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历史有功的帝王 历史有功的帝王感想

历史有功的帝王 历史有功的帝王感想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3540 更新时间:2024/2/15 7:12:09

历史上投降的帝王?

做皇帝做到被俘虏,绝对是帝王生涯中的奇耻大辱,但是在中国历史上400多位皇帝中,有这样境遇的可不止一两个。

其一:被俘虏叔侄档之叔叔:晋怀帝

晋怀帝司马炽是晋武帝司马炎的第二十五子,晋惠帝司马衷异母弟。

晋惠帝驾崩后,晋怀帝登基,但是天下局势已经大乱,晋怀帝根本无力回天。

永嘉五年,匈奴刘渊之子刘聪的军队攻入洛阳,晋怀帝在逃往长安途中被俘,史称"永嘉之变"。

晋怀帝被送往平阳,刘聪任命晋怀帝为仪同三司,封会稽郡公。

建兴元年(313年)正月,晋怀帝在汉赵朝廷的宴会上被命令为斟酒的仆人,有晋朝旧臣号哭,令刘聪反感。

不久后刘聪用毒酒毒杀晋怀帝,其年三十岁。

其二:被俘虏叔侄档之侄子:晋愍帝

永嘉七年,晋怀帝于平阳遇害之后,他的侄子司马邺在长安即帝位,是为晋愍帝。

司马邺即位时,西晋已经没有任何战斗力可言,长安更是没有物资作为守城的消耗。

建兴四年(316年)八月,刘曜发兵攻打长安,在外无援兵、内无粮草的情况下,晋愍帝投降汉赵。

之后晋愍帝被送往平阳,封为怀平侯,与叔叔一样,晋愍帝受尽了刘聪的虐待,经常作刘聪狩猎队伍的前导以及宴会洗杯子的杂役。

即便如此,刘聪还是没有放过这个可怜的俘虏,于建兴五年将18岁的晋愍帝杀害。

其三:傻子也逃不过被俘虏的命运:晋安帝

晋孝武帝被妃子弑杀后,他的傻儿子司马德宗继位,是为晋安帝。

晋安帝傻到连冷暖、四季变化都分不清,这样的皇帝除了当傀儡,自是没有别的出路。

在初期,晋安帝受会稽王司马道子及其子元显控制,后来桓玄自江陵起兵攻入建康,废杀司马道子、元显父子,自封为丞相、太尉,安帝又成了桓玄的傀儡。

第二年,桓玄称帝,晋安帝被降为平固王。几个月后刘裕带兵打败桓玄,解救了安帝,可惜好景不长,又没过几十天,桓玄的将军桓振再次俘虏安帝。

其后经历一年俘虏生涯,直到405年3月2日安帝才脱离叛军之手,回到刘裕手中做傀儡。

其四:才子皇帝萧绎

梁元帝萧绎是梁武帝萧衍第七子,由于侯景之乱,繁盛的梁朝如大厦般倾塌,在动荡不堪的局势下,萧绎即帝位于江陵。

文学史上,有三曹(曹操、曹丕、曹植)四萧(梁武帝萧衍与三个儿子萧统、萧纲、萧绎)之说,在四萧中,萧绎文采最是了得。

不过萧绎是文人之表,峥嵘之心,对兄弟子侄非常残忍,对敌国又非常愚蠢,终于在做了3年皇帝后被西魏灭亡,萧绎本人也成了阶下囚。

成为俘虏的萧绎不久为襄阳都督萧以土袋闷死,随着萧绎的身亡,江陵"阖城老幼被虏入关",赫赫大梁再无回天之力。

其五:比养父有骨气而被俘虏

石重贵是后晋皇帝石敬瑭养子,石敬瑭靠认契丹做父,自己当儿皇帝,并把燕云十六州割让给辽而取得皇位。

但他的继承人石重贵却很有骨气,登基后不肯向契丹称臣,契丹随即攻后晋,开运三年十二月占开封,后晋灭亡。

石重贵是一位能力一般,但很有骨气的皇帝,他敢于同契丹开战,可惜他身边却无可用之人。北宋开宝七年,辽保宁六年(974年)石重贵病死,终年61岁。

其六:被俘父子档之老爹:宋徽宗

靖康元年(1126年),金兵再次南下,十二月东京之战失利,金军破城,太上皇宋徽宗和皇帝宋钦宗被俘虏。

金帝废宋徽宗与子钦宗赵桓为庶人,并把他们囚禁在五国城(今黑龙江省依兰县城北旧古城)。

宋徽宗被囚禁了九年后死于五国城,享年54岁。

值得一提的是,在被囚禁期间,宋徽宗还雅好写诗,并跟妃子们生下了14个孩子。

