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受命于天,既寿永昌”的传国玉玺真的消失了吗?好可惜?

“受命于天,既寿永昌”的传国玉玺真的消失了吗?好可惜?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972 更新时间:2024/1/18 22:12:16

从和氏璧由美玉被制成传国玉玺的那一刻起,和氏璧就被赋予了特殊的政治属性,尤其是上面的那八个大字受命于天既寿永昌的出现,传国玉玺成了历代帝王君权神授,正统合法的信物。

既然是统治政权合法的象征,历代统治者莫不以拥有传国玉玺为荣,尤其是到了动乱时代玉玺更是各方争夺的焦点,那么玉玺到底经历了哪些波折呢?

首先秦始皇得到和氏璧将其制成玉玺后就波澜丛生,一次秦始皇游洞庭湖时,不小心将其掉落湖中,八年后有人将玉玺打捞后专门向秦始皇奉上,玉玺这才回归秦朝。

秦子婴当政时秦国灭亡,玉玺落入刘邦手中。之后玉玺在两汉穿了400多年。

汉献帝亡国禅位于曹丕时,玉玺成为曹魏的国玺。

接下来传国玉玺先后在西晋、十六国、东晋南北朝流转,最终隋朝一统天下后,玉玺成为隋朝的至宝,天子的象征。

不过隋朝并没有统一多久,天下成为李唐的天下,传国玉玺安稳的在唐朝待了200多年。

时间来到了五代时期,玉玺再次开始了自己颠沛流离的后半生,不过传到后唐时,随着后唐废帝李从珂的一把大火,传国玉玺就此消失不见。

传国玉玺仿制品

之后接下来的一千多年时间,虽然屡屡传出找到玉玺的消息,可最后都被证实为赝品,到今天更是如此,所以不无痛心的说,传国玉玺真的消失了。

虽然希望渺茫,但真的希望有朝一日国之重器传国玉玺能重见天日。

该来的会来,该走的会走,

大禹制九鼎、秦始皇之传国玉玺、兰亭序之真迹有没有重现天日的可能?

中国历史上至今下落不明的10件绝世珍宝,传国玉玺和大禹九鼎上榜

一、大禹九鼎

夏朝初年,夏王大禹划分天下为九州,令九州州牧贡献青铜,铸造九鼎,象征九州,将全国九州的名山大川、奇异之物镌刻于九鼎之身,以一鼎象征一州,并将九鼎集中于夏王朝都城,尽管王朝在不断更迭,九鼎却始终从一个国王的手上,传到下一个国王的手上。秦昭王五十二年(前255),在周赧王死后,秦国取九鼎入秦,九鼎在迁往咸阳的途中,有一鼎被大风刮到今江苏的泗水中,其余八鼎搜刮到秦宫殿中,秦亡后便不知所终。

二、《连山易》和《归藏易》

在周朝《连山易》、《归藏易》、《周易》这三个易由卜官掌控,对国家大事、军事战争、祭祀活动进行预测。《周易》包蕴的基本哲学思想。这种“阴阳互补,刚柔相济”的思想,实来自于我国远古哲人对宇宙自然,人类社会的各种事物、现象所作的巨大概括。在古代先哲眼中,万事万物皆可一分为二,都存在着两种相互对立,又相互补充的极端力量,对中国的古代思想文化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连山易和归藏易,两千年来历代典籍鲜有记载,学术界无不认为其已失传,几成定论。此二易也成为中华文化领域里的一件千古之谜。

三、《黄帝外经》

几千年的中医历史中,更多的是在找到病因调理身体的方式,而在外科方面的发展就很慢,这可能和《黄帝外经》的失传有很大的关系吧,到了东汉华佗外科方面很厉害,不过最后其学说也失传了。

四、传国玉玺

传国玉玺应该是古代的宝物中最珍贵的了,秦王政十九年(前228年),秦破赵,得和氏璧。后来秦始皇统一了六国,命李斯鸟篆书(越国一种文字),仿成龙、鸟、鱼、蛇形状“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字,令咸阳玉工王孙寿将蓝田玉精研细磨,雕琢为玺,传国玉玺乃成。后来经历了两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和宋的一千多年时间里,一直都是皇帝的办公印章,是古代中国最高权利的象征,最后在北宋靖康之耻后金兵破汴梁宋钦宗和宋微宗被俘虏,传国玉玺从此就消失在了历史上。

