是在先皇的陵墓附近建立妃子们住的宫殿,让妃子们守着皇帝的陵墓直至老死。守陵的妃子们其实也是很痛苦,毕竟有些还是十几岁的黄花大姑娘,要守寡到老当然受不了。所以古代也有很多因为受不了这种方式的妃子自杀或者被抓到不守妇道被处死的例子。
3.留在宫中
这种情况一般是需要妃子在先皇在世的时候比较受宠爱或者有了皇上的龙种。这两种妃子都是在宫里有较高的地位,正应了一句话就是母凭子贵。毕竟皇帝的儿子即使最后有一些当不上皇上,但是最差的也是一个王爷。
4.殉葬
这个是最惨的方式,如果皇上对自己的妃子们的去向很是介意的话也会做出这样的决定。妃子们一般听到这样的消息都会进行逃跑或者直接自杀,但是逃跑的结果大多数的时候也是会被抓回来处死。不知道大家知不知道秦始皇妃子的处理方式,秦始皇死前就下命令,所有服侍自己的宫女、太监、妃子统统殉葬,殉葬人数达到了一万多人。正应了最是无情帝王家。
除了上述的四个大多数的妃子的处理方式外,还有几个其他的方式,比如:当尼姑、打入冷宫等等,但都是少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