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古代皇帝下葬的过程是怎样的?

古代皇帝下葬的过程是怎样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775 更新时间:2024/2/3 21:55:52

谢谢神仙2606的邀请。

世间的万事万物,只要是有生命的物体,都有由生到死、自生自灭的过程,作为世间万物之主的人类也不例外,也同样要遵循从生到死的规律,人死了就得埋葬入土为安,穷人有穷人的葬法,富人有富人的葬法,或许有人好奇,那皇帝死了之后又是怎样下葬的呢?

古代皇帝的丧葬制度是比较严格的,有许多的帝王陵墓修建得相当的豪华气派,富有的皇帝其陵墓里的陪葬品也多,死了也不甘寂寞,要做风流鬼,就让一些妃子来陪葬,死后怕外人来打扰,为了防止被盗,里面还设有重重机关。

一般来说皇帝的陵墓在皇帝登基不久就开始选址建造了,修建陵墓是一个浩大的工程,费时费力还烧钱,有的甚至在皇帝死了之后都还没有建成,只得加快进程,草草收工。

皇帝的陵墓因年代不同而有所区别,主要有以下几种。

1,积土为陵,就是把皇帝的棺椁埋入地下,上面用土堆积而成一个大的坟头,这一般是早期的帝王,或者说是被杀被废的皇帝。

2,以山为陵,即利用山丘作为陵墓的坟头,这在唐朝比较普遍,唐朝的帝王陵除少数积土为陵外,大多采用依山为陵的形式,唐太宗的昭陵就是以九山为陵凿山建造的。

3,还有一种是“宝城宝顶”的形式,即在地宫之上砌筑高大的砖城,在砖城内填土,使之高出城墙,成一圆顶,这种城墙称之为“宝城”,高出的圆形坟头称之为“宝顶”;在宝城的前方,建有一个向前突出的方型城台,称之为“方城明楼”,楼内竖立皇帝或皇后的谥号碑,明清两代的皇帝和后妃皆采用了这种以宝城宝顶形式的方城明楼构成的坟头,清代自顺治起皇帝和后妃的陵寝均选择在清东陵和清西陵两处安葬。

古代皇帝都是最高的统治者,死后自然要风光大葬,各朝各代的下葬过程都有所不同,下面以离我们较近的清朝来谈谈皇帝死后的下葬过程。

在清朝初期,因为刚入关,清朝很多习俗都还是沿袭了后金女真人的习俗,皇室贵族死后都要火葬,在火葬的同时还有活人殉葬,清太祖努尔哈赤死的时候就是火葬的,还有三人殉葬(包括多尔衮的母亲阿巴亥和另两个庶妃),皇太极死的时候也是火葬加两个章京,顺治死的时候同样也是火葬,从康熙以后就废除了火葬和人殉的制度,采用土葬。

皇帝死后有一套繁琐的丧葬制度,首先皇帝死了要说“山陵崩”或“驾崩”,在没上尊谥之前得叫“大行皇帝”,其意思就是离开了人间;另外还要处理好尸体,在身上抹些防止蚊虫的香料,然后穿寿衣嘴里放上珠玉等祭品。

其次,宫中还要为大行皇帝举行一场叫“上谥”的典礼,给大行皇帝起一个新的名字,以对其一生的功绩进行评价和总结。

比如康熙皇帝,年号康熙,名字叫玄烨,庙号圣祖,谥号“大成仁皇帝”,这是古代根据皇帝生前所作的事迹给他来个总结就是谥号,起谥号之前,模仿古代竹简,用偏木条连缀起来,在上面写上歌颂皇帝的功德之词,然后再写上皇帝的庙号和谥号。

在皇帝死后,礼部衙门会拟出一份葬议单,上面列出皇帝葬礼的程序和仪式,皇帝死后当天,嗣皇帝和其子孙都要身穿孝服,戴着发辫守孝,所有官员及百姓一百天之内不准作乐,四十九天内不得屠宰,一个月内禁止婚嫁,服丧期内各寺观必须鸣钟三万次,朝廷要在天安门举行颁遗诏仪式,诵经和吊唁活动也连续不断的贯穿整个丧期。

还规定抬棺人员要在德胜门演练抬杠十天,杠夫按正式出殡的规模和要求,先抬着一块和棺木重量相同的独龙木,大约有万斤,上面放一碗水,要练到走时水洒不出来为止,在演杠的同时,还要安排大量的劳役日夜施工抢修通往陵墓的御道。

再还要选择吉日入殓操办丧事,皇帝的棺材叫“梓宫”,要刷上七七四十九道漆,驾崩的先帝入殓后移到乾清宫,正式进入丧葬期,王爷、贝勒、贝子、公、公主、福晋等贵族人员都要回家斋戒,内阁大臣和官员一律不许回家,要集体住宿到本衙门中斋戒。

灵堂设在乾清宫,皇帝的梓宫要在那里停放27天,灵堂旁边要设置黄龙帐幔,把梓宫放在中央,前面还要设置铺着极品黄缎绣龙褥子的花梨木宝塌一个。

宝塌前还要设置花梨木供桌,上面放着银质的香鼎灶台和花瓶,供桌前还要摆放三个花梨木香几,中间香几放着银缚山炉、香合、匙、箸、瓶等,左右香几上面有银烛羊角灯,两旁灵前还摆设早晚膳桌和水果卓,停放梓宫的乾清宫门外的左边,放置着金缎制九龙引幡。