五、秦始皇十二金人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防止人民反抗而尽收天下之兵所铸成之十二个大铜人像。据传是秦始皇用来防止金属流通,收集天下金属所铸,也有传说是秦皇用大禹九鼎所铸。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收天下兵,聚之咸阳,销以为钟金人十二,重各千石,置廷宫中。在秦都咸阳,秦王宫阿房殿前,屹立着12个铜器铸造的大铜人,因为铜是黄色的,所以又称作金人。他们身着外族服装,每个都非常巨大和沉重,很难运输,而且他们浑身雕有精细的花纹,且个个耀武扬威,精神抖擞,英勇无比,日夜守护着秦王宫殿。铜人造形之大,制作之精巧考究,为历史上所罕见。在这方面,有很多历史书籍记载。

有说法认为这些金人被当成了秦始皇的陪葬品在秦始皇的墓中,由于一些技术等方面的原因,秦始皇陵墓的发掘工作暂时还不能开展,因此十二金人的下落问题至今仍是一个未解之谜。也许到了我们的考古技术达到秦始皇陵墓开掘的那一天,这个历史上的未解之谜才有可能被解开。

六、华佗《青囊经》

《青囊经》是华佗所著,说这不著作下落不明并不完全准确,因为可以确定的是它已经被烧毁,而遗留下来的是华佗的弟子们所传承下来的一部分,华佗被后人称为“外科圣手”“外科鼻祖”。

东汉末年,曹操得了头风病沉重,让华佗为他专门治疗,华佗说:“这病在短期之内很难治好,即便是长期治疗也只能延长寿命,华佗因离家太久想回去,便大黄说妻子病重要回家一趟,由于华佗厌恶为人役使以求食,曹操三番五次写信让华佗回来给自己治病,华佗迟迟不肯上路,曹操便派人亲自请他发现他撒谎,便把他押解到许昌,在狱中被拷打致死。华佗在临死前将自己的著作《青囊经》医书给了狱史,希望用自己的医术可以救更多的人,狱吏怕触犯法律不敢接受,华佗只好亲自将其烧毁。从《黄帝外经》到《青囊经》的失传,是中国中医学在外科方面的巨大损失。

七、王羲之《兰亭集序》真迹

《兰亭集序》又名《兰亭宴集序》、《兰亭序》、《临河序》、《禊序》和《禊贴》,晋穆帝永和九年(353年)农历三月初三,“初渡浙江有终焉之志”的王羲之,曾在会稽山阴的兰亭(今绍兴城外的兰渚山下),与名流高士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人举行风雅集会。与会者临流赋诗,各抒怀抱,抄录成诗集《兰亭集》,大家公推此次聚会的召集人,德高望重的王羲之写一序文,记录这次雅集,即《兰亭集序》。

有关王羲之《兰亭集序》真迹的传闻并未结束,唐末五代时,军阀温韬在陕西关中一带任节度使的七年时间里,将其境内的唐帝陵墓悉发掘之取其宝藏,据说那些陪葬的钟繇、王羲之等人的书法真迹都在,《兰亭序》应该是被盗掘出来后再遗失的,也有人认为《兰亭序》在随唐太宗下葬时被掉包,真迹仍然存留人间。关于王羲之《兰亭集序》真迹存世的传闻很多,不过始终没能改变它下落不明的事实。

八、《永乐大典》正本

《永乐大典》编撰于明朝永乐年间,内阁首辅解缙总编的一部中国古典集大成的旷世大典,初名《文献大成》,是中国百科全书式的文献集,全书22,937卷(目录占60卷),11095册,约3.7亿字,汇集了古今图书七八千种,显示了中国古代科学文化的光辉成就,但《永乐大典》除了正本尚未确定是否存在永陵外,永乐副本却惨遭浩劫,大多亡于战火,今存不到800卷且散落于世界。《不列颠百科全书》在“百科全书”条目中称中国明代类书《永乐大典》为“世界有史以来最大的百科全书”。