其七:被俘父子档之儿子:宋钦宗

跟父亲一起,宋钦宗也在靖康元年被金兵俘虏并废为庶人。

两年后,金太宗封徽宗为昏德公,钦宗为重昏侯,十月,将徽、钦二帝发配至韩州。1130年又将二帝迁往北国边陲小镇五国城。

钦宗虽然被囚禁,但也比较长寿,一直到57岁才去世。

据《大宋宣和遗事》记载,金国皇帝完颜亮命57岁的宋钦宗赵桓和82岁的辽天祚帝耶律延禧去比赛马球。

耶律延禧很会驾驭马匹,认为机会来了,于是企图纵马逃跑,结果被乱箭射死。钦宗不善马术,受到惊喜落马,被马乱践而死。

其八:被迫出家的宋恭帝

1274年宋度宗因酒色过度而死,四岁的宋恭帝赵显在奸臣贾似道的扶持下登基做了皇帝。

之后仅仅两年,元军便军临城下,走投无路的小皇帝被祖母抱投降。被俘虏后,元朝封宋恭帝为瀛国公。

赵显18岁时,元世祖忽必烈突然赏给他许多钱财,叫他去西藏当僧人。

赵显毫无办法,只能遵旨,于西藏萨迦寺出家,法号和尊。后来赵显学会了藏文,还把《百法明门论》、《因明入正理论》等两部汉传佛教著作翻译成了藏文。

其九:被俘虏皇帝中最幸运的一位

以上8位被俘虏的皇帝,除了晋安帝被救出,其他的都是客死异乡,而作为被俘虏皇帝,明英宗朱祁镇绝对可以称得上幸运。

明英宗朱祁镇是明朝第六任、第八任皇帝(1435-1449年、1457-1464年两次在位)。

第一次继位称帝,年仅九岁,因为没有受过挫折,所以英宗自认很英勇,带着宠信太监王振亲征瓦剌,没几回合就被俘虏。

他的弟弟朱祁钰继位,是为明代宗,由于英宗地位下降没有扣留价值,所以瓦剌送回了他,但弟弟肯定不会让位了,于是英宗被软禁,直到景泰八年(1457年),石亨等人发动夺门之变,英宗复位,第二次称帝。

朱祁镇前后在位二十二年,第二次在位任用贤能,听信纳谏,仁俭爱民,美政很多。

明英宗可以说是被俘虏皇帝中最幸运的一位,而他的回归,也是大明王朝百姓的幸运。

世界历史帝王总数?

在这2000多年的时间里,一共出现了494位

历史上哪个帝王最强?理由?

我是云志虾客,我觉得秦始皇是我国古代最强帝王。

评价古代帝王的功绩应该从对历史的贡献角度来分析,毛主席在《沁园春雪》中对古代伟大帝王的评价是:“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所以我们可以从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成吉思汗这五位伟大的帝王之中做选择。

首先成吉思汗是可以排除的,元朝对于中国历史的贡献不大,除了疆土大一点,在文化层面、治理层面、影响力层面其实贡献不大。

其他几个帝王确实都很牛逼,选择很难,很多人可能认为宋太祖赵匡胤不应该出现在这个名单,他好像没有太大的功绩,但是我们要看到唐朝到宋朝之间经历了至暗时代五代十国,烽火连天、战乱不断、人口锐减,国家四分五裂,群雄各霸一方,赵匡胤力挽狂澜,再次实现了民族的大一统,这就是伟大的帝王!但是在开疆拓土方面还是“稍逊风骚”,相对于秦皇汉武,赵匡胤的霸气不足,魄力不够,所以确实可以排除掉。

剩下秦始皇、汉武帝和唐太宗

从文治的角度来看唐太宗应该是最出色的,为中国古代最大的盛世奠定了基础,但是也不能忽略掉秦始皇,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大搞基建,统一思想(所谓的焚书坑儒历史对秦始皇最大的误解,大家自己可以查看相关的历史史实)等等都是伟大的历史功绩;汉武帝在文治方面最有名的就是“推恩令”,但是从历史的角度来看,无论是宋、明、清都没有沿用这一制度,所以“推恩令”名气大,历史功绩并不是太大;所以在文治方面,唐太宗和秦始皇都非常突出,汉武帝要略逊一筹!