然后梓宫景山寿皇殿,等待择日入葬。

等到了下葬的黄道吉日,先由七十二人将棺椁抬出东华门,此时皇室官府倾巢出动,浩浩荡荡,按大清典制,走在最前面的是六十四位引幡人,高举万民旗伞;接着是皇帝的大型仪仗队,约有一千六百人举着各种兵器、幡旗和纸扎,十分威风;抬棺木的杠夫,身穿孝服,每班有一百二十八人,分三班轮流抬送,在棺椁后面是全副武装的八旗兵勇,然后是文武百官、皇亲国戚的队伍,浩长的队伍连绵不断。

在清代,皇帝的葬礼和登基、婚礼、寿辰一样重要,都要大操大办,所耗用的钱财不计其数,举全国之力为皇帝一家操办丧事,确实够奢侈的。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秦始皇陵在什么条件成熟下国家才能启动发掘工作?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当前考古界有一条共识,就是不主动发掘帝王陵墓,但并不是说绝对不能发掘。要想发掘秦始皇陵,首先需要至少满足两个条件,一是触发抢救性发掘的机制,二是文物保护技术非常成熟。相对而言,第二个条件要比第一个更关键,如果保护技术达不到要求,即使是抢救性发掘,损毁也在所难免。尽管不主动发掘帝王陵墓是考古界的一条铁

  • 秦始皇陵已找到,为何专家不愿打开?打开会对当今中国有何影响?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祖龙葬骊山,佑华千万年祖,乃始也,龙,人君之像也。祖龙,乃千古一帝始皇赢政的尊称也。秦王赢政,赢姓,赵氏,名政,秦庄襄王之子,生母赵姬,出生于赵国都城邯郸,十三岁即位,于公元前221年,吞并六国,拓展疆土,集中中央集权,亲政改旧,量材适用,文拜李斯,尉缭,武有蒙括,王翦,南征北战,一统天下,三十九称

  • 历史上是否真的有“人到六十不死就活埋”的传说?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我来回答你。相传秦始皇下令烧毁天下史典之书、活埋方士和儒人四百六十以后,还不放心,以为老年人知古通今,大多怀恋先朝旧制,痛恨他的残暴苛刻,接着又下一道圣旨:六十还甲。无论仕庶男女,活到六十岁不死者,一律活埋。只弄得古今断钩,学问毁废,天下再没能人,黎民怨声四起,外邦不愿臣伏。遍查正史典籍,以及《史记

  • 曹操真的是盗墓的祖师爷吗?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曹操虽然设立了发丘中郎将,摸金校尉这些军衔,但他却不是盗墓贼的祖师爷!盗墓贼供奉的祖师爷是伍子胥,伍子胥的父亲伍奢是楚平王的太子建的太傅,而少傅费无忌是个奸佞小人,不仅以太子建将娶的秦女媚于楚平王(平王自娶秦女),而且陷伍奢父子(子胥兄伍尚)于死地,后伍子胥奔吴国,后吴伐楚,伍子胥掘楚平王墓,鞭尸三

  • 秦兵马俑的故事或传说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兵马俑也称秦始皇兵马俑、秦俑等。秦始皇兵马俑于1974年在西安市临潼区秦始皇陵以东1.5千米处,现已发现三处俑坑。秦始皇兵马俑于1987年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徐州是汉代文化发源地,也是汉代文化重要的宝库,素有两汉文化看徐州的美誉。在这个宝库中,被誉为楚兵神韵、汉代奇观的徐州汉代兵马俑,以它气势

  • 关于秦兵马俑的传说 50字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古今大战秦俑情》里构造了活人俑,后来冬儿与天放的事不慎被秦始皇知道,永远为他守陵,他下令把蒙天放铸成活人俑,蒙恬的义子蒙天放与韩冬儿相互爱慕,欲纳她为妃,而秦始皇喜欢韩冬儿

  • 关于秦兵马俑的民间故事或历史故事 字数:100以内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复活的军团我们去参观兵马俑的时候,正值雨过天晴。几万名游客踏着湿润的青砖和我们走在一起。宏伟的秦兵马俑馆侧倚着秀丽的骊山东麓,里面戍卫着大秦帝国的最后一支近卫军。而今的兵马俑馆早已建设世界级的展览馆,高大明亮的一号坑里光线充足,可以供游人随意拍照。二号坑里的发掘工作仍在继续,游人可以亲眼目睹考古工作

  • 秦兵马俑的传说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从秦俑坑出土兵器的刻记年号看,兵马俑从葬坑是秦始皇统一中国前后修建的。秦始皇凭借他“挥剑决浮云”、“大略驾群才”的能力,灭六国,统天下。兵马俑反映了秦王朝兵强马壮、叱咤风云的气势。秦始皇死后,秦二世胡亥继位,继续大修阿房宫和弛道,赋税徭役比以前更为繁重,从而引起农民大起义。在这种形式下,三号坑中途终

  • 秦始皇的父亲到底是谁?秦始皇到底姓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谢大圣邀!秦始皇,赵氏,姓赢,名政,故叫赢政或赵政,是秦庄襄王异人(子楚)的亲儿子,这绝对没有什么疑问。所谓“秦始皇是吕不韦的私生子”这一说法,是中国几千年历史中最大的谎言,根本不值一驳。自秦至清两千多年间,除了出于其它目的编造的神话外,无论官方或者民间,还没有第二例怀孕十二个月生产的记载。现代医学

  • 秦始皇明明是赵姬嫁给异人后十月怀胎生的孩子,为什么古人总说他的生父是吕不韦?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说秦始皇嬴政的父亲是吕不韦的,很有市场,因为最早他妈赵姬就是跟吕不韦的。中国的史学巨著《史记》被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权威性在中国是杠杠的。但是,就在司马迁的《史记》中对秦始皇的出身有两种不同的记载,这下就添乱了。本来的影响也就是流言蜚语,《史记》这么一记载,很多老学究都争论不已。“子屠龙”带