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总共有十二个皇帝,清朝的皇帝列表分别是:努尔哈赤(年号天命)、皇太极、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清末帝溥仪)。1.努尔哈赤:天命汗爱新觉罗努尔哈赤(15591626年),女真族,后金政权创立者。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正月,在赫图阿拉称“覆育列国英明汗”,年号天命。在位11年。2.皇太极:努尔哈赤第八子,满族。天命十一年(1626年)九月,继后金汗位,以次年为天聪元年。天聪十年(1636年)四月,皇太极在沈阳称帝,建国号大清,改年号为崇德,并以是年为崇德元年。前后在位17年。3.顺治:清世祖顺治皇帝爱新觉罗福临(1638年--1661年),皇太极第九子,清入关后第一位皇帝。6岁即帝位,由叔父睿亲王多尔衮摄政,14岁亲政。4.康熙:清圣祖康熙皇帝爱新觉罗玄烨(1654--1722年),顺治皇帝第三子,清入关后第二位皇帝。5.雍正:清世宗雍正皇帝爱新觉罗胤(16781735年),康熙皇帝第四子,清入关后的第三位皇帝。在位13年。6.乾隆:清高宗乾隆皇帝爱新觉罗弘历(17111799年),雍正皇帝第四子,清朝入关后第四位皇帝。7.嘉庆:清仁宗嘉庆皇帝爱新觉罗琰(17601820年),清朝入关后第五位皇帝,乾隆皇帝第十五子。乾隆六十年(1795年)九月公开立为皇太子,次年元旦,受弘历内禅即位,以是年为嘉庆元年,时年27岁。嘉庆四年(1799年)正月,弘历死,始亲政。在位25年。8.道光:清宣宗道光皇帝爱新觉罗宁(17821850年),清朝入关后第六位皇帝,嘉庆皇帝第二子。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七月即位,以次年为道光元年,时年29岁。在位30年。9.咸丰:清文宗咸丰皇帝爱新觉罗奕(18311861年),清朝入关后第七位皇帝,道光皇帝第四子。道光三十年(1850年)正月即位,以次年为咸丰元年,时年20岁。在位11年。10.同治:清穆宗同治皇帝爱新觉罗载淳(18561874年),清朝入关后第八位皇帝。5岁即帝位,终身成为其生母慈禧皇太后垂帘听政的傀儡。11.光绪:清德宗光绪皇帝爱新觉罗载(18711908年),清朝入关后第九位皇帝。醇亲王奕之子,因其冲龄践祚,导致慈禧太后第二次垂帘听政。在其亲政期间,甲午之战中他力主反击,大力支持维新变法,但因变法失败而遭幽禁,直至去世。12.宣统:清宣统皇帝爱新觉罗溥仪(19061967年),清朝末代皇帝。醇亲王载沣之子,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即皇帝位。1911年2月12日,在辛亥革命的浪潮中退位。此后,以逊帝身份居住在皇宫。1924年11月5日,被冯玉祥驱逐出宫。
雍正的上一代和下一代皇帝是什么?
雍正和上一代和下一代皇帝是谁?雍正上一代皇帝是康熙,他的原名是爱新觉罗玄烨(1654年5月4日-1722年12月20日),是大清王朝第四位皇帝。康熙帝8岁登基,14岁亲政,在位61年,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康熙帝少年时就挫败了权臣鳌拜,完全夺回朝廷大权,开始真正亲政的阶段。成年后康熙帝坐镇北京取得了对三藩、沙俄的战争胜利;消灭在台湾的明郑政权;三征噶尔丹,并取得胜利。在政治上加强中央集权;注意休养生息,发展经济,笼络汉族士人。康熙帝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奠定了清朝兴盛的根基,开创出康乾盛世的大局面,是一位英明的君主、伟大的政治家,有学者尊之为“千古一帝”,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农历十一月十三日崩于畅春园,终年68岁。庙号圣祖,传位于第四子胤。雍正的后一代皇帝是乾隆。他的原名是爱新觉罗弘历(1711年9月25日1799年2月7日),是清朝第六位皇帝。年号“乾隆”,寓意“天道昌隆”。在位60年,禅位后又继续训政,实际行使最高权力长达63年零4个月,是中国历史上实际执掌国家最高权力时间最长的皇帝,也是最长寿的皇帝。乾隆帝是中国封建社会一位赫赫有名的皇帝。乾隆帝在位期间清朝达到了康乾盛世以来的最高峰,他在康熙、雍正两朝文治武功的基础上,进一步完成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社会经济文化有了进一步发展。他的功绩总结起来,主要有8项:第一项是编修《四库全书》等文化典籍,开博学鸿词科;第二项是维护、兴建皇家园林,除圆明园被焚毁外,多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第三项是贡献诗文才华,一生所作诗词总量达到了42613首,平均每天1.3首;第四项是五次普免天下钱粮,三免八省漕粮,减轻了农民的负担,起到了保护农业生产的作用,使得清朝国库日渐充实;第五项是统一整个新疆。在北疆,两次平准噶尔,使土尔扈特部回归,基本上解决了北疆的问题;第六项是完善治理西藏;第七项是修砌浙江海塘;第八项是实现中华各民族的统一,清朝的版图亦达到了最大化,近代中国的版图也由此正式奠定。乾隆帝是中国封建社会一位赫赫有名的皇帝。乾隆帝在位期间清朝达到了康乾盛世以来的最高峰,他在康熙、雍正两朝文治武功的基础上,进一步完成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社会经济文化有了进一步发展。他的功绩总结起来,主要有8项:第一项是编修《四库全书》等文化典籍,开博学鸿词科;第二项是维护、兴建皇家园林,除圆明园被焚毁外,多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第三项是贡献诗文才华,一生所作诗词总量达到了42613首,平均每天1.3首;第四项是五次普免天下钱粮,三免八省漕粮,减轻了农民的负担,起到了保护农业生产的作用,使得清朝国库日渐充实;第五项是统一整个新疆。在北疆,两次平准噶尔,使土尔扈特部回归,基本上解决了北疆的问题;第六项是完善治理西藏;第七项是修砌浙江海塘;第八项是实现中华各民族的统一,清朝的版图亦达到了最大化,近代中国的版图也由此正式奠定。
雍正帝庙号清世宗爱新觉罗胤(1678年1735年)康熙帝第四子,四十四岁登基,清朝第五位皇帝,清军入关后的第三位皇帝。在位约十二年,传位于第四子弘历(乾隆)。
雍正在位时非常勤奋,处于清朝最强盛时期-康乾盛世,他也是历史上最勤奋的皇帝之一。
雍正上一代皇帝是清圣祖(康熙)
爱新觉罗玄烨,(1654年-1722年),顺治帝第三子,祖母是孝庄太皇太后。八岁登基,在位六十一年,年号康熙,是清朝第四位皇帝,清军入关后的第二位皇帝。
康熙一生中创下无数丰功伟绩,是中国历史最英明的皇帝之一,被誉为“康熙大帝”,也是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
雍正下一代皇帝是清高宗(乾隆)
爱新觉罗弘历(1711年-1799年)二十五岁登基,年号乾隆,清朝第六位皇帝,清军入关后的第四位皇帝。
乾隆登基满六十年时,便禅位于十五子永琰(嘉庆),当了三年太上皇后驾崩,活了八十九岁。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盛世明君,大一统朝代中的最长寿皇帝,也是历史上最后一位太上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