从武功的角度来看,都不得了,秦始皇了中国大一统时代,并且加强了中央集权,修建长城抵御外夷,这些都是彪炳千古的奇功。汉武帝很牛,名将辈出,尤其是霍去病封狼居胥、马踏匈奴,基本上击溃了不可一世的匈奴,解决了中华民族古代最大的武力威胁。唐太宗很牛,征服四方,万国来朝开启了中国古代最大的盛世,获称“天可汗”。

致敬伟大的帝王,没有他们,祖国就不会有那么多的历史荣光!期待祖国的强大,民族的复兴!

帝王制在我国有多长历史?

从秦始皇称帝开始到溥仪退位,帝制在我国延续了2000多年。

中国古代皇帝制度是指中国古代社会以皇帝为中心,实行皇权至上和皇权专制的政治制度。自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创立,经过历代王朝的不断发展、强化,直至1912年爱新觉罗溥仪的退位而废除,前后历时2132年。

历史上姓姜的帝王有哪些?

齐恒公就是姓姜,姜子牙的后代,春秋霸主,但不是皇帝,那时还没有皇帝这个叫法

历史上有帝王姓成的吗?

公元前221年,也就是秦王赢政统治天下并且开始称“皇帝”。

历史上梦想成佛的封建帝王?

梦想成佛的皇帝为,南朝梁武帝萧衍,汉明帝刘庄,大周皇帝武则天,隋朝皇帝杨坚,明朝皇帝朱元璋,清朝皇帝顺治。

作为当今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佛教诞生于公元前六世纪的古印度,后来汉朝时传入中国,并逐渐得到了官方和民间的认可。相比于我国传统的道教和儒教,佛教讲究的普渡众生、舍弃物质追求等理念有助于进一步维护社会的稳定,因此许多统治者都选择了接纳佛教,甚至主动帮助其发展。

当然,佛教并非完美无缺,也不是所有统治者都尊重和扶持佛教,像历史上的北魏太武帝、北周武帝、唐武宗和后周世宗等皇帝就开展过大规模的“灭佛”运动,希望通过打击佛教势力换取更多的社会劳动力,解决当时寺院制度存在的一些问题和隐患。有厌恶佛教的皇帝,自然就有笃信佛教的皇帝,那么,历史上有哪些皇帝是虔诚的佛教徒呢?

提到我国古代帝王当中崇信佛教者,恐怕大多数人最先想到的都会是为了成为一个真正僧人而四次选择出家的梁武帝萧衍。萧衍出身显赫、从小聪慧过人,后来则是凭借战功不断升迁,最终建立了梁朝。然而,这位原本信奉道教的皇帝却在接触佛教后很快便成为了后者的信徒。当然,这其中也有道士袁矜发动叛乱导致萧衍大怒等因素在。

普通八年(527),萧衍第一次前往同泰寺出家,但他三天后便主动回朝,并宣布大赦天下、更改年号。两年后,萧衍再次前往同泰寺出家,这次他待了十余日仍乐不思蜀,以至于大臣们共同凑了一亿钱才将他“赎”了出来。大同十二年(546),萧衍再次选择了皈依佛门,众臣不敢怠慢,又凑齐两亿钱把圣上迎回皇宫。太清元年(547),才刚回宫不久的萧衍又一意孤行地前往了同泰寺,这次,大臣们为了请回皇帝只好再供奉了一亿钱。

萧衍前后出家四次,让朝廷付出了四亿钱的代价,这样的举动不能不说十分荒谬,让人很难不猜想这位曾经颖悟绝伦的皇帝要么是神志不清,要么就是装疯卖傻为佛教的发展筹措经费。客观上说,萧衍主张佛教徒不得吃肉、不近女色,并带头践行,足可以看出他对佛教确实十分崇信。在他的主导下,南朝佛教风气大盛,以至于后来诗人杜牧感叹道:“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不得不说,梁武帝萧衍为佛教在中国的发展做出了极大的贡献,而在其影响之下,梁朝的简文帝萧纲、元帝萧绎也都选择了信奉佛教。甚至,陈朝武帝、后主也都曾经效法萧衍选择前往佛寺出家,表达自己对佛教的敬重和喜爱。

南北朝是我国佛教发展的重要时期,而完成了南北统一的隋文帝杨坚也是一位佛教徒。杨坚本是北周外戚,而正如上文所说,北周武帝在位期间对佛教进行了毁灭性的打击。作为一个佛教徒,杨坚建立隋朝后不久便开始了一系列复兴佛教的措施,他大量建造寺庙和佛像、支持经书的翻译工作,既满足了对个人信仰的追求,还获得了广大佛教信徒的支持,巩固了隋朝的统治。