正统十四年(1449年)南京文渊阁大火,《永乐大典》所据原稿付之一炬。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四月,宫中失火,奉天门及三大殿均被焚毁,收藏在南京文渊阁的《永乐大典》正本差点毁于大火。有人认为大典正本毁于战乱或火灾,早已荡然无存。怎有人却认定大典应该是被殉葬了,还有重现于世的希望,要不然怎么会突然间杳无音讯的呢?以历史记载详实而著称的中国,实在匪夷所思!正本究竟遭受了何等命运?如何亡佚的?至今还是历史上的一大悬案

九、圆明园十二生肖兽首铜像

圆明园十二生肖兽首铜像原为圆明园海晏堂外的喷泉的一部分,是清乾隆年间的红铜铸像。1860年英法联军侵略中国,火烧圆明园,兽首铜像开始流失海外,到2012年为止牛首、猴首、虎首、猪首、和马首铜像已回归中国,收藏在保利艺术博物馆;2013年4月26日,法国皮诺家族在北京宣布将向中方无偿捐赠流失海外的圆明园十二大水法中的青铜鼠首和兔首。此次捐赠的鼠首、兔首,为北京圆明园流失的十二生肖青铜像中的两件。

目前,圆明园十二大水法中的十二大生肖兽首已经有7个回归中国,还有龙首目前在台湾保存完好,不过蛇首、鸡首、狗首、羊首则下落不明。

十、北京人头盖骨化石

1929年冬天,考古学家开始在周口店挖掘,发现了距今约60万年前的一些完整的猿人头盖骨,定名北京猿人,也叫北京人头盖骨,后正式名称为“中国猿人北京种”,现在在科学上常称之为“北京直立人”,属旧石器时代。1941年,北京人头盖骨被移交给即将离开北京撤回美国的美国海军陆战队。同年12月5日,该部队所乘火车驶往秦皇岛,但由于随后珍珠港事件爆发,日本军队俘虏了北京、天津等处的美国兵,北京人头盖骨从此下落不明。2012年3月,“北京人头盖骨遗失之谜”出现新线索,可能埋在秦皇岛地下。

《兰亭集序》真迹尚有重见天日的可能性,传国玉玺重出江湖的可能性几乎为零,至于大禹九鼎,恐怕永远只是个传说了。

《兰亭序》真迹东晋永和九年(353)三月初三,王羲之与谢安、孙绰等41位亲朋好友,在绍兴兰亭“修”。所谓修,就是一种以泼水祈福消灾的祭祀活动,在电视剧《汉武大帝》上有场景再现。

当然,一群贵族文友聚在一起,也少不得增加点节目,比如饮酒作乐。席间有人提议,何不借景赋诗,然后把大伙儿的作品汇集在一起,编成一部《兰亭集》?

于是在美景美酒的催发下,一篇篇华丽的文章汩汩而出。当晚,人醉了,心飘了,走路也打晃了,《兰亭集》也截稿了。按照出版物的规制,还缺一篇《序》,于是众人把这个光荣的使命交给了书法最出众的王羲之。

王羲之也不客气,他在半“断片”的状态下挥毫泼墨,写完扔下笔倒头大睡。

第二天日上三竿,王羲之才感觉“又回到了人间”,脚步总算能踩实了。他来到书桌前,一眼看见昨晚自己的作品,顿时愣住了:“哇塞,这是我写的吗?咋这么飘逸遒劲呢!”

他迅即提笔,将这些文字反复重写,可不管他怎么尝试,这辈子王羲之都没能写出与《兰亭序》相提并论的作品了。

所以,《兰亭序》成了连王羲之也不能复制的孤品、绝品,也成了书法界的“佛骨舍利”。

当然,这幅作品也成了王家人的传世之宝,即便地位显赫的皇家,想一睹它的真容都难于上青天,比如唐太宗李世民。

李世民青少年时期热衷于打仗,不喜欢读书,平定天下后常年跟文人墨客打交道,逐渐迷上了书法。在虞世南、褚遂良等书法大师的指点下,李世民的书法艺术飞速进步。

就像登山者一定要征服珠峰一样,李世民也在想方设法试图得到《兰亭序》的真迹。

此时,《兰亭序》已经落在了王羲之第七代孙智永和尚的手上。这位智永为了能达到先祖的艺术水平,数十年不下楼,潜心临摹《兰亭序》。李世民得到消息,曾经向他重金求购,但智永回绝说,那是江湖传闻,真迹不在我这里。

后来李世民派了一名官员,用欺诈的方式盗取了真迹,智永因此气得一病不起,一年后就死了。

李世民就是《兰亭序》真迹在史书上最后一位有可靠记载的拥有者,此后这幅最具魅力的书法作品就消失在了人们的视野中。

对《兰亭序》真迹的下落,一般有两种猜测:

一是它陪葬于李世民的昭陵中。不过,昭陵曾经两次遭遇大的盗掘,都没有见到《兰亭序》重见天日的记载。我们但愿它没被盗墓者发现,而不是被毁了。

二是它陪葬于高宗李治和武则天的乾陵。李治和武则天也都是书法爱好者,有人猜测,之所以在昭陵没发现《兰亭序》,应该是被李治悄悄截留,并被带进了乾陵。

乾陵一千多年来从未被盗掘,它几乎成了《兰亭序》真迹的最后一丝希望。

传国玉玺相对于王羲之的真迹还存在希望,传国玉玺几乎不大可能再现了。

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用和氏璧制成一枚国玺,它由李斯用鸟篆书写“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字,由玉工孙寿雕刻而成,如果传到今天,足足2200多年了。

遗憾的是,这枚被历代帝王视为“天授神权”的国宝,历经多次遗失,又多次现身。到北宋时期,主流观点都认为,所谓再世的传国玉玺都是假的。

传国玉玺既然是用和氏璧制成,它就不可能像影视剧上呈现的那样“厚实”,所谓璧,是指扁平的玉,它可以制成一枚薄薄的印章,而不是四四方方的一大块,因此传国玉玺应该由和氏璧和其它材质的玉组合而成。

另外,王莽篡汉时,王政君愤怒之下摔坏了传国玉玺的一角,后来用金镶玉修补而成。这个传说史书没有记载,是民间传说,几次失而复得,也没有见到金镶玉的描述。

传国玉玺经历了以下数次遗失和重见天日:

1.东汉末年的“十常侍之乱”中,宦官段携传国玉玺逃出皇宫,传国玉玺第一次失踪。两年后,孙坚攻入洛阳,在一个投井的宫女身上找到了传国玉玺,后被袁术强夺。袁术死后,其部下将它献给曹操,归于汉献帝。2.唐朝建立后,传国玉玺再次失踪,传说是隋炀帝的萧皇后和孙子杨政道携带到突厥去了。贞观四年,唐灭突厥,俘虏了萧皇后和杨政道,玉玺重归汉地。3.唐朝灭亡后,传国玉玺辗转于后梁、后唐,后唐灭亡后玉玺也失踪了。大约150年后的宋哲宗时期,有个叫段义的农夫,在田间偶然发现了传国玉玺。不过,后人大都认为,这很可能是章等人的伪作,也就是说,从公元936年之后,秦始皇传国玉玺就再永远地失踪了,此后所谓的玉玺都是假的。

4.“靖康之难”爆发后,宋徽宗与宋钦宗,以及传国玉玺都被金国人掳走,玉玺不知所踪。68年后(1294),在元大都的集市上,居然有人公开叫卖传国玉玺,被宰相伯颜花重金购得。5.元朝灭亡后,传国玉玺再次失踪。明孝宗时期虽有人进献传国玉玺,但被当场揭穿是假的。崇祯七年(1634),皇太极灭蒙古林丹汗,林丹汗后人向皇太极献出失踪几百年的传国玉玺。这枚玉玺曾经保存于沈阳故宫博物院,后来不知所踪。不过它与史书记载不同,上面刻有“皇帝之玺”的字样,也不是鸟篆文,当年乾隆帝就认定,它不是秦始皇的传国玉玺。从这些细节可见,从东汉末年第一次失踪之后,传国玉玺就存在造假的可能性。后唐灭亡后,真品传国玉玺事实上就再也没有出现过。