到了唐朝,尽管历代皇帝都以道教祖师李耳为先祖,但也有不少皇帝相当尊敬佛教。举例来说,唐高祖李渊曾为陕西扶风的法门寺命名、唐太宗李世民则盛情款待西游归来的玄奘法师等等。总之,唐朝的高宗、中宗、肃宗、德宗、宪宗、懿宗、僖宗等皇帝都曾经举行过迎送佛骨舍利的仪式,表现朝廷对佛教的积极态度。

要说唐朝之后最引人注目的信佛帝王,清朝的顺治帝或许是许多人的不二选项。顺治帝六岁登基,随后在摄政王多尔衮的帮助下入主中原,成为了首位定都北京的清朝皇帝。顺治帝对宗教很感兴趣,早在亲政之初,他便厚待了天主教耶稣会的传教士汤若望,顺治十四年(1657)时,他又与佛教结缘,并成为了一个虔诚的信徒。

顺治十六年(1659),顺治帝拜入名僧玉林门下,并为自己取法号为“行痴”。此后的几年里,顺治帝沉迷佛法,召见了许多名僧并向他们学习,当深爱的董鄂妃病逝后,他更是为了排遣心中的苦闷而请求溪森行森禅师为自己剃度,决心出家为僧,远离俗世的纷争和喧嚣。

为了抒发心中对佛教的向往,顺治帝曾经写下过“百年三万六千日,不及僧家半日闲”、“我本西方一衲子,为何生在帝王家”、“我念撒手归山去,谁管千秋与万秋”等名句。尽管他最终未能出家便病逝,但顺治帝也确实称得上是我国封建社会后期最笃信佛教的皇帝了

历史上有胡姓的帝王吗?

姓氏由来:西周,周武王灭商后,追封帝舜三十三世孙妫满于陈,并把女儿大姬嫁给他。妫满建立陈国,建筑都城,因在淮水之北,故名淮阳。妫满去世后谥曰胡公,称胡公满。公元前478年,陈国被楚国所灭,其子孙以妫满谥号为氏,称胡氏。胡公满为胡姓得姓始祖。

结论:对照后面的朝代帝王姓氏表,结论就是胡姓没有出过帝王。

历史上有姓魏的帝王么?

有啊战国魏国国君魏无忌:魏国信陵君。魏安厘王之弟,有食客3000人,是当时魏家的杰出子弟。他与齐之孟尝君、赵之平原君、楚之春申君并称四公子。

魏武子:魏姓最早在历史上出人头地的人物,春秋时晋国大夫,其二子魏颗和魏绛,也都是大名鼎鼎的人物。

大臣魏延魏征魏忠贤魏源

历史上哪些帝王的墓被发现?

1、巩义宋陵:北宋帝陵,宋室南迁后常年在沦陷区,历经战乱,基本没有不被盗的了;

2、绍兴宋陵:南宋帝陵,在元朝建立后被某汉族走狗偷偷全挖了;

3、清东陵:军阀孙殿英盗挖了乾隆和慈禧的陵,抗战胜利后的军事真空期当地民兵土匪之类的盗挖了包括顺治、康熙、咸丰在内的其他所有帝陵;

4、明定陵:万历帝陵,众所周知的,也是目前唯一官方发掘的皇陵;

5、清崇陵:光绪帝陵,被盗于军阀混战时期,1980年重新开启地宫整理,2008年对光绪遗体验尸后证实了光绪被毒死的传言。是清西陵唯一被盗的帝陵。

6、唐和陵、唐温陵:破四旧被毁坏严重,挖没挖开就不知道了。唐和陵连坟头都没了。

7、汉显节陵:汉明帝陵被盗过。其实汉朝的皇陵都被盗了,曹丕因为这个把自己和自己老爹的坟都整成了疑冢。整个魏晋南北朝也没啥大型陵墓。

8、南唐陵:二陵被盗,近代进行了发掘整理。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历代帝王功绩 明朝历代帝王功绩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夏朝(约公元前2146年-前1675年),始于夏禹,终于桀,共17帝。夏时,开始出现私有制,氏族社会的禅让制度走到了尽头,被世袭制取代。社会由原始社会进化到奴隶制社会。夏朝姒姓。夏代末年,夏王室内政不修,外患不断,阶级矛盾日趋尖锐。商汤看到伐桀的时机已经成熟,乃以「天命」为号召,要求大家奋力进攻,以