由于失踪时间太久,且没有信息源可以追溯,“真身”长什么样都没有准确的史料可查,它毁于战火的可能性极大,不大可能重见天日了。

大禹九鼎大禹九鼎更是神秘莫测,时至今日,没人说得清它是一只“九州之鼎”,还是“九只鼎”。

相传大禹受禅登基后,分天下为九州,即冀州、青州、徐州、荆州、梁州、兖州、扬州、雍州和豫州,并令各州献铜铸成代表各州的青铜大鼎,上面刻画有各州的山川地貌。

从此,九鼎就成了王权的象征,被陈列于都城。根据史记记载,商汤灭夏、武王伐纣后,九鼎又分别被迁徙到商朝和周朝的都城。

春秋战国时期,有两件大事涉及到九鼎:

楚庄王问鼎:周定王八年,楚庄王伐陆浑戎,一直追到洛邑城外,王孙满奉命出城劳军。酒酣之际楚庄王出言轻佻,向王孙满打听九鼎的重量。王孙满冷言相对:在德不在鼎,周德虽衰,天命未改,鼎的轻重不是你一个臣子该问的。

从此诞生了一个成语问鼎天下,代表一个人胸怀天下的野心或抱负。

秦武王举鼎:秦武王从韩国手上夺过宜阳的时候,“顺路”到洛邑拜访了一下周赧王。面对强秦,周赧王不敢得罪秦武王,任由他闯入太庙赏玩九鼎。

这位大力士国王,看到代表秦国的“雍州鼎”,立刻来了兴致,偏要跟随从比试一番,看谁能把大鼎举起来。神奇不可测,果然秦武王被大鼎压得经脉尽绝,当夜就暴死了。

可八十六年后秦统一六国后,九鼎居然神奇地消失了。

一种说法是,周显王将它沉于徐州泗水河了,秦始皇巡幸天下,走到彭城时,特地令人下水打捞,结果一无所得:“斋戒祷祠,欲出周鼎泗水,使千人没水求之,弗得。”

这个说法不大靠谱,周显王在秦武王之前,假如九鼎被沉于泗水,就不会有武王举鼎的事。

另一种说法,战国末期周王室“债台高筑”,生活无处着落,于是就把生财之道盯上了九鼎。九鼎本来就是由青铜铸成,熔化了正好可以铸成铜钱。据说九鼎足足有五十六万斤,熔铸成钱币也是一大笔收入。

不过这种事传出去不好听,于是王室谎称,大鼎自己飞到泗水沉了。

不管九鼎是一只鼎还是九只鼎,那么大的东西很难隐藏,连秦始皇追查那么久都不能得到,看起来它极有可能真的被熔化了。

假如《史记》记载可靠,九鼎由夏禹铸造,距今4000多年了,它要是重见天日,估计全世界都会被轰动。不光争议很久的夏朝得到验证,甚至还可以把信史再向前推进若干年。

流世1800年(前2070-前221)的九鼎、1200年(前221-936)的传国玉玺、300年(353-650)的《兰亭序》真迹,你认为哪一个有可能在重见天日呢?你又更希望哪一个能重见天日呢?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清朝一共有几位皇帝?分别叫什么?活了多久?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清朝总共有十二个皇帝,分别是:努尔哈赤(享年68岁,在位11年)、皇太极(享年52岁,在位18年)、顺治(享年52岁,在位18年)、康熙(享年69岁,在位62年)、雍正(享年58岁,在位14年)、乾隆(享年89岁,在位61年)嘉庆(享年61岁,在位25年)、道光(享年69岁,在位31年)、咸丰(享年

  • 北魏的皇帝为何年纪轻轻就死去了?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北魏有13位皇帝。宣武皇帝拓跋圭,庙号太祖明元皇帝拓跋嗣,庙号太宗太武皇帝拓跋焘,庙号世祖南安隐王拓跋余,庙号熹祖景穆皇帝拓跋晃,庙号恭宗文成皇帝拓跋浚,庙号高宗献文皇帝拓跋弘,庙号显祖孝文皇帝拓跋宏,庙号高祖宣武皇帝元恪,庙号世宗孝明皇帝元诩,庙号肃宗武怀皇帝元子攸,庙号敬宗节闵皇帝元恭,庙号烈宗

  • 古代皇帝的玉玺,同朝代只有一种??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玉玺从秦代以后,皇帝的印章专用名称为“玺”,又专以玉质,称为“玉玺”,玉玺共有六方,为“皇帝之玺”、“皇帝行玺”、“皇帝信玺”、“天子之玺”、“天子行玺”、“天子信玺”,在皇帝的印玺中,有一方玉玺不在这六方之内,这就是“传国玉玺”。“传国玉玺”又称“传国玺”,为秦以后历代帝王相传之印玺,乃奉秦始皇之

  • 我国历代帝王中,书法造诣最高的前三名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帝王写字属于名人字画,不等于书法!,南唐后主李煜、北宋徽宗赵佶、明思宗朱由检都精工书法,造诣颇深,又都是未能守住自己的江山、社稷和保全身家性命、最终死于非命的君主。可谓是亡国之君三书家。在这三位帝王的书法中,宋徽宗的“瘦金体”影响最大,名声最响,不仅自树一体,创立门户,且能书史留名,流传后世,是三人

  • 中国古代历史上一共产生了多少个政权和朝代?有多少位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这个问题比较复杂。中华五千年文明史。家天下是自大禹传位于启开始的。夏朝约470年,传十四代,17后(帝),商朝约550年,传17世,31王(帝),周朝约800年,传32代,37王(帝)。真正称皇帝是从秦始皇开始的,秦始皇想长生不老,皇朝自他始传万万代。可秦实际只传了两代,到子婴已没资格称帝,只称王了

  • 从秦朝秦始皇开始,到民国洪宪皇帝袁世凯结束,共有多少个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让历史学家来选,,,啧啧,,以他们对历史的严谨,,很多人都没资格。。。那张邦昌,。窦建德,,程咬金,,杨侗,。宇文化及,,明玉珍,明,,,陈友谅,陈理,,天完帝,,李自成,,张献忠,。。袁项城估计也不能算,。。明朝末年那些藩王称帝监国的估计也够呛。。。总之,,称帝的很多,。能被承认的很少。从秦朝秦始

  • 一代雄主拓跋,15岁创建北魏并几乎统一中原,为何被儿子杀死?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拓跋是代国世子拓跋的遗腹子,他还没出生,他老爹就在平定内乱的时候被杀了。等到拓跋出生以后,代国又被前秦给灭了。这简直就是史上最惨官二代有没有?溥仪好歹还有个老爹活着,可拓跋可真的是啥也没有啊!偏偏在这种艰苦的条件之下,15岁的拓跋建立了强大的北魏王朝。他是怎么办到的呢?一、论亲戚的重要性。拓跋之所以

  • 中国古代各朝代的皇帝都姓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1、夏:姒2、商:子3、周:姬4、秦:赢5、西汉:刘6、新:王7、东汉:刘8、魏:曹9、蜀汉:刘10、东吴:孙11、西晋:司马12、前汉:李13、前赵:刘14、后赵:石15、前燕:慕容16、前凉:张17、前秦:苻18、后秦:姚19、后燕:慕容20、西秦:乞伏21、后凉:吕22、北凉:沮渠23、南凉:

  • 古代各朝代的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秦朝:秦始皇赢政、西汉:汉太祖刘邦、新朝:王莽、东汉:汉世祖刘秀、曹魏:魏世祖曹丕、西晋:晋武帝司马炎东晋:司马睿、隋朝:隋文帝杨坚、唐朝:唐太祖李渊、北宋:宋太祖赵匡胤南宋:宋高宗赵构元朝:元世祖忽必烈明朝:明太祖朱元璋清朝:顺治皇帝(庙号谥号不知道)能力有限…有的真的不知道…夏(桀)商(汤)周(

  • 清朝12位皇帝都属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清朝皇帝的属相:1、努尔哈赤:羊2、皇太极:龙3、顺治:虎4、康熙:马5、雍正:马6、乾隆:兔7、嘉庆:龙8、道光:虎9、咸丰:兔10、同治:龙11、光绪:羊12、宣统:马在这12个皇帝中,“二羊虎兔三龙马”,皆在这五种属相内。十二生肖除了龙和虎之外,其余十种都是我们身边常见的动物,以它们做生肖既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