  • 大唐历代帝王简介资料 大唐历代帝王简介资料大全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中国大唐集团公司是2002年12月29日在原国家电力公司部分企事业单位基础上组建而成的特大型发电企业集团,是中央直接管理的国有独资公司,是国务院批准的国家授权投资的机构和国家控股公司试点。注册资本金为人民币153.9亿元。主要经营范围为:经营集团公司及有关企业中由国家投资形成并由集团公司拥有的全部国

  • 大唐历代帝王顺序 大唐历代帝王顺序及在位时间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秦国君主是中国先秦时期秦国的君主。自非子始,止于秦始皇。秦国于公元前770年建国,共经历三十几代君主。在这些君主的经营下,秦国从最初的一个非常弱小的国家发展成了最终横扫六国、统一华夏的大一统国家。其中秦襄公因率兵救周有功,进而派兵护送周平王东迁有功于公元前770年被赐封歧山以西之地,使秦国正式成为周

  • 大唐历代帝王关系 大唐历代帝王关系图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无关系。st大唐全名是大唐电信科技股份公司,主营业务是集成电路设计,软件及应用,终端设计,移动互联网,控股股东是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大唐发电是中国大唐集团公司旗下大唐国际发电股份公司,是以火电发电业务及水电、风电和其它能源发电业务,两个不同行业。大唐控股是大唐电信的控股公司。大唐西市和大唐不

  • 大唐帝王列表 大唐帝王列表名单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汉光武帝:刘秀(公元前5年1月15日-57年3月29日),即汉光武帝(公元25年57年在位),字文叔,南阳郡蔡阳县(今湖北枣阳)人,出生于陈留郡济阳县济阳宫。东汉开国皇帝,庙号“世祖”,谥号“光武皇帝”。汉明帝:刘庄(28年6月15日75年9月5日),初名刘阳。东汉第二位皇帝(57年75年在位)。汉

  • 大唐帝王排序 大唐帝王排序图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夏朝:禹、启、太康、仲康、相、少康、杼、槐、芒、泄、不降、扃、廑、孔甲、皋、发、桀。商朝:汤、外丙、仲壬、太甲、雍己、太戊、仲丁、外壬、河澶(没有水字旁的)甲、祖乙、祖辛、沃甲、祖丁、南庚、阳甲、盘庚、小辛、小乙、武丁、祖庚、祖甲、廪辛、庚丁、武乙、太乙(文丁)、帝乙、纣。周朝:西周:文王、武王、幽

  • 帝王的故事有哪些名字 帝王的故事有哪些名字大全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1、刘备苦心留住徐庶心有一天,曹操派人送来徐母的书信,信中要徐庶速归曹操。徐庶知是曹操用计,但他是孝子,执意要走。刘备顿时大哭,说道:“百善孝为先,何况是至亲分离,你放心去吧,等救出你母亲后,以后有机会我再向先生请教。”徐庶非常感激,想立即上路,刘备劝说徐庶小住一日,明日为先生饯行。第二天,刘备为徐

  • 帝王的故事有哪些人物 帝王的故事有哪些人物名字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1、刘备苦心留住徐庶心有一天,曹操派人送来徐母的书信,信中要徐庶速归曹操。徐庶知是曹操用计,但他是孝子,执意要走。刘备顿时大哭,说道:“百善孝为先,何况是至亲分离,你放心去吧,等救出你母亲后,以后有机会我再向先生请教。”徐庶非常感激,想立即上路,刘备劝说徐庶小住一日,明日为先生饯行。第二天,刘备为徐

  • 巴蜀文化旅游环境特点?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气候湿且温暖,路途崎岖艰险罗志田教授是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他在中国近代文化史与中外关系史的领域中,研究成果尤为显著,在我国极具影响力。而在他独特又深刻的视角中,巴蜀文化也呈现着不同的色彩。由于,他是地地道道的四川人,一开始并不能认清作为巴蜀文化的独有特色,直到与一位游遍中国的美国老师进行交谈后,才逐

  • 古代帝王的典故作文素材 古代帝王的典故作文素材摘抄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放心,皇帝的冠够大,秃头也能戴得住,冠冕从上古先秦一直到明代造型都差不多。至于常服的话唐太宗宋太祖明成祖秃头毫无压力至于清朝……清朝皇帝本来就是秃头……没有这个姓的帝王。霍姓名人有霍去病、霍光、霍元甲、霍英东、霍建华、霍思燕等。还有过霍国。霍国是中国周朝分封的一个姬姓诸侯国,伯爵。周武王姬发灭